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与验证
1
作者 张军 龚文健 +1 位作者 陈娟 叶永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283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随访1年,追踪复发情况。至随访结束,采用随机化分组,按照6:4比例,将60%患者列为训... 目的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283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随访1年,追踪复发情况。至随访结束,采用随机化分组,按照6:4比例,将60%患者列为训练组,40%列为验证组。根据训练组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建立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计算风险分层。采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吸烟/被动吸烟、卒中家族史、三级高血压、CSVD总负荷评分>2分是患者1年复发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比值取整,构建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其中吸烟/被动吸烟、卒中家族史、三级高血压、CSVD总负荷评分>2分风险分值依次为1分、1分、1分、2分。结果显示,该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95%CI:0.730~0.856)和0.744(95%CI:0.653~0.821),其中风险评分≥3分为复发高风险人群。Log-rank检验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累积复发率高于低风险组(P<0.001)。结论 基于吸烟/被动吸烟、卒中家族史、三级高血压、CSVD总负荷评分>2分构建的复发风险评分模型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CE风险评分模型的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的构建
2
作者 吕晓春 权耀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6期2780-2784,共5页
目的基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风险评分模型构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为临床NSTE-ACS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资... 目的基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风险评分模型构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为临床NSTE-ACS患者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有关NSTE-ACS分级护理的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并召集专家开展小组讨论,构建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草案。运用德尔菲法对专家进行2轮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结果对项目进行筛选,最终确定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结果函询了15名专家,第1轮有效回复率为100.00%,第2轮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2轮函询后各条目的变异系数为0.12~0.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要性赋值为4.11~5.00分,最终形成基于GRACE风险评分模型的分级护理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NSTE-ACS患者分级护理方案科学、可靠,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菲法 GRACE风险评分模型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分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风险评分模型的乳腺癌预后列线图的构建与评估
3
作者 裴佳微 黄晓 符德元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4年第12期932-937,共6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ERSRGs)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和预后列线图。方法: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ERSRGs,在TCGA数据库中使用“LASSO”“RF”和“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预后基因,并建立...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ERSRGs)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和预后列线图。方法: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ERSRGs,在TCGA数据库中使用“LASSO”“RF”和“Xgboost”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核心预后基因,并建立相应风险评分模型。使用GSE20685和GSE86166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基于风险评分模型,进一步构建预测乳腺癌患者3年及5年总生存率(OS)的列线图。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数据库(HPA)和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76078)评估模型基因在蛋白及单细胞水平的表达。结果:Genecards数据库中共筛选出1301个ERSRGs。其中237个ERSRGs在乳腺癌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2个ERSRGs与乳腺癌患者预后有关。通过LASSO、RF和Xgboost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其中5个ERSRGs(MAP2K6、IFNG、VIM、TH、CEMIP)为乳腺癌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构建ERSRGs相关风险评分模型和预后列线图。经内部和外部数据集验证,不同风险组的患者均差异显著。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均表明,列线图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本研究基于ERSRGs相关风险评分模型构建的列线图能较准确地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为临床诊疗及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 预后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评分模型的社区老年性痴呆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熠可 江涵 +1 位作者 陈静华 吴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9-770,共2页
目的利用风险评分(RS)模型对社区人群老年性痴呆(AD)的早期诊断和发病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择某城市社区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包括AD发病相关生物遗传、环境、个人生活行为方式的风险因子为参数,建立RS数学模型。结果 RS模型受... 目的利用风险评分(RS)模型对社区人群老年性痴呆(AD)的早期诊断和发病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择某城市社区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包括AD发病相关生物遗传、环境、个人生活行为方式的风险因子为参数,建立RS数学模型。结果 RS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8,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5.7%。结论 RS模型适用于AD发病的预测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分模型 老年性痴呆 早期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多指标风险评分模型建立 被引量:8
5
作者 邢芳芳 廖鸿俊 +2 位作者 邢颖 周建红 薛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06-909,915,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探讨多指标风险评分模型在SAP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9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治疗结局,分析SAP预后危险因素,建立SAP风险...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探讨多指标风险评分模型在SAP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2019年3月9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治疗结局,分析SAP预后危险因素,建立SAP风险评分模型,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SAP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判断SAP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3,灵敏度为76.19%,特异度为88.16%。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SAP患者预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77.63%。