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杭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道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 郑杭生先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从两种类型论出发,明确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史,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典范教材,辨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独特理论品格;他强调以人民性为根本的价值立场、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逻辑和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他提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假设和重要命题,界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范畴。郑杭生先生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这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研究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贡献与理论局限
2
作者 刘少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 由卢卡奇开创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立场、辩证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础理论,紧密联系东欧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化批判、异化批判、社会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中,揭示了难以列数的社会问题,分析了异常复杂的社会矛盾,提出了经过深入思考的对策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要战略策略。但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存在明显的理论局限:低估了商品价值,轻视了市场作用,没有把物质生活关系的作用、改善与发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对待,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异化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及其理论启示
3
作者 营立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性场域,以日常生活批判勾勒出社会总体性。梅洛-庞蒂借助处境、共在等范畴批判和超越涂尔干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探寻理解社会事实总体性的可能。戈德曼将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与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立场结合起来,展现了“发生结构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揭示了作品意义结构与社会精神结构的同构性。普兰查斯在对社会阶级的研究中将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实践总体性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辩证总体性。本文围绕总体性与学科性的融通,总体与差异、总体与个体、总体与过程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性理解,进一步讨论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总体性 理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社会观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再发现
4
作者 沈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 “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三要在学科维度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内涵,由此方能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史—基础理论—交叉应用”三个维度的研究,从而推动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敏 郑杭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21年前,本文第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它的两种形态,它的更为基本的形... 21年前,本文第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它的两种形态,它的更为基本的形式。当今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提出了新的考量。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巨变,原有的对立在融合,原有的统一却在分化;传统界限漂移不定,既定准则也晦暗模糊;左与右、激进与保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区分变得异常含混。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质和当代形式甚至成为许多复杂问题上不同立场的基本分野。现代性的成长和社会主义的成长总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当代性。在中国新型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政治议程展现出新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正在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进一步认识这个创造历史的时代,构建维护建设性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当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 新型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笔谈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少杰 翟岩 +2 位作者 营立成 陈氚 吴时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63-93,共31页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 主持人语:近年来,随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新的呼声日益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也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关注。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地位?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同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以及其他社会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各种当代社会学新思潮?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仍然存在很多分歧,甚至在某些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名义发表的文献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然而,明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是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传统 当代社会学 实证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场与在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阈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力平 刘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65-70,85,共7页
中国经验是建立在吸收世界先进发展经验基础上的一个整合,是在面对现代性全球范围的狂飙突进和中国社会本土转型的冲突对话中形成的,并且还没有完全成型或正在成型中,是不断丰富发展中的经验。中国经验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赋予了当... 中国经验是建立在吸收世界先进发展经验基础上的一个整合,是在面对现代性全球范围的狂飙突进和中国社会本土转型的冲突对话中形成的,并且还没有完全成型或正在成型中,是不断丰富发展中的经验。中国经验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赋予了当代意义,更是为解释现实社会实践结构的变迁做出了注解,当代社会实践结构的巨变呼唤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不断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出场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历史与机遇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1,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社会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状况相比,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西...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社会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状况相比,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西方社会学流派的影响,而且也在于中国社会学的自我意识不足,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看作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地位,在空前有利的机遇下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 实证主义社会学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国庆 李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4,共5页
为了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 为了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结构、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刻分析,“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四个主要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脉相承、不断推进的,通过研究,以期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中国特色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自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郑杭生的社会学理论立场及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奂平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从涉入社会学研究以来,郑杭生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种形态的理论发现,以及"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的主... 从涉入社会学研究以来,郑杭生始终以高度的"理论自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两种形态的理论发现,以及"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的主张,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他在对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的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持续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及当前资本主义危机,都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机遇,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由边陲走向中心、提升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理论自觉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场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再诠释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力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世界历史的不同时期随着不同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两次"大航海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为宏阔的历史语境,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以及重大社会实践问题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世界历史的不同时期随着不同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两次"大航海时代"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最为宏阔的历史语境,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景以及重大社会实践问题的建设性反思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出场的基本路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出场形态内在地蕴藏着"本土化"与"全球化"两个维度。