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秒LASIK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任翠莹 朱元 徐彦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飞秒LASIK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共240眼),均行飞秒LASIK手术治疗,术前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度-1.00^-3.00D)、中度近视... 目的探讨飞秒LASIK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出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共240眼),均行飞秒LASIK手术治疗,术前根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度-1.00^-3.00D)、中度近视组(屈光度-3.00^-6.00D)、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00^-10.00D),每组40例,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眼部检查,记录屈光度、前房深度、眼轴、角膜曲率等检查结果,同时运用IOL-Master仪器中的Haigis-L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并探讨手术前后人工晶体屈光度差异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屈光度降低、角膜曲率降低、计算得等效人工晶体度数变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的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为(0.27±0.61),中度近视组为(0.44±0.71),高度近视组为(1.25±1.33),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等效人工晶体度数改变量与近视程度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50,P=0.000,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0.267-0.114X。结论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后等效人工晶体屈光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与近视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lasik手术 人工晶体屈光度 近视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LASIK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姚鹏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采取飞秒LASIK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运城市盐湖区立明眼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超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8眼行手术治疗,一组为采取飞秒LASIK手术矫治的对照组,另一组为...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采取飞秒LASIK手术与眼内屈光手术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运城市盐湖区立明眼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0例超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8眼行手术治疗,一组为采取飞秒LASIK手术矫治的对照组,另一组为采取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矫正的研究组,各49眼。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研究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屈光度及参差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距离立体视中立体盲、近距离立体视中立体盲占比分别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12.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3.0c/d及12.0c/d频率下的CSF、GCS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高度近视矫治中,相比于飞秒LASIK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可更好地减低双眼屈光差异,改善立体视觉,促使患者视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飞秒lasik手术 眼内屈光手术 矫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向金梅 刘娟娟 +2 位作者 梁芮 杨娟 张馨怡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44例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对其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眼部感染及并... 目的探讨进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44例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并对其护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眼部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天复查2944例,UCVA平均为0.93±0.13(u=23.61,P<0.0005);术后1周复查2391例,UCVA平均为1.05±0.21(u=8.13,P<0.0005);术后1月复查2067例,UCVA平均为1.08±0.22(u=12.96,P<0.0005);术后3月复查1157例,UCVA平均为1.11±0.23(u=13.94,P<0.0005);术后6月复查959例,UCVA平均为1.11±0.24(u=12.33,P<0.0005);术后1年复查777例,UCVA平均为1.09±0.24(u值=8.95,P<0.0005);术后2年复查215例,UCVA平均为1.06±0.25(u=2.90,P<0.0025),除了术后1天UCVA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外,其余时间的复查UCVA均不同程度的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Fs-LASIK手术患者的手术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升级,护理人员应和医生共同努力,为患者带来更加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辅助下lasik手术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倩 周跃华 +4 位作者 张晶 郑燕 王永华 张秋露 胡雅斌 《眼科》 CAS 2014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raction,FLE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短期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LEx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raction,FLE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短期影响。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FLEx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各50例(100眼)。方法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3天、1周、1个月应用Konan FA-3709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角膜中心区单位面积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主要指标单位面积内的CD、CV和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结果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和飞秒激光制瓣LASIK组(FS-LASIK组)单位面积内的CD均下降(P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单位面积内的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时,FLEx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07、0.014、0.003、0.069);FS-LASIK组CV均升高(P分别为0.039、0.021、0.001、0.002)。两组间各时间点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3天、1周和1个月,FLEx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091、0.254、0.007、0.003);FS-LASIK组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均下降(P分别为=0.619、0.166、0.040、0.135)。两组间各时间点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LEx组及FS-LASIK组在术后早期均会出现单位面积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度降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轻度升高,但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的比率基本无变化,且这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激光制瓣lasik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