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der disparities and woman-specific trends in Barrett’s esophagus in the United States:An 11-year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1
作者 Karina Fatakhova Faisal Inayat +12 位作者 Hassam Ali Pratik Patel Attiq Ur Rehman Arslan Afzal Muhammad Sarfraz Shiza Sarfraz Gul Nawaz Ahtshamullah Chaudhry Rubaid Dhillon Arthur Dilibe Benjamin Glazebnik Lindsey Jones Emily Glazer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25年第1期60-71,共12页
BACKGROUND Barrett's esophagus(BE)is a known premalignant precursor to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The prevalence rates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but many patients who are at risk of EAC are not scr... BACKGROUND Barrett's esophagus(BE)is a known premalignant precursor to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The prevalence rates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but many patients who are at risk of EAC are not screened.Current practice guidelines include male gender as a predisposing factor for BE and EAC.The population-based clinical evidence regarding female gender remains limited.AIM To study comparative trends of gender disparities in patients with BE in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2009-2019 National Inpatient Sample(NIS)database.Patients with a primary or secondary diagnosis code of BE were identified.The major outcome of interest was determining the gender disparities in patients with BE.Trend analysis for respective outcomes for females was also reported to ascertain any time-based shifts.RESULTS We identified 1204190 patients with BE for the study period.Among the included patients,717439(59.6%)were men and 486751(40.4%)were women.The mean age was higher in women than in men(67.1±0.4 vs 66.6±0.3 years,P<0.001).The rate of BE per 100000 total NIS hospitalizations for males increased from 144.6 in 2009 to 213.4 in 2019(P<0.001).The rate for females increased from 96.8 in 2009 to 148.7 in 2019(P<0.001).There was a higher frequency of obesity among women compared to men(17.4%vs 12.6%,P<0.001).Obesity prevalence among females increased from 12.3%in 2009 to 21.9%in 2019(P<0.001).A lower prevalence of smoking was noted in women than in men(20.8%vs 35.7%,P<0.001).However,trend analysis showed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smoking among women,from 12.9%in 2009 to 30.7%in 2019(P<0.001).Additionally,there was a lower prevalence of alcohol abuse,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and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females than males(P<0.001).Trend analysis showed an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lcohol use disorder and a decreasing prevalence of H.pylori and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women(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BE among women has steadily increased from 2009 to 2019.The existing knowledge concerning BE development has historically focused on men,but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isk in women is not in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s esophagus Gender disparity Epidemiological trends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Screening endoscopy Female gender Risk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icture prevention after circumferenti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the esophagus:Proactive vs reactive strategies
2
作者 Giulio Calabrese Sandro Sferrazza +1 位作者 Daryl Ramai Marcello Mai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25年第3期5-11,共7页
In this editorial,we explored currently available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strictures following circumferenti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This manuscript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ove... In this editorial,we explored currently available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occurrence of esophageal strictures following circumferential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This manuscript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various strategies including recent insights from Wang et al.To this end,stenosis-related symptoms such as dysphagia and vomiting can severely affect a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Therefore,we assess the efficacy of both reactive and proactive measures,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approaches like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 and steroid administration to more advanced techniques,including tissue engineering and polyglycolic acid sheet placement.However,no single treatment has shown high efficacy,particularly for resections involving the entire circumference.Despite these shortcomings,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may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although further large-scale studies are needed for 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ophagus CIRCUMFERENTIAL STENOSIS STRI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3