Z检验提示,2种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P患者预后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PCT、D-二聚体、ALB、RDW建立的多指标风险评分模型对SAP预后具备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核心基因的喉鳞状细胞癌风险评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攀 许红淼 +6 位作者 熊雨 苏芮 罗欢 罗晶婧 蔺婷 王贤文 何迎春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筛选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预后相关免疫核心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LSCC转录组测序信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与已知免疫相关... 目的筛选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预后相关免疫核心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LSCC转录组测序信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与已知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LSCC中预后相关免疫核心基因。利用单因素Cox回归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采用Kaplan-Meier法验证风险评分模型与LSCC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该模型准确度。结果 L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共有6 80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分析并与已知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从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34个预后枢纽基因。基于免疫核心基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高危险组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危险组患者(P<0.01),风险评分模型预测LSCC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结合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发现,患者性别是LSCC预后的保护因素,N分期晚期和高风险评分为LSCC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患者年龄和T分期与LSCC预后无关(均P>0.05)。结论 LSCC中存在多个免疫核心基因异常表达,且与患者预后相关,基于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可较好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免疫核心基因 风险评分模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分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祥英 周勇 +4 位作者 王奕 赵倩 陈峰 石勇铨 汤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自本院糖尿病管理库的2175例患者,选取26个风险因素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终点事件确定T2DM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T2DM心脑血管病变的风...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自本院糖尿病管理库的2175例患者,选取26个风险因素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终点事件确定T2DM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T2DM心脑血管病变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建模组中位随访时间5.1年,出现终点事件共145例,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风险分数为=0.059×年龄(年)+0.936×吸烟(有=1)+0.006×糖化血红蛋白(%)+0.380×糖尿病病程(年)+0.048×体质量指数(kg/m^2)+0.009×收缩压(mmHg)+0.807×心房纤颤(有=1)+0.175×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0.03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Lg mL/min)。预测5年内T2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P=1-0.928^EXP(∑i^p=1βiχi-12.736),验证组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的拟合优度HLχ^2=1.49,P=0.81;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759~0.818。结论构建简单的T2DM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的风险评分模型并进行验证,可以对T2DM个人进行心脑血管发病风险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2型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影像学特点及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8
作者 瞿恒娟 吴顺谊 +1 位作者 黄小伟 叶永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0期24-31,共8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和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诊治的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影像学特征,构建和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湖州学院附属南太湖医院和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诊治的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16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151例)和验证组(65例)。追踪住院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基于建模组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方程中各指标对应的回归系数,建立风险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能,利用验证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216例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病死率为20.37%,建模组、验证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1%、23.08%。CT检查显示,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肺部感染累及单肺占72.69%,累及双肺占27.31%;CT检出肺实变占12.96%,检出胸腔积液占21.30%。死亡组和存活组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脑梗死病程、糖尿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MDR-GNB)感染、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病程≥5年(OR=5.284)、糖尿病(OR=3.515)、合并MDR-GNB感染(OR=13.821)、中量及大量胸腔积液(OR=6.618)、NLR>5.85(OR=8.186)、乳酸>2.66 mmol/L(OR=4.699)是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CI:0.731~0.864)、0.821(95%CI:0.706~0.905)。≥5分为死亡高风险人群。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对于评估脑梗死后遗症期合并CAP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 影像学特征 预后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破裂的风险评分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阿里米江·阿布里米提 吐尔孙阿依·依斯米提拉 阿不拉江·赛达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65-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确诊为老年STEMI的患者74例,其中诊断心脏破裂(CR)患...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脏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确诊为老年STEMI的患者74例,其中诊断心脏破裂(CR)患者37例为观察组,非心脏破裂患者(Non-CR)37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具有心脏破裂预测价值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检测模型鉴别效度和校准度,并在验证组中验证该模型。结果:CR组和非CR组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2.9%(27例)和48.6%(18例)(P=0.033)。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CR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3.358,95%CI:1.081~1.706,P=0.009),女性(OR=2.852,95%Cl:1.528~2.397,P=0.006),未急诊行PCI治疗(OR=0.053,95%Cl:0.006~0.510,P=0.005),LVEF(OR=1.383,95%Cl:1.175~1.629,P=0.000),LVEDD(OR=1.125,95%Cl:1.019~1.243,P=0.020)。