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FE结合GC-MS/O分离分析29种淡香型天然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1
作者 蒲丹丹 孟瑞馨 +3 位作者 曹博雅 郑瑞仪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8,158,共15页
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SAFE),分离富集29种淡香型天然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GC-MS/O)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将各类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构建相关系数矩阵网络,建立了不同香辛料的网... 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SAFE),分离富集29种淡香型天然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GC-MS/O)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将各类香气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构建相关系数矩阵网络,建立了不同香辛料的网络可视化图。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44种香气活性成分,其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为151种,包括烯烃类31种、醇类20种、酯类13种、酮类18种、醛类13种、酚类10种、含硫类11种、酸类9种、醚类6种、烷烃类7种和含氮类4种。芳樟醇和香兰素分别在28、25种淡香型香辛料中检出。香荚兰、枯茗、芒果和月桂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分别为香兰素、4-异丙基苯甲醛、柠檬醛和4-异丙基苯甲醛;枫茅、月桂叶、豆蔻、甘牛至、草果、迷迭香、罗幌子和藏红花中醇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香叶醇、α-松油醇、桉叶油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4-萜品醇、桉叶油醇、(1α,2α,5α)-2-甲基-5-(1-甲基乙基)-双环[3.1.0]己-2-醇;刺柏、圆叶当归、姜黄、甘草、迷迭香、调料九里香和菖蒲中的烯烃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茴香脑、大根香叶烯、α-姜黄烯、反-菖蒲烯、β-瑟林烯、洋芹脑和茴香脑;蒙百里香、葫芦巴、罗幌子中主要的酚类化合物为丁香酚;刺山柑、欧芹中主要的酯类化合物为乙酸松油酯;芒果、香椿中的含硫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最高,分别为3-甲硫基丙醛和1-甲基乙基丙基二硫;芝麻主要以2,6-二甲基吡嗪和4-烯丙基苯甲醚为主;石榴和山奈的主要香气活性成分为茴香脑;杨桃的主要香气活性成分为水杨酸甲酯。29种淡香型香辛料分为4大类,其中香椿的介中心度最高,表明其在淡香型香辛料网络中起着核心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嗅闻仪 香气活性成分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FE-GC-MS/O法比较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蒲丹丹 孟瑞馨 +3 位作者 曹博雅 郑瑞仪 孙宝国 张玉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8-1344,1392,共18页
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溶剂辅助蒸发(SAFE)装置,分离富集了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92... 采用溶剂萃取法,结合溶剂辅助蒸发(SAFE)装置,分离富集了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活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92种香气活性成分中,烯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为46种,其次为醇类39种、酯类29种、酮类22种、醛类20种、酚类13种、烷烃9种、酸类8种、醚类5种、含硫化合物1种。18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可依据主成分分析法分为4类:(1)以茴香脑为主的龙蒿、八角茴香、莳萝和小茴香;(2)以反式-肉桂醛、桉叶油醇为主的阴香;(3)以4-烯丙基苯乙酸酯和丁香酚为主的丁香、以桉叶油醇为主的小豆蔻、以乙酸桂酯为主的大清桂、以合成右旋龙脑、百里香酚和香芹酚为主的百里香、以反式-肉桂醛和丙位依兰油烯为主的桂皮、以左旋香芹酮为主的葛缕子、以黄樟素为主的肉豆蔻和以3-甲基苯甲酸乙酯为主的芹菜籽;(4)以芳樟醇和香叶醇为主的芫荽籽、以芳樟醇和4-烯丙基苯甲醚为主的甜罗勒、以乙酸芳樟酯为主的牛至、以肉豆蔻醚为主的多香果和以甲基丁香酚为主的香豆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蒸发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香气活性成分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法分析20种辛香型香辛料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博雅 蒲丹丹 +3 位作者 郑瑞仪 孟瑞馨 孙宝国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1-132,共12页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 为研究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推进其加工和应用标准化进程,本实验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分离提取香辛料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对20种辛香型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基于嗅闻分析,在香辛料样品中共嗅闻到203种香气活性化合物(香气稀释因子≥9),主要由醇类、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酯类、酮类、醛类、酚类、酸类组成,不同种类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进一步进行主成分分析,所有样品可以很好地划分为3组。大蒜、大葱、小葱、洋葱的香气活性成分以含硫类化合物为主,其余香辛料的香气活性成分以烯烃类、醇类、酚类、酮类为主。