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6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分布浸润特征及与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钟守平 胡艳正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分布浸润特征,进一步分析TRM细胞浸润与ESCC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癌灶组织和癌旁组... 目的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TRM)的分布浸润特征,进一步分析TRM细胞浸润与ESCC免疫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癌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及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样本中CD103^(+)CD8^(+)TRM细胞分布、表达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3(Tim-3)]表达情况。另选取同期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ESCC患者,取术后组织标本检测CD103^(+)CD8^(+)TRM细胞浸润水平,分析其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30例ESCC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CD103主要定位于肿瘤浸润性CD8^(+)T淋巴细胞的细胞膜;ESCC癌灶组织中CD103^(+)细胞大多共表达CD8^(+)细胞,癌旁组织中CD103^(+)细胞大多数则不共表达CD8^(+)细胞。②ESCC癌灶组织中CD103^(+)CD8^(+)TRM细胞占CD8^(+)T细胞的比例为76.9%±4.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5.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0.001)。③ES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CD103^(+)CD8^(+)TRM细胞浸润比例为64.8%±4.3%,明显高于癌旁浸润淋巴细胞(34.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75,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几乎不表达。④ESCC癌灶组织CD103^(+)CD8^(+)TRM细胞中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和Tim-3高表达。术前接受新辅助免疫检查点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ESCC患者样本结果发现:①免疫治疗有效组CD103^(+)CD8^(+)TRM细胞浸润比例为76.5%±7.3%,明显高于免疫治疗无效组的58.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26,P<0.001)。②CD103^(+)CD8^(+)TRM细胞高浸润组较低浸润组具有更高的累积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2.635,P<0.05)。结论ESCC组织中CD103^(+)CD8^(+)TRM细胞表达及浸润高于癌旁组织,其高浸润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生存,可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为临床预测ESCC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组织定居记忆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及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魏娉 姜琳娜 +2 位作者 安欣 尹峰 何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47例,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PD-L1、KMT2D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PD-L1、KMT2D在原发性食管BSC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和KMT2D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PD-L1与KMT2D表达呈正相关(P<0.01)。生存分析结果表明,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2.5%(2/16)、41.9%(13/31),两组间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高表达组和KMT2D低表达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7.2%(5/29)、55.6%(10/18),累积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III~IV期、浸润深度为T4、存在淋巴结转移、PD-L1高表达及KMT2D高表达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KMT2D高表达与原发性食管B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有望成为食管BSCC预后和诊断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 原发性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赵薇 崔雯瑄 +6 位作者 黄焙炫 尚晓雅 王振达 杜彦艳 赵红峥 焦文静 马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例ESCC初诊患者和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分别作为ESCC组和对照组。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qPCR法筛选、鉴定出ESCC患者血清表达升高的候选miRNA-miR-124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246对ESCC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进展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离纯化受试者血清中的Exo并进行表征验证,qPCR检测Exo中miR-1246的表达。常规培养ESCC 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mimics-NC、miR-1246 mimics转染至KYSE150细胞,将inhibitor-NC和miR-1246 inhibitor转染至KYSE30细胞,分别记为mimics-NC、miR-1246mimics、inhibitor-NC和miR-1246-inhibitor组。用mimics-NC和miR-1246 mimics组KYSE150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Exo标志物及各组细胞中上皮间皮转化相关蛋白及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6与TET2和CADM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筛选ESCC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miRNA为miR-1246。试验提取患者的血清Exo符合典型Exo表征。Ⅰ~Ⅱ期ESCC患者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Ⅲ~Ⅳ期ESCC患者的血清Exo-miR-124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中的Exo-miR-1246对ESCC有较高的辅助鉴别诊断价值(P<0.05),并且Exo-miR-1246对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辅助诊断效能高于CEA与SCC-Ag(P<0.05),三者联合检测会进一步提高辅助诊断患者分期效能(P<0.01)。Exo-miR-1246可能是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与ESCC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0.01)。过表达miR-1246可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抑制凋亡而抑制miR-1246则相反。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TET2和CADM1是miR-1246的靶基因,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46可直接与TET2和CADM1 mRNA结合并抑制其表达(P<0.01)。用过表达miR-1246的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与在其中过表达miR-1246的作用一致。结论:Exo来源的miR-1246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其可能通过调控TET2和CADM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E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1246 食管鳞状细胞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AP通过m^(6)A修饰增强MAP3K9 mRNA稳定性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4