基于CR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出很好的判别能力(AUC=0.930,95%CI:0.871~0.988,校正后的AUC=0.907,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的P=0.5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风险评分模型来帮助临床医生预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的CR高危患者,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单,易于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破裂 风险评分模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在成年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亚龙 殷安安 +4 位作者 何鑫 武秀权 蒋晓帆 费舟 林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用于评估sTBI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39例成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出院时格拉斯... 目的探讨入院指标与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预后的关系,建立基于入院指标的新型风险评分模型,用于评估sTBI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39例成年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91例)与预后不良组(348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筛选能够独立判断sTBI预后分组的入院指标;采用风险评分方程构建基于多个入院指标的预后评估模型;采用约登指数和欧式指数计算最佳分组界值;采用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的预后评估效能。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率、血糖、血钾、肌酐、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对sTBI的预后分组具有显著判断意义(均P<0.05);将上述指标带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GCS、血糖和PT-INR是影响sTBI预后判断的独立风险因素;最后,选取上述4项入院指标构建风险评分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对sTBI预后分组具有良好的判断价值(AUC:0.807;95%CI:0.754~0.860,P<0.01);以最佳分组界值(-2.221)作为该模型分组界值时,判断sTBI预后分组(AUC:0.752;95%CI:0.689~0.814,P<0.01),特异度:0.822;敏感度:0.670。结论入院时年龄、GCS、血糖及PT-INR可能是影响sTBI预后的重要风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的风险评分模型能够为sTBI患者预后分组提供快速而准确的预测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入院指标 风险评分模型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11
作者 黄子艳 蔡洋杰 +2 位作者 王榀天 唐海军 李波香 《广西医学》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目的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基于GSE162454数据集中6名骨肉瘤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鉴定CAFs亚群并筛选CAFs亚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针对CAFs的DEGs,使... 目的 基于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构建骨肉瘤预后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 基于GSE162454数据集中6名骨肉瘤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鉴定CAFs亚群并筛选CAFs亚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针对CAFs的DEGs,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基因聚类,并利用cor函数筛选得出CAFs的免疫基因(IG_CA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模型分析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的基因,用于构建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性能。使用xCell、MCPcounter和CIBERSORT算法评估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相关性。采用qRT-PCR分析IG_CAFs在人类成骨细胞(h FOB1.19)、骨肉瘤细胞系(143B、SA0S2、HOS和MG63)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筛选出912个CAFs的DEGs,6个IG_CAFs(BCAR1、BMP1、IFITM3、RGS5、SERPINE2和TUSC1)是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的基因,风险评分预测模型=(-0.120×BCAR1)+(0.039×BMP1)+(-0.005×IFITM3)+(-0.119×RGS5)+(0.013×SERPINE2)+(0.112×TUSC1)。该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中的预测性能良好。在3个免疫浸润算法中,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与hFOB1.19细胞相比,BCAR1、TUSC1、RGS5、BMP1、IFITM3和SERPINE2在4种骨肉瘤细胞系中存在差异表达。结论 基于SERPINE2、BMP1、TUSC1、RGS5、IFITM3和BCAR1构建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对骨肉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性能较好,这6个IG_CAFs可能通过调节单核巨噬细胞来影响免疫微环境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骨肉瘤 单细胞RNA测序 预后 风险评分预测模型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食管癌手术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超 阎勋会 +1 位作者 王书会 薛凤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0,44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36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评分预测模型,为预防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行手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236例,根据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未感染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食管癌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并根据回归系数对所得危险因素赋值建立术后医院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区分度和拟合度)。结果23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50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19%。糖尿病、术前中性粒细胞水平≥75%、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8 d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风险预测评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Hosmer-Lemeshow检验P=0.236。结论根据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评分模型对术后医院感染有较高的预测风险价值,便于快速识别术后医院感染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老年患者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SSO回归的胃癌失巢凋亡相关基因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与分析
13
作者 陈艾 陈晓伟 +1 位作者 汪亚男 沈孝兵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7-1005,共9页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胃癌(GC)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分析失巢凋亡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及该模型在胃癌患者免疫治疗及化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集数... 目的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构建胃癌(GC)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分析失巢凋亡与胃癌预后之间的关系及该模型在胃癌患者免疫治疗及化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集数据库(MSigDB)筛选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预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ARGs);基于LASSO回归分析选出关键失巢凋亡基因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并以风险评分的中位值作为分界点,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胃癌临床样本与胃癌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验证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率;采用CIBERSORT和ESTIMATE算法对不同风险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进行分析;通过R软件“ggplot2”、“ggExtra”数据包分析胃癌患者风险评分与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并评估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与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化疗药物敏感性分析评估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在胃癌化疗中的价值。