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盆栽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韦锡昌 林蓝慧 +2 位作者 蒙姣荣 李界秋 王忠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2-1530,共9页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试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velezensis,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拮抗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基因挖掘与功能研究
2
作者 高辉 蒋尚伯 +5 位作者 杨迪 杜婵娟 张晋 潘连富 崔海涛 付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42-2453,共12页
【目的】深入挖掘香蕉枯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基因特性,为香蕉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及新药物靶标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基于遗传背景将供试299株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别依据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分组,使用混合线性模型的Gemm... 【目的】深入挖掘香蕉枯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基因特性,为香蕉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及新药物靶标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基于遗传背景将供试299株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力分别依据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分组,使用混合线性模型的Gemma软件,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技术对香蕉枯萎病菌致病力表型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一步采用ProtParam、SingleIP和SAMRT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解析候选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初级结构。【结果】运用GWAS共关联到151个与致病力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初步确定3个不同类型基因FocScp、FocChp和FocGhf12与枯萎病菌致病力密切相关,进一步对FocScp、FocChp和FocGhf12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其功能,结果显示,FocScp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948 bp,编码314个氨基酸残基,大小约33.27 kD,含有N-端信号肽,预测为胞外分泌蛋白;FocChp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1302 bp,编码433个氨基酸残基,大小约49.17 kD,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预测为含有3个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FocGf12基因的cDNA编码区全长1533 bp,编码480个氨基酸残基,大小约53.54 kD,该蛋白存在跨膜结构域,具有GPI修饰位点,亚细胞定位在胞外,预测为糖苷水解酶家族12蛋白。【结论】通过GWAS获得香蕉枯萎病菌3个致病相关基因FocScp、FocChp和FocGhf12,其编码蛋白分别为分泌蛋白、转录因子和结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相关基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和葱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冯岩 杨静美 +3 位作者 王晓容 林嘉旋 夏恭澍 刘开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4,共3页
采用平板对峙和加入法,观察了新鲜韭菜和葱的根、茎、叶等部位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平板对峙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和葱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 采用平板对峙和加入法,观察了新鲜韭菜和葱的根、茎、叶等部位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平板对峙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和葱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韭菜茎基部的汁液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达63.18%;加入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汁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抑制率均达94%以上,并以茎基汁液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葱叶汁原液的抑制率也可达到100%;韭菜和葱各部位汁液质量分数超过55%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影响显著,病菌孢子萌发率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谢梅琼 杨媚 +2 位作者 杨迎青 姜子德 周而勋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89,共6页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也是国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和我国广东省、福建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为加大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力度,控制其扩散、蔓延和危害,保护香蕉生产的安全,促进我国香蕉非疫区的建设,通过全面搜集香蕉枯萎病菌的相关资料,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指标体系,从香蕉枯萎病菌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风险管理难度以及香蕉的经济价值、生态和社会效益等几个方面对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菌的风险性值为2.12,属于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病原菌),对我国香蕉产业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应加强风险性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有害生物 风险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谢艺贤 漆艳香 +2 位作者 张欣 蒲金基 张辉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73,共3页
