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庆蒙 黄晓 +1 位作者 罗宏杰 朱金萌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7,共12页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质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气液界面张力,从而减弱因木材内液体蒸发产生内应力所导致的木材变形,具有定型作用,而无加固作用.化学法是通过加固材料的介入对饱水木材同时起到脱水和... 饱水木质文物的定型加固保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质法.物理法是通过改变气液界面张力,从而减弱因木材内液体蒸发产生内应力所导致的木材变形,具有定型作用,而无加固作用.化学法是通过加固材料的介入对饱水木材同时起到脱水和加固作用,加固的原理包括填充、键合细胞壁,但是由于加固材料的渗透难以控制,而且随时间变化加固材料的降解及其与木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木质文物的进一步损坏.由于生物质材料与木材组分相容性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质材料被用来加固保护饱水木材,但是生物质材料的分子量、粒径、溶液黏度等因素,以及木质文物与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生物质材料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渗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研究大多针对新型加固材料的研发,鲜有对携带加固材料所需介质对木材影响的研究,未来应更多研究介质对文物保护效果的影响,且更多利用材料化学领域表征方法来评估文物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定型加固 保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的理化性能和微观结构表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赵红英 王经武 崔国士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通过对2002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梓木的基本性能分析表明,出土梓木已遭受严重腐蚀。显微分析、化学分析和红外分析均表明出土梓木的多糖类物质发生了严重降解和溶出,但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多糖类物质的降解提高了木材纤维素的亲水性,... 通过对2002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梓木的基本性能分析表明,出土梓木已遭受严重腐蚀。显微分析、化学分析和红外分析均表明出土梓木的多糖类物质发生了严重降解和溶出,但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多糖类物质的降解提高了木材纤维素的亲水性,增加了木材的孔隙,是导致出土梓木饱和绝对含水率增加、基本密度降低和力学强度降低的根本原因。富含木质素的胞间层保存完整是出土饱水梓木仍能保持完整的外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物理性质 化学组成 微观结构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的细菌病害及其诊断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润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了促进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阐述了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成因和机理。侵蚀细菌、钻管细菌和空化细菌是饱水... 为了促进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使我国的文物保护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物保护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的综述,阐述了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成因和机理。侵蚀细菌、钻管细菌和空化细菌是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但它们的作用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在饱水木质文物细菌性病害诊断上,国外已较为普遍地使用了光镜技术、电镜技术、细菌培养技术以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众多样本分析的结果,国外学者已建立评价饱水木质文物腐蚀状态的定性指标体系。文中还结合目前我国有关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现状,阐述了文物保护微生物学在我国饱水木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并建议尽快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微生物病害 细菌腐蚀 分子生物学技术 腐蚀状况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的风冷干燥脱水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琼 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29,共9页
许多出土饱水木质文物因其降解严重、含水率较高,容易在脱水过程中出现不可逆的收缩变形以及开裂现象,从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饱水木质文物脱水方法的研究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探究风冷冷冻法对饱水木质文物脱水的效果,以一... 许多出土饱水木质文物因其降解严重、含水率较高,容易在脱水过程中出现不可逆的收缩变形以及开裂现象,从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饱水木质文物脱水方法的研究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为探究风冷冷冻法对饱水木质文物脱水的效果,以一批无法复原的出土饱水木质文物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材种、含水率、基本密度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使用一台风冷电冰箱在-18℃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风冷干燥脱水处理,记录脱水时间和脱水效果,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传质传热特点,证明了风冷干燥法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干燥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并且具有对文物干预小、适用性广、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为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化学成分 风冷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法保存饱水木质文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东波 张绍志 陈光明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70,共4页
冷冻干燥法能有效控制饱水木质文物的收缩、开裂、断裂等现象,脱水处理后文物的三维稳定性较好。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处理饱水木质文物的冷冻干燥法的研究动态,其中重点介绍了以聚乙二醇(PEG)为保护剂的冷冻干燥法。
