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和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风险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向勇 周浩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和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构建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和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构建T2DM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3)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92)。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等一般临床资料;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肌酐(Cr)、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尿酸酶法测定尿酸水平;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使用R3.5.3软件绘制预测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对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检验,并应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另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T2DM患者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病程、Cr、FINS、FPG、TC、TG、TyG指数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性别、BMI、DBP、SBP、HbA1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高水平Cr、低水平FINS、高水平TC、高TyG指数和高水平尿酸为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Bootstrap法验证基于年龄、Cr、FINS、TC、TyG指数及尿酸水平建立的预测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C-指数为0.762(95%置信区间:0.728~0.808),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79、77.34%、82.46%。27例T2DM患者中实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8例,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并发颈动脉动脉硬化7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85、80.47%、75.36%。结论高TyG指数及尿酸水平是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基于TyG指数、尿酸水平、年龄、Cr、FINs及TC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对T2DM患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尿酸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王会哲 卢双动 +4 位作者 王谦 刘龙艳 沈丹平 张咏华 汪明泉 《肝脏》 2024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 构建与验证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行介入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为恶化组(n=29例)和良好组(n=61例),收... 目的 构建与验证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行介入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为恶化组(n=29例)和良好组(n=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高FIB和APRI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是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最强预测因子,然后是血清FIB、APRI高表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65~0.840),C-index为0.811,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01,P=0.463),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准度和区分度良好。结论 Child-Pugh分级(B级)、血清FIB和APRI高表达均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肝癌介入术后ALF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术 急性肝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继发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振涛 刘振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继发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06—2023-0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70例患者为建模组,30例患者为验证组。根据是否继发脑水肿将建模组... 目的探究脑出血继发脑水肿的形成机制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06—2023-06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70例患者为建模组,30例患者为验证组。根据是否继发脑水肿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脑水肿组(29例)和未发生脑水肿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脑水肿的因素,绘制风险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Bootstrap法对风险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性进行检验,利用验证组患者对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水肿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凝血酶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未发生脑水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GCS评分、凝血酶水平、IL-6水平、NLR均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脑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62、81.05%、76.54%,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3.514,P=0.771,验证组中决策曲线分析(DCA)可选阈概率为22%~85%。结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GCS评分、凝血酶水平、IL-6水平、NLR均是影响脑出血患者继发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可识别脑出血患者继发脑水肿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继发脑水肿 风险列线图模型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吴海丽 简冬梅 李丹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6期3107-3110,共4页
目的:分析和调查重症医学科(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医院210例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ICU重症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 目的:分析和调查重症医学科(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 F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9月医院210例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ICU重症病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早期是否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分为不耐受组(n=75)和耐受组(n=135)。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210例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5.7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分、机械通气、开始肠内营养时间>48 h、低白蛋白血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口服钾制剂为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3.169,P=0.923;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95%CI(0.825,0.923),P<0.001],灵敏度为92.00%,特异性为65.90%,模型预测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开始肠内营养时间>48 h、低白蛋白血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口服钾制剂是导致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有效预测ICU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芳 王晓青 +2 位作者 钱金娜 王玉珍 焦丽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6期3324-3328,共5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预测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12例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 目的探究个体化预测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科收治的212例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60例)和无复发组(1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复发组发病年龄≤2岁、发作体温>38.5℃、发作时间≥3 min、春秋季发病、有家族史、被动吸烟、有低血糖、严重贫血的比例高于无复发组(P<0.01)。两组胃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的性别及肥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2岁、发作体温>38.5℃、发作时间≥3 min、被动吸烟、有家族史、有低血糖及严重贫血是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与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高度相关。