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关系
1
作者 郭巧丽 张岩红 李林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健康检查的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腰椎(L1-L4)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分为高BMD组(L1-L4 BMD≥1.138 g·cm^(-2))63例和低...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血脂代谢和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健康检查的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腰椎(L1-L4)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分为高BMD组(L1-L4 BMD≥1.138 g·cm^(-2))63例和低BMD组(L1-L4 BMD<1.138 g·cm^(-2))37例,比较2组研究参与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血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水平,并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高BMD组血清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低BMD组,促卵泡成熟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低B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绝经期女性血清雌二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促卵泡成熟激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雌二醇、促卵泡成熟激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血脂代谢异常与骨密度降低相关,肾功能下降与骨密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期 肾功能 性激素 血脂代谢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润政 付苏 +2 位作者 董超 李东哲 王永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5079-5085,共7页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病理改变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01-01/2019-01-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208例,...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病理改变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01-01/2019-01-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骨科就诊的腰椎间盘退变患者208例,包括64例中老年男性和144例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2.10±7.7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1±3.50)kg/m~2,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L_1-L_4骨密度,通过MRI成像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腰椎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骨密度均随着腰椎节段的降低而增加,中老年男性L_1-L_4骨密度与腰椎平均骨密度均高于绝经后女性(P<0.05);(2)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都随着腰段节段的降低而加重,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相同节段的腰椎间盘退变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每个节段(L_1-L_4)的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性别差异,绝经后女性各节段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椎间盘退变等级与下位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高于椎间盘退变等级与上位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中老年男性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邻椎体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4)结果表明,绝经后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邻近椎体骨密度呈正相关,尤其是与相邻下位椎体骨密度相关性更强,但中老年男性腰椎间盘退变等级与邻近椎体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间盘退变 腰椎间盘退变 改良Pfirrmann分级系统 绝经后女性 中老年男性 腰痛 坐骨神经痛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帅 金杰 +2 位作者 韩化伟 田宁晟 李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6-1564,共9页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19,95%CI:0.002-0.036,P=0.033;β=0.011,95%CI:0.000-0.022,P=0.050);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有强正向因果效应(P=0.0005)。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分析结果方向一致。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炎症细胞因子对骨密度的因果效应没有异质性、多效性或异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炎症细胞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4
作者 周莹 张丹阳 +8 位作者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 目的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中心男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量峰值分别为1.00±0.12 g/cm^(2)、0.94±0.14 g/cm^(2)、0.99±0.13 g/cm^(2),女性分别为0.99±0.12 g/cm^(2)、0.79±0.11 g/cm^(2)、0.88±0.11 g/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腰椎P=0.022,股骨颈P<0.001,全髋P<0.001);成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股骨骨密度(BMD)值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和女性各个部位BMD值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2013~2014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均为近10年最低值,2015~2023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呈上升趋势。结论不同人群的BMD值存在差异。未来需要采用更精准的BMD检测技术,开展多中心有代表性人群的临床研究,以探索人群BMD值随人口统计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射线吸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定量CT研究
5
作者 李英明 黄朋举 +4 位作者 黄凯音 王威 王士周 程晓光 于爱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正常人群的异同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19名40岁以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人群,并按照性别与年龄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所有研究... 目的:基于定量CT(QCT)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正常人群的异同及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119名40岁以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时收集健康体检人群,并按照性别与年龄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QCT来测量腰椎BMD,基于性别分层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BMD的差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可能影响腰椎BMD的其他因素。结果:相对对照组,患者组平均腰椎BMD较低,骨质疏松率高。年龄对BMD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OR=0.872,95%CI:0.806~0.928,P<0.001)。