结果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关键ARGs(VCAN、FEN1、BRIP1、CNTN1、P3H2、DUSP1),并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RT-qPCR检测显示VCAN、FEN1、BRIP1基因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P<0.05),CNTN1、P3H2和DUSP1基因均低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01),胃癌患者生存率和TMB水平在高、低风险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肿瘤分期、年龄和风险评分与生存显著相关(P<0.05);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的肿瘤免疫基质评分明显高于低风险组(P<0.05),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状态的指标;通过R软件“ggplot2”、“ggExtra”数据包分析显示,构建模型的风险评分与免疫检查点TIM3、VISTA、TIGIT、BTLA和B7-H3(r=0.26、0.40、0.16、0.26、0.21,P均<0.05)的表达上调相关,TMB水平与风险评分呈负相关(R=–0.4,P<0.05);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用于指导胃癌患者的化疗。结论基于失巢凋亡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可用于预测胃癌患者的疾病预后;模型的风险基因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为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失巢凋亡 癌症基因组图谱 风险评分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游离壁破裂的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与验证
14
作者 张程征 李朝密 +1 位作者 杨阳 崔英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游离壁破裂(FWR)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监护室(CCU)2010年1月—2023年8月的233例AMI患者(FWR 73例,非FWR 160例),随机分成建模... 目的: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游离壁破裂(FWR)的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监护室(CCU)2010年1月—2023年8月的233例AMI患者(FWR 73例,非FWR 160例),随机分成建模组139例(FWR 43例,非FWR 96例)和验证组94例(FWR 30例,非FWR 64例)。建模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FWR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加权赋分建立FWR风险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并在验证组中验证该模型价值。结果: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包积液(OR=11.478,95%CI:2.881~45.732,P=0.001)、年龄≥62岁(OR=8.930,95%CI:1.539~51.834,P=0.015)、C反应蛋白≥23 mg/L(OR=28.858,95%CI:7.034~118.394,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OR=5.884,95%CI:1.359~25.480,P=0.018)是FW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危险因素加权赋分建立评分模型,总分9分,评分≤4分划分为低风险,评分≥5分划分为高风险。本研究风险评分模型的AUC为0.924(95%CI:0.879~0.968,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4.110,P=0.847),验证组中AUC为0.725(95%CI:0.613~0.837,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2.368,P=0.796)。结论:本研究建立一种新的简易的风险评分模型,对FWR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实践中早期识别AMI后FWR高危患者提供了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游离壁破裂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与风险评分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邢虎 张亚峰 +3 位作者 刘大东 尹江宁 吴洪敏 周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75-3179,共5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0年4月-2019年2月血液净化中心临床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 目的分析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0年4月-2019年2月血液净化中心临床诊断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病情进展分为难治性PDAP 30例、非难治性PDAP 99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归纳难治性PDAP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分模型。结果129例PDAP患者,发生难治性PDAP 30例,发生率为23.26%。腹膜透析透出液培养分离病原菌30株,革兰阳性菌13例占43.33%,革兰阴性菌10例占33.33%,真菌7例占23.33%。革兰阴性菌感染、存在并发症以及CRP是难治性PDAP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革兰阴性菌感染(2分)、存在并发症(2分),CRP值1.34~22.6mg/L、23.6~58.8mg/L、62.4~123.5mg/L、124~358mg/L依次为0、1、2、3分,风险评分模型预测难治性PD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96~0.846,P<0.05),最佳截断值为4分,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00%、91.92%,约登指数为0.519。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存在并发症、CRP值较高是难治性PDAP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难治性PDAP准确度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难治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影响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比较4种不同血栓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秀红 徐振东 +3 位作者 陶伟民 马蕊婧 瞿翠翠 邓羽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48,855,共8页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 目的 比较4种不同血栓风险评分模型对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通过医院电子病史系统检索2017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后发生VTE的产妇并进行回顾研究,纳入255例VTE产妇(病例组),并按照1∶3的比例随机选取765例同期分娩但未发生VTE的产妇(对照组)。分别采用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4种VTE风险评分模型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及风险分类,绘制ROC曲线以评估不同模型对产褥期VTE的预测价值。分析VTE产妇在4种评分模型中的风险等级和累计风险评分的分布情况。结果 2组产妇比较显示,病例组的年龄、体重指数以及双胎妊娠、剖宫产、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发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种评分模型Caprini评分、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的AUC分别为0.676、0.763、0.782和0.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风险分级进行比较,昆士兰指南可以将更多的VTE产妇筛选至高风险组。结论 RCOG指南、昆士兰指南和上海市专家共识等3种VTE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价值均高于Caprini评分,适用于产褥期VTE的预测评估,其中以昆士兰指南的准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产褥期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miRNAs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爽 李娟 +3 位作者 米琦 王允山 杜鲁涛 王传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52,59,共7页