基于年龄、发作体温、发作时间、被动吸烟、家族史、低血糖及严重贫血等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C-index为0.825);列线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7。结论发病年龄≤2岁、发作体温>38.5℃、发作时间≥3 min、被动吸烟、有家族史、有低血糖及严重贫血是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预测能力较好,临床可结合上述因素对小儿胃肠炎伴良性惊厥复发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良性惊厥 小儿 复发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傅华珍 丁小容 +3 位作者 陈丹 姜蕾 宋长帅 任慧 《临床护理杂志》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ID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以制定合理化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ID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以制定合理化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20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以制定合理化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肾衰竭、高甲状旁腺素、自主神经功能病变、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5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模型精确度和区分度,实际值基本与预测值大小一致,C-index指数为0.817(95%CI:0.798-0.845),表明该风险列线图模型精准度和区分度较好。结论高龄、糖尿病肾衰竭、高甲状旁腺素、自主神经功能病变、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IDH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精准度和区分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低血压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二聚体及血栓图参数构建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早期栓塞风险列线图模型的研究
7
作者 崔俊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2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 构建基于D-二聚体(D-D)及血栓图参数的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早期栓塞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栓... 目的 构建基于D-二聚体(D-D)及血栓图参数的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早期栓塞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6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栓塞分为未发生栓塞组(41例)和发生栓塞组(15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早期栓塞的危险因素。使用R3.5.3软件绘制预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发生早期栓塞的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对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进行检验并利用Bootstrap法检验模型的准确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0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术后1、7dD-D及凝血反应时间(R)、血块生成率(α)、血块形成时间(K)及最大血栓幅度(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输血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输血史、D-D、α、K及MA为影响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栓塞的危险因素(均P <0.05)。根据以上结果建立预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早期栓塞的风险预警模型,Bootstrap法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779(95%CI:0.714~0.865)。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1、78.9%、82.8%。选取的20例验证患者中,风险预警模型预测发生早期栓塞5例,实际发生4例,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21、77.42%、80.94%。结论 D-D及血栓图参数是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发生早期栓塞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对患者早期栓塞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栓参数 早期栓塞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陶雍 毛静玉 +6 位作者 薛嵋 王丽英 李颜霞 闻萍 管振方 徐佩 周林珊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有效预测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针对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某专科肿瘤医院血管通路护理中心进行PICC...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有效预测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针对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某专科肿瘤医院血管通路护理中心进行PICC置管、导管维护并最后拔管的27998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置管信息、维护信息等。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内部验证组,建立相关列线图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为2.80%(784/2799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诊断、导管留置时间、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继发性异位、皮炎、堵管对非计划拔管有影响(P<0.05)。年龄、诊断、导管留置时间、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继发性异位、堵管为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8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非计划拔管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在建模组为0.9[95%CI(0.89,0.92)],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9,0.94)],预测曲线趋势接近于标准曲线。结论年龄≥60岁、非胸部肿瘤患者、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继发性异位、堵管会增加非计划拔管的风险。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及区分度,利于临床筛查不同程度的风险患者,以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有效的处理措施,最终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非计划拔管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列线图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模型
9
作者 汪文月 刘海莉 +3 位作者 唐冉冉 白召 翟春娟 杨文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6-289,294,共5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根据急性STEMI患者是否发生MIRI分成非发生组与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风险模型。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48 h内,发生MIRI 47例,剩余78例均未发生MIRI。发生组舒张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白蛋白低于非发生组(t=4.557、4.019、4.751、3.331,P<0.05),发生组血尿素氮(BUN)、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Killp分级为Ⅲ~Ⅳ级例数占比、血肌酐(SCr)、年龄、B型脑钠肽(BN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冠状动脉狭窄率高于非发生组(P<0.05)。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灵敏度为89.36%(95%CI:0.761~0.960),特异度为91.03%(95%CI:0.818~0.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0.851~0.965)。结论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风险有关,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线风险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战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韩俊 国美娥 +3 位作者 温冉 宋小雪 郭莹霜 李宗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战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收治的174例胸部战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发生组(7... 