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联用分析饮用水源水中的16种多环芳烃 被引量:38
1
作者 罗世霞 朱淮武 张笑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5-400,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方法,准确、快速地分析了饮用水源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对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用100μmPDMS萃取涂层,在搅拌速度为1100r·min-1、温度为35℃下萃取30min,不调节萃取体系的pH值、不...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与气相色谱联用方法,准确、快速地分析了饮用水源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对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用100μmPDMS萃取涂层,在搅拌速度为1100r·min-1、温度为35℃下萃取30min,不调节萃取体系的pH值、不需向样品溶液中加入盐。整个分析方法将采样、萃取、进样、分析融于一身,具有易于操作、高效且精确等特点。应用本方法对贵阳市红枫湖饮用水源水中的16种PAHs进行了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36%,回收率为82.65%~1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多环芳烃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珊珊 田考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0-452,456,共4页
目的:评价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对人群健康带来的风险大小,为国家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M市饮用水源水质实测数据,计算饮用水源水中的As、Hg、Cr6+、Pb、Cd和Cu的年平均浓度,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 目的:评价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对人群健康带来的风险大小,为国家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M市饮用水源水质实测数据,计算饮用水源水中的As、Hg、Cr6+、Pb、Cd和Cu的年平均浓度,并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对M市37个区县43个监测点饮用水中的重金属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初步评价。结果:(1)基因毒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Cr6+>As>Cd;而躯体毒物质的个人年风险按大小排列为Pb>Cu>Hg,前组的影响远大于后组;(2)饮用水源各类污染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2003年为7.18×10-5人/年,2004年为2.12×10-4人/年,2005年为2.28×10-4人/年,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5.0×10-5人/年,远远超过瑞典环保局、荷兰建设和环境部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1.0×10-6人/年。结论:本研究对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饮用水源水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E-GC/MS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 被引量:20
3
作者 顾海东 秦宏兵 +2 位作者 尹燕敏 朱剑禾 陶冠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采用搅拌棒吸收萃取(SBSE)-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优化了萃取和解吸条件。方法在5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79),7种多氯联苯单体的检出限为0.8 ng/L^3.4 ng/L(100 mL水样SBSE萃取2 ... 采用搅拌棒吸收萃取(SBSE)-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优化了萃取和解吸条件。方法在5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79),7种多氯联苯单体的检出限为0.8 ng/L^3.4 ng/L(100 mL水样SBSE萃取2 h),加标10 ng/L时实际水样回收率为93.0%~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搅拌棒吸收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雯 王连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7,共3页
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再进行GC-MS分析测定,对饮用水源水中的痕量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半挥发性 有机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农村饮用水源水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覃忠书 黎明强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6-1417,1424,共3页
[目的]了解某农村饮用水源水化学致癌物、非致癌性污染物的暴露量,初步探讨此暴露所致健康风险水平。[方法]参照标准GB/T5750-2006对某农村多处饮用水中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Cu、Cr6+、Hg、Pb、Cd、As和NH3-N的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应... [目的]了解某农村饮用水源水化学致癌物、非致癌性污染物的暴露量,初步探讨此暴露所致健康风险水平。[方法]参照标准GB/T5750-2006对某农村多处饮用水中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Cu、Cr6+、Hg、Pb、Cd、As和NH3-N的含量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饮水途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水中化学致癌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度远大于非致癌物所致的风险度,但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风险度大小顺序为Cr6+﹥As﹥Cd,非致癌性污染物所致风险度大小顺序为Pb﹥Hg﹥Cu﹥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NH3-N。[结论]该村饮用水源水中的化学致癌物Cr6+、As、Cd具有一定的风险度、为优先治理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健康风险评价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多种藻毒素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彬 王昭 +6 位作者 张敏 张付海 丁磊 田丙正 朱超 胡雅琴 王鑫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8年第1期54-57,共4页
饮用水源水样品经过直接进样或固相微萃取法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11种藻毒素。通过试验优化测定条件,使该方法在0.5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0.05μg/L。对同一实际环境样品做3个质量浓... 饮用水源水样品经过直接进样或固相微萃取法净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中11种藻毒素。通过试验优化测定条件,使该方法在0.50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0.05μg/L。对同一实际环境样品做3个质量浓度水平加标回收试验,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2%~9.3%,回收率为76.1%~108%。将该方法用于测定环巢湖湖面12个监测断面水样,结果 3组样品中MC-YR、MC-LR和MC-RR值为0.3μg/L^0.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和岩 郑力行 +1 位作者 苏瑾 施玮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 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 [目的]了解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与浮游藻类的污染状况,并初步探讨微囊藻毒素 LR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市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及浮游藻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藻细胞密度和藻毒素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波动,在夏秋初季节形成污染高峰,最大值分别达到8.78×10 6个/L和2 .3 8μg/L ;而藻类种属构成比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含较多产毒藻种的蓝藻类在夏秋季节比例最高,而硅藻则在冬春季节达到最大密度;另一方面,水源中微囊藻毒素 LR的浓度与蓝藻细胞密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有必要加强城市供水系统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及其毒素污染的监测,而以饮用水源中蓝藻细胞密度作为一个预警指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相关性研究 饮用水源水 蓝藻 细胞密度 浮游藻类 季节性差异 污染状况 初步探讨 动态监测 季节波动 夏秋季节 冬春季节 相关关系 毒素污染 系统 预警指标 浓度 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磺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15