作者 王苒 钟侃 +20 位作者 宋昕 范宗民 韩雪娜 赵学科 马磊 李媛媛 库建伟 李爱丽 鲍启德 魏梦霞 雷玲玲 韩文莉 徐瑞华 黄金 王献增 郭威 罗宏 李贝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食管腺癌患者703例,食管癌高发区组295例,低发区组408例。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高发区和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高、低发区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分析高、低发区食管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发区患者中食管单纯腺癌患者的占比低于低发区,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占比高于低发区(P<0.05)。高、低发区食管腺癌及各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区患者中男性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860(1.130~3.061)和1.539(1.018~2.326)];低发区患者中年龄≥70岁及TNM分期Ⅲ、Ⅳ期是食管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HR(95%CI)分别为1.604(1.053~2.444)和1.556(1.069~2.263)]。结论: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食管癌低发区 食管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及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魏娉 姜琳娜 +2 位作者 安欣 尹峰 何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D-L1、KMT2D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D-L1、KMT2D在原发性食管BS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和KMT2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PD-L1与KMT2D表达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2/16)、41.9%(13/31),两组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高表达组和KMT2D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7.2%(5/29)、55.6%(10/18),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II~IV期、浸润深度为T4、存在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及KMT2D高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KMT2D高表达与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食管BSCC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食管腺癌组织起源和组织学发病模式探讨
5
作者 王立东 尤朵 +23 位作者 赵学科 宋昕 马磊 雷玲玲 徐瑞华 徐全晓 魏梦霞 蒋宁宁 王苒 李媛媛 陶潇龙 秦富强 李爱丽 张晓倩 卢玉娴 杨海军 张占阳 高慧丽 王霖瑞 张建东 李吉林 库建伟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食管腺癌发病率升高是目前食管癌研究领域的新变化^([1-3])。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0%以上为食管鳞癌^([4]),与西方人群食管腺癌占比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不同。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西方膳食方式的引入等,肥胖和与之相关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明显升高,进一步导致Barrett′s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升高^([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癌 组织起源 组织学发病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腺样囊性癌67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6
作者 孙慧 宋昕 +11 位作者 赵若华 蒋宁宁 朱佳仪 丁倩倩 赵学科 范宗民 李爱丽 张冬云 马磊 裘一兵 纪爱芳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 目的: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E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7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1973至今)大资料库中2001年10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7例EACC患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发病年龄52~81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HR(95%CI)为3.875(1.607~9.342)]是EACC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是EACC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腺样囊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在食管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涛 金海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由于食管癌预防难、发现晚,有效防控是研究的热点和临床难点。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代表的液态活检技术的发展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治疗评估及预后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ctDNA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度及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肿瘤的筛查及诊断,并且在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ctDNA检测技术及其在食管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循环肿瘤DNA 筛查 诊断 临床决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核心症状及症状群的网络分析
8
作者 温晓萌 孙彩萍 +2 位作者 韩小云 王小波 顾丹凤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症状群的构成,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订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症状群的构成,构建症状网络,探索核心症状,为制订症状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5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和食管癌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评估其症状发生情况,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运用R语言构建症状网络,分析中心性指标。结果食管癌患者共提取6个症状群,分别是疲乏-食欲相关症状群,进食困难相关症状群,呼吸相关症状群,腹泻-反流相关症状群,言语相关症状群,疼痛相关症状群。其中疲乏、食欲减退、疼痛、恶心呕吐和吞咽困难是核心症状。疲乏(rs=4.45270,rc=0.01261)和食欲减退(rs=4.31811,rc=0.01257)的强度和紧密度较高。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通过对症状群及核心症状进行全程干预,将症状群与网络中心性指标相结合,制订精准的症状管理方案,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症状群 核心症状 疲乏 症状网络 症状管理 网络分析 肿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模式的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9
作者 楚盼盼 丁密 刘现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MDT)的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MDT组给予多学科合作...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模式(MDT)的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MDT组给予多学科合作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MDT组的心理状态指标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5.446,10.871;P<0.001),MDT组的营养状态指标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t=8.492,3.358,2.231;P<0.05),MDT组的生活质量的躯体健康能力、心理健康、癌症造成的负担和社会能力4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7.746,10.867,14.674,32.460;P<0.05),且MDT组的满意高于常规组(χ^(2)=8.292;P=0.004)。结论:MDT的综合干预可较好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多学科合作模式 心理状态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特征
