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至2023年我国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和产值分析
1
作者 赵春艳 孙达锋 +4 位作者 董娇 何俊 刘寅山 刘韵然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1期84-90,96,共8页
食(药)用菌是大健康产业和大食物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2019年至2023年,我国31种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为339.86万吨,出口总金额超154.83亿美元,食用菌罐头类和香菇类仍然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类型。总体上... 食(药)用菌是大健康产业和大食物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项目。2019年至2023年,我国31种食(药)用菌商品出口总量为339.86万吨,出口总金额超154.83亿美元,食用菌罐头类和香菇类仍然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类型。总体上,除了2020年和2021年各地食用菌商品的产量下降外,统计期内的其他年份出口贸易发展形势整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中国 出口情况 高质量发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食(药)用菌药品开发现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素蕊 严明 +3 位作者 陈旭 邓雅元 刘韵然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共9页
通过对《中国药典》(2015版)记录的10类12种食(药)用菌的功能,以及目前我国获得批号的以食(药)用菌为主料的146种国产药品及其功能进行整理和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国食(药)用菌药品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用菌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研究的概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焱鑫 冀彦锡 任昂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共4页
对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目前用中药渣栽培各种食(药)用真菌的栽培配方、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等。同时根据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特点,总结了栽培的要点。展望了以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农业循环利... 对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概括介绍了目前用中药渣栽培各种食(药)用真菌的栽培配方、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等。同时根据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特点,总结了栽培的要点。展望了以中药渣栽培食(药)用真菌的农业循环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用菌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食(药)用菌中—同源内源基因的发现和序列分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树勋 陈文炳 +4 位作者 邵碧英 李寿崧 王泽生 朱晓南 廖剑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70-272,共3页
在对15种常见食(药)用菌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时发现,其中有六种食用菌出现同样大小为692bp的一个条带,它们是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秀珍菇 Pleurotus geesteyanus.Singer、小平菇Pleurotu comucopiae、杏鲍菇(Pleurotus eryn... 在对15种常见食(药)用菌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时发现,其中有六种食用菌出现同样大小为692bp的一个条带,它们是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秀珍菇 Pleurotus geesteyanus.Singer、小平菇Pleurotu comucopiae、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a maire、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我们对六个692bp的条带分别电泳纯化回收,并成功的克隆测序分析了其中四个条带,证明四个条带为高度同源的序列,为其中四种菌的同源内源基因。经过GENBANK比较,没有发现类似基因序列。最后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总DNA RAPD 内源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几类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开发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5
作者 邰丽梅 赵春艳 +2 位作者 郭相 马明 刘蓓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2期4-6,共3页
通过对云南五类野生且高经济价值食(药)用菌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对云南这几类食(药)用菌研究情况、开发现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简述了云南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广阔前景,并提出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 云南省 野生()用菌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草栽培食(药)用菌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德伟 林辉 +5 位作者 宋飞飞 薛志香 曹秀明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2期62-70,共9页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 以菌草栽培的15种食(药)用菌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方法对其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分析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的组成与占比情况。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不同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介于7.52 g·100^(-1)g^(-1)~23.73 g·100^(-1)g^(-1)之间,必需氨基酸占比总氨基酸的30.58%~61.30%;蛋白质贴近度μ都在0.7以上,表明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是一类优质蛋白质食物,其中紫孢平菇、真姬菇、竹荪、灰树花都在0.8以上,质量最佳;15个食(药)用菌品种聚类分为5类,其中真姬菇、紫孢平菇、竹荪、灰树花营养价值最高,灵芝和紫芝药用价值最高;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味觉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在特色风味产品开发及现代中医、中药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氨基酸组成 营养价值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多糖类物质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清平 肖春 +1 位作者 杨小兵 张菊梅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0-86,共7页
综述了食(药)用菌来源的多糖类降血糖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比较了降血糖活性成分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食(药)用菌多糖类物质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率多在20%-65%之间;这些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升高胰岛素的含量,也可通过调节... 综述了食(药)用菌来源的多糖类降血糖活性物质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比较了降血糖活性成分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食(药)用菌多糖类物质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低率多在20%-65%之间;这些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升高胰岛素的含量,也可通过调节与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而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利用,还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降低血糖。笔者认为深入研究降血糖活性物质的结构以及构效关系,将有助于食(药)用菌降血糖活性物质的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多糖 降血糖活性 降血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活性成份抗衰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金庆 张松 杨小兵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S2期82-86,共5页