含硫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大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3 484 777.68μg/kg,在大蒜中检出多种具有葱属植物风味特征的二硫醚、三硫醚等含硫类化合物;烯烃类香气活性成分在姜中检出含量最高,为72 847 224.14μg/kg,检出姜的主要香气成分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等;醇类香气活性成分和酮类香气活性成分在野薄荷中检出含量较高,分别为284 886.09μg/kg和196 167.66μg/kg,检出野薄荷的特征香气成分薄荷醇、香芹酮;醛类香气活性成分在木姜子中检出含量较高,为469 242.68μg/kg,检出木姜子的主要香气成分柠檬醛、香茅醛等。本研究解析了辛香型香料的关键香气成分,为其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香型香辛料 溶剂辅助蒸发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O/MS方法分析新、陈大红袍中的关键差异性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悦 Kang Suyoung +4 位作者 吕海鹏 郭丽 戴伟东 朱荫 林智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7-366,共20页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系统解析新、陈大红袍中香气成分差异,从而为大红袍的科学储藏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从新大红袍和陈年大红袍中...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系统解析新、陈大红袍中香气成分差异,从而为大红袍的科学储藏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从新大红袍和陈年大红袍中共鉴定出185种香气成分和45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31种关键香气化合物在新、陈两组大红袍样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化合物峰面积与香气强度值对新、陈大红袍中的关键差异香气化合物和香气活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乙酰基呋喃、3,5-二甲基-2-乙基-吡嗪、芳樟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吲哚和己酸己酯等7种化合物的峰面积与香气强度值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它们对于区分新、陈年大红袍香气有重要贡献。因此,这些化合物是区分新、陈大红袍的关键差异性香气活性成分,具有作为判别陈年武夷岩茶的化学标志物的潜在应用前景。本研究结果为大红袍香气的科学评价和“新陈茶”的判别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袍 香气活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技术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白乐宜 颜振敏 +1 位作者 冯梦茹 魏新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76,共5页
该文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GC-MS)对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峰型较好且峰面积大于3倍背景噪声值的5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阈值进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 该文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GC-MS)对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对峰型较好且峰面积大于3倍背景噪声值的57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阈值进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共定性出11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包括芳香族50种、酸类12种、醇类15种、醛酮类5种、缩醛类11种、吡嗪类物质4种,呋喃类7种,酚类2种,硫化物1种。景芝、傅谭春52、傅谭春46、梅兰春4种芝麻香型白酒的总酯相对含量分别为75.15%、57.42%、68.81%、51.65%,均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梅兰春和景芝2种芝麻香型白酒中检测到3-甲硫基丙醇,而傅谭春52和傅谭春46两种酒中未检出。4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力值(OAV)≥1的化合物有30种,景芝中OAV≥1的成分共有22种;傅谭春52有28种;傅谭春46为17种;梅兰春18种。4种酒中己酸乙酯OAV值除傅谭春46外,其他3种酒OAV>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萃取 芝麻香型白酒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相色谱技术结合气相色谱-闻香技术解析中国传统晒露酱油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莉 陈双 +1 位作者 王栋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7-244,共8页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 为解析形成我国传统晒露酱油独特香气特征的香气活性成分,应用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技术(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萃取其挥发性组分,进一步采用正相色谱技术将挥发性组分萃取液分离为11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ry,GC-O)技术在传统晒露酱油挥发性组分萃取液中共鉴定出80种香气活性成分,其中,香气强度较大(≥3)的3-甲硫基丙醛、乙酸乙酯、1-辛烯-3-醇、2-甲基丁酸、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兰素、2-羟基-3-甲基-2-环戊烯-1-酮、葫芦巴内酯、HEMF(5-ethyl-4-hydroxy-2-methyl-3(2H)furanone)、HDMF(4-hydroxy-2,5-dimethyl-3(2H)-furanone)以及糠醇可能是中国传统晒露酱油潜在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此外,3-甲基-4-戊内酯、泛内酯、芳樟醇、柠檬烯和双(2-糠基)二硫作为香气活性成分首次在我国传统晒露酱油中被鉴定到.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我国传统晒露酱油风味奥秘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晒露酱油 液液萃取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 正相色谱技术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香气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芝麻香型白酒中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张倩 李沁娅 +6 位作者 黄明泉 吴继红 李贺贺 孙金沅 孙啸涛 郑福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4-222,共9页
