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胃底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1
作者 赵旭 梁小平 +5 位作者 白和平 张珍 于军 曹宝军 贺江 王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与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18例,将行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者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Heller...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与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18例,将行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者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Heller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既定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食管贲门及吻合口进入胃腔。观察组术后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安全性更高,可达到根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驰缓症 食管胃底结合部大口径内瘘 折叠 抗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宝田 李金伟 +2 位作者 宋德泉 王娟 赵培立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X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 71例 ,采用 5 Fu及PPD化疗 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ray钡餐确诊 ...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应用X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 71例 ,采用 5 Fu及PPD化疗 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ray钡餐确诊 1 4例 (1 9 72 % ) ,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 6 9例 (97 2 % )。手术切除率 1 0 0 % ,无手术死亡 ,5年生存率达 5 6 3%。结论 :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病人应用X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可提高诊断率 ,早期发现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 贲门结合部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新天 王强 +3 位作者 王俊荣 陈健 陈文庆 刘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3657-3659,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管胃,观察组行管胃+重建贲门、胃底、His角。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瘘发生,术后1、6、12个月... 目的探讨重建贲门、胃底、His角预防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应用效果。方法行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管胃,观察组行管胃+重建贲门、胃底、His角。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内吻合口瘘发生,术后1、6、12个月反流症状、胃镜及消化道造影情况,随访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反流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反流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12个月黏膜溃疡和黏膜糜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FS和OS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建贲门、胃底、His角可降低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降低反流症状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贲门 His角 食管 胸内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临床管理进展
4
作者 赖天伟 段绍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1期17210-17215,共6页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是Siewert III型和部分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目前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并辅以内镜治疗,手术治...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是Siewert III型和部分Siewert 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全胃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公众健康。目前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并辅以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不尽相同,最佳治疗方案仍存争议。文章旨在综述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治疗现状及进展,进一步完善全胃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食管空肠吻合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建胜 方基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895-896,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状态及手术方式,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结果全组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3....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患者的围手术期状态及手术方式,探讨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及其转归。结果全组108例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3.70%,无死亡病例。患者营养状态、肺功能及手术操作与吻合口瘘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技巧是预防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下段癌 贲门 吻合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空肠吻合术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20例报告 被引量:7
6
作者 温仁祝 陈铭伍 +2 位作者 郭建极 廖寿合 阳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816-81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底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中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左前胸小切口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实施肿瘤切除,空肠代胃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和空肠造瘘术,术后辅以免疫治疗。结果:20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底贲门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中晚期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左前胸小切口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实施肿瘤切除,空肠代胃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和空肠造瘘术,术后辅以免疫治疗。结果:20例患者恢复顺利,无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2年内随访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左前胸小切口联合上腹正中切口实施肿瘤切除,可以彻底清扫胸、腹腔淋巴结;空肠代胃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方法简单,安全;空肠造瘘术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病人恢复快;术后免疫治疗有利于延缓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贲门癌 Roux-en-Y型食管空肠吻合术 空肠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底悬吊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秦秀广 刘尚国 +3 位作者 姚文健 赵宝生 王忠民 李汉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0期51-5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底悬吊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明确胃底悬吊的优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5日~2013年6月26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257例,术中均使用吻合器行胸内吻合,按术中是否行胃底悬吊分为对照组(132例)和... 目的 探讨胃底悬吊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明确胃底悬吊的优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5日~2013年6月26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257例,术中均使用吻合器行胸内吻合,按术中是否行胃底悬吊分为对照组(132例)和治疗组(125例),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手术时间、肺不张、包裹性脓胸及术后吻合口狭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吻合口出血及吻合口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胃底悬吊不仅操作简单,且术后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瘘与吻合口出血发生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悬吊 吻合口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及其抗瘘抗反流功能研究(100例报告)