作者 潘英杰 孙姗 +6 位作者 杨航 谭劲松 陈巧玲 赵全能 杨蜜 刘康 宋桂芹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手术切除的31对E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KYSE30、KYS...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WTA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手术切除的31对E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常规培养食管癌细胞KYSE30、KYSE410、KYSE150、KYSE510、TE-1和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用转染试剂将si-NC、si-WTAP#1和si-WTAP#2核酸转染至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实验分为si-NC、si-WTAP#1和si-WTAP#2组,用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TAP和MAP3K9 mRNA的表达,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WTAP表达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各组ESCC细胞中WTAP、MAP3K9、EMT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组织中WTAP蛋白的表达,甲基化RNA免疫共沉淀(MeRIP)-qPCR实验检测ESCC细胞MAP3K9 m^(6)A水平,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AP3K9的mRNA的稳定性,用数据库数据分析WTAP的表达、靶基因、功能富集和互作RNA。结果:WTA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5或P<0.01或P<0.001)且与分化程度有关联(P<0.01);在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成功地敲减了WT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01);敲减WTAP可明显抑制KYSE150和KYSE51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或P<0.01或P<0.001),促进KYSE150和KYSE510细胞凋亡(P<0.05或P<0.01),敲低WTAP后MAP3K9的m^(6)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mRNA表达水平及mRNA稳定性均显著降低(P<0.05);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WTAP靶基因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敲减WTAP后KYSE150和KYSE510细胞中MAP3K9、p-ERK、N-cadherin和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WTA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呈高表达且与其分化相关,其通过m^(6)A修饰促进MAP3K9 mRNA稳定性,激活MAPK通路进而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肾母细胞瘤1相关蛋白 N^(6)-甲基腺苷 增殖 迁移 侵袭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RNN蛋白的表达及其过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a970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孙淑妍 张华坤 +2 位作者 周紫如 李锋 崔晓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热休克蛋白53 (CRN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对ESCC细胞Eca970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NN蛋白在93例ESCC组织和101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RNN表...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热休克蛋白53 (CRN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对ESCC细胞Eca970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NN蛋白在93例ESCC组织和101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RNN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NN水平对ESCC的预测效能。将Eca970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RNN组(过表达CRNN),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2组Eca9706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Eca9706细胞迁移细胞数,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组Eca9706细胞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Eca9706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比较,ESCC组织中CRNN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降低(χ^(2)=23.476,P<0.001);ESCC组织中CRNN蛋白表达下调与肿瘤部位(χ^(2)=5.353,P=0.021)和组织学分级(χ^(2)=4.434,P=0.035)存在关联,与患者年龄(χ^(2)=0.102,P=0.750)、性别(χ^(2)=0.050,P=0.822)、肿瘤分期(χ^(2)=0.047,P=0.828)和淋巴结转移(χ^(2)=0.553,P=0.457)均无关联。生存分析,CRNN蛋白高表达组ESCC患者预后优于CRNN蛋白低表达组(P=0.013)。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ESCC患者总生存率与CRNN蛋白表达水平[风险比(HR)=0.198,95%置信区间(CI):0.047~0.842,P=0.028]和肿瘤分期(HR=2.479,95%CI:1.247~4.929,P=0.010)存在关联;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RNN蛋白表达水平(HR=0.213,95%CI:0.050~0.895,P=0.035)和肿瘤分期(HR=2.391,95%CI:1.198~4.772,P=0.013)是ESCC预后的独立因素。与对照组比较,CRNN组Eca9706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04),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02),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0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6)。结论:CRNN蛋白在ESCC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提示患者预后不良。过表达CRNN蛋白可能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上皮热休克蛋白53 食管鳞状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
6