应用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2种芝麻香型白酒(BTQ、YH)中香气活性成分。经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并结合标准品比对,BTQ和YH分别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75种和68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 应用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分析2种芝麻香型白酒(BTQ、YH)中香气活性成分。经保留指数、香气特征并结合标准品比对,BTQ和YH分别定性出挥发性化合物75种和68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通过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分别嗅闻出香气活性化合物48种和46种,BTQ中香气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值最大的是3-甲硫基丙醛(FD=6 561);YH中FD最大的是苯乙醇、3-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戊酸乙酯(FD=2 187)。通过多种方法联用,对嗅闻到的51种香气活性成分和28种非嗅闻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阈值进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比较它们对整体香气的贡献程度,发现BTQ中有40种化合物OAV不小于1,YH中有36种化合物OAV不小于1,2种酒中香气贡献度最高的是己酸乙酯、3-甲基丁醛、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结合FD因子及OAV,对这2种芝麻香型白酒香气有重要贡献的化合物有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和3-甲基丁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香型白酒 香气活性成分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EDA比较五粮粉一次蒸煮与二次蒸煮中的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彭智辅 赵东 +4 位作者 郑佳 彭志云 杨康卓 张建敏 吕学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5种粮食配方是五粮液区别于其他白酒的独特酿造工艺之一。该研究将生产用五粮粉进行一次蒸煮与二次蒸煮,分别收集了清蒸馏液。利用香气提取稀释法(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AEDA)比较分析了两种馏液中香气活性成分的差异性。结... 5种粮食配方是五粮液区别于其他白酒的独特酿造工艺之一。该研究将生产用五粮粉进行一次蒸煮与二次蒸煮,分别收集了清蒸馏液。利用香气提取稀释法(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AEDA)比较分析了两种馏液中香气活性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一次蒸煮馏液中最重要的香气活性成分包括2-甲基丁醛、己醛、(E)-2-庚烯醛、苯乙醛、愈创木酚、邻甲酚、对甲酚、己酸乙酯、二甲基三硫醚和β-大马酮(香气稀释因子(flavor dilution factor,FD)≥81),二次蒸煮馏液中最重要的香气活跃成分包括2-甲基丙醛、(E)-2-庚烯醛、二甲基三硫醚、愈创木酚(FD≥81)。一次蒸煮中醛类化合物(正己醛、(Z)-2-壬烯醛)、芳香族化合物(苯甲醛、苯乙醛、苯乙酮、4-甲基愈创木酚、对甲酚、邻甲酚)以及己酸乙酯等的FD值大于二次蒸煮。二次蒸煮中愈创木酚、4-乙基苯酚、2,3-丁二酮、正己醇的FD值则大于一次蒸煮。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五粮液五粮粉在一次蒸煮和二次蒸煮中香气活性成分的组成区别,对科学认识五粮液特殊酒体风格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粮粉 蒸煮 AEDA 香气活性成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酿造酱油中香气活性成分在灭菌前后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康文丽 陈亮 +2 位作者 贺博 吴灿 周尚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53-258,共6页
为了确定高盐稀态酿造酱油中香气活性成分在灭菌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法提取灭菌前后酱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到24 种香气活性物质,经过与标准... 为了确定高盐稀态酿造酱油中香气活性成分在灭菌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法提取灭菌前后酱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提取物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到24 种香气活性物质,经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对其结构进行确定。以2-辛醇为内标,采用内标标准曲线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根据定量结果和香气阈值,计算香气活性值。结果表明,导致灭菌前后香气差别的主要原因为3-甲硫基丙醛、麦芽酚、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己醛、香兰素、愈创木酚和4-乙基愈创木酚质量浓度的变化,此结果与香气评价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稀态酿造酱油 香气活性成分 气相色谱-嗅觉检测器联用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的烟用香精关键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鹏飞 张增辉 +3 位作者 何春雨 杨靖 贾春晓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42,共9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烟用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提取稀释分析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同时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通过香气重组实验与缺失实...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烟用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结合香气提取稀释分析确定其香气活性成分,同时对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通过香气重组实验与缺失实验确定烟用香精的关键性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烟用香精中共鉴定出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有22种香气活性成分;结合香气稀释因子和香气活性值确定了17种重要香气活性成分;最终确定烟用香精中的关键香气活性成分为β-大马酮、芳樟醇、乙基麦芽酚、乙酸芳樟酯、乙酸橙花酯、月桂烯、橙花醇、乙酸香叶酯、D-柠檬烯、苯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用香精 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技术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肝香精的制备及其香气活性成分分析