2001~2004年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发病的1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分离物进行了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的分离物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且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弱2种不同类型:... 2001~2004年对采自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发病的18个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分离物进行了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香蕉和粉蕉假茎枯萎病菌的分离物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且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弱2种不同类型:即致病性极强的4号生理小种和致病性相对较弱的1号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香蕉枯萎病菌 培养性状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产生毒素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永辉 李瑜婷 +2 位作者 范家平 杨媚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 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了获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采用活体香蕉苗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式、... 由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4号生理小种(Foc 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香蕉毁灭性病害之一,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为了获得香蕉枯萎病菌毒素,采用活体香蕉苗生物测定法观察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时间、培养温度、Richard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光照等条件对Foc 4产生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的最佳产生毒素条件为初始pH值7~9的Richard培养基,接种量为每300mL培养基5~9个菌丝块,培养温度25~30℃,24h持续光照,于转速140r/min摇床上振荡培养9~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毒素 产毒条件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菜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及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冯岩 杨静美 +1 位作者 陈睿 王晓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韭菜茎和叶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有机溶剂提取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液中有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盐、二甲基酯硫磺酸、甲基2-丙烯基二硫及杂环等多种...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韭菜茎和叶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有机溶剂提取液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提取液中有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盐、二甲基酯硫磺酸、甲基2-丙烯基二硫及杂环等多种含硫化合物,另外还检出较复杂的3-乙烯基-1,2-二硫代杂环己-5-烯类物质。低温条件下,茎中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的检出物分别为21、27、10、9、15种,叶中分别为14、6、9、3、9种;高温条件下,茎中石油醚、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的检出物分别为92、73、22、126、47种,叶中分别为29、18、未检出、24、9种。韭菜茎和叶不同部位及同一部位两种温度检出的主要化合物种类存在差别。韭菜茎的提取液所检出的化学物质多而复杂,高温条件下的检出物较低温的多。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韭菜有机溶剂提取液中存在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有抑制作用的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提取液 气相色谱-质谱 香蕉枯萎病菌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敏慧 余雄涛 +3 位作者 王鸿飞 周佳暖 习平根 姜子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71-3979,共9页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6个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镰孢其它专化型菌株以及2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及尖镰孢菌的通用引物。【结果】筛选到的特异性引物不仅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DNA的检测,还可直接用于对罹病香蕉组织和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筛选到的尖镰孢菌通用引物,可作为内参照以检测DNA的质量,以避免假阴性情况的出现。【结论】所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检测香蕉苗是否感染枯萎病及蕉园土壤是否受到香蕉枯萎病菌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1号和4号生理小种 三重PCR 快速检测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TS1和ITS4通用引物扩增香蕉枯萎病菌核酸片段鉴定其生理小种 被引量:33
9
作者 曹永军 程萍 +3 位作者 喻国辉 黎永坚 杨紫红 周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以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EU151490)]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GQ376116)]为外群,将13株菌的序列与BLAST检索获得的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相应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3株菌与NCBI登录的4个尖镰孢古巴专化型菌株一起被分成3个亚群,亚群聚类结果与回接鉴定结果及文献报道的生理小种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rDNA—ITS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和侵染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永辉 陈琦光 +2 位作者 迟远丽 杨媚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4,共5页
为探明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Foc 4)菌株为对象,模拟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pH值等条件,观察和分析这些因子对凡c... 为探明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 race 4,Foc 4)菌株为对象,模拟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pH值等条件,观察和分析这些因子对凡c4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Foc4在土壤中生长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温度25℃,含水量达到30%和偏酸性条件(pH4~5);在盆栽试验中,RK4的最佳侵染条件为:温度30℃,偏酸性(pH3~5)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土壤理化因素 菌丝生长 侵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及对毒素钝化的效果 被引量:14