作者 陈健 孟晶晶 +1 位作者 张霖 贾科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方法:RT-qPCR检测46例ESCC患者(观察组)与4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食管组织和血清中miR-222-5p的表达差异,分析ESCC患者血清miR-222-5p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方法:RT-qPCR检测46例ESCC患者(观察组)与46名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食管组织和血清中miR-222-5p的表达差异,分析ESCC患者血清miR-222-5p的表达水平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ESCC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高于对照组[(1.76±0.99)vs.(1.24±1.08),t=-2.396,P=0.019]。ESCC I期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低于ESCC II期和ESCC III期[(1.01±0.19)vs.(1.78±0.31)vs.(2.59±0.44),F=44.793,P<0.001];远处转移组ESCC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高于无远处转移组[(1.02±0.21)vs.(0.60±0.34),t=2.090,P=0.043];淋巴结转移组ESCC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4±0.32)vs.(0.79±0.39),t=2.223,P=0.032];男性组和女性组ESCC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33)vs.(1.07±1.61),t=-0.123,P=0.903];≤65岁组和>65岁组ESCC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0.53)vs.(1.06±0.67),t=0.145,P=0.885];ESCC治疗前组患者血清miR-222-5p水平高于ESCC治疗后组[(2.46±1.65)vs.(1.85±0.99),t=2.141,P=0.03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222-5p为0.393时诊断ESCC效能最高,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70%、80.60%。肿瘤组织miR-222-5p为0.435时诊断ESCC效能最高,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20%、78.30%。结论:川东北地区ESCC中miR-222-5p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预测作用,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miR-222-5p 川东北地区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调控机制及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余帆 郭云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8期781-790,共10页
食管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及中国地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传统放化疗疗效有限。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靶向疗法已被证实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PD-L1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靶向机制,其功能的实现与调节机... 食管癌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亚洲及中国地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传统放化疗疗效有限。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靶向疗法已被证实在食管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PD-1/PD-L1作为其中极其重要的靶向机制,其功能的实现与调节机制复杂且多样,且PD-L1表达量与该类药物的临床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尚存争议,并且缺乏能够准确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因此对其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探寻更好的预后指标。本文综述了PD-1/PD-L1机制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为ESCC精准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PD-1 食管鳞状细胞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5-氟尿嘧啶、铂类化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疗效及生存率影响
8
作者 李佩峰 《食管疾病》 2025年第1期42-47,52,共7页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5-氟尿嘧啶、铂类化疗对食管鳞癌(ESCC)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的局部复发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3D-CRT(60 Gy,30次)联合5-氟尿嘧啶和铂类化疗的51例ESCC根治性切除术后,2~25...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5-氟尿嘧啶、铂类化疗对食管鳞癌(ESCC)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的局部复发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利用3D-CRT(60 Gy,30次)联合5-氟尿嘧啶和铂类化疗的51例ESCC根治性切除术后,2~25个月内局部复发肿瘤患者,评判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不良事件发生率、OS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结果治疗总缓解率为74.51%(38/51),完全缓解(CR)率为49.02%,中位PFS为8.2个月。中位OS为23.1个月,3 a的中位OS为40.71%。达到CR患者PFS高于非CR的患者,15.86%>4.73%;3 a的PFS率为49.01%,高于非CR患者4.23%(P<0.05)。CR患者的病程相较于非CR患者更长,3 a的OS率为CR患者62.54%,高于非CR患者的20.36%(P<0.05)。4级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各出现2例(3.92%),3级疲劳出现9例(17.65%),3级白细胞减少症出现8例(15.69%),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出现7例(13.73%),3级贫血和恶心均为4例(7.84%),3级低钠血症2例(3.92%),3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血糖和肺炎均出现1例(1.96%)。单变量分析结果中,ECOG PS 0期、复发肿瘤最大横径<25 mm与OS显著性相关(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最长转移淋巴结肿瘤最大横径<25 mm是O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ESCC根除性手术后局部复发挽救性治疗方法采取3D-CRT联合5-氟尿嘧啶和铂类化疗,有效且安全,约40%患者在接受挽救治疗后获得了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鳞状细胞 局部复发 5-氟尿嘧啶 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免疫化疗后行微创与开放食管切除术效果比较
9
作者 张阳 马伟 +1 位作者 潘曦 孙超 《山东医药》 2025年第4期83-87,共5页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化疗(nICT)后行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开放食管切除术(O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64例接受nICT后手术的患者,其中采用MIE治疗75例(MI...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新辅助免疫化疗(nICT)后行微创食管切除术(MIE)、开放食管切除术(O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64例接受nICT后手术的患者,其中采用MIE治疗75例(MIE组),采用OE治疗89例(OE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OE组相比,MIE组术中出血量少,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多,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胸腔积液)发生率低(P均<0.05);与MIE组比较,OE组手术时间短(P<0.05)。MIE组与OE组在淋巴结清扫总数、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功能不全、乳糜胸、声嘶、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等)发生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均升高,预后营养指数(PNI)降低,且OE组CAR、SII高于MIE组而PNI低于MIE组(P均<0.05)。结论对于接受nICT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MIE与OE均可实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MIE在围手术期安全性、机体应激反应控制和快速康复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切除术 开放食管切除术 新辅助免疫化疗 食管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let-7a-5p靶向调控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的研究