目的探讨胸部战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0医院收治的174例胸部战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发生组(78例)和未发生组(9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胸部战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以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受伤至急诊时间>5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5分、创伤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16分、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的比例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急诊时间、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全身炎症反应、APTT、D-二聚体均为胸部战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预测胸部战创伤患者发生MODS的风险列线图模型,ROC曲线验证显示该模型的C-index为0.776(95%CI 0.749~0.885),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 0.699~0.873),敏感度为68.18%,特异度为80.28%;校准曲线和标准曲线较贴合,表明所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受伤至急诊时间、APACHE-Ⅱ评分、ISS评分、全身炎症反应、APTT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可影响胸部战创伤患者MODS的发生,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胸部战创伤患者MODS的发生进行个体化预测,有助于临床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战创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危险因素 线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食管狭窄风险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冰 白璟 +1 位作者 窦晓雅 苏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ESD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残余将其...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ESD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食管狭窄残余将其分为狭窄组(n=20)和非狭窄组(n=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食管癌家族史、病变部位、病理类别与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无关(P>0.05),而ESD手术史、病变环周范围、浸润深度、术后体位干预、创面材料覆盖、SEMS置入、术后抗炎药物使用、术后抗纤维化使用、病变纵径与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有关(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环周≥3/4周、浸润深度m3~sm1、术后平卧体位、病变纵径≥50mm是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SEMS置入、术后使用抗炎药物、术后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2.263,P=0.97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971(P<0.001,95%CI:0.940~1.000),灵敏度为95.00%,特异性为91.90%,最大约登指数为0.869,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的校准曲线总体与理想曲线趋势相同;模型回归方程Logit(P)=6.666×病变环周范围+4.399×浸润深度+3.938×术后体位干预-3.534×SEMS置入-3.891×术后抗炎药物使用-4.871×术后抗纤维化药物使用+3.513×病变纵径-6.577。结论食管癌患者ESD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受疾病和多种术后护理因素的影响,根据其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列线图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和预测能力,可为食管狭窄患者行ESD术后预防食管狭窄发生提供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I恢复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切除手术时PCE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12
作者 曾垂烨 李康健 +3 位作者 刘正刚 胡勇 李胜 刘天云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821-824,共4页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时发生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危险因素,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回顾性分析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收录的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196例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时发生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危险因素,构建相应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回顾性分析中国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登记数据库收录的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接受肿瘤切除手术的196例处于AMI恢复期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患者发生P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筛选显著性指标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临床数据和列线图预测效果的差异,并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进展期、术前改良的心脏风险评估指数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值、术后第1天脑钠肽前体值、年龄、确诊心梗至结直肠癌手术的间隔时间是导致PCE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0.813~0.914),预测概率为0.720时判断PCE发生的约登指数最大(0.604),此时模型灵敏度为0.903,特异度为0.7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拟合曲线与理想曲线一致性较高(χ^(2)=4.2745,P=0.8315)。构建的AM I恢复期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发生PCE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可以为临床风险提供可靠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急性心肌梗死 恢复期 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预测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3
作者 陈胜男 应结草 陈明浩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2期2385-2390,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AP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SAP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8 d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80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评估SAP合并感染患者的预后,采用ROC曲线评估各项因素和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SAP合并感染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降钙素原、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P、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是影响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lb是影响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发现,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且具有正向净收益率(阈值范围0.01~1.00)。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AUC均高于Alb、CRP、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P<0.05)。结论CRP、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均是影响SAP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则为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临床筛选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线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术后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风险列线图的构建及护理对策
14
作者 田冬春 李青青 侯燕红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1期128-131,135,共5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术后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于医院收治的135例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恐动症发生相关... 目的分析关节镜术后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于医院收治的135例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恐动症发生相关因素,构建列阵图风险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效能。结果135例老年KOA患者关节镜术后出现恐动症95例。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术后高VAS评分、焦虑、抑郁、自我效能低是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总分是其保护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731,P=0.67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P<0.05,95%CI:0.674~0.925),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为67.40%,最大约登指数为0.599,模型预测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发生恐动症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低文化程度、术后高VAS评分、焦虑、抑郁、低自我效能是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发生恐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社会支持总分是其保护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有效预测关节镜术后老年KOA患者恐动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老年膝骨关节炎 恐动症 风险列线图模型 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宫颈癌患者下肢DVT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宁东艳 李春艳 沈琛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宫颈癌(CC)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C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宫颈癌(CC)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C患者67例,按入院时间分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下肢DVT发生率、干预前及干预1周后下肢周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髌骨上缘15cm处周径(40.33±1.28)cm、髌骨下缘10cm处周径(32.31±1.06)cm,均小于对照组的(42.51±1.17)cm、(33.28±1.0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0,与对照组6.25%(2/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CC患者下肢DVT风险,改善下肢状态,提升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列线图模型 老年宫颈癌 下肢DVT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再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16