8
作者 秦永跃 边茹 司华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采用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来进行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胃底再造,吻合口下肺韧带包埋术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结果对照组吻... 目的采用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治疗贲门癌,来进行防止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胃底再造,吻合口下肺韧带包埋术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式。结果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2例,发生率为4%,而实验室无吻合口瘘发生,统计学意义显著(P<0.001)。结论吻合口纵隔胸膜包埋、胃底再造术治疗贲门癌具有一定的抗瘘效果及明显的抗反流作用。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可明显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再造 纵隔胸膜包埋 吻合口 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救治(附Ⅰ例愈合报告)
9
作者 韩书恩 《兰州科技情报》 1998年第5期9-11,共3页
胃底贲门癌的发生率,男性显高于女性,容易出血和梗阻,由于营养障碍和消耗,就诊时多数处于衰竭状态。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吻合口瘘,可以引起威胁生命的复杂性生理、病理改变,死亡率很高。必须在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 胃底贲门癌的发生率,男性显高于女性,容易出血和梗阻,由于营养障碍和消耗,就诊时多数处于衰竭状态。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吻合口瘘,可以引起威胁生命的复杂性生理、病理改变,死亡率很高。必须在术前、术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以期达到愈合,挽求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食管 吻合口 治疗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治疗改进
10
作者 吴华民 《现代医药卫生》 1996年第4期21-21,共1页
食管、胃胸内吻合瘘死亡率高达50%以上,自1987年以后,我们对此种瘘的治疗作了些改进,和传统的治疗方法对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87~1992年共施行食管、胃吻合术16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 食管、胃胸内吻合瘘死亡率高达50%以上,自1987年以后,我们对此种瘘的治疗作了些改进,和传统的治疗方法对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87~1992年共施行食管、胃吻合术16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最轻者48岁,最大者74岁。食道、责门癌158例,食道外伤1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出现吻合口瘘13例,发生率8%。颈部瘘4例,胸腔瘘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内吻合口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负压引流 甲硝哇 内口 胸腔闭式引流 庆大霉素 胸腔感染 抗生素溶液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底壁圆形切除、食管胃单层吻合预防颈部吻合口狭窄
11
作者 崔进才 顾春湘 +1 位作者 沈慧松 王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通过改变吻合方法 ,降低食管中上段癌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胃底壁圆形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吻合法治疗 5 12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 ,分析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机制。结果 全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狭窄 8例 (1.5 6 % ) ,吻合... 目的 通过改变吻合方法 ,降低食管中上段癌食管胃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胃底壁圆形切除、颈部食管胃单层吻合法治疗 5 12例食管中上段癌患者 ,分析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机制。结果 全组发生颈部吻合口狭窄 8例 (1.5 6 % ) ,吻合口瘘 6例 (1.0 2 % )。结论 此方法可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吻合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 壁圆形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胃短动脉供血预防胃食管颈部吻合口瘘
12
作者 谢家声 葛殿蕴 +5 位作者 杨立信 魏松洋 寇卫军 王义修 李秋泽 孙志刚 《适宜诊疗技术》 1999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增加胃食管颈部吻台日血供,预防吻合口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保留胃短血管,通过脾门血管弓的连接,和胃网膜左、右血管构成完整的血管弧,使胃底(吻合部位)获得良好的血供,行食管癌根治胃食管(下暇腔)颈部吻合86例.结果... 目的:探讨增加胃食管颈部吻台日血供,预防吻合口瘘的新方法.方法:应用保留胃短血管,通过脾门血管弓的连接,和胃网膜左、右血管构成完整的血管弧,使胃底(吻合部位)获得良好的血供,行食管癌根治胃食管(下暇腔)颈部吻合86例.结果:胃底组织血供较单纯保留胃网膜右血管明显增加日瘿.胰瘘厦其他并发症。结论:本方法为食管癌根治,胃重建食管胃食管(下蝈腔)颈部吻合.给胃的远端及胃底提供良好的血供,是预防颈部吻合口瘘确实、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血供 血管 颈部吻合口 保留 预防 结论 方法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胃底再造、食管胃吻合术116例体会
13
作者 刘欣 赵爱红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0期1881-1882,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吻合术 再造 贲门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 并发症 切除 植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正安 张建群 +3 位作者 汪雁呜 马满义 章荣贵 易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12期983-983,989,共2页
胃底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与经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常需吻合器吻合。随着新型吻合器的应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下降。但因操作不当等原因,会出现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现将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预防进行总结。
关键词 术后吻合口 食管贲门癌 预防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并发症发生率 吻合器吻合 根治性切除术 贲门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巾式”食管-胃吻合在Phemister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文良 全卓勇 +1 位作者 刘文 张应天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517-519,共3页