8
作者 秦宏兵 顾海东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2,共5页
建立了饮用水源水中6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的相关参数;采用外标法定量,并对实际饮用水源水样品的基体效应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 建立了饮用水源水中6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的相关参数;采用外标法定量,并对实际饮用水源水样品的基体效应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仪器检出限为0.03~0.54μg/L,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60%~75%。该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外标法定量准确性较好,但实际样品存在一定的基体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饮用水源水 磺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方法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琰 郑丙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制订饮用水源水水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选择源水水质评价指标和确定标准值时采用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饮用水源水水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研究典型饮用水源地的源水水质入手,使制订出的... 介绍了国际上通行的制订饮用水源水水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选择源水水质评价指标和确定标准值时采用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饮用水源水水质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研究典型饮用水源地的源水水质入手,使制订出的标准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质标准 制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筛选分析太湖饮用水源水中非目标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宏兵 顾海东 孙欣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4-124,共1页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环太湖地区多个城市重要的淡水资源。太湖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水产养殖业密集,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全面了解某城市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该城市4个饮用...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环太湖地区多个城市重要的淡水资源。太湖流域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水产养殖业密集,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全面了解某城市4个饮用水源地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该城市4个饮用水源地水源水中非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和筛选,全面了解水源水有机污染现状,并初步分析污染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环太湖地区 气相色谱-质谱法 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中非 筛选 饮用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测定方法改进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泓 万群 +2 位作者 黄卫 连花 符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2.8%~5.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100%,各项技术参数与EPA 8030A方法接近。改进后的方法解决了直接进样检测下限高于标准,以及纯丙烯醛标准物质不稳定、难于购买两大难题,能满足饮用水源水的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醛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庐县饮用水源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动态观察结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虞精明 戴小明 +1 位作者 胡立军 陈纬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268-2269,共2页
目的:了解桐庐县主要水系饮用水源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动态变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法:于2006年3-12月,每月采集紫光水务公司、桐庐水厂和分水水厂的取水口上游500m和水厂引水取水处的水样;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 目的:了解桐庐县主要水系饮用水源水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的动态变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方法:于2006年3-12月,每月采集紫光水务公司、桐庐水厂和分水水厂的取水口上游500m和水厂引水取水处的水样;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结果:全年总氮60个样品检测结果均超过Ⅲ类水标准限值。全年总磷57个样品检测结果中,达到Ⅲ类水标准的占95.O%,超过Ⅲ类水标准的检测结果3个。结论:经检测发现个别检测点水源水总磷超标,而全年总氮总体超标,污染比较严重,提示富春江和分水江水体存在富营养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总氮 总磷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的苯系物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朝兴 陈代红 杨家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用车载气相色谱法对饮用水源水中苯系物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对车载气相色谱仪吹扫时间、解析时间、进样量等条件的讨论,确定了最佳的方法设置。结果:对7种苯系物进行了线性、回收率、精密度试验,其平均回收率为99.0%~103.... 目的:用车载气相色谱法对饮用水源水中苯系物的测定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对车载气相色谱仪吹扫时间、解析时间、进样量等条件的讨论,确定了最佳的方法设置。结果:对7种苯系物进行了线性、回收率、精密度试验,其平均回收率为99.0%~103.8%(n=6),相对标准偏差为3.2%~4.6%,方法检出限为0.21~4.44μg/L。结论: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以满足野外应急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车载气相色谱 苯系物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间接测定饮用水源水中苦味酸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红 赖永忠 +1 位作者 刘莺 郭岩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3,共4页