关键词 冷冻干燥 饱水木质文物 聚乙二醇(PEG)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卢衡 张绍志 +6 位作者 刘东坡 陈光明 郑幼明 马丹 栾天 王飞 靳海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6-137,共12页
冷冻干燥是稳定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水由固态直接成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不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可避免饱水木材脱水时受到干燥应力的破坏。数十年来,经过实验实践和不断完善,冷冻干燥在出土、出水降解木材的... 冷冻干燥是稳定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水由固态直接成为气态的升华过程不产生表面张力的原理,可避免饱水木材脱水时受到干燥应力的破坏。数十年来,经过实验实践和不断完善,冷冻干燥在出土、出水降解木材的稳定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大型、厚重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得到成功应用。本研究基于在出土、出水含盐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方面的多年实践,对国内外在脱盐、抗菌、热浸、预冻和升华干燥工艺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解决一些现有问题的技术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冷冻干燥 保护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型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逸航 陈雪琪 +1 位作者 王恺 胡东波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型是该类文物最核心的保护需求之一,围绕这一保护需求已研究了天然树脂、聚乙二醇、糖类、乙二醛等多种保护加固材料,近期研究表明有机硅氧烷具有优异的脱水定型效果,其中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最佳,但含巯...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定型是该类文物最核心的保护需求之一,围绕这一保护需求已研究了天然树脂、聚乙二醇、糖类、乙二醛等多种保护加固材料,近期研究表明有机硅氧烷具有优异的脱水定型效果,其中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最佳,但含巯基材料与木质文物的相互作用尚未得到较好的解释,对其进一步地研究或可为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材料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在本研究中以MPTES处理后的南海一号出水船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材料,通过增重率、收缩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其脱水定型效果与巯基的关系以探讨其加固机理。结果表明:1)MPTES处理后的古代饱水木材样品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最低3.5%体积收缩),脱水定型效果印证了以往研究中的结果,并进一步得到在低增重率下(约干重的50%)较为理想的效果;2)SEM观察表明硅氧烷均匀地分布于细胞壁内部而非沉积于细胞腔内;3)处理条件(时间、浓度或水分含量)、宏观指标(增重率和收缩率)、显微形貌变化与FTIR图谱中芳醚伸缩振动吸收峰、聚硅氧烷相关吸收峰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结果,着重讨论了巯基与木质素反应的机理,认为两者的反应可能与海洋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在还原性埋藏过程中有机硫化物的形成过程、造纸工业中硫酸盐制浆法的初期反应原理具有相似性,涉及在酸或碱催化下木质素醌甲基化合物中间体的形成和巯基进一步与该中间体的加成反应,最终得到硫醚的结构。由于MPTES水解后同时具备能与木质素反应的巯基和能与纤维素羟基发生缩合或氢键作用的Si-OH,使该材料具有多样的化学结合能力,能够加强纤维素和木质素自身和互相之间多种界面结合力,提高饱水木质文物中残余组分的整体性和强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脱水定型效果。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MPTES加固饱水木质文物后获得良好脱水定型效果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在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材料引入适度反应性的巯基等基团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脱水定型效果,这一思路在未来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材料的研发中具备良好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定理 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有机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加固材料与方法概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梦若 秦振芳 +4 位作者 韩刘杨 韩向娜 陈坤龙 张治国 殷亚方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84-93,共10页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加固材料与方法,从保护原理出发,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质材料修复法。自然干燥法、冷冻干燥法、超临界干燥法等物理方法进行脱水的优势在于不添加任何新的化学材料,冷冻干燥法在与预脱水材料结合方式... 饱水木质文物的脱水加固材料与方法,从保护原理出发,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质材料修复法。自然干燥法、冷冻干燥法、超临界干燥法等物理方法进行脱水的优势在于不添加任何新的化学材料,冷冻干燥法在与预脱水材料结合方式、脱水装置设备和工艺改良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化学处理法中,填充加固法应用最广泛,加固效果良好,但渗透有限;聚合加固法使用的化学材料则普遍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能够在木材基体内部原位反应,具有提高加固剂的渗透程度、缩短处理时间的优点,还可以通过调控聚合条件保留木材天然孔隙,便于后续抗菌剂等的渗透。在新型脱水材料的研究方面,纳米碱土金属材料能够持续性解决木质文物酸化问题,在脱水加固材料降解造成酸化的木质文物二次保护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合成聚合物材料中,有机硅树脂兼具有机/无机杂化特性,机械强度、抗菌、耐老化等性能良好。生物质材料中,低聚酰胺、纳米纤维素等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比起合成高分子材料,与木材基体相容性更高。目前仿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脱水加固材料研究尚处于实验室探索性阶段,但为饱水木质文物新型绿色保护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加固 文物保护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甘露醇和PEG保护饱水木质文物的冷冻干燥法 被引量:6
9
作者 SetesuoImaZu TadateruNishiura 张金萍 《东南文化》 CSSCI 1998年第4期127-130,共4页