11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2 位作者 蒲金基 张辉强 谢艺贤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10种化合物在4种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NH4NO3外,供试化合物对香蕉枯... 以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及其产生的毒素为供试材料,研究10种化合物在4种浓度下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对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除NH4NO3外,供试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体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SO4在2~5g/L、FeSO4-7H2O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为100%。EDTA·Na2在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菌丝的抑制率为93.64%。FeSO4-7H2O、(NH4)2SO4-FeSO4-6H2O、KMnO4、CuSO4在0.5 ̄5g/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分生孢子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平均抑制率分别为97.73%、97.07%、90.98%、90.39%。CuSO4和KI在1 ̄5g/L的高质量浓度下均出现化合物中毒现象,在0.5g/L的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好,分别达75%、67.05%。EDTA·Na2、Zn-SO4-7H2O和(NH4)2SO4-FeSO4-6H2O是在5g/L质量浓度下钝化效果最强,分别为100%,98%和9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化合物 毒素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拮抗细菌BEB2的分子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付业勤 张科立 +3 位作者 潘羡心 蔡吉苗 高宏华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80-85,共6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细菌BEB2做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并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以及应用BEB2对香蕉枯萎病进行防治测试。结果发现,香蕉内生拮抗细菌BE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细菌BEB2做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并研究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以及应用BEB2对香蕉枯萎病进行防治测试。结果发现,香蕉内生拮抗细菌BEB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温度、pH值和培养基下的BEB2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能力具显著差异,在King B2培养基上抑菌作用最强,最适抑菌温度为32℃,最适抑菌pH值为9.0。香蕉枯萎病盆栽防治实验结果发现,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植株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防治效果良好;该菌株连续20次转接培养,遗传稳定性高,抑菌谱较宽,具一定的生防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芽孢杆菌 16S RDNA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及其原因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曹永军 程萍 +2 位作者 喻国辉 黎永坚 杨紫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以田间表现出枯萎病症状的香蕉和粉蕉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3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菌株对香蕉(巴西蕉)和粉蕉(广粉一号)的致病力以及在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 以田间表现出枯萎病症状的香蕉和粉蕉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3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菌株对香蕉(巴西蕉)和粉蕉(广粉一号)的致病力以及在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香蕉和粉蕉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菌株产细胞降解酶活性与相应菌株侵染引起的寄主病情指数无相关性,产镰刀菌酸的含量与寄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6)。认为香蕉枯萎病菌菌株间产镰刀菌酸能力的不同是导致其致病力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力分化 细胞壁降解酶 毒素 镰刀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9
14
作者 范鸿雁 谢艺贤 张辉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香蕉枯萎病是世界香蕉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更有效的防治此病,我们选用11种药剂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保治达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13mg/L;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201.40mg/L。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杀菌剂 保冶达乳油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室内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培钧 何衍彪 +1 位作者 詹儒林 何庭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9,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肉桂C innam omum cassia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酸乙酯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ZJR)、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的抑制作... 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肉桂C innam omum cassia活性成分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酸乙酯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抗药性菌株(ZJR)、芒果炭疽病菌敏感菌株(ZJS)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肉桂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肉桂酸和肉桂酸乙酯.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20 7、0.020 2和0.049 6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828、0.847和1.225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的EC50分别为0.290 0、0.063 5和2.290 0 mg.mL-1.肉桂醛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0.033 3、0.033 3和0.100 0 mg.mL-1.肉桂酸对ZJS、ZJR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50、2.500和2.500 mg.mL-1;肉桂酸乙酯对ZJS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500 m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活性成分 芒果炭疽病菌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遗传多态性及其致病力分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文波 孙亮 +5 位作者 万三连 王慕瑾 张宇 邬国良 缪卫国 郑服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1-78,F0002,共9页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粉蕉鉴定与RAPD技术,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号生理小种(FOC4)对比,55个FOC菌株中,有28个菌株属于1号生理小种,海南10个、广西8个、广东4个、福建4个、云南2个;27个菌株属于4号生理小种,海南20个、广西4个、广东1个、福建1个、云南1个。