10
作者 张玉双 吴忠冰 +4 位作者 黄鸣 贾蕾 高爽 赵伟鹏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13-1519,共7页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 背景津血亏虚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目前关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代谢组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4—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胸外科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招募同时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血清标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筛选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具有物质二级匹配名称的差异代谢物88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关键代谢通路5条(β-丙氨酸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11种(表达下调代谢物:β-丙氨酸,磷脂酰胆碱,L-高丝氨酸,L-别苏氨酸;表达升高代谢物:肌肽,亚油酸,9,10-二羟基八氢-1-氧杂-4-氮杂苯并环庚烯,羟基丙酮酸,花生四烯酸,肝素B3,血栓素B2)。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津血亏虚证患者存在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代谢通路及其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脂肪酸等能量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道鳞癌 代谢组学 津血亏虚 色谱法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口腔衰弱1例的护理
11
作者 戚晓芳 沈小英 +1 位作者 应丽 傅晓炜 《护理与康复》 2025年第3期64-65,共2页
总结1例高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口腔衰弱的护理方案。针对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口量的调整及进食细节调整,进行口腔微环境管理及口腔康复训练等方面指导,使用精油芳香疗法配合音乐疗法优化进食环境。经过37 d的治... 总结1例高龄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口腔衰弱的护理方案。针对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口量的调整及进食细节调整,进行口腔微环境管理及口腔康复训练等方面指导,使用精油芳香疗法配合音乐疗法优化进食环境。经过37 d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口腔衰弱问题较入院时好转,顺利完成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衰弱 食管 高龄 康复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野角度对中下段食管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12
作者 朱均强 班卫华 +3 位作者 梁前 覃富捷 高扬 梁丽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射野角度对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C... 目的:探讨射野角度对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CT图像设计4组动态调强计划(G1组射野角度分别为0°、30°、160°、200°和330°;G2组0°、60°、160°、200°和300°;G3组0°、30°、135°、160°、200°、225°和330°;G4组0°、120°、140°、165°和195°)。比较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心脏、肺和脊髓)剂量分布和机器参数的差异。结果:4组计划靶区D_(98%)、D_(50%)、D_(5%)、D_(2%)、HI和C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_5、V_(10)、V_(20)和D_(mean),正常组织V_5、V_(10)和V_(30),心脏V_(30)、V_(40)和D_(mean),脊髓D_(max)和D_(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双肺V_5、V_(10)、V_(20)和D_(mean)、正常组织V_5和V_(10)最低,G2组最高。G1组心脏V_(30)、V_(40)和D_(mean)、脊髓D_(max)和D_(mean)最高,G4组心脏V_(30)、V_(40)和D_(mean)最低,G2组脊髓D_(max)和D_(mean)最低。4组投照时间与机器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适当增大患者前面射野角度与0°的夹角或者增加后面射野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量。偏向左后侧的射野角度会让计划剂量分布较好,心肺保护较好,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情况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中下段食管 调强放射治疗 射野角度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食管沟疾病的诊疗分析
13
作者 刘龙 章超 +2 位作者 宋军 曹卫 杨见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分析和总结气管食管沟疾病的临床特点、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2009年8月~2023年5月共计24例气管食管沟疾病的病史特点、临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病例特点。结果 24例气管食管沟疾病中,其中甲... 目的 分析和总结气管食管沟疾病的临床特点、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2009年8月~2023年5月共计24例气管食管沟疾病的病史特点、临床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以及病例特点。结果 24例气管食管沟疾病中,其中甲状旁腺瘤8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淋巴结肿大3例、食道憩室2例、囊肿9例。结论 气管食管沟疾病的来源多样,且性质不确定,需充分完善检查评估疾病,术中需保护喉返神经、颈总动脉等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 甲状旁腺 囊肿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24、c-myc及AR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吴建龙 姜海斌 +5 位作者 王学文 宋晶晶 初晓燕 王爱民 李建辉 苏彬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4,TRIM24)、c-myc及ARF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4,TRIM24)、c-myc及ARF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同时选取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TRIM24、c-myc及ARF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三者在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三者于食管鳞癌组织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RIM24、c-myc及ARF在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2%vs 7.45%、74.36%vs 13.85%、26.56%vs 83.18%,三种蛋白在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的TRIM24、c-myc及ARF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TRIM24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87,P<0.05),TRIM24与AR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1,P<0.05),c-myc与AR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5)。结论:TRIM24、c-myc、ARF的异常表达可能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因此,c-myc、TRIM24和ARF可能作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为食管鳞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4 C-MYC ARF 食管鳞状细胞癌 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局部因素和放疗剂量对临床T1-4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孔雁 董倩 +4 位作者 李曙光 许金蕊 赵小涵 邓文钊 沈文斌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cT1-4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不同肿瘤局部因素亚组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临床无转移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肿瘤局部因素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析近期疗效与肿瘤局部... 