本文描叙了出土饱水木质文物保护的一种新方法。这一方法是将饱水木质文物浸泡在甘露醇与PEG溶液中,而后进行冷冻干燥,它是对传统的甘露醇冷冻干燥法的改进与提高。该方法具有尺寸变化小、操作时间短、工艺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甘露醇 PEG 结晶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溶性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在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9,共9页
为了改善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技术保护的定型效果、操作周期以及环保经济性,本研究以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和茅山遗址出土的3种饱水木材试样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以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物的单体聚合-... 为了改善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技术保护的定型效果、操作周期以及环保经济性,本研究以田螺山遗址、河姆渡遗址和茅山遗址出土的3种饱水木材试样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以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AM)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物的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的研究。首先在水体系中选取不同比例的AM和NVP在水溶液中聚合,并根据聚合和冷冻前后的体积变化率控制在±5%以内的标准进行聚合体系的筛选。然后选取其中5组符合条件的聚合体系对3种饱水木材进行脱水定型处理,当在聚合体系中AM和NVP的质量分数总和不高于7.5%时,经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处理后的试样的尺寸变化率可控制在±5%以内,达到良好的脱水定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聚合-冷冻干燥联用法 溶性单体 饱水木质文物 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水木质文物含水率与基本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华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1期86-88,共3页
饱水木质文物的含水率(W_(max),%)和基本密度(BD,g/cm^3)是评价饱水木质文物糟朽程度的两个重要物理参数。对不同样品来源和不同古木的含水率、基本密度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发现这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83),关系为BD=1/(0.61+0... 饱水木质文物的含水率(W_(max),%)和基本密度(BD,g/cm^3)是评价饱水木质文物糟朽程度的两个重要物理参数。对不同样品来源和不同古木的含水率、基本密度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发现这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83),关系为BD=1/(0.61+0.01W_(max))。文章基于饱水古木组成成分模型,理论推导出的结果论证了拟合的公式具有高度的可信度。这一结论为许多不能取样或者无法取样的古木测定其含水率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基本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荷醇在“南海Ⅰ号”饱水木质文物上安全脱除方法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琦钧 韩向娜 +2 位作者 张治国 王昊 孙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薄荷醇作为新兴的考古出土脆弱文物提取用临时固型材料,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得到了应用,涉及文物材质不断增多,但是文物提取到室内之后薄荷醇如何快速、安全脱除成为后期处理时面临的实际难题。最常用的去除方法是让薄荷醇自然挥发,但... 薄荷醇作为新兴的考古出土脆弱文物提取用临时固型材料,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得到了应用,涉及文物材质不断增多,但是文物提取到室内之后薄荷醇如何快速、安全脱除成为后期处理时面临的实际难题。最常用的去除方法是让薄荷醇自然挥发,但是薄荷醇挥发的同时,水分也会挥发;随着水分的挥发,对失水敏感的饱水有机质文物将会出现干缩等问题。为研究薄荷醇在饱水木质文物上的安全脱除技术,本研究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饱水树皮和糟朽散木为对象,探讨自然挥发、补水挥发、乙醇去除、乙醇去除+补水、加热+补水5种不同的脱除方法,通过评估不同方法处理前后树皮和散木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和尺寸稳定性,优选出适合饱水木质文物上薄荷醇的安全脱除方法。结果显示:树皮脱除薄荷醇需要补水,散木脱除薄荷醇需要乙醇快速去除。综合效果来看,乙醇去除或者乙醇去除+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是饱水木质文物最佳的薄荷醇安全去除方法。本研究将为考古和文物保护人员在使用薄荷醇提取饱水木质文物后期处理上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饱水木质文物 薄荷醇 脱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损测试饱水木质文物抗弯强度的新方法
13
作者 秦振芳 吴梦若 +1 位作者 韩向娜 韩刘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8,共6页
力学性能是考古出土饱水木质文物进行保存状况评估的基础信息,亦是保护工作中加固增强的核心任务,但囿于取样量和尺寸,饱水木质文物力学性能表征较为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微损、精确测试力学强度的新技术。本研究提出使用... 力学性能是考古出土饱水木质文物进行保存状况评估的基础信息,亦是保护工作中加固增强的核心任务,但囿于取样量和尺寸,饱水木质文物力学性能表征较为困难,亟需开发适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微损、精确测试力学强度的新技术。本研究提出使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TMA)作为饱水木质文物抗弯强度测试的新方法,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马尾松船板为对象开展适用性研究。对32个尺寸为8 mm×2 mm×0.3 mm的饱水木材试样进行测试,获得置信水平0.95以上的抗弯强度有效数据31个。结果表明,“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木质文物断裂应变集中在0.5%~1.75%,平均抗弯强度仅为5.64 MPa,与健康马尾松30 MPa的抗弯强度相比大幅降低。另外,发现晚材占比高的试样强度普遍高于早材试样。本研究说明,TMA能够有效测出强度极低的脆弱饱水木质文物的力学数据,所需试样尺寸在毫米级别,测试精度高,数据重复性好,是一种微损精确的测试方法,有力填补了现有木质文物力学测试方法在微小尺寸上的空白,对脆弱饱水木质文物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抗弯强度 静态热机械分析仪 微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姆渡饱水木质文物的室外冷冻脱水研究
14
