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诱导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涛 李小飞 +3 位作者 王道喜 程庆书 刘锟 王春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94-397,T001-I002,共6页
目的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植入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内 ,促进新生软骨形成 ,克服移植后软骨软化吸收造成的移植段气管塌陷。 方法 :2 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三组 ,颈部切除 5个气管环段作为移植段。A组原位再植 ,外覆带... 目的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植入犬的自体气管移植段内 ,促进新生软骨形成 ,克服移植后软骨软化吸收造成的移植段气管塌陷。 方法 :2 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三组 ,颈部切除 5个气管环段作为移植段。A组原位再植 ,外覆带蒂大网膜 ;B组移植段植入rhBMP 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 ;C组移植段植入rhBMP 2后原位再植 ,外覆带蒂大网膜。以上rhBMP 2均以胶原溶液作为缓释载体 ,用注射器直接注入各环间。术后 1、2、4、8周处死动物 ,标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 :三组移植体软骨环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B、C组移植体的rhBMP 2植入区有软骨再生 ,且以B组再生更明显。 结论 :rhBMP 2可刺激气管移植段软骨再生 ;胶原可充当rhBMP 2的缓释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移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康焱 廖威明 +1 位作者 盛蹼义 张珑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1-163,F0003,共4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是目前发现惟一的一类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它能刺激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设计:单一样...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是目前发现惟一的一类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它能刺激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pcDNA1.1/AMP-hBMP7质粒。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转染pcD-NA1.1/AMP-hBMP7和pcDNA1.1/AMP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通过对感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盐染色、电镜观察胞质中钙质成分以及检测骨钙素鉴定其成骨分化表型。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②表达产物的鉴定。③碱性磷酸酶染色(钙钴法)结果。④茜素红染色结果。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⑥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⑦骨钙素的测定结果。结果: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并表达相应的mRNA。目的基因表达后的细胞形态略有变化,但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组无明显变化。骨钙素表达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强。转染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盐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可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髓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4 位作者 卡卡 张戈宸 尚艳 孙昊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MP-4质粒导入BMSCs。转染成功后培养备用。制备直径为4mm的双层PLGA支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PLGA组、PLGA/BMSCs组、PLGA/BMP-4/BMSCs组4组,将双层PLGA支架置入兔双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缺损中。观察并记录术后动物膝关节活动情况。第8、16周时取膝关节置入组织行H-E染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置入的PLGA新生组织。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4组修复软骨缺损处新生的软骨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组动物膝关节活动正常,未见炎症反应。第8、16周时PLGA/BMP4/BMSCs组兔膝关节损伤修复优于其他3组。H-E染色结果可见PLGA/BMP4/BMSCs组膝关节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RT-PCR结果显示PLGA/BMP4/BMSCs组兔置入的PLGA新生的软骨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BMP-4转染BMSCs后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双层PLGA支架置入有利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4 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表达水平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天潇 宗刚军 任国庆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350-2352,共3页
目的研究人群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推断血清BMP4水平是否成为肥胖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180名受试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量... 目的研究人群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推断血清BMP4水平是否成为肥胖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180名受试者,根据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量2组人群血清BMP4的水平。并对BMP4水平与BM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BMP4水平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组血清BMP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5),与BMI及hs-CRP之间呈正相关(P<0.01);血清BMP4水平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血压无相关性,而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超重组BMP4水平与BMI以及hs-CRP呈正相关,是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4 人体质量指数 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晓 刘云松 +3 位作者 吕珑薇 陈彤 吴刚 周永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 目的:探讨新型成骨诱导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7异二聚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7heterodimer,BMP-2/7)在诱导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 ASCs,以成骨诱导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中添加150μg/L BMP-2/7为实验组,以单纯OM为阳性对照组(OM组),以常规增殖培养基(proliferation medium,PM)为阴性对照组(PM组)。体外诱导的第1、4和7天检测细胞DNA含量,第7和14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定量检测,第21和28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第1、4、7和14天分别进行成骨相关基因的检测。体内实验使用6只裸鼠,于其背部正中做皮肤切口,向两侧分离出4个皮下植入腔,分别植入:(1)单纯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支架(支架对照组);(2)β-TCP支架+h ASCs(体外PM培养1周)(增殖细胞对照组);(3)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培养1周)(诱导细胞对照组);(4)β-TCP支架+h ASCs(体外OM+150μg/L BMP-2/7培养1周)(实验组)。植入后4周进行取材,标本制成组织学切片,进行HE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结果:体外诱导后第1天,实验组细胞DNA含量与PM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时实验组细胞DNA含量较PM组升高(P<0.05),第7天时组间DNA含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7天和14天后,实验组的ALP染色及定量检测均高于OM组和PM组(P<0.05);第21和28天矿化结节染色及钙沉积定量检测均高于OM和PM组(P<0.05)。