经过年龄校准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与BMD是否正常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对照组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MD明显减低。腰椎BMD与患精神分裂症以及年龄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骨密度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脂肪对定量CT骨密度测量值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子奉 李春燕 +2 位作者 许洲莹 符维艳 曾凡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采用放射疗法构建巴马小型猪腰椎骨髓脂肪化模型,观察骨髓脂肪变化对椎体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值的影响。方法:2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头,验证组4头,正常组4头。实验组、验证组均采用放射疗法构建腰椎骨髓脂肪化模型... 目的:采用放射疗法构建巴马小型猪腰椎骨髓脂肪化模型,观察骨髓脂肪变化对椎体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值的影响。方法:20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头,验证组4头,正常组4头。实验组、验证组均采用放射疗法构建腰椎骨髓脂肪化模型,正常组不予干预。建模前一天与建模后第14天,所有动物行腰椎QCT和MRI IDEAL-IQ序列扫描,测量各椎体松质骨的QCT BMD值(BMD_(QCT))和骨髓脂肪分数(BMFF)。最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椎体钙含量(VCC)。结果:建模后,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验证组腰椎BMFF明显增高,BMD_(QCT)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腰椎VC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建模前、后腰椎BMD_(QCT)差值(建模后BMD_(QCT)-建模前BMD_(QCT))与BMFF差值(建模后BMFF-建模前BMFF)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677,回归方程:Y=-0.921X-2.820,P<0.001,调整R^(2)=0.448,Y代表BMD_(QCT)差值,X代表BMFF差值。即腰椎BMFF每增加1%,BMD_(QCT)则减少0.921 mg/cm^(3);利用回归方程计算验证组腰椎BMD_(QCT)(校正),与正常组BMD_(Q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脂肪影响QCT BMD测量的准确性,在椎体实际骨矿物质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椎体骨髓脂肪含量越高,QCT BMD值越低,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运用QCT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时需校正骨髓脂肪的影响,以提高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及骨折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人群定量CT骨密度与血压和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杜亚玮 戚昕 +9 位作者 周阳 林新贝 孙永兵 邹智 李中林 武肖玲 吕雪 李昊 程晓光 李永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健康体检人群,其骨密度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020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4372名体检患者,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BMI、骨密度、血压、血脂、空腹血糖,使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结果:在男性体检患者中,骨密度与年龄、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BMI、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年龄、BMI、舒张压、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没有相关性。进一步校正年龄、BMI后,男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05,P=0.03)、甘油三酯(β=-0.07,P<0.01)、高密度脂蛋白(β=-0.10,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β=0.06,P<0.01)、总胆固醇(β=0.14,P=0.03)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密度与收缩压(β=-0.22,P<0.01)呈负相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β=0.08,P<0.01)。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人群,维持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对于骨量减少具有重要的预警作用,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更应严格控制其血压、血脂水平,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血压 密度脂蛋白 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姜楠 符浩楠 +4 位作者 郝宇涵 陈祉霖 朱芷晴 徐峰 于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23-2630,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与8种组织蛋白酶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5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作为结局。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孟德尔随机化的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H与>45岁且≤60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0.965(0.94-0.99),P=0.04],组织蛋白酶Z与>30岁且≤45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1.06(1.00-1.11),P=0.03];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果关系稳定,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③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骨密度对组织蛋白酶无显著反向作用;④上述结果证实,组织蛋白酶对部分年龄段人群骨密度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组织蛋白酶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不同年龄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胡月青 吕继辉 +4 位作者 杨燕英 李文杰 李沫 贾东梅 张艳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到北京老年医院就诊62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匹配同期就诊的62例认知正常老人为对照组。对受试...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腰椎骨密度(BMD)与腹部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到北京老年医院就诊62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匹配同期就诊的62例认知正常老人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体重、身高、腰椎(L_(2~4))BMD、腹部总脂肪面积(TAA)、内脏脂肪面积(VAA)、皮下脂肪面积(SAA)的测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内壁比(V/S);比较2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腰椎BMD与腹部脂肪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D患者的体重、BMI、腰椎BMD(BMD_(L2)、BMD_(L3)、BMD_(L4)及平均BMD)以及SA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A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D组中,BMD L2(r=0.26,P<0.05)、BMD_(L4)(r=0.29,P<0.05)及平均BMD与性别呈正相关(r=0.27,P<0.05),而BMD_(L4)下降与VAA的增加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相较于认知正常的老人,AD患者的体重、BMI、腰椎BMD和皮下脂肪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而内脏脂肪含量增加,且与BMD_(L4)的下降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骨密度 腹部脂肪面积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定量CT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系统性炎症指标与骨密度的关系