目的筛选与胃癌预后存在关联性的微小RNAs(miRNAs)生物标志物,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方法基于人类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miRNAs表达谱数据及样本相关临床信息,通过"DESeq2"软件包对miRNAs表达... 目的筛选与胃癌预后存在关联性的微小RNAs(miRNAs)生物标志物,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方法基于人类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miRNAs表达谱数据及样本相关临床信息,通过"DESeq2"软件包对miRNAs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与预后存在关联性的miRNAs,并将预后miRNAs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用于预后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通过"timeROC"软件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价。最后通过在线数据库对miRNAs可能结合的信使RNAs(mRNAs)进行预测,并通过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预测其功能。结果以log2|Fold Change|>1,P<0.05为标准,筛选得到248个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筛选到6个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有关联性的差异表达的miRNAs,随后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成功构建胃癌miRNAs预后风险评分模型,风险评分=0.04835×miR-181b-1+0.11206×miR-548d-1+0.06800×miR-675+0.07587×miR-708+1.17521×miR-4640+0.08989×miR-470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风险评分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01);模型5年总体生存率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证明该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胃癌患者预后风险。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显示,模型miRNAs分子参与多个肿瘤相关代谢通路。结论成功构建了miRNAs预后风险评分模型,且该模型对胃癌患者生存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NAS 预后 TCGA数据库 Cox风险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相关型延迟胃排空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政 周家华 《现代医学》 2021年第7期775-780,共6页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临床相关型延迟胃排空(CR-DG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行PD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诊断标准分为CR-DGE组及NCR...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临床相关型延迟胃排空(CR-DG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中心行PD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临床数据,根据诊断标准分为CR-DGE组及NCR-DG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术后CRDGE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评分模型。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0.007,OR=1.018)、有胃肠道疾病史(P=0.031,OR=3.450)、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P=0.047,OR=2.869)、术后血糖水平(P=0.044,OR=1.173)为CR-DGE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并据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32~0.826),表明该评分模型预测能力良好。结论:本研究筛选出4个CR-DGE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性能良好,可用于识别CR-DGE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延迟胃排空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水平的院前急诊患者病情预测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
19
作者 沈亚静 桂永清 +5 位作者 赵胤杰 李杨 张怀蓉 王开发 刘明华 向强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412-417,423,共7页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和变化规律,构建基于血清suPAR水平的院前急诊患者病情预测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和变化规律,构建基于血清suPAR水平的院前急诊患者病情预测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救护车接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特征数据、生命体征及suPAR血清值,并对其进行7 d的短期随访。根据患者入院后最终是否收入重症监护室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比较2组间suPAR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差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方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赋分建立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风险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危重组的suPAR血清水平、男性占比、呼吸频率、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危重组的收缩压、GCS评分低于非危重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呼吸频率、收缩压、suPAR、GCS评分是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预测影响因素,其中suPAR(OR=4.808,95%CI:2.269~10.189,P<0.05)和呼吸频率(OR=1.231,95%CI:1.015~1.493,P<0.05)是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83~0.92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1%,91.7%。建立的病情预测风险评分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73~0.91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2%,89.8%,最佳截断值为5.5分。2种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1,P>0.05)。结论血清suPAR水平测定可作为一种独立风险因子预测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分值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为5.5分可作为区分危重和非危重的最佳截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风险评分模型 危险因素 病情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常规体检血液检测指标和衰弱指数的社区老年人群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
20
作者 唐鑫明 陈雪婷 +9 位作者 杨亚 车可纯 何秀平 景文苑 欧阳嶷江 杨嘉城 邓嘉燕 邹豪祺 尹明娟 倪进东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73-582,共10页
目的利用东莞市大朗镇社区老年衰弱随访队列,构建基于常规体检血液检测指标和衰弱指数的社区老年人群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基线衰弱评估结果和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测变量、以随访期内死亡为结局变量,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 目的利用东莞市大朗镇社区老年衰弱随访队列,构建基于常规体检血液检测指标和衰弱指数的社区老年人群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基线衰弱评估结果和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预测变量、以随访期内死亡为结局变量,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模型评价并生成在线风险评分计算工具。结果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淋巴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葡萄糖、肌酐、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12项基线血液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以此12项血液检测结果构建的FI-lab 6年平均AUC为0.826,基于衰弱指数量表自我报告的FI-self-report 6年平均AUC为0.809,联合两者的FI-combined 6 a平均AUC为0.834。结论基于常规体检血液检测结果和衰弱指数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老年人死亡发生风险,在线风险评分计算工具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体检 血液检测指标 老年衰弱 风险评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