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形成史的阶段划分 |
朱宝信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2
|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真理观与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之比较研究 |
戴亦梁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3
|
也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含义 |
辛世俊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1
|
|
4
|
浅析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确证 |
徐宁
|
《知识经济》
|
2017 |
0 |
|
5
|
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研究——评何萍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上、下卷) |
朱传棨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
2011 |
0 |
|
6
|
在马克思理论成就基础上理解实践的涵义 |
朱宝信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7
|
跟踪时代精神 汲取时代精华——《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介 |
曾雪媚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8
|
卢卡奇和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观的解读: 深刻性与肤浅性的并存 |
唐正东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9
|
马克思“生活世界”理论的形成之路 |
韩冰
周启杰
|
《边疆经济与文化》
|
2012 |
0 |
|
10
|
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丛大川《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献疑 |
朱宝信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1
|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关系 |
徐崇温
黎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2
|
黑格尔“实践”反思——理论自身传承的必然 |
田建华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13
|
评唯物史观研究的客体主体向度之分 |
朱宝信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4
|
“实践(哲学)”到底是什么?──李鹏程先生《到底什么是“实践”?》献疑 |
朱宝信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15
|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之研究近况 |
王孔雀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6
|
关于生产力自身尺度的几个问题 |
林剑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17
|
论人的社会交往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
林剑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6
|
|
18
|
对城乡一体化本真发展的哲学探析——基于“两型社会”的视角 |
谷晓东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
2016 |
0 |
|
19
|
实践:摆脱“自我中心困境”的唯一出路 |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20
|
实现我们时代的哲学转轨——访陈志良博士 |
本刊记者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