10
作者 陈娇 刘清 +3 位作者 黄丛改 郑树涛 刘涛 卢晓梅 《癌变.畸变.突变》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let-7a-5p靶向调控突触体相关蛋白23(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的机制。方法:在人类癌症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库(dbDEMC)中分析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人类癌症miRNA...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let-7a-5p靶向调控突触体相关蛋白23(SNAP23)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的机制。方法:在人类癌症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库(dbDEMC)中分析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在人类癌症miRNA的交互式分析和可视化数据库(CancerMIRNome)中,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对数秩检验探讨了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和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的表达;利用慢病毒载体转染技术,构建miR-let-7a-5p过表达的稳定转染细胞株;分别采用EdU细胞增殖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在dbDEMC和CancerMIRNome数据库中分析miR-let-7a-5p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在ENCORI、Diana Tarbase、miRDB数据库寻找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SNAP23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let-7a-5p和SNAP23的靶向关系。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降低,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HR=0.57,P<0.05)。与人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SHEE相比,ESCC细胞系中miR-let-7a-5p呈低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增强miR-let-7a-5p表达后,ESCC细胞系TE-13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P<0.05或P<0.01)。在ESCC患者的外周血中,miR-let-7a-5p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0.01)。分泌蛋白SNAP23被预测出是miR-let-7a-5p的下游靶基因。过表达miR-let-7a-5p后SNAP23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let-7a-5p可下调野生型-SNAP23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P<0.01)。结论:miR-let-7a-5p通过靶向下调SNAP23的表达,抑制ES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miR-let-7a-5p 突触体相关蛋白23 侵袭转移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乐梓阳 胡毅 +1 位作者 刘烨 王艳华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通过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和代谢,参与ESCC的转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本文主要简述了ESCC的发病机理,尤其是PI3K/Akt/mTOR信号...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通过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和代谢,参与ESCC的转移、侵袭及血管生成。本文主要简述了ESCC的发病机理,尤其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ESCC进展的关系,以及当前以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新药研发进展,以期为ESCC相关研究和新治疗策略的构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食管鳞状细胞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莲胶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对VEGF和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付琦 林春茂 刘涛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9期72-74,78,共4页
目的观察参莲胶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与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 目的观察参莲胶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与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1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莲胶囊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6、9、17周期时VEGF、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前与治疗17周期时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59%vs.91.67%,χ^(2)=0.159,P=0.690)。治疗前与治疗6周期,2组VEGF、CA125、CA19-9、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期,联合治疗组VEGF、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CA125、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周期,联合治疗组VEGF、CA125、CA19-9、CE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7周期,2组CD3+、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1%vs.20.83%,χ^(2)=0.038,P=0.846)。结论采用参莲胶囊联合卡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可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使患者VEGF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改善免疫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晚期 参莲胶囊 卡瑞利珠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标志物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2A抑制剂阻断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及其对下游信号网络的影响
13
作者 肖远帆 陈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索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MAT2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作用,以及MAT2A抑制剂PF9366对ESC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ESCC细胞KYSE450、KYSE510、KYSE180和KYSE410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通过ELISA实验验... 目的:探索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MAT2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作用,以及MAT2A抑制剂PF9366对ESC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ESCC细胞KYSE450、KYSE510、KYSE180和KYSE410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通过ELISA实验验证S-腺苷甲硫氨酸(SAM)在细胞中的产生情况。