11
作者 乔英杰 郭鹏 +2 位作者 梁淼 辛闰虎 刘玉平 《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7-266,共10页
为制备鸡肝香精,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鸡肝的酶解工艺条件,得到的较佳鸡肝酶解条件为采用复合蛋白酶,鸡肝用量为80 g、鸡肝与水的质量比为1:0.75、酶用量为鸡肝质量的0.3%、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 h;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 为制备鸡肝香精,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鸡肝的酶解工艺条件,得到的较佳鸡肝酶解条件为采用复合蛋白酶,鸡肝用量为80 g、鸡肝与水的质量比为1:0.75、酶用量为鸡肝质量的0.3%、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4 h;然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鸡肝香精的配方,得到的较佳鸡肝香精配方为葡萄糖4.50 g、D-木糖0.60 g、L-半胱氨酸0.33 g、甘氨酸0.19 g、L-丙氨酸0.47 g、水解植物蛋白粉2.63 g、鸡肝酶解液18.75 g、维生素B_(1)2.5 g;最后,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对鸡肝香精的香气有贡献的成分,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水煮鸡肝和鸡肝香精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分析。从水煮鸡肝和鸡肝香精中分别鉴定出香气活性成分7种和19种,从香气特征和香气活性值看对鸡肝香精香气具有较大贡献的成分是2-甲基-3-呋喃硫醇和噻唑类化合物。所得结果对鸡肝香精生产和鸡肝充分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肝 鸡肝香精 制备 香气活性成分 2-甲基-3-呋喃硫醇
原文传递
FD-GC-O和OAV方法鉴定哈密瓜香气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庞雪莉 胡小松 +3 位作者 廖小军 孙志健 张名位 吴继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182,共9页
为探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鉴定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分别对哈密瓜的香气活性组分(odor-active c... 为探究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鉴定方法分析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频率检测-气相色谱-嗅闻技术(frequency detection-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FD-GC-O)分别对哈密瓜的香气活性组分(odor-active compound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哈密瓜中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碳酸二乙酯、异氟尔酮、薄荷醇、α-松油醇首次鉴定为瓜类香气组分。采用OAV法和FD-GC-O法分别确定了23种和20种关键香气成分。在频率分析法中嗅闻频次最高的8种物质在OAV法中的活性香气值较大。两种方法在鉴定哈密瓜关键香气组分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各具特点与不足。本研究为食品香气研究者选择不同基质中活性香气物质的鉴定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香气活性成分 频率检测法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香气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直接强度法的GC-O嗅闻分析不同醋龄镇江香醋香气活性成分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宗保 闫晓静 +4 位作者 林颢 邹小波 赵杰文 王振斌 尹俊玲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4,共8页
采用基于直接强度法的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4个醋龄镇江香醋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4个醋龄镇江香醋中共检测到50种香气活性成分,主要是酸、醇、酯、醛、酮和杂环化合物以及部分未能鉴定的香气活性成... 采用基于直接强度法的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4个醋龄镇江香醋香气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在4个醋龄镇江香醋中共检测到50种香气活性成分,主要是酸、醇、酯、醛、酮和杂环化合物以及部分未能鉴定的香气活性成分。不同醋龄镇江香醋香气轮廓差异非常明显,新醋和经陈酿的镇江香醋风味轮廓差异显著,而经过较长时间陈酿的镇江香醋香气轮廓非常相似。大多数杂环化合物随镇江香醋醋龄的增加,香气强度显著增加。杂环化合物的差异是不同醋龄镇江香醋风味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除食醋的主要呈味物质乙酸外,3-甲基丁酸、3-甲基丁醛、2,3-丁二酮、三甲基吡嗪以及一种未能鉴定的组分是不同醋龄镇江香醋香气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GC-O 直接强度法 醋龄 香气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GC-O-MS法对酒花中香气活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露 江伟 +4 位作者 刘玉梅 刘翔 王德良 宋焕禄 刘梦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0-64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HS-SPME-GC-O-MS)联用的方法研究酒花中的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和风味,并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进行比较,定性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1号酒...