许多食(药)用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效.食(药)用菌是通过抗氧化伤、调节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和补充必需微量元素等途径发挥其抗衰老作用的.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各种食(药)用菌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以及食(药)用菌的应用前... 许多食(药)用菌都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功效.食(药)用菌是通过抗氧化伤、调节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和补充必需微量元素等途径发挥其抗衰老作用的.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各种食(药)用菌的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以及食(药)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活性成分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食(药)用菌的超滤分级分离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家利 陈元勇 +3 位作者 唐庆九 刘艳芳 杨焱 张劲松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5,共2页
运用超滤技术对7种食(药)用菌多糖水提液进行分级分离,将提取物分成〉5×10^5Da、1×10^5~5×10^5Da、1×10^4~1×10^5Da、〈1×10^4Da 4个不同分子量段的部分,计算不同部分的得率,探讨超滤分离食(药)用... 运用超滤技术对7种食(药)用菌多糖水提液进行分级分离,将提取物分成〉5×10^5Da、1×10^5~5×10^5Da、1×10^4~1×10^5Da、〈1×10^4Da 4个不同分子量段的部分,计算不同部分的得率,探讨超滤分离食(药)用菌多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 ()用菌 提取 子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及其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江启沛 冀宏 +1 位作者 朱朝晖 贾英民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9-64,共6页
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 ,主要技术流程和优缺点 ,及其在食 (药 )用菌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了RAPD技术在食 (药 )用菌品种间的鉴定与分析、遗传育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学及其稀有药用真菌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认为RAPD技术... 介绍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 ,主要技术流程和优缺点 ,及其在食 (药 )用菌中的应用进展 ,分析了RAPD技术在食 (药 )用菌品种间的鉴定与分析、遗传育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学及其稀有药用真菌鉴定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认为RAPD技术确实是DNA分子水平上研究食 (药 )用菌一种简便、高效的分析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分子标记 ()用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洪英 孙波 +3 位作者 吴洪丽 王卓仁 刘启燕 赵会长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食(药)用菌具有广泛的抑菌活性,可为日益突出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综述多种食(药)用菌主要活性物质多糖、黄酮、酚类、萜类以及培养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以期为食(药)用菌源抑菌活性物质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用菌 活性 微生物耐 丝体深层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食(药)用菌胞外酶活性及物质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涛 余梦瑶 +3 位作者 魏巍 许晓燕 江南 罗霞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4期8-11,共4页
对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木质素酶系(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滤纸酶和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了解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基质中物质(还原糖、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生物量)含量的变化规律,... 对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木质素酶系(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滤纸酶和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了解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基质中物质(还原糖、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生物量)含量的变化规律,阐述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内生物量与胞外酶活性和基质中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相关性,对食(药)用菌未来几年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食(药)用菌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基质中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生长周期 胞外酶活性 基质中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食(药)用菌栽培模式与发展前景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人杰 曲跃军 +5 位作者 金虎 孙强 殷霈瑶 姜海波 洪庆 郭劲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6期9002-9002,9028,共2页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与模式。林下营养价值较高或有药效作用的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具有很大潜力,值得高度重视和探讨。该文总结和探讨了林下食(药)用菌栽培模式... 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和利用历史悠久,历经几代人的研究和开发,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与模式。林下营养价值较高或有药效作用的野生食(药)用菌的驯化栽培具有很大潜力,值得高度重视和探讨。该文总结和探讨了林下食(药)用菌栽培模式及其发展潜力,为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栽培模式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晓玲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2,共3页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菇房的生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调控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根据蔬菜温室效应,分析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参数的最佳参量值,采... 为了提高食(药)用菌菇房的生产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蔬菜温室原理下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方法。结合温室调控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适应性调节,根据蔬菜温室效应,分析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参数的最佳参量值,采用模糊约束控制方法实现对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温度、湿度控制,根据控制参数进行反馈调节,实现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合理化设计与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食(药)用菌菇房的环境控制的合理性较好,对食(药)用菌菇房的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温室原理 ()用菌菇房 环境合理化设计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菌草食(药)用菌真菌性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15