《中国文化遗产》 2004年第3期60-60,共1页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质文物,含水率达200—600%,材质朽软、脆弱。浙江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参考了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以国内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气候为基础条件,以严重降解的河姆渡香樟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对脱水环境条件、...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质文物,含水率达200—600%,材质朽软、脆弱。浙江省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参考了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以国内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气候为基础条件,以严重降解的河姆渡香樟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对脱水环境条件、木材材性、聚乙二醇浓度和分子量等工艺条件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河姆渡遗址 饱水木质文物 室外冷冻脱技术 文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溶胶-凝胶法饱水木质文物脱水定型加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童华 李梅英 +1 位作者 甄广全 赵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60-68,共9页
大多数饱水木质文物被发掘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降解,在干燥前若不经过适当的脱水加固处理,将发生严重的变形甚至损毁。在本工作中,基于有机硅氧烷温和的处理条件、良好的渗透性、优异的耐候性和力学性能,我们选用有机硅氧烷通过溶胶-凝... 大多数饱水木质文物被发掘时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降解,在干燥前若不经过适当的脱水加固处理,将发生严重的变形甚至损毁。在本工作中,基于有机硅氧烷温和的处理条件、良好的渗透性、优异的耐候性和力学性能,我们选用有机硅氧烷通过溶胶-凝胶法对来自东海沉船的饱水古木进行了脱水加固处理,并对有机硅氧烷脱水加固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热-热重(DSC-TG)表征以评估脱水加固效果和研究脱水加固机理。结果显示有机硅氧烷处理饱水古木能很好地保持古木的外形,收缩率小于6.50%。有机硅氧烷加固样品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3983%和1939%,热分解温度从364.8℃升高到507.7℃。有机硅氧烷能很好地渗透到饱水古木的中心部分,细胞壁的加固程度和细胞腔的填充程度和处理时间紧密相关。有机硅氧烷加固样品的力学强度随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强,而增重率则可能与有机硅氧烷的缩合速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有机硅氧烷 溶胶-凝胶 加固
原文传递
饱水木质文物的蔗糖保护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金萍 周健林 《中原文物》 2000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概述了用蔗糖处理饱水木质文物的发展历史,并对蔗糖的脱水机理、防虫防霉处理、渗透效果等进行了阐00指出在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方面,蔗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保护材料。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蔗糖 防霉剂
原文传递
超临界干燥技术原理及其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旭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饱水文物的脱水干燥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脱水工艺,其处理周期短、脱水过程不会产生破坏文物的表面张力,脱水过程同时有杀菌效果,因此备受文保工作者青睐。本文从超临界干燥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 饱水文物的脱水干燥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脱水工艺,其处理周期短、脱水过程不会产生破坏文物的表面张力,脱水过程同时有杀菌效果,因此备受文保工作者青睐。本文从超临界干燥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超临界干燥的过程,常见超临界干燥仪的结构及其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干燥 饱水木质文物 保护
原文传递
饱水木质文物腐蚀变形类型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松峦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1-56,共6页
饱水木质文物由于在地下长期的埋藏环境中,因为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其成分和结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出土后,由于失去水分,会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了文物的原始形态。本文拟从木材的结构与成分出发,对木质文物的腐蚀类型进行了划分,... 饱水木质文物由于在地下长期的埋藏环境中,因为化学和生物的作用,其成分和结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出土后,由于失去水分,会发生严重的变形,破坏了文物的原始形态。本文拟从木材的结构与成分出发,对木质文物的腐蚀类型进行了划分,尝试分别从化学腐蚀与物理形变的角度,具体分析各种腐蚀病害的成因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腐蚀 形变
原文传递
超临界干燥技术原理及其在饱水木质文物中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旭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4-109,共6页
饱水文物的脱水干燥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脱水工艺,其处理周期短、脱水过程不会产生破坏文物的表面张力,脱水过程同时有杀菌效果,因此备受文保工作者青睐。本文从超临界干燥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 饱水文物的脱水干燥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超临界干燥技术是一项新兴的脱水工艺,其处理周期短、脱水过程不会产生破坏文物的表面张力,脱水过程同时有杀菌效果,因此备受文保工作者青睐。本文从超临界干燥技术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超临界干燥的过程,常见超临界干燥仪的结构及其在饱水木质文物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干燥 饱水木质文物 保护
原文传递
冷冻干燥稳定出土饱水木质文物技术研发和应用
20
作者 张绍志 刘东坡 +4 位作者 卢衡 郑幼明 陈光明 马丹 王飞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木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饱水木质文物进行科学的清理、脱盐、加固、脱水和定形处理,才能长期安全地予以储存和展示。对于体量较小的饱水木质文物,可以采用溶剂置换法进行脱水定形保护,但难以应用于大型饱水木质文物的... 木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饱水木质文物进行科学的清理、脱盐、加固、脱水和定形处理,才能长期安全地予以储存和展示。对于体量较小的饱水木质文物,可以采用溶剂置换法进行脱水定形保护,但难以应用于大型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文化遗产 冷冻干燥 溶剂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