10
作者 魏思澄 于岁 +5 位作者 于瑛 李华峰 张琪 唐与晓 王秋灵 于晓 《天津医药》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系统性炎症指标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261例男性T2DM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96例)、骨量减少组(111例)以及骨质疏松组(54例),比较3组系统性炎症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多因素有序Logisti...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系统性炎症指标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261例男性T2DM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分为骨量正常组(96例)、骨量减少组(111例)以及骨质疏松组(54例),比较3组系统性炎症指标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T2DM患者骨量正常向骨质疏松进展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炎症指标对T2DM男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分析炎症指标与患者不同部位BMD及骨转换指标(BTM)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R与SII升高为T2DM男性患者从骨量正常进展为骨质疏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PLR预测骨量减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90,截断值为96.67;SII的AUC为0.613,截断值为307.9;二者联合AUC为0.612;但两指标对预测骨质疏松方面无明显价值。在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中,SII、PLR、PLT与腰椎L1-4 BMD及左髋关节BMD值均呈负相关(P<0.05);SII与左股骨颈BMD值也呈负相关(P<0.05)。结论炎症指标PLR、SII对男性T2DM患者从骨量正常进展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系统性炎症指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青少年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与骨龄发育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田明月 杨威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72例青少年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与骨龄发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测量骨密度的72例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骨龄提前发育分为提前发育组(n=26)与正常发育组(n=46)。... 目的 探讨72例青少年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与骨龄发育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测量骨密度的72例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骨龄提前发育分为提前发育组(n=26)与正常发育组(n=46)。分析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骨密度测定结果及与骨龄发育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提前发育组青少年的性别、BMI、骨密度与正常发育组青少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前发育组青少年的年龄与正常发育组青少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年龄与骨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青少年骨密度与骨龄发育、生活年龄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青少年群体存在骨龄超龄发育现象,可能与青少年的性别、BMI、骨密度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龄 青少年 超龄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方天 张丽卿 谢戬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serum uric acid,S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10例中青...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serum uric acid,SUA)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10例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根据SUA水平分为低血尿酸水平S1组(≤420μmol/L)、中血尿酸水平S2组(420~600μmol/L)及高血尿酸水平S3组(≥600μmol/L),比较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和就诊当日的血清肌酐(creatinine,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钙(calcium,Ca)、磷(phosphorus,P)、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β-胶原特殊系列(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钙素(OC)及患者腰椎(L1-L4)、左股骨颈的BM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SUA与BMD及BTMs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的TG、PTH、25(OH)D、腰椎BMD、β-CT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组中SUA与左股骨颈BMD均呈负相关,但仅在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02,P<0.05),在S2、S3组中,SUA与腰椎BMD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0、-0.491,P<0.05);在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BMI)、TC、TG、Ca、P、PTH、25(OH)D、ALP]干扰后,SUA与腰椎、左股骨颈BMD及BTMs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中青年男性痛风患者中,在校正混杂因素后未发现SUA水平与BMD和BTMs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血尿酸 骨密度 骨转换标记物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水平患者PKP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马浩浩 刘润泽 +2 位作者 宋月朋 吴肖南 施新革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骨密度水平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PKP手术的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 目的探讨不同骨密度水平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椎体高度丢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PKP手术的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32例)、骨量减少组(45例)和骨质疏松组(38例)。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椎体高度,计算高度丢失率。分析不同骨密度水平患者椎体高度丢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效能。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丢失率[(14.29±2.85)%]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10.58±2.24)%]和骨量正常组[(6.01±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值(OR=3.650,95%CI 2.180~6.120)、骨水泥注入量(OR=2.120,95%CI 1.280~3.520)是椎体高度显著丢失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65~0.907),敏感性为78.45%,特异性为82.63%。