作者 刘欣怡 雷雅婷 +3 位作者 李晶 鲁国东 刘斌 林占熺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84,共6页
采用ITS序列对分离到的菌草食(药)用菌中的真菌性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食(药)用菌上分离得到的真菌性病原菌主要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 采用ITS序列对分离到的菌草食(药)用菌中的真菌性病原菌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食(药)用菌上分离得到的真菌性病原菌主要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和侧耳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cola)。分别对4种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其中哈茨木霉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9℃,最适pH值为7,能较好地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甘露糖,以及磷酸氢二胺;蜡孔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6,能较好地利用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甘露糖、乳糖,以及氮源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胨;赭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pH值为8,能较好地利用碳源蔗糖、麦芽糖、果糖、乳糖、甘露糖,以及氮源酵母膏、牛肉膏和蛋白胨;侧耳木霉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7,能较好地利用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甘露糖,以及氮源磷酸氢二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病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抗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今 杨开 +2 位作者 叶帮伟 季培军 孙培龙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食(药)用菌具有降血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对于其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虫草、姬松茸、桦褐孔菌、灵芝、灰树花、黑木耳、猴头菌等一系列食(药)用菌的降血糖功效及机理作用研究,以期... 食(药)用菌具有降血糖、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对于其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综述了国内外对虫草、姬松茸、桦褐孔菌、灵芝、灰树花、黑木耳、猴头菌等一系列食(药)用菌的降血糖功效及机理作用研究,以期为食(药)用菌在抗糖尿病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糖尿病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内参基因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华 孙达锋 +5 位作者 刘绍雄 李建英 李雪松 岳万松 高章会 华蓉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食(药)用菌基因的差异表达需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进行验证,因此筛选到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十分重要。通过梳理食(药)用菌内参基因筛选的相关研究,从候选内参基因选择、常用分析软件、最佳... 随着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食(药)用菌基因的差异表达需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试验进行验证,因此筛选到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十分重要。通过梳理食(药)用菌内参基因筛选的相关研究,从候选内参基因选择、常用分析软件、最佳内参基因确定和内参基因验证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东至县主要栽培食(药)用菌重金属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宜武 王敦旗 +4 位作者 肖青青 陈群 廖红 任雪晴 杜军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7-51,共5页
由于食(药)用菌富含多糖等带负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对重金属有吸附能力,所以其重金属含量是农产品安全的热点问题。采用实地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安徽省东至县采集当地大规模栽培的灵芝(Ganoderma lingzhi)、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和香... 由于食(药)用菌富含多糖等带负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对重金属有吸附能力,所以其重金属含量是农产品安全的热点问题。采用实地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安徽省东至县采集当地大规模栽培的灵芝(Ganoderma lingzhi)、黑木耳(Auricularia heimuer)和香菇(Lentinula edodes)样品共62个,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铅(Pb)、砷(As)、镉(Cd)和硒(Se)含量,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汞(Hg)含量。结果表明,砷、镉、铅和汞含量全部检测数据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硒有效检出率为37.1%,最高含量为0.797 mg·kg-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种类、食(药)用菌种类两因素对于重金属含量影响呈显著相关,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灵芝与香菇对砷、镉、铅和汞的吸附特性非常一致,而黑木耳表现出显著差异,尤其对铅有相对高的吸附特征。安徽省东至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适宜食(药)用菌的大规模栽培,食(药)用菌产业可以安全、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安全 ()用菌 重金属含量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药)用菌抗疲劳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海萍 邝少松 +4 位作者 钟志勇 阮艳娟 周静文 谢超敏 李崇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5期34-36,共3页
将香菇和灰树花2种食(药)用菌的菌种分别接种到灵芝渣和云芝渣上(提取下脚料),进行固体发酵,然后与全灵芝破壁孢子粉分别采用超声波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提取物,通过小鼠灌胃20d^30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初步评价和验证上述提取物的抗疲劳... 将香菇和灰树花2种食(药)用菌的菌种分别接种到灵芝渣和云芝渣上(提取下脚料),进行固体发酵,然后与全灵芝破壁孢子粉分别采用超声波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提取物,通过小鼠灌胃20d^30d后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初步评价和验证上述提取物的抗疲劳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固体发酵物的醇提液、灰树花固体发酵物及全灵芝破壁孢子粉水提物组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提示上述提取物具有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菌 固体发酵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药)用真菌的鉴定、引种、驯化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欣荣 吴耀越 +4 位作者 黄宇柯 朱仁启 陈文思 陈守斌 初洋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6期7-11,23,共6页
野生大型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很多种类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野生食(药)用真菌从野外采集到人工大规模栽培的流程通常为鉴定、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野生食(药)用真菌的鉴定、引种、驯化栽培,有利于改进其驯化技术,提高驯化... 野生大型真菌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很多种类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野生食(药)用真菌从野外采集到人工大规模栽培的流程通常为鉴定、引种、驯化栽培。研究野生食(药)用真菌的鉴定、引种、驯化栽培,有利于改进其驯化技术,提高驯化成功率并缩减驯化成本和周期,同时还有利于调查和保护区域真菌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增加食(药)用真菌菌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整理简述野生食(药)用真菌的鉴定、引种、驯化栽培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用菌 鉴定 丝生物学特性 母种 原种 驯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