诱导第1天时实验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COL-1A1)的表达量即高于PM组(P<0.05),诱导第4天时骨钙素(osteocalcin,OC)基因表达量即开始升高,第4、7和14天的基因表达量较OM和PM组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和诱导细胞对照组的h ASCs能分泌出嗜酸性较强的均质细胞外基质,出现了强嗜酸性的类骨组织;与诱导细胞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外基质嗜酸性更强,类骨组织的面积更大,结构更加典型;其他两对照组均未见矿化基质和类骨组织生成。Masson三色染色分析可见实验组呈强阳性表现,细胞基质中充满绿染的胶原;诱导细胞对照组和增殖细胞对照组的细胞基质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但较之实验组,胶原的数量明显减少;单纯支架组未见胶原的表达。结论:BMP-2/7在h ASCs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h ASCs的体外和体内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细胞分化 异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β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诱导成骨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杜俊杰 罗卓荆 +4 位作者 胡蕴玉 曹艳杰 袁志 吕荣 李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062-2063,I001,共3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方法3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设立rhBMP-2/TGF-β/bFGF为实验组;rhBMP-2/TGF-β、rhBMP-2/bFGF、rhBMP-...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方法3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设立rhBMP-2/TGF-β/bFGF为实验组;rhBMP-2/TGF-β、rhBMP-2/bFGF、rhBMP-2和单纯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观察5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rhBMP-2/TGF-β/bFGF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TGF-β和bFGF在诱导成骨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Β转化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生成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盛俊东 刘兴炎 +1 位作者 白孟海 葛宝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695-2698,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表达,探讨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SD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完成。①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制备:...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表达,探讨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促进SD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研所完成。①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制备:青海小牦牛大腿骨,-4℃条件下,粉碎,按Urist改良方法提取。②选择雌性SPF级8个月龄SD大鼠96只,去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③术后3个月行L5椎体开窗建立人工骨折模型,实验组置牛骨形态发生蛋白10mg+纤维蛋白复合体;对照组注入等量无血清培养液。④于手术后3,7,10,14,21,28,56,84d每组麻醉状态处死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的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动态表达,阳性信号为胞浆内棕色颗粒。结果:96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折愈合不同时间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7d纤维骨痂形成,21d新生骨组织与旧骨组织出现融合,56~84d软骨性骨痂已逐渐被骨性骨痂取代,骨折部位髓腔再通,出现成熟板层骨,骨折基本愈合。对照组术后7d未见典型纤维性骨痂;21d新生骨组织大都游离与孤立存在,术后28d骨小梁仅有少部分连结成网状,56~84d部分骨缺损存在,不见成熟板层骨,大部分髓腔不通,骨折愈合延迟。②骨折不同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7d左右可见有阳性表达的细胞,14d有分泌高峰,对应循环数(CT值)最小,两组比值最大。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分泌高峰。③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对照组在造模后1,2,4,6,8周时,椎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可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动态表达,可在受体骨折部位局部促进骨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质 质疏松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云 张伟 +4 位作者 胡春明 徐爽 张贵雨 吕涛 武首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4-68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粘合剂 磷酸钙 生物相容性材料 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袁恒锋 何崇儒 +1 位作者 高金巍 徐卫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3-785,共3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明确具有诱导成骨作用的生长因子。其通过结合靶细胞表面受体,活化细胞内一系列Sm ad蛋白,经Sm ad蛋白介导,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在一系列辅助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细胞内源性Smurf1对这一整个过程起抑制作用。本文就Smurf1调节因子在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骨生成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Smur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霁虹 王俊科 +1 位作者 袁治国 张铁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 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I-R(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血流阻断前10 m in股静脉给予rhBMP-7 250μg/k...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 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I-R(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血流阻断前10 m in股静脉给予rhBMP-7 250μg/kg,C组和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 h取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心肌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rhBMP-7处理组大鼠心肌I-R24 h后,其心肌酶含量、氧自由基MDA、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I组;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I组。结论rhBMP-7缩小梗死面积,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4在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杰 马策 +1 位作者 王豫蓉 陈德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83-3187,共5页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生长发育期下颌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否能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相互促进下颌骨生长目前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检测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血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背景:课题组以往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生长发育期下颌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否能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相互促进下颌骨生长目前未见有相关报道。目的:检测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血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情况,以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量与下颌骨生长的关系。