目的介绍“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预防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Phemister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Phemister术,采用“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方式。结果无手术死亡... 目的介绍“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方法预防食管下段及胃底切除术(Phemister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经验。方法78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Phemister术,采用“围巾式”食管-胃吻合消化道重建方式。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残胃断口处吻合口瘘,其余77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无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例。5例(5.1%)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经胃镜下球囊扩张后缓解,改进技术后再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围巾式”食管一胃吻合可减少Phemister术后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吻合术 吻合口 反流性食管 食管下段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预后营养指数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岩 曹玉 +1 位作者 刘俊峰 殷金环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PNI对预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食...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PNI对预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1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计算PNI值[PNI=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5+血清白蛋白(g/L)],根据PNI均值进行分组,分析PNI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同时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吻合口瘘患者PNI均值为48.51 (43.25~56.25)。PNI≤48.51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8.9%,PNI>48.51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722)。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NI≤48.51组患者中,N分期是影响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NI>48.51组患者中,是否给予术后辅助治疗是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NI与治疗方式存在交互作用(P=0.037)。[结论 ] N分期和术后是否给予辅助治疗分别是PNI低值组(PNI≤48.51)和高值组(PNI>48.51)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发生吻合口瘘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应回顾术前预后营养指数这一指标,以指导选择适宜的后续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腺癌 吻合口 预后营养指数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经腹和膈肌入路手术治疗胃底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谦 陈思远 +4 位作者 李洪 王力斌 李爱辉 梁卓虹 谢书勤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胃底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经腹和左侧膈肌切开路径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对2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合并食管下段受肿瘤浸润患者(其中肿瘤侵犯贲门部18例,侵犯食管下段8例),先经腹按近端胃癌或全胃根治性... 目的探讨胃底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经腹和左侧膈肌切开路径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1年6月对26例进展期胃底贲门癌合并食管下段受肿瘤浸润患者(其中肿瘤侵犯贲门部18例,侵犯食管下段8例),先经腹按近端胃癌或全胃根治性分离嘉再经左侧膈肌切开路径进行食管下段和周围淋巴结清除的根治性切除术,随后将代胃空肠与中段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随访时间8个月~4年10个月,平均14个月。全组进行胃镜和CT复查均无一例局部或吻合口复发。其中6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年4个月~4年10个月因腹腔内肿瘤广泛种植转移死亡。结论近端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选择经腹部和左侧膈肌联合切口与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比较,均具有手术创伤小和根治性切除效果,是近端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肿瘤最佳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结合部 肿瘤 手术
原文传递
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术后吻合口瘘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琦三 王海江 李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712,共1页
患者男性,58岁,主因“上腹部不适5月,进食梗噎感2月,体重下降8kg”于2011年3月2日入院。胃镜检查进镜40em至进境43cm见贲门2/3周径及胃体后壁一溃疡型肿物生长,表面糜烂,上覆白苔,活检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查体:体重82kg,轻... 患者男性,58岁,主因“上腹部不适5月,进食梗噎感2月,体重下降8kg”于2011年3月2日入院。胃镜检查进镜40em至进境43cm见贲门2/3周径及胃体后壁一溃疡型肿物生长,表面糜烂,上覆白苔,活检病理示:中分化腺癌。查体:体重82kg,轻度贫血貌。红细胞3.06×10^9/L,血红蛋白98g/L,总蛋白54g/L,白蛋白28g/L,血糖10.06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化腺癌 术后吻合口 食管结合部 体重下降 上腹部不适 镜检查 表面糜烂 活检病理
原文传递
食管贲门癌根治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
19
作者 孙声 王雪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89年第2期5-6,共2页
我院近2~3年来,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切除术40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7岁。食管中段癌14例,下段癌14例,胃底贲门癌12例。病人术前营养状况较优者17例,中等19例,不良4例。手术... 我院近2~3年来,共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切除术40例,均未发生吻合口瘘。现将有关体会介绍如下: 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7岁。食管中段癌14例,下段癌14例,胃底贲门癌12例。病人术前营养状况较优者17例,中等19例,不良4例。手术右胸经路2例,左胸经路1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根治切除术 吻合口 食管中段癌 下段癌 贲门癌 弓下吻合 胸腹联合 营养状况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血吸虫病人断流术后并发膈下脓疡 胰瘘 胃瘘5例
20
作者 刘庄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3-223,共1页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术式之一,具有手术简便、适应症广、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董家鸿(1991)报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率为41.10%,其中胃瘘2例.术后同时并...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术式之一,具有手术简便、适应症广、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董家鸿(1991)报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率为41.10%,其中胃瘘2例.术后同时并发隔下脓疡、胰瘘、胃瘘报道不多.本组发生5例,占同期348例断流术的1.4%.1 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均为男性.3例为急症手术,2例为择期手术.肝病理切片检查,3例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2例为血吸虫夹杂肝炎后的混合性肝硬化.5例患者,最早的于术后17d,最迟的114d,行膈下脓疡切开,再根据病情,择期行胰尾切除或胃瘘修补,住院天数最长452d,最短89d.5例中,4例治愈,1例因肝功能衰竭,手术后2个月死亡.2 讨论2.1 病因分析该并发症发病原因复杂,常有多种因素并存,且相互影响.晚期血吸虫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脾切除后必然使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更加降低,易致并发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亦是该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人 术后并发 断流术后 并发症 贲门周围血管 肝功能衰竭 脾切除 食管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