分别用0、5、10和25μmol/L PF9366处理KYSE450、KYSE510细胞,通过ELISA实验、MTS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F9366对ESCC细胞甲硫氨酸(MET)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采用RNA-seq实验观察PF9366对KYSE450细胞下游促癌信号通路的影响。构建KYSE450、KYSE510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PF9366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ESCC细胞中的MET活性显著高于NEEC(均P<0.01)。使用PF9366后,KYSE450、KYSE510细胞SAM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其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均P<0.05)。RNA-seq分析表明,PF9366处理后的ESCC细胞中,有20个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被下调。荷瘤小鼠实验表明,PF9366能显著抑制ESCC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均P<0.0001)。结论:MAT2A抑制剂PF9366能抑制ESCC细胞中SAM的产生、抑制细胞增殖并激活下游关键促癌信号网络,提示MET代谢关键酶MAT2A是治疗ESCC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 甲硫氨酸代谢 PF93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14
作者 李少军 郭楠楠 +3 位作者 冯磊 张承 曲利 唐健 《空军航空医学》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 subfamily receptor 4,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ESCC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GTEx数据集中有关C...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XC亚家族受体4(CXC subfamily receptor 4,CXCR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对ESCC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CGA+GTEx数据集中有关CXCR4在ESCC(82例)及正常组织(1456例)的表达。收集9例新鲜ESC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110例石蜡包埋的ESCC标本和35个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用qRT-PCR分析9个ESC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CXCR4mRNA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XCR4在110例ESCC和35例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为CXCR4低表达组(46例)和CXCR4高表达组(64例),比较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在2组间的差异及临床意义。采用CCK-8试剂、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对敲减CXCR4表达后的细胞,进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检测。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法、免疫荧光法、Transwell实验检验敲减CXCR4表达后对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TCGA+GTEx数据集中ESCC组织CXCR4 mRNA的表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t=9.524,P<0.001);qRT-PCR分析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的CXCR4 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9.967,P<0.001)。WB检测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5.742,P=0.007)。CXCR4低表达组(46例)和CXCR4高表达组在TNM分期、N分期和生存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5、13.628、5.673,P<0.001、<0.001、=0.021)。CCK-8实验结果显示,si-CXCR4转染组细胞的OD值在48 h和72 h时均低于si-NC转染组(P=0.019、0.01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i-CXCR4转染组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转染组(t=5.790、4.075,P=0.005、0.008)。此外,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敲减CXCR4后,E-钙粘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增加,波形蛋白的荧光强度降低,并阻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诱导的EMT过程。敲减CXCR4后,迁移结果显示si-CXCR4转染联合SDF-1处理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低于si-NC转染联合SDF-1处理组(F_(组别)=14.290、6.944,P=0.008、0.044)。结论 敲减CXCR4能抑制ESCC细胞的迁移、侵袭及EMT进程。CXCR4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ESCC的预后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CXCR4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徐赐淼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mR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mRNA表达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调控PD-1/PD-L1水平,提高临床获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特瑞普利单抗 胸腹腔镜食管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头侧癌旁组织与切缘组织的CT影像组学对比研究
16
作者 苟月芹 高丹 +1 位作者 欧静 陈天武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CECT)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ACI)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头侧癌旁组织与切缘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疗中心的188例接受NACI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病人的CECT特征和临床资料。将来自A...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CECT)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ACI)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头侧癌旁组织与切缘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家医疗中心的188例接受NACI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病人的CECT特征和临床资料。将来自A中心的138例病人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97例)和内部验证集(41例),来自B中心的50例病人作为外部验证集。采用3D-Slicer开源软件在CECT影像勾画4个头侧癌旁组织(P1、P2、P3和P4)与切缘组织(P5)的感兴趣区(ROI)(分别距肿瘤上缘1、2、3、4、5 cm),Pyrdiomics软件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4处头侧癌旁组织获得的特征分别与切缘组织特征进行配对,用以鉴别两者,即P1、P2、P3、P4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训练集中的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效能。结果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中,P1组模型的AUC分别为0.831、0.820、0.787,P2组模型的AUC分别为0.809、0.797、0.769。P1组、P2组模型均有较好的鉴别效能(均AUC>0.76),且P1组模型的AUC值均分别大于P2组模型。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NACI后ESCC头侧癌旁组织(P1和P2)与切缘组织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新辅助化疗 免疫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
