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沈文斌 郭娜 +3 位作者 祝淑钗 曹彦坤 李曙光 许金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为30.0月(HR:3.319, 95%CI:23.495~36.505),中位DFS为21.3月(HR:1.838, 95%CI:7.698~24.9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OS(均P<0.05)和DFS(均P<0.05)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PSM分析,经1:1配比后每组患者90例。PSM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O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D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两组患者≥2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B-IMRT组中PTV单次剂量为2 Gy和>2 Gy的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后者的OS和DFS均显著性优于前者(均P<0.05)。结论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可改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而不增加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根治性放(化)疗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肿瘤区单次剂量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
2
作者 吴佳 李轩 +1 位作者 黄建锋 周嘉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研究增加肿瘤区单次剂量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9月—2019年0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8例,依据给予肿瘤区的单次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次剂量≤2 Gy组(n=48)... 目的研究增加肿瘤区单次剂量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9月—2019年07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88例,依据给予肿瘤区的单次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次剂量≤2 Gy组(n=48)和单次剂量>2 Gy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单次剂量>2 Gy组和≤2 Gy组中位OS均为25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5个月和12个月,1年OS率、3年OS率分别为87.5%和81.3%、40%和22.9%,前者相比后者生存率有改善趋势,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TNM分期、放射性食管炎程度、放射性肺损伤程度是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增加PTV单次剂量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根治性放疗 单次剂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PT2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失败的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及其对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意义
3
作者 段有升 张宏毅 +2 位作者 杨红杰 陶鹤 沈文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3期1179-1186,共8页
目的:分析PT2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失败原因及其对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13例PT2N0M0期患者,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失败原因等,应用S... 目的:分析PT2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的失败原因及其对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213例PT2N0M0期患者,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失败原因等,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出现胸腔内–区域复发54例(25.4%),远处转移27例(12.7%),胸腔内–区域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患者15例。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3.9%、80.7%、71.7%和91.8%、77.3%、69.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独立性指标(P = 0.046、0.007),另外病变部位也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性预后指标(P = 0.047);食管病变部位为患者胸腔内–区域复发的独立性预后指标(P = 0.014),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预后指标(P = 0.021)。结论: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PT2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仍有较高的失败率,建议对于PT2N0M0期胸上段食管鳞癌和分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该积极予以术后辅助性治疗,最终结论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手术治疗 鳞癌 PT2N0M0 失败原因 COX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前增强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的意义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红梅 池书平 +1 位作者 沈文斌 时高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及其影响。方法搜集单中心6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术前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增强多层螺旋CT(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意义及其影响。方法搜集单中心69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分析术前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度为8.2%,淋巴结转移率为31.9%。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本组患者术前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Youden指数分别为56.6%(125/221)、88.5%(417/471)、78.3%(542/692)、69.8%(125/179)、81.36%(417/513)和0.451(灵敏度+特异度-1)。且N分期与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具有显著相关性(r=0.480,P=0.000)。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2%、56.2%和47.4%。MSCT扫描显示淋巴结肿大组(178例)和未显示淋巴结肿大组(514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29.9%、22.0%和86.6%、65.2%、56.1%,差异有显著性(χ^(2)=66.276,P=0.0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T分期、N分期和MSCT显示淋巴结肿大情况为患者预后的独立性指标(P值均为0.000)。结论食管癌术前增强MSCT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也是患者的独立性预后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对该类患者进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手术治疗 术前淋巴结肿大 多螺旋CT检查 预后
原文传递
食管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朕钦 马怡晨 +3 位作者 孙亚楠 郑晓丽 冯卓 葛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预测食管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发掘新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优势治疗人群,精准化食管癌的治疗模式。方法以“esophageal cancer,biomarkers,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上常用于预测食管癌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发掘新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筛选优势治疗人群,精准化食管癌的治疗模式。方法以“esophageal cancer,biomarkers,immun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为关键词,检索2009-2022年PubMed收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对接受免疫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疗效及预后进行预测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文献。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和病例报告。最终纳入41篇文献。结果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突变负荷等生物标志物已进入临床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完全筛选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或精准评估疗效及预后。肿瘤微环境、基因表达、液体活检和影像学相关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潜在的预测指标。结论现有的食管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效能似乎并不理想,将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具价值与优势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以期为食管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预测和优势人群的筛选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生物标志物 免疫检查抑制剂 免疫治疗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沉默FAM83D基因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对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兴肖 邹乃祎 +2 位作者 张雪原 马鸣 祝淑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71-1077,共7页
目的探讨沉默FAM83D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ESCC患者组织中FAM83D、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FAM83D基因... 目的探讨沉默FAM83D对X线照射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增殖、存活能力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ESCC患者组织中FAM83D、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FAM83D基因沉默效果。MTS、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增殖活性、存活能力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CA109、KYSE30细胞凋亡分布、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ESCC组织中55%(38/69)FAM83D强表达,36%(25/69)E-cadherin强表达,61%(42/69)vimentin强表达;FAM83D强表达与E-cadherin强表达呈负相关(r=-0.350,P<0.01),与vimentin强表达呈正相关(r=0.470,P<0.01)。ECA109、KYSE30细胞沉默FAM83D后降低了FAM83D蛋白表达(P<0.01)。MTS和克隆形成实验数据显示照射后沉默FAM83D显著抑制了ECA109、KYSE30细胞增殖水平(P<0.05)、增加了放射敏感性(P<0.01)。照射后FAM83D shRNA组ECA109、KYSE30细胞侵袭力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增加,而N-cadherin、vimentin、Snail、p-Akt、p-GSK-3β表达降低(P<0.01)。照射后FAM83D shRNA组ECA109、KYSE30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同时Bcl-2、Mcl-1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FAM83D与ESCC的侵袭发展密切相关。沉默ECA109、KYSE30细胞FAM83D表达联合X线照射降低了其增殖、侵袭和存活能力,诱导了细胞凋亡,增加了放射敏感性,该作用可能通过Snail/Akt/GSK-3β信号途径来调控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83D基因 上皮-间质转化 X线照射 放射敏感性 食管肿瘤/食管癌细胞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