方法:生长发育高峰期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为Ⅰ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为Ⅱ组,每组18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两组血液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 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性Ⅰ类错畸形组(P<0.05),骨性Ⅱ类错畸形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 m 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性Ⅰ类错畸形组(P<0.05),骨性Ⅱ组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表达量均降低与下颌骨发育不足有密切关系,且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4相互协同,共同参与调节下颌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性Ⅱ错牙合畸形 下颌后缩 形态发生蛋白2 形态发生蛋白4 下颌 麦氏软 髁突 生长发育高峰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s信号通路及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探讨了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形态发生蛋白质 SMAD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在兔骨髓基质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及其诱导成骨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书俭 刘学 +2 位作者 郑德宇 梅晰凡 谷学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3963-396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携带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bonemor-phorgeneticprotein-2,h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生物学性状变化和检测MSC分泌hBMP-2的含量,探讨hBMP-2基因在MSC中的稳定表达。方法:应用脂质... 目的:通过观察携带外源性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bonemor-phorgeneticprotein-2,hBMP-2)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生物学性状变化和检测MSC分泌hBMP-2的含量,探讨hBMP-2基因在MSC中的稳定表达。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携带hBMP-2基因的重组载体PcD-NA3-hBMP2导入体外培养的兔MSC中,用G418筛选获得阳性细胞,应用ELISA检测MSC表达并分泌hBMP-2水平,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从细胞的培养基中可检测到hBMP-2蛋白质。转染后阳性细胞的倍增时间和生长时间没有因为目的基因的导入而改变,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hBMP-2基因在MSC中可获得较高水平的稳定表达并能分泌hBMP-2蛋白质,为骨缺损修复中内源性hBMP-2作用的发挥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髓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3a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永利 陈星 +2 位作者 赵明明 蔡一强 姜勇 《中医正骨》 2014年第7期3-7,共5页
目的:探究miR-133a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33a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蛋白水平及Osterix蛋白水平,检测转染miR-133a后鼠前成骨... 目的:探究miR-133a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133a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蛋白水平及Osterix蛋白水平,检测转染miR-133a后鼠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活性、Runx-2 mRNA水平、Runx-2蛋白水平、Osterix mRNA水平和Osterix蛋白水平。miR-133a测定采用qRT-PCR法,Runx-2和Osterix蛋白水平测定采用Western-blot法,Runx-2和Osterix mRNA水平测定采用RTPCR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采用HEK293细胞进行miR-133a靶基因验证实验,细胞中荧光值的检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结果:miR-133a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MC3T3-E1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显著增高。转染miR-133a后,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Runx-2蛋白水平显著下调、Runx-2mRN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Osterix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33a可靶向作用于Runx-2 mRNA的3’-UTR区。结论:miR-133a通过抑制Runx-2的蛋白表达进而抑制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鼠前成骨细胞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2 miR-133a Runx-2 OSTERIX 碱性磷酸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单世民 裴凌 王俊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实验室完成。①Wistar大鼠60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股静脉1.5h内输注...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实验室完成。①Wistar大鼠60只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股静脉1.5h内输注生理盐水5mL;内毒素对照组:经股静脉1h内输注生理盐水3mL,然后再输注内毒素8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输注完毕;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10μg/kg溶于3mL生理盐水中,经股静脉1h内输注,然后输注内毒素(方法如上)。②输液结束后6h,取大鼠肺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等指标反映肺损伤程度;检测丙二醛、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髓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来反映氧自由基的代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杂交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核因子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与蛋白表达;Kaplan-Meier曲线分析4,6,8,10,12h生存率。结果:①内毒素对照组可见渗出增多,肺泡内充血,肺泡萎陷、断裂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组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出血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较内毒素对照组减少,肺小动脉内膜损伤减轻。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内毒素对照组肺组织湿/干质量比、肺通透指数、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P<0.01),与内毒素对照组比较,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组各指标值增加(P<0.01)。③与空白对照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组比较,内毒素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灰度值比为:0.11±0.03,0.26±0.09,0.49±0.13;吸光度值比为:0.17±0.05,0.37±0.09,1.22±0.18;P<0.01)。④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预处理组,注射内毒素后4,6,8,10,12h的生存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抑制核因子кB、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减少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后肺部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内毒素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12对肌腱和韧带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兰加 郝小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50-152,共3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回顾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发展...