当今世界社会实践形态的结构性巨变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不断出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思想旨趣势所必然地呈现为一种不断在场的自觉状态,这种在场状态将从立场自觉上升为理论自觉,从方法自觉转向范式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出场 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阐释与本土化嵌入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和生 刘凯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界在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同时,将研究视角逐步转移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相关研究,但同实证与人文主义两大社会学方法论相比,其研究成果仍稍显薄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内涵,在连接人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界在关注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的同时,将研究视角逐步转移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相关研究,但同实证与人文主义两大社会学方法论相比,其研究成果仍稍显薄弱。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内涵,在连接人文主义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做到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以及动态与静态四重维度的有机统一。而要植根于快速转型的中国社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特殊要求,就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宏观与微观、主体与客体、方法自觉与范式自觉以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等本土化方法论元素的嵌入,形成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方法论 逻辑结构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七十年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万里 谭宏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共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属性阶段,侧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学"属性阶段,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强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属性阶段,侧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社会学"属性阶段,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辩证关系的再发现阶段,是一个从片面到科学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探索及创新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关系、马克思及其思想在社会学语境下的定位等议题是该领域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理论问题,经长期讨论后形成一定共识。这七十年间的代表性成就包括对阶级视角的坚持与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建设性价值与意义的探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术史及知识社会学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取向的社会学分支研究发展等。然而,目前该领域内仍存在若干重要议题亟待今后研究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七十年 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野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从"器物——制度——精神"三个维度来认识和分析立体"社会"。认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以器物层面(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为基础和出发点;以制度层面(法律法规、机制体制...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分析框架,从"器物——制度——精神"三个维度来认识和分析立体"社会"。认为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以器物层面(社会事业、民生工程)为基础和出发点;以制度层面(法律法规、机制体制、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为手段和切入点;以精神层面(信仰、道德、价值体系)为目标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管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汉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3-96,共4页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处于创建阶段。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 ,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处于创建阶段。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指导 ,同时对西方的社会学进行研究 ,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中国社会问题 ,从而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李大钊 中国 社会现象 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反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理路——基于“丁费之论”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迟 田卉娇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3,共8页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在费孝通和丁克全的学术论见中,呈现了关于这一命题的贯彻与运用。无论是丁克全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内容的构建探索,还是费孝通强调的基于调查实践推进的中国社会学建设之...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命题。在费孝通和丁克全的学术论见中,呈现了关于这一命题的贯彻与运用。无论是丁克全所提出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内容的构建探索,还是费孝通强调的基于调查实践推进的中国社会学建设之路,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思考,是志在用社会学学科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行动。“丁费之论”中蕴含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研究理路,对于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术传统、反思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理论与实践关系 实践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野下的茶道——基于知识与现实的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国栋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7-16,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抓住了社会的本质,能够有效指导我们开展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本文通过知识与现实两个分析维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解读"茶道"体验与意义、茶消费背后的符号性与异化现象,为我们展现了茶学研究的另一种视野,...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抓住了社会的本质,能够有效指导我们开展社会研究和文化研究。本文通过知识与现实两个分析维度,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解读"茶道"体验与意义、茶消费背后的符号性与异化现象,为我们展现了茶学研究的另一种视野,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广泛适用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下揭示社会与文化本质的强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符号 茶道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社会抑或保卫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军 高艺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9,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构建的理论大厦中,“社会”都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旨趣不仅仅在于解释社会,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始终作为其理论主线而存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更是旗帜鲜明地声称“社会”即其理论建构与公共实践的根本立场和价值旨归。以“社会观”为核心视角,围绕“社会”的涵义、价值、变迁、解放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做出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比较,并从现实层面解释两者差异的生产,最后指出两者的理论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重建社会 保卫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维在产业分析中的应用(一)——关于西藏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国栋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8,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有研究展现了其基本范畴,同时发现科学实践思想是其社会学思想的根基。实践思维下的场域、辩证思维下的情境和特定过程中的结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维的重要视角。在对西藏经济社会伟大实践和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已有研究展现了其基本范畴,同时发现科学实践思想是其社会学思想的根基。实践思维下的场域、辩证思维下的情境和特定过程中的结构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维的重要视角。在对西藏经济社会伟大实践和文化产业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尝试从这三个视角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发现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动力。把文化产业研究本身及其取向作为一种场域,从实践思维对西藏文化产业区位、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取向和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启示有益于对西藏文化产业及其研究的反思,发现核心竞争力与自我发展能力是一对重要范畴。在实践基础上,从微观情境和区域中辩证看待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深嵌于西藏社会机体之内的。从实践思维、辩证思维两个视角的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维对文化产业实践和研究具有启发和纠偏功能;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坚持其实践与辩证性处于基础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现实逻辑 西藏文化产业 核心竞争力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建设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5,共4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其理论中关于社会构造、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分析,从社会表象中揭开了社会本质特征,解决了中国在道路选择上的困惑。以唯物史观为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为发展趋向,以无产阶级革命为手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中国革命基本理论和实践方式,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中国共产党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