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人类学视域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的理论构成 |
孙文宪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2
|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
甘文平
胡新颖
|
《社会科学动态》
|
2024 |
0 |
|
3
|
艾伦·沃尔德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
王予霞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4 |
0 |
|
4
|
当代文学的创意写作化与文学批评范式的转型 |
许道军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类学范式 |
王轻鸿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6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
张玉能
张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7
|
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 |
阎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8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
谷鹏飞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9
|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态维度——从生态批评的困境说起 |
王庆卫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0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实性探究 |
范玉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1
|
“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 |
黄念然
刘芳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2
|
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
吴亚南
赵雅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3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转向” |
张永清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4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特征 |
张玉能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5
|
|
15
|
民族是“个别与普遍之统一的相关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 |
胡俊飞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6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知识经验、理论模式与当代语境 |
段吉方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差异”、“调和”与“崇今”: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论 |
魏天无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8
|
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 |
张玉能
张弓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9
|
鲁迅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实践 |
黄念然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20
|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大众”范畴 |
周晓露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