结论骨密度水平是影响PKP术后椎体高度维持的关键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可有效识别高风险患者,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骨密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成分与绝经后女性人群腰椎体积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臧金辉 许严方 +1 位作者 姜弘元 于腾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2085-2094,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瘦体重(Lean Mass, LM)和脂肪量(Fat Mass, FM)对腰椎体积骨密度(Lumbar Spine vBMD)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113名绝经后女...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瘦体重(Lean Mass, LM)和脂肪量(Fat Mass, FM)对腰椎体积骨密度(Lumbar Spine vBMD)的相对贡献,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113名绝经后女性(平均年龄63.81 ± 7.34岁),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评估身体成分(包括LM、FM及其指数),并通过定量CT (QCT)测定腰椎L1~L3的平均骨密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身体成分参数与腰椎体积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腰椎体积骨密度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 0.05)。此外,随着骨密度的降低,LM和LMI均显著下降,而FM及其相关指数在三组(正常组、骨质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瘦体重(LM)是绝经后女性腰椎体积骨密度的重要预测指标。鼓励包括体育活动在内的有利于增强骨骼健康和LM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或肌肉减少症等疾病是十分必要的。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lean mass (LM) and fat mass (FM) to lumbar spine volumetric bone mineral density (vBM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out anti-osteoporotic treatment, provi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of osteopo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13 postmenopausal women (mean age: 63.81 ± 7.34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LM, FM, and their respective indices, were assessed using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Additionally, the averag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lumbar spine (L1-L3) was measured using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QCT).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parameters and lumbar spine vBMD. Results: Lumbar spine vBMD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years since menopause (p 0.05). Additionally, LM and LM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lower vBMD, while FM and its related indic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normal, osteopenia, and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Lean mass (LM) is a crucial predictor of lumbar spine vBM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t is necessary to encourage lifestyles, including sports activities, which are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bone health and lean mass, in order to prevent diseases such as osteoporosis or sarcope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 定量CT 腰椎体积骨密度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的相关性
15
作者 史尔兰 曹永红 《空军航空医学》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肌少症组(n=63)和无肌少症组(n=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就诊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18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肌少症组(n=63)和无肌少症组(n=118)。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中轴骨骨密度、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轴骨骨密度、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1骨密度、L2骨密度、L3骨密度、L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右股骨颈骨密度、TG及H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呈负相关(r=-0.368~-0.227,P均<0.05),TC、L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呈正相关(r=0.250、0.226,P=0.001、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40.906,95%CI=6.246~267.914)、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OR=2.583,95%CI=1.619~4.121)、TC(OR=3.555,95%CI=1.852~6.823)、LDL-C(OR=3.371,95%CI=1.561~7.276)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危险因素,L1骨密度(OR=0.005,95%CI=0.000~0.938)、左股骨颈骨密度(OR=0.001,95%CI=0.000~0.167)、右股骨颈骨密度(OR=0.016,95%CI=0.000~0.998)、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OR=0.749,95%CI=0.622~0.901)、T G(OR=0.0 0 3,9 5%CI=0.0 0 0~0.12 9)、HDL-C(OR=0.015,9 5%C I=0.001~0.314)、骨骼肌指数(OR=0.19 9,95%CI=0.081~0.489)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相关,提示应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轴骨骨密度和血脂,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骨骨密度 血脂 糖尿病 2型 肌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王瑞阳 张强 +1 位作者 莫先强 谯冲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行QCT骨密度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34例。分别比较肝脏脂肪与BMD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BMD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男脂肪肝患病率较女高(P<0.0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肝脏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行QCT骨密度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34例。分别比较肝脏脂肪与BMD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BMD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男脂肪肝患病率较女高(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BMD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与肝脂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肝内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肝脏脂肪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
17
