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与经济法价值目标
1
作者 曹胜亮 段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3-25,共3页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以利益共同体为其价值本位,以实现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立足社会本位观,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两者对照,不难发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利益问题的价值本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耦合...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以利益共同体为其价值本位,以实现高度和谐的利益共同体为最高价值目标。经济法立足社会本位观,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价值目标。两者对照,不难发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马克思主义利益问题的价值本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耦合,因此,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不仅能正确认识转型期中国的利益矛盾问题,加深对经济法价值目标的认识,而且能正确解决转型期中国利益的矛盾问题,实现经济法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转型中国 经济法 价值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周琳 《咸宁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4-16,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分化,影响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合理调整当代中国利益格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对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和分化,影响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指导,合理调整当代中国利益格局,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对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利益失衡 利益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文本”解读和现代诠释——读《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3
作者 方国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文本”解读 现代诠释 谭培文 人民出版社 时代感 学术价值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理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易淼 赵磊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内容是保障民生,最高实现形式是共同富裕。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呈现出"倒逼—错位—失衡"的演变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纠偏利益关系失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民生为导向,强化共同利益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加强政府干预和规范权力运行来抑制特殊利益的过度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利益 特殊利益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 利益失衡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共同富裕 保障民生 经济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贡献
5
作者 陈 勇 《理论与现代化》 2001年第3期10-14,共5页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发展与贡献在于:他们公开申明自己的物质利益观,并把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解决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发展与贡献在于:他们公开申明自己的物质利益观,并把它作为革命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解决物质利益与道德的关系;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现物质利益原则的政策、法规和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社会历史的生存基础和发展理念——读《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
6
作者 王丽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利益"一词是日常话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利益问题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焦点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 "利益"一词是日常话语,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利益问题就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焦点问题.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可见,利益成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在马克思主义的文本原著中,利益是一个贯穿始终、无处不在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谭培文 市场经济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顾三者利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发展
7
作者 辛守良 《经济科学》 1984年第1期19-24,33,共7页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这个光辉日子的最有意义的行动莫过于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思想,以及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这个光辉日子的最有意义的行动莫过于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关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工作中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思想,以及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四化建设实践中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充实,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科学运用和光辉发展。认真学习兼顾三者利益思想并在实践中坚决贯彻"三兼顾"原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全国各个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物质利益 全体劳动者 社会主义制度 个人利益 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国家利益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及其统筹兼顾的思想
8
作者 聂建堂 《经济与管理》 1994年第3期11-12,共2页
谈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及其统筹兼顾的思想聂建堂物质利益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问题,对需要的满足,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对物质利益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显得尤... 谈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及其统筹兼顾的思想聂建堂物质利益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问题,对需要的满足,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对物质利益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毛泽东 物质利益关系 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根本利益 《毛泽东选集》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会利益与价值关系新思维 被引量:7
9
作者 沈瑞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25,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不仅阐释了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而且指出了利益关系是意识形态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思想的基础和价值的尺度。当前中国转型社会的利益冲突导致的价值失范是社会最大的风险...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不仅阐释了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而且指出了利益关系是意识形态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思想的基础和价值的尺度。当前中国转型社会的利益冲突导致的价值失范是社会最大的风险和危机。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个体化趋势和价值多元化缺乏思想和制度准备;二是对转型社会的改革还存在观念和意识形态障碍;三是缺乏机会平等和程序公正原则,并且这种缺失已成为社会价值危机的根源;四是新兴社会群体呈"亚健康"状况,价值倾向严重失衡。那么,社会从利益认同达到价值共识,再走向共同富裕并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一是超越单一价值导向模式,树立利益导向的重要地位;二是必须注重改革开放的价值排序;三是以制度引导、整合社会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四是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大力发展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社会价值危机 价值倾向 社会利益诉求 价值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利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31,共8页
随着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和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然而,由于起点较低、研究较晚、理论支撑较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仍然存在着评估理论缺乏、多元评估目标冲突、产出难以量化、评估信息系统不健全、评... 随着政府绩效评估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和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然而,由于起点较低、研究较晚、理论支撑较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仍然存在着评估理论缺乏、多元评估目标冲突、产出难以量化、评估信息系统不健全、评估指标难以确定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自利性等因素的制约。运用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和分析方法,剖析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问题的实质,厘清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利益主体及其角色定位、相互关系,对于确立公民及"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促进多元化评估主体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绩效 绩效评估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利益分析 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主要的利益观述评
11
作者 潘秀珍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15-17,共3页
人们对利益的态度和看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阶级斗争、社会分工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利益观"。中国古代义利观经历了重义轻利论、义利合一论、重利轻义论和义利皆弃论几个发展阶段。西方功利... 人们对利益的态度和看法受到社会历史条件、阶级斗争、社会分工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利益观"。中国古代义利观经历了重义轻利论、义利合一论、重利轻义论和义利皆弃论几个发展阶段。西方功利主义利益观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的,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道德哲学,它的提出和发展对规范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提供了意识形态的约束作用,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指出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利益问题是一切社会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义利观 功利主义义利观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 社会主义义利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