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闻-质谱((HS-SPME-GC-O-MS)联用的方法研究酒花中的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和风味,并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进行比较,定性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的1号酒花中的香气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HS-SPME法最为适合,该法共鉴定出71种成分,占总峰面积质量分数的97.93%,以月桂烯、β-石竹烯为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共22种,其质量分数达88.73%,醇类及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1.98%,3.42%。采用该方法对3个不同的酒花品种定性并嗅闻,能够嗅闻到的香气活性成分共计34种,包括碳氢化合物(包括萜烯)类7种,醇(酚)类11种,酯类10种,酮类2种,未知化合物4种。嗅闻结果表明,在1号、2号、3号3种酒花中分别嗅闻到了26,23,16种香气物质,其中重要的香气活性成分为β-香茅醇、β-石竹烯、里那醇、香叶醇、α-萜品醇、β-香茅醇、橙花醇、橙花椒醇、香叶酸甲酯、辛酸甲酯、乙酸香叶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花 香气活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 保留指数定性
原文传递
GC-O-MS对酒花中香气活性成分的分析
15
作者 江伟 郝建秦 +1 位作者 王德良 张五九 《中外酒业》 2021年第1期5-11,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一嗅闻-质谱(HS-SPME-GC-O-MS)联用的方法研究酒花中的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和风味,并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进行比较,定性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得的1号酒...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一嗅闻-质谱(HS-SPME-GC-O-MS)联用的方法研究酒花中的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和风味,并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水蒸气蒸馏方法进行比较,定性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得的1号酒花中的香气活性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HS-SPME法最为适合,该法共鉴定出71种成分,占总峰面积质量分数的97.93%,以月桂烯、β-石竹烯为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共22种,其质量分数达88.73%,醇类及酯类质量分数分别为1.98%、3.42%。采用该方法对三个不同的酒花品种定性并嗅闻,能够嗅闻到的香气活性成分共计34种,包括碳氢化合物(包括萜烯)类7种,醇(酚)类11种,酯类10种,酮类2种,未知化合物4种。嗅闻结果表明,在1号.2号、3号三种酒花中分别嗅闻到了26.23.16种香气物质,其中重要的香气活性成分为β一香叶烯、β一石竹烯、里那醇、香叶醇、乙酸香叶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花 香气活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GC-O-MS) 保留指数定性
原文传递
GC-MS/O结合香气活性值表征烧麦中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斌善 魏晓明 +2 位作者 邵丹青 董志忠 刘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8-276,共9页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为确定烧麦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及其贮存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提取烧麦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提取物经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共鉴定出50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测定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稀释因子,其中1-辛烯-3-醇、茴香脑、愈创木酚、2-戊基呋喃等具有最高的香气稀释因子(6561)。采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对37个香气稀释因子不低于81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其中21个香气活性成分的香气活性值不低于1,被确定为烧麦的关键香气成分。通过分析室温贮存0~13个月后烧麦中37个成分含量并计算其香气活性值,发现烧麦贮存过程中关键香气成分的数量不变,除酱油酮、己醛和4-乙烯基愈创木酚的含量下降外,烧麦中多数重要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麦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 香气活性 关键香气成分 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香气活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爱华 刘凤英 +3 位作者 谢鹏 王云 彭才旺 程丽楠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8172-8178,共7页