17
作者 谢晓彤 刘婧禹 +4 位作者 马壬杰 闫明玥 羊艳艳 湛先保 彭小波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例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7例接受新辅助治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的最佳临界值,评价NLR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根据肿瘤退缩分级(TRG),将TRG 0级、TRG 1级和TRG 2级的患者归为有反应组,TRG 3级的患者被归为无反应组,分析NLR以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肿瘤退缩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反应的因素。结果经ROC曲线获得NLR的最佳临界值为1.945,由此将患者分为NLR低水平组(<1.945)和NLR高水平组(≥1.945)。与NLR高水平组比较,NLR低水平组中病理T分期或N分期低的患者占比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后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在年龄、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以及NLR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病理N分期及NLR是影响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反应的因素(P<0.05)。结论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中,新辅助治疗后的NLR是预测病理反应有效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新辅助治疗 肿瘤退缩分级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Q10B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调控Snail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瑜 曹雷雨 +3 位作者 高艳 渠成程 马晓丽 张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146-2154,共9页
目的:探讨COQ10B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IMER2.0数据库分析COQ10B基因在各种肿瘤和相邻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Q10B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 目的:探讨COQ10B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IMER2.0数据库分析COQ10B基因在各种肿瘤和相邻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OQ10B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生存分析;利用慢病毒构建COQ10B敲减稳转株及Snail过表达稳转株,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效率。MTT法、Celigo细胞计数及Transwell侵袭小室检测COQ10B对KYSE150细胞系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GEPIA2数据库分析COQ10B表达水平与Snail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敲减COQ10B对Snail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拯救实验分析COQ10B是否通过正调控Snail促进KYSE150细胞系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COQ10B在ESCC组织及细胞系中均为高表达水平,且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分级相关。COQ10B与ESCC患者预后相关,高表达COQ10B的ESCC患者预后明显较差,且发现性别、肿瘤TNM分期是影响ES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敲减COQ10B可降低ESCC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COQ10B表达水平与Snail呈正相关,并通过正调控Snail促进KYSE150细胞系增殖和侵袭能力。结论:COQ10B通过正向调控Snail基因表达促进食管鳞癌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 COQ10B SNAIL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调强放疗联合新辅助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瑞祥 徐辉 +3 位作者 郦守国 蔡英杰 吴辉塔 郭群煌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铂类方案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接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紫衫醇和卡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MRT治疗。治疗后评价是否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R0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主要病理反应(MPR)率、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完成率均达100%,观察组的R0切除率为91.67%,pCR率为40.00%,MPR率为61.67%,ORR为86.67%,DCR为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后,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加紫杉醇加卡铂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提高局部晚期可切除ESCC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调强放疗 新辅助治疗 食管鳞状细胞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24、c-myc及AR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吴建龙 姜海斌 +5 位作者 王学文 宋晶晶 初晓燕 王爱民 李建辉 苏彬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17-422,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4,TRIM24)、c-myc及ARF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家族24(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protein 24,TRIM24)、c-myc及ARF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同时选取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5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TRIM24、c-myc及ARF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三者在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三者于食管鳞癌组织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RIM24、c-myc及ARF在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2%vs 7.45%、74.36%vs 13.85%、26.56%vs 83.18%,三种蛋白在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的TRIM24、c-myc及ARF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TRIM24与c-my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87,P<0.05),TRIM24与AR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01,P<0.05),c-myc与AR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65,P<0.05)。结论:TRIM24、c-myc、ARF的异常表达可能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关系。因此,c-myc、TRIM24和ARF可能作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为食管鳞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4 C-MYC ARF 食管鳞状细胞 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