作者 包建明 白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 CT(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250 mA)骨密度测量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原始图像展开分析,结果 ,通过容积扫描方式进行重复扫描,根据0.625 mm、1.25m...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重建层厚对定量 CT(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250 mA)骨密度测量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原始图像展开分析,结果 ,通过容积扫描方式进行重复扫描,根据0.625 mm、1.25mm等重建层厚图像,以此来促进QCT椎体骨密度测量的顺利进行,并对不同重建层厚间椎体骨密度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在不同重建层厚间,L1、L2、L3相互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1.25mm重建层厚ESP的椎体骨密度准确度误差之间对比差异不明显,结果为P>0.05。结论 不同重建层厚对QCT椎体骨密度测量值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其差异不大,其中,1.25mm重建层厚骨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最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层厚 定量CT 椎体骨密度测量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层厚和感兴趣区域厚度对定量CT骨密度值测量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刘金龙 苏丹阳 +4 位作者 张浩然 马渊博 苗秋菊 白臻 杨晓鹏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不同的重建层厚和不同的感兴趣区域(ROI)厚度对定量CT(QCT)测量椎体骨密度(BMD)值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QCT的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100例患者。将QCT重建层厚为1和5 m... 目的:评估使用不同的重建层厚和不同的感兴趣区域(ROI)厚度对定量CT(QCT)测量椎体骨密度(BMD)值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9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QCT的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的100例患者。将QCT重建层厚为1和5 mm的图像分别传入QCT Pro工作站,ROI厚度分别调整至5、7和9 mm。记录不同重建层厚及不同ROI厚度下的QCT测量平均BMD值。分析不同重建层厚及不同ROI厚度的选取对QCT测量BMD值的影响。结果:ROI厚度为5 mm时,重建层厚为1和5 mm的平均BMD值分别为(117.41±45.97)和(118.77±44.84)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5)。ROI厚度为7 mm时,重建层厚为1和5 mm的平均BMD值分别为(116.38±46.06)和(119.06±44.55)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0,P<0.05)。ROI厚度为9 mm时,重建层厚为1和5 mm的平均BMD值分别为(116.25±45.36)和(120.12±44.10)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1,P<0.001)。重建层厚为1和5 mm时,5、7和9 mm ROI厚度的BMD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T重建层厚对平均BMD测量值存在影响,1 mm的重建层厚更加适用于临床,而ROI厚度对QCT平均BMD测量值无显著影响。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ROI厚度来规避骨折或椎体植入物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QCT) 骨密度(BMD) 重建层厚 感兴趣区域(R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舒单抗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19
作者 俞琳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用地舒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2021年8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增加地舒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 目的探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用地舒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2021年8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增加地舒单抗治疗,比较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左侧股骨、左侧股骨颈、L2~4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25羟维生素D、血清磷离子、钙离子的浓度、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用地舒单抗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其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改善骨密度、减少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地舒单抗 治疗效果 骨密度 疼痛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生物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钟业霖 刘志文 +7 位作者 田瀚 张银银 熊诗硕 张宇楷 黄宏兴 郭海威 李启活 李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3,共10页
目的探究脂质生物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07—2010年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数据,通过筛选共纳入了3213名参与者,获取其全股骨、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脂质生物标志物,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 目的探究脂质生物标志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2007—2010年NHANES数据库的横断面数据,通过筛选共纳入了3213名参与者,获取其全股骨、股骨颈和腰椎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及脂质生物标志物,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等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平滑曲线拟合,校正年龄、性别、种族、体质指数、实验室指标和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探讨脂质生物标志物与BMD之间的相关性。此外,通过进行亚组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经完全调整协变量后,TG、HDL与总股骨、股骨颈、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C与股骨颈、腰椎BMD呈负相关[股骨颈:β=-0.0001,95%CI(-0.0002~-0.0000),P=0.030;腰椎:β=-0.0002,95%CI(-0.0004~-0.0001),P<0.001]。LDL与总股骨BMD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股骨颈、腰椎BMD呈负相关[股骨颈:β=-0.0001,95%CI(-0.0003~-0.0000),P=0.019;腰椎:β=-0.0003,95%CI(-0.0004~-0.0001),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经完全调整协变量后,在女性[β=-0.0002,95%CI(-0.0004~-0.0000),P=0.017]和非西班牙白人[β=-0.0003,95%CI(-0.0004~-0.0001),P=0.006]中,TC与腰椎BMD之间的负相关更为显著;而LDL与腰椎BMD的负相关关系在男性[β=-0.0003,95%CI(-0.0005~-0.0001),P=0.012]和非西班牙白人[β=-0.0003,95%CI(-0.0005~-0.0001),P=0.005]更为显著。采用平滑曲线拟合解决TC、LDL与腰椎BMD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TC、LDL与腰椎骨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在女性分组中,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提示TC与腰椎骨密度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存在1个拐点,使用二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拐点是180 mg/dL。结论TC、LDL与股骨颈、腰椎BMD均呈负相关关系。相较于TG、HDL,TC、LDL可能是识别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脂质生物标志物 NHA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