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向日葵栽培技术规程
1
作者 依兵 宋殿秀 刘金刚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5期129-130,共2页
本文对食用向日葵生产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技术规程进行分析。通过本标准使用,对食用向日葵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可有效提高经济... 本文对食用向日葵生产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技术规程进行分析。通过本标准使用,对食用向日葵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提高食用向日葵产量和品质,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对食用向日葵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龙食葵9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鹏远 王文军 +2 位作者 马军 周菲 王静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146-147,共2页
龙食葵9号是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以不育系13201A为母本,恢复系1601R为父本配制的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亩产高、抗黄萎病、适应区域广等特性,并于2021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介绍了龙食葵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龙食葵9号是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以不育系13201A为母本,恢复系1601R为父本配制的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亩产高、抗黄萎病、适应区域广等特性,并于2021年完成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本文介绍了龙食葵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应用推广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新品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农艺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谢鹏远 崔佳伟 +3 位作者 王文军 马军 王静 周菲 《新疆农垦科技》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种植密度是影响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食用向日葵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6个食用向日葵品种(LSK4、LSK5、LSK7、LSK8、LSK20、LSK21)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开展品种和密度两因素随机区... 种植密度是影响食用向日葵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食用向日葵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6个食用向日葵品种(LSK4、LSK5、LSK7、LSK8、LSK20、LSK21)为材料,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开展品种和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置5个种植密度T1(1.25万株/hm^(2))、T2(1.50万株/hm^(2))、T3(1.75万株/hm^(2))、T4(2.00万株/hm^(2))和T5(2.25万株/hm^(2)),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食用向日葵的植株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食用向日葵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扩行降密栽培技术要点
4
作者 刘继霞 杨滨齐(手绘) +1 位作者 马春辉(制作) 达海莉(编校)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向日葵植株繁茂,根系发达,深耕可促进根系发育,减少地下害虫的危害。每667 m^(2)配施尿素20 kg、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30 kg及复合肥30 kg作为底肥。冬春镇压保墒,足墒播种是保全苗的关键。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足墒播种 地下害虫 根系发育 栽培技术要点 磷酸二铵 硫酸钾 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肥对构成食用向日葵产量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素萍 安玉麟 +1 位作者 聂惠 高淑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2期15-20,共6页
文章研究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常规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硼肥对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明显;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常规种的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更显著;不同硼肥处理... 文章研究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常规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硼肥对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明显;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常规种的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更显著;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增加其千粒重、结实率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硼肥 杂交种 常规种 产量 千粒重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安阳 段维 +3 位作者 万素梅 吴慧 李汉华 杨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研究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食用向日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多效唑各浓度喷施食用向日葵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株高,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长... 【目的】研究多效唑对食用向日葵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50、75、100、125、150 mg/L)对食用向日葵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多效唑各浓度喷施食用向日葵处理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株高,增加茎粗,缩短节间长和叶柄长,减小叶片叶长叶宽、叶片数,增加盘径、单盘粒重、百粒重、提高籽仁率,增产效果明显,改善食用向日葵籽粒品质,提高籽仁粗蛋白和籽仁粗脂肪含量等。【结论】P2(75mg/L)处理在试验中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多效唑 生长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小利 马庆 +3 位作者 包海柱 范瑞 孙希利 马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 为建立食用向日葵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以食用向日葵四叶期叶片为DNA模板提取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因素(10×PCR Buffer、Mg2+、d NTPs、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DNA模板)在5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并比较了不同浓度Mg2+、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反应体系的影响为Mg2+>Taq DNA聚合酶(引物)>DNA模板>10×PCR Buffer>d NTPs。最终建立食用向日葵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总体系为20μL的SSR-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0×PCR Buffer 0.2mmol/L、Mg2+2.0 mmol/L、d NTPs 1.8 mmol/L、Taq DNA聚合酶0.2 U、DNA 50 ng、引物1.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SSR-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殿秀 崔良基 +3 位作者 王德兴 刘金刚 孙恩玉 依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2,共5页