建立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D-HS-GC/MS)间接测定饮用水源水中苦味酸(即2,4,6-三硝基苯酚)的方法。基于苦味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挥发性有机物———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技术可对水样液上气相空... 建立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D-HS-GC/MS)间接测定饮用水源水中苦味酸(即2,4,6-三硝基苯酚)的方法。基于苦味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挥发性有机物———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技术可对水样液上气相空间的氯化苦进行吹脱捕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氯化苦含量来间接测定苦味酸的浓度。结果表明:苦味酸浓度在1.00~2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方法检出限为0.40μg/L;1.00,2.50,10.0μg/L标准点测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5%、9.2%和10.5%(n=7)。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加标回收率为102%~131%,RSD为3.5%~16.6%(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 氯化苦(硝基三氯甲烷) 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法 气相色谱 质谱法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源水中24种VOCs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红 赖永忠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2年第5期54-57,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饮用水源水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75μm CarboxenTM-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固相微萃取柱顶空萃取水样中的VOCs,VOCs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对萃取... 建立了同时测定饮用水源水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75μm CarboxenTM-Polydimethylsiloxane(CAR-PDMS)固相微萃取柱顶空萃取水样中的VOCs,VOCs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内标法定量。对萃取柱涂层、样品盐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VOCs的检出限在0.03~0.31μg/L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0.996(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除外)。对饮用水源水实际水样0.50μg/L和1.00μg/L两个加标浓度水平的回收率进行了测定,三氯甲烷回收率均值分别为104%和142%,其余VOCs回收率分别为90.0%~120%和88.0%~110%,除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外,其余VOCs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0%(n=6)。该方法适用于饮用水源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 饮用水源水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盐测定关键问题探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钧 杨文武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0年第2期24-28,共5页
应用GB/T5750.8-2006《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对饮用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盐的测定进行了系统的探析。探讨了运用该方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盐进行的一些技术问题。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生产的合格的化学试剂,适当改... 应用GB/T5750.8-2006《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对饮用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盐的测定进行了系统的探析。探讨了运用该方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丁基黄原酸盐进行的一些技术问题。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生产的合格的化学试剂,适当改进相关操作步骤,利用无水硫酸钠粉末干燥有机相层并破除乳化现象,能够确保水样丁基黄原酸盐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黄原酸盐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饮用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份农村饮用水源水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刚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3期212-213,共2页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农村居民 检测结果 样本 生活饮用水源 工程 水源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水生物过滤去除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长 曾光明 +3 位作者 余健 任文辉 何元春 付国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7,60,共5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柱对湘江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性能,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NH+4-N,总铁和Mn2+,提高饮... 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柱对湘江微污染水源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性能,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NH+4-N,总铁和Mn2+,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颗粒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组合要优于石英砂单层滤料和无烟煤-石英砂双层滤料,加氯水反冲洗不利于生物滤池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 生物过滤 去浊性能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水合肼测定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文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1年第5期16-19,共4页
对国标法(GB/T5750.8—2006)中的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水合肼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指出了水合肼测定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选用合格的最新生产的分析纯以上的试剂,现场调节水... 对国标法(GB/T5750.8—2006)中的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水合肼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指出了水合肼测定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在标准分析方法基础上,选用合格的最新生产的分析纯以上的试剂,现场调节水样酸度至1mol/L,正确进行浑浊带色干扰因素校正消除,利用氨基磺酸去除亚硝酸盐干扰,准确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处理,严格遵从结果填报规定程式,能够确保大批量、成分复杂未知水样的水合肼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水 合肼 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BAC工艺处理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20
作者 周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353-5355,共3页
对O3-BAC工艺的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的介绍,较系统地总结了臭氧氧化状况、滤料材质、接触时间、温度和反冲洗状态等影响因素对O3-BAC工艺净水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O3-BAC工艺 饮用水源水 有机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