本研究通过使用相似性和强度测试来评估四种不同的分离方法获得的伊朗藏红花芳香提取物的代表性并确定芳香活性化合物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定法分析了伊朗藏红花的香气和香气活性成分,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assiste... 本研究通过使用相似性和强度测试来评估四种不同的分离方法获得的伊朗藏红花芳香提取物的代表性并确定芳香活性化合物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定法分析了伊朗藏红花的香气和香气活性成分,通过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SAFE)、液-液萃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LLE)、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 SDE)获得藏红花芳香提取物,应用芳香提取物稀释分析(aroma extract dilution analysis, AEDA)来确定芳香活性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感官分析,由SAFE提取的芳香提取物是最具代表性的藏红花气味。藏红花中共鉴定出20种香气成分。酮在数量上是藏红花中最主要的挥发物,其次是醛和酸。在芳香提取物中总共检测到7种芳香活性化合物。在香味稀释(fragrance dilution, FD)因子的基础上,最有效的芳香活性化合物是藏花醛(FD=486)和茶香酮(FD=2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Crocus sativus) 香气活性成分 GC-MS分析 感官分析 强度测试
原文传递
新鲜草果中关键香气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胡智慧 白佳伟 +2 位作者 杨文熙 刘玉平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73-178,共6页
采用溶剂直接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产自云南怒江的新鲜草果壳和种仁中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从中鉴定出30种香气... 采用溶剂直接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产自云南怒江的新鲜草果壳和种仁中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分析。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从中鉴定出30种香气活性成分,包括烯烃13种、醇10种、醛6种、醚1种。以2-辛醇和2-异丙基苯酚为内标,对27个香气活性成分进行定量;使用定量结果和阈值,计算其中22种成分的香气活性值。根据香气活性值,确定出新鲜草果壳和种仁中关键香气成分分别为17种和16种;其中1,8-桉叶素、(+)-α-蒎烯、反-2-辛烯醛、反-2-癸烯醛、β-罗勒烯、芳樟醇、α-松油醇、榄香醇、反-橙花叔醇、β-蒎烯、桧烯和4-萜烯醇是新鲜草果壳和种仁共有的关键香气物质,它们使二者香气具有相似之处;而香叶醛、α-水芹烯、橙花醛、萜品油烯、反-2-十二烯醛、β-月桂烯、正己醛、d-柠檬烯和β-石竹烯是导致二者香气有所不同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草果 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 香气活性成分 关键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草果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士琪 白佳伟 +2 位作者 杨文熙 刘玉平 孙宝国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7-1862,1873,共7页
草果是一种天然香料植物,为了确定干草果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干草果果壳和干草果种仁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2个香气活性成... 草果是一种天然香料植物,为了确定干草果中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干草果果壳和干草果种仁中的挥发性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仪对所得提取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2个香气活性成分;通过与标准品的香气特征、质谱、保留指数进行比对,对它们进行了定性。以2-辛醇和2-异丙基苯酚为内标,对22个香气活性成分(OACs)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ACs在干草果种仁中的含量大于在干草果果壳中的含量。计算了OACs的香气活性值;根据香气活性值,确定出了干草果中的19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反-2-癸烯醛、1,8-桉叶素、芳樟醇、反-2-十二烯醛、辛醛、反-2-辛烯醛、癸醛、β-蒎烯、正己醛、α-松油醇、香兰素是果壳和种仁共有的关键香气物质,它们使得二者香气具有相似之处;而(E,E)-2,4-癸二烯醛、壬醛、橙花醇、香叶醇、香叶醛、乙酸香叶酯、反式橙花叔醇、4-松油醇是导致二者香气有所不同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检测器联用 香气活性成分 香气活性 关键香气成分 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处理草果穗轴中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雅健 梁淼 +2 位作者 张祉敏 王睿 刘玉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180,共9页
为了鉴定酶处理前后草果穗轴中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对草果穗轴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共鉴定出82种成分,其中香气活性成分32种,采用内标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无酶、纤维素... 为了鉴定酶处理前后草果穗轴中关键香气成分,采用溶剂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对草果穗轴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共鉴定出82种成分,其中香气活性成分32种,采用内标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无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混合酶处理后的草果穗轴中香气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237 562.17、220 738.79、296 759.57μg/kg和284 809.47μg/kg。结合阈值计算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19种OAV不小于1的成分被确定为草果穗轴的关键香气成分,无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混合酶处理后的草果穗轴中关键香气成分数量分别为16、15、16种和15种。关键香气成分的不同,使提取物的香气特征有所差异,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酶处理草果穗轴提取其中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穗轴 酶处理 香气活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仪 关键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