目的探讨不同放疗剂量对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cT1-4N0M0期食管鳞癌患者不同肿瘤局部因素亚组人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临床无转移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肿瘤局部因素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析近期疗效与肿瘤局部因素相关指标的关系,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指标,最后进行亚组分析,确定从不同放疗剂量中获益的亚组人群。结果食管肿瘤病变X线长度越短、食管管壁厚度和GTV越小,患者近期疗效越好(χ^(2)=9.066、10.310、15.661,P=0.011、0.006、<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GTV(P<0.001)、放疗剂量(P=0.038)和近期疗效(P<0.001)等3项指标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指标,后两项指标亦为影响患者PFS预后的独立性指标(P=0.033、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较大(≥60 Gy)时,可使管壁最大厚度≤3.7 cm组、食管病变GTV≤37.34 cm3组和未接收同步化疗组患者OS(χ^(2)=5.040、4.588、5.400,P=0.025、0.032、0.020)和PFS(χ^(2)=6.089、4.353、6.459,P=0.014、0.037、0.011)均获益。结论肿瘤局部因素指标为影响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鳞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病变食管壁厚度和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可能更能从较高的剂量(≥60 Gy)照射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临床无转移 肿瘤局部因素 放疗剂量 亚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注意事项
16
作者 魏华兵 《科学生活》 2025年第1期22-23,共2页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是食管鳞癌,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居第4位。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哽噎、梗阻,随后出现营养不良,此病营养不良情况发生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达... 食管癌是起源于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90%以上的食管癌是食管鳞癌,其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6位,死亡率居第4位。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哽噎、梗阻,随后出现营养不良,此病营养不良情况发生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达到60%~85%。营养不良可能引起治疗耐受性下降,治疗机会减少,并发症增加,生存期缩短。因此,食管癌患者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下面就“吃什么”“怎么吃”“吃不下怎么办”“要注意哪些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加重 食管癌患者 恶性肿瘤 食管黏膜 营养不良 食管鳞癌 营养支持 生活习惯
原文传递
透穴九针穴位埋线疗法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
17
作者 施一春 王美樱 +1 位作者 汪玲羽 陈利芳 《新中医》 2025年第5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透穴九针穴位埋线疗法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R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泮... 目的:观察透穴九针穴位埋线疗法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R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透穴九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8周,随访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量表(RDQ)评分、GERD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10%(27/29),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治疗后、随访时,2组RDQ评分、GERD-HRQ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RDQ评分、GERD-HRQL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安全性良好。结论:透穴九针穴位埋线疗法联合泮托拉唑治疗RGERD,较单用泮托拉唑口服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复发方面效果更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穴位埋线 透穴九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误治及防误诊与治疗对策
18
作者 吕林 黄开月 +3 位作者 王凤云 马祥雪 吕咪 唐旭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当患者以食管外症候群就诊时,易被误诊为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咽喉炎等,虽经相关治疗,效果不佳。GERD的临床症状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当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甚至...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当患者以食管外症候群就诊时,易被误诊为慢性咳嗽、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咽喉炎等,虽经相关治疗,效果不佳。GERD的临床症状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当以食管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甚至为唯一表现时,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本文分析了该病误诊误治现状及对策,旨在为临床医生在诊断该病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 误诊 哮喘 胸痛 慢性咽喉炎 误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志斌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19
作者 涂思义 张心佳 陈志斌(指导) 《光明中医》 2025年第3期458-460,共3页
反流性食管炎以反流、烧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陈志斌教授认为,此病病因在于“胃失和降”,与肝脾(胃)失和、情志失和、寒热失和密切相关。治疗常用柴芍类方调和肝脾(胃)、... 反流性食管炎以反流、烧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陈志斌教授认为,此病病因在于“胃失和降”,与肝脾(胃)失和、情志失和、寒热失和密切相关。治疗常用柴芍类方调和肝脾(胃)、半夏厚朴汤调畅情志、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或吴茱萸汤调和寒热。文章旨在介绍陈教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 梅核气 反流性食管 陈志斌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晚期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现状及进展
20
作者 段晓阳 史健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河北省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不适合手术治疗,多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给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带来了希望,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河北省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不适合手术治疗,多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给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带来了希望,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仍存在免疫耐药、疗效预测指标选择、优势人群筛选、联合治疗策略的选择等困惑。因此,基于河北省食管鳞癌的高发病率及预后差情况,本文将对晚期食管鳞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希望为晚期食管癌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