作者 黄永曼 涂金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536-539,F0003,共5页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反酸[1]。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PU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休克、心力衰竭...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反酸[1]。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是PU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休克、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出血 线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17
作者 梁彩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40-143,共4页
剖宫产是临床常见分娩方式,可在特定情况下保证母婴安全,但手术本身伴随一定风险,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研究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对剖宫产产妇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剖宫产是临床常见分娩方式,可在特定情况下保证母婴安全,但手术本身伴随一定风险,术后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研究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对剖宫产产妇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护理。观察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DASS-21评分、DVT例数、PT、FIB、FDP、D-D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可预防DVT疾病,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风险列线图模型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18
作者 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89-190,共2页
本文旨在对老年住院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建立。方法:本次100例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分析这些老年住院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 本文旨在对老年住院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其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建立。方法:本次100例患者,均是来自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分析这些老年住院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引发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同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100例老年患者他们的年龄均在68岁以上,对这些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后观察用药后的肝肾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后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基于这些因素考虑建立老年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来确认其准确性。结论:经过验证后发现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好地显示出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具有很好的分析预测能力,建议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发生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分析 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分割线列线图构建与验证
19
作者 刘琴 杜更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3-18,共6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留置PICC的144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1个月后是否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进行分组,分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35)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n=10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构建列阵图风险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44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概率为24.3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和未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颈内静脉置管、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APACHE-Ⅱ评分(β=0.272,OR=1.313,P<0.001,95%CI:1.127~1.530)、颈内静脉置管(β=1.729,OR=5.637,P=0.001,95%CI:2.072~15.341)、PT(β=0.170,OR=1.185,P=0.009,95%CI:1.043~1.348)、D-二聚体(β=2.457,OR=11.666,P=0.039,95%CI:1.130~120.416)、FIB(β=0.803,OR=2.232,P=0.001,95%CI:1.374~3.626)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内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5.153,P>0.05,模型拟合优度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P<0.001,95%CI:0.777~0.923),灵敏度为80.00%,特异性为75.20%。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158,P>0.0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P<0.001,95%CI:0.668~0.974),灵敏度为81.30%,特异性为78.60%。模型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校正曲线总体趋势与理想曲线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高APACHE-Ⅱ评分、颈内静脉置管、PT、D-二聚体、FIB均是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模型预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能够有效预测神经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刘海 万守谦 +2 位作者 董雯丽 徐永权 苏海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8期55-61,共7页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筛查和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筛查和个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分为正常组(21例)、增厚组(28例)和斑块组(7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关的自变量,进一步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拟合优度。结果 正常组、增厚组和斑块组吸烟指数构成、脑卒中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HbA1c、TG/HDL-C、TC/HDL-C、LDL-C/HDL-C、UAC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高[OR=4.871(95%CI:2.561,9.266)]、脑卒中[OR=4.839(95%CI:1.151,20.342)]、高血压[OR=7.978(95%CI:2.026,31.418)]、HbA1c水平高[OR=2.542(95%CI:1.272,5.079)]、TG/HDL-C水平高[OR=16.001(95%CI:1.877,136.432)]、TC/HDL-C水平高[OR=9.682(95%CI:2.369,39.579)]、LDL-C/HDL-C水平高[OR=33.469(95%CI:6.347,176.501)]、UACR水平高[OR=5.611(95%CI:1.288,24.440)]、FIB水平高[OR=4.212(95%CI:1.342,13.218)]均是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P <0.05)。验证模型表明,校准误差为0.048,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41,0.999),敏感性为85.7%(95%CI:0.756,0.930),特异性为97.2%(95%CI:0.817,0.999)。结论 吸烟指数越大,有脑卒中、高血压史,HbA1c、TG/HDL-C、TC/HDL-C、LDLC/HDL-C、UACR及FIB水平升高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早期筛查与个性化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颈动脉硬化斑块 血糖 血脂 线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