强致病力菌株有23个菌株,中致病力菌株有15个,弱致病力菌株有17个;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9条引物PCR扩增供试菌株,共扩增出13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126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3.4%,在遗传阈值为0.68时,55个供试菌株与FOC1和FOC4划分为4个RAPD菌群,除1号生理小种BF26菌株单独形成Ⅳ菌群外,4号生理小种和其余1号生理小种均未单独形成菌群,Ⅰ、Ⅱ、Ⅲ菌群同时含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因此,我国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仍以1号和4号生理小种为主,但是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在分子水平上趋于复杂化,香蕉枯萎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致病力的强弱和菌株遗传关系无直接的相关性,跟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性,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更多依赖其寄主。这些结果为香蕉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生理小种 遗传多态性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葱属植物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岩 杨静美 +2 位作者 梁小媚 陈雁 王晓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41-944,共4页
以葱、韭菜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葱茎的石油醚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葱茎的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42.07%的二硫化物和16.29%的噻烷类... 以葱、韭菜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葱茎的石油醚提取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最明显,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葱茎的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42.07%的二硫化物和16.29%的噻烷类化合物,推断这2种化学成分可能是抑菌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对葱的根、茎、叶和韭菜根的石油醚提取液以及葱和韭菜根在水中分泌物的乙酸乙酯溶解液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葱的根、茎、叶和韭菜根的石油醚检出物分别为24、9、11、27种;葱和韭菜根在水中的分泌物检出19种和7种;石油醚提取物中有较多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是二硫化物,葱根中的为31.09%,茎和叶中分别为42.07%和26.20%,韭菜根中的含量较少;葱根水分泌物中检出咔唑类化合物,含量为28.03%;韭菜根水分泌物中检出苯乙胺、苯乙酸、环己烯-1-酮缩氨基脲、吲哚等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 香蕉枯萎病菌 抑菌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及其RAPD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谢艺贤 张欣 +3 位作者 漆艳香 蒲金基 刘志昕 张辉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分离自海南、广东的18个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致病性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巴西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的发病率与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巴... 以分离自海南、广东的18个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致病性测定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巴西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的发病率与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巴西蕉的发病率都是100%;采自海南三亚市荔枝沟镇的15号菌株为强致病性的菌株,与其它5个4号小种菌株相比,差异显著;RAPD分析能区分1号4号生理小种,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引物OPM-15能用来鉴定1号和4号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致病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便分离香蕉枯萎病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被引量:19
19
作者 景晓辉 吴伦英 +4 位作者 区小玲 朱利林 薛玉潇 吴琳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1期1671-1673,共3页
为探寻在非无菌操作下能从土壤中快速且大量分离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PCEA,其成分为:马铃薯200g,CuSO4·5H2O0.5g,MgSO4·7H2O0.6g,KH2PO40.1g,敌克松结晶粉(75%)3g,硫酸链霉素0... 为探寻在非无菌操作下能从土壤中快速且大量分离检测香蕉枯萎病菌,研制了一种用于检测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PCEA,其成分为:马铃薯200g,CuSO4·5H2O0.5g,MgSO4·7H2O0.6g,KH2PO40.1g,敌克松结晶粉(75%)3g,硫酸链霉素0.75g,95%酒精10mL,水1000mL,pH5.8,琼脂18~20g。该培养基与其它常见分离培养基相比,无需无菌操作,且成分简单、检测率显著,抑菌效果好,病菌在其上生长快、菌落典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性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选择性培养基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属植物中的含硫化合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微胶囊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静美 王强 +3 位作者 伍惠媚 林铭欢 何小静 冯岩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0-1046,共7页
【目的】探明两种葱属植物中的6个含硫化合物及微胶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包含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的聚脲微胶囊悬浮剂,以进行室内和盆栽毒力试验。【结果】二甲基三硫和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对病菌... 【目的】探明两种葱属植物中的6个含硫化合物及微胶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出包含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的聚脲微胶囊悬浮剂,以进行室内和盆栽毒力试验。【结果】二甲基三硫和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对病菌都有极强的抑制作用,相对抑制率均达到100%;二甲基二硫醚200μL和100μL处理对病菌的抑菌效果都达100%,其他抑菌率低于40%;不同剂量的化合物对病菌的抑菌效果有显著差异。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微胶囊的囊壁起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且不同剂量的微胶囊持效期不同。盆栽试验中,微胶囊相对清水,有一定的防效;前期防效较S-甲基甲烷硫代磺酸原药差,后期则相反。【结论】葱属植物中存在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极强作用的含硫化合物;微胶囊有一定的缓释作用,能延长药物的持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植物 香蕉枯萎病菌 抑菌作用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