以17份食葵杂交种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的方式,以PEG-6000模拟干旱,分析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对食葵杂交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期食葵根系形态指标受干旱影响程度要高于生物量,根系形... 以17份食葵杂交种为试材,采用1/2 Hoagland营养液水培的方式,以PEG-6000模拟干旱,分析苗期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对食葵杂交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苗期食葵根系形态指标受干旱影响程度要高于生物量,根系形态各指标受干旱影响程度顺序为: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总根长>根表面积,生物量各指标受干旱影响顺序为:地上部干重>根冠比>整株干重>根干重。Con15的综合抗旱能力D值为0.58,综合抗旱能力最强,而Con13的综合抗旱能力D值为0.25,综合抗旱能力最弱。总根长、根干重、整株干重、根尖数和根表面积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0、0.66、0.63和0.60,地上部干重与综合抗旱能力D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苗期综合抗旱能力较强的食葵杂交种为Con15、Con03、Con16和Con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干旱胁迫 根系形态 生物量 抗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临葵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段学艳 杨海峰 +2 位作者 樊云茜 卫玲 刘博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925-926,987,共3页
食用向日葵临葵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不育系0801A为母本、恢复系0837C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优质、早熟,并提出了临葵1号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杂交种 临葵1号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群体改良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秀丽 刘壮 +1 位作者 李惠英 于学鹏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89,共2页
我国于1955年开始向日葵育种研究,最初仅限于引种鉴定、系统选种和品种间杂交育种。1973年恢复向日葵的育种工作后,主要开展了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选育。食用向日葵育种近几年受到重视。食用向日葵的群体改良方法无论在杂交种的选育中还... 我国于1955年开始向日葵育种研究,最初仅限于引种鉴定、系统选种和品种间杂交育种。1973年恢复向日葵的育种工作后,主要开展了油用向日葵杂交种的选育。食用向日葵育种近几年受到重视。食用向日葵的群体改良方法无论在杂交种的选育中还是选育常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都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育种家研究利用的"半分法"成功地用于食用向日葵的群体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半分法 群体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产量、生育期、形态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玉麟 李素萍 +2 位作者 聂惠 李巧枝 于海峰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34-,共1页
利用自育的75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组合以及引进的8个食葵杂交种对食用向日葵进行籽粒产量、生育期、形态的10个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的产量、籽仁率、结实率、单盘粒数、生育期与粗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利用自育的75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组合以及引进的8个食葵杂交种对食用向日葵进行籽粒产量、生育期、形态的10个性状与4个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的产量、籽仁率、结实率、单盘粒数、生育期与粗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油酸、亚油酸相关不显著.千粒重与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蛋白质和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粗脂肪和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蛋白质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生育期 品质性状 相关分析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长粒型不育系TW23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明 沈春学 杨建春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5,共2页
长粒型不育系TW23是以外引美杂不育株MA1994-1为母本、本所系选的强优势材料TW23B为父本杂交、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率为100%。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商品性好;配组杂种优势强、配合... 长粒型不育系TW23是以外引美杂不育株MA1994-1为母本、本所系选的强优势材料TW23B为父本杂交、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食用向日葵胞质雄性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率为100%。农艺性状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商品性好;配组杂种优势强、配合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TW23不育系 选育 特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辽嗑杂4号的选育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良基 王德兴 +2 位作者 孙恩玉 刘金刚 宋殿秀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82-83,共2页
1选育经过 辽嗑杂4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胞质雄性不育系2005A为母本,恢复系2005-8R为父本组配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7年和2008年参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产量比较试验,2009年参加辽宁省品种备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 1选育经过 辽嗑杂4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胞质雄性不育系2005A为母本,恢复系2005-8R为父本组配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7年和2008年参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产量比较试验,2009年参加辽宁省品种备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高11.1%,籽粒长度为2.2cm,籽仁率高,综合抗性较强。201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种 食用向日葵 选育 胞质雄性不育系 农业科学院 食用向日葵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肥料对比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秀荣 翟永胜 +5 位作者 张艳 米志恒 孙祥春 苏化洲 孙秀云 高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开展内蒙古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肥料对比试验。[方法]以河套灌区市场内主要流通的6个肥料产品为研究材料,通过与该地区传统施肥模式(CK)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肥料对食用向日葵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525 kg/hm^2田力元掺混肥(17-1... [目的]开展内蒙古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肥料对比试验。[方法]以河套灌区市场内主要流通的6个肥料产品为研究材料,通过与该地区传统施肥模式(CK)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肥料对食用向日葵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525 kg/hm^2田力元掺混肥(17-17-17)+375 kg/hm^2尿素、450 kg/hm^2住商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德源缓释肥(24-12-10)的增产效果显著,较对照(CK)分别增产13.3%、11.9%和5.6%;525 kg/hm^2田力元掺混肥(17-17-17)+375 kg/hm^2尿素、450 kg/hm^2住商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德源缓释肥(24-12-10)、450 kg/hm^2奥佳缓释肥(26-10-12)的效益显著,较对照(CK)分别增收12.3%、11.5%、7.5%和5.0%。[结论]该研究可为当地向日葵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肥料产品 食用向日葵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矮壮素对食用向日葵辽嗑杂6号株高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金刚 依兵 +3 位作者 宋殿秀 王德兴 孙恩玉 崔良基 《辽宁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66-68,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施用时期对食用向日葵辽嗑杂6号株高和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矮壮素可以降低食葵辽嗑杂6号的株高。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辽嗑杂6号株高降低幅度增加,但是单株籽粒产量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矮壮素和施用时期对食用向日葵辽嗑杂6号株高和单株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矮壮素可以降低食葵辽嗑杂6号的株高。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辽嗑杂6号株高降低幅度增加,但是单株籽粒产量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苗后28 d和35 d施用矮壮素,株高分别降低16.75%和11.96%。随着施用时期的延后,单株籽粒产量减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矮壮素 株高 单株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耐盐碱食用向日葵恢复系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捷 杨新元 +2 位作者 贾爱红 张学武 王鹏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0期119-123,共5页
为了选育适宜在山西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的抗旱耐盐碱、广适性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恢复系以及杂交种,本试验以国内的优良品种资源与自选育的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成功选育出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 为了选育适宜在山西省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的抗旱耐盐碱、广适性强、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恢复系以及杂交种,本试验以国内的优良品种资源与自选育的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套袋自交成功选育出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对3个恢复系进行农艺性状调查、抗旱耐盐碱鉴定和早代恢复力和配合力选择,结果表明恢复系‘汾恢1号’、‘汾恢2号’、‘汾恢3号’配合力高、花粉量大、恢复率100%、抗旱、耐盐碱、高抗黄萎病、耐菌核病,其中‘汾恢1号’表现突出,3个恢复系于2012年11月29日通过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验收。利用‘汾恢1号’培育的杂交组合FK-0918,2014年参加山西省区试平均产量达3726.56 kg/hm2,比对照YS809增产29.9%,排第四位。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抗旱性、耐盐碱、产量高,商品性好,生育期108天,适宜在山西省晋中及晋西北食用向日葵生产区种植,应用推广前景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抗旱 耐盐碱 恢复系 选育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食用向日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爱红 杨君 +1 位作者 买自珍 王晓玲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0个向日葵品种(系)的16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Y S809的加权关联度最高为0.8423,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表现好;其次是TK 901。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综合评判法在食用向日葵杂交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学艳 樊云茜 +1 位作者 卫玲 周安定 《杂粮作物》 CAS 2009年第2期86-88,共3页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12个食用向日葵三系杂交种进行了10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为:各性状在评价杂交种优劣中所占的比重依次为产量、盘径、株高、叶数、茎粗、粒长、结实率、百粒重、粒宽、...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综合评判方法,对12个食用向日葵三系杂交种进行了10个主要性状指标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为:各性状在评价杂交种优劣中所占的比重依次为产量、盘径、株高、叶数、茎粗、粒长、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生育期。为选育食葵杂交种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性状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食用向日葵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段玉 张君 +4 位作者 安昊 王博 景宇鹏 李军 靳存旺 《北方农业学报》 2018年第1期46-57,共12页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布置了2个食用向日葵田间肥料试验点,生育期间进行了田间取样,测定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了食用向日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明确食用向日葵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对指导科...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布置了2个食用向日葵田间肥料试验点,生育期间进行了田间取样,测定地上部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含量,分析了食用向日葵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明确食用向日葵的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对指导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食用向日葵干物质、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规律可用Logistic曲线进行回归模拟,出苗后59~67 d是干物质积累最快时期,出苗后50~63 d为氮磷钾积累最快时期。施肥比不施肥干物质增重高峰期推后1~3 d,氮磷钾积累高峰期推后5 d左右,干物质积累量增加22%~38%,氮(N)、磷(P_2O_5)、钾(K_2O)积累量分别增加84%~120%、53%~75%和4%~94%。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前期主要是叶片等营养器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茎秆最高,其次是籽实;积累的氮素(N)50%以上,磷素(P_2O_5)60%以上分配于籽实中;积累的钾素(K_2O)33%~43%以上分配于茎秆中。食用向日葵苗期生长缓慢,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较少,占全生育期的2%~4%;现蕾期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迅速增加,占全生育期的20%左右;花期生长最快,吸收氮(N)、磷(P_2O_5)、钾(K_2O)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灌浆期吸收的氮(N)、磷(P_2O_5)、钾(K_2O)减少为全生育期的25%左右。施用氮磷钾肥的产量反应分别为591.5,396.1,284.8 kg/hm^2,每增施1 kg N、P_2O_5、K_2O分别增产向日葵籽实3.29,4.40,3.16 kg。本地区的土壤氮(N)、磷(P_2O_5)、钾(K_2O)的供应能力分别为123.0,43.4,285.4 kg/hm^2。本试验的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利用率分别为38.6%,18.9%和47.1%。全肥区每生产100 kg向日葵籽实吸收氮(N)、磷(P_2O_5)、钾(K_2O)分别为4.34,1.36,7.41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 氮磷钾 养分吸收 积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栽培对食用向日葵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伟 杨芬 +1 位作者 闫钊 丁变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92-1798,共7页
为了研究白色地膜覆盖对食用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取了3个食用向日葵品种进行种植,设有白膜和无膜(CK)2个处理,测量了白膜和无膜在5,10,15 cm土层的温湿度,并对各小区植株的出苗率、株高、盘径、单盘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 为了研究白色地膜覆盖对食用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取了3个食用向日葵品种进行种植,设有白膜和无膜(CK)2个处理,测量了白膜和无膜在5,10,15 cm土层的温湿度,并对各小区植株的出苗率、株高、盘径、单盘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对5~15 cm土层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在向日葵全生育期覆膜与无膜处理相比,土层温度增加了0.86℃,有效积温提高了3.7%;湿度增加了4.6%,籽粒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1.7%;生育期缩短了7.7 d,平均公顷产量增幅达到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栽培 食用向日葵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