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回顾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并对其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和CNKI1965-01/2004-12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1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12),损伤(repairing)。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生物学效应。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与其家族成员比较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2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8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生物学作用: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②与其家族其他成员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1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虽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具有近似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作用,能促进成腱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但对Ⅲ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作用不显著。结论:成功克隆骨形态发生蛋白12基因,将其用于腱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机制尚未阐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 腱损伤 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脊柱融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健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62-66,共5页
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 rol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 脊柱融合是治疗脊柱结核、感染、畸形、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脊柱疾患的有效手段,促进脊柱融合成骨率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自体骨移植,但其存在来源有限、取骨处疼痛等弊端,目前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The role of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2,rh BMP-2)负载于载体是一种理想的自体骨移植材料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脊柱融合术中,但近来发现了与其相关的一些副反应。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的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 脊柱融合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6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邬秀娣 张振 +3 位作者 陈勇 谢斌华 黄娴倩 彭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99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组及RA患者中不同骨密度组间BMP-6以及其他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腰椎...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99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组及RA患者中不同骨密度组间BMP-6以及其他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密度(BMD)均低于健康组,而其血清BMP-6浓度明显升高(均<0.05)。RA伴OP的患者BMP-6水平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均<0.05);RA患者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正相关(=0.817,<0.01),而腰椎BMD与血清BMP-6及年龄负相关(=-0.393、-0.449,均<0.05);股骨颈BMD则与年龄及抗CCP抗体水平负相关(=-0.551、-0.458,均<0.05)。RA患者血清BMP-6浓度与DAS28评分及IL-6、TNF-浓度正相关(=0.249、0.237、0.263,均<0.05)。结论 BMP-6水平异常可能是诱导RA患者发生OP的因素之一,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 关节炎 形态发生蛋白质 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异位移植气管内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软骨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勇 李小飞 王沛 《华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犬的自体、异体、冷冻异体气管移植体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5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3组分别于颈部切除4环气管段作为移植体,植入骨形态发生蛋... 目的比较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犬的自体、异体、冷冻异体气管移植体内诱导软骨再生的作用。方法54只杂种犬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为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3组分别于颈部切除4环气管段作为移植体,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埋入腹腔大网膜中。各组分别植入不同的气管移植体。术后5周处死实验动物,通过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对各组的新生软骨进行观察和定量分析。结果①半定量法组织学评分,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移植组分别为1.68±0.27、5.57±0.72、1.93±0.24,3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F=152.717,P<0.001),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实验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植入区均可见新生软骨细胞和软骨岛,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的新生软骨100倍视野下像素面积分别为2573.6±738.4、1691.3±743.6、2482.9±82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1,P<0.05),自体移植组、异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同种异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体移植组和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自体移植组[(0.42±0.03)U/mg,(5.48±1.15)mg/g]、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0.42±0.05)U/mg,(5.03±0.91)mg/g]与异体移植组[(0.30±0.04)U/mg,(3.57±0.98)m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移植组与冷冻后的异体移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能在气管移植体内有效地诱导出新生软骨,在深低温冷冻后的异体气管移植体内的作用效果与自体气管移植体内相似,明显优于异体气管移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移植 形态发生蛋白质 引导组织再生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骨形态发生蛋白6表达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丁梅 胡芬 +4 位作者 王增辉 杨艳玲 马振玲 李宗富 李润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26例,其中Luminal A型149例,Luminal B型97例,...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26例,其中Luminal A型149例,Luminal B型97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72例,Basal-like型108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BMP-6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BMP-6表达情况,并对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sal-like型BMP-6 mRNA表达水平低于Luminal A型(P<0.05)。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BMP-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1,P=0.02);其中Luminal A型阴性(-)率低于Basal-like型(χ2=5.17,P=0.002);Luminal A型强阳性(+++)率高于Basal-like型(χ2=8.84,P<0.001)。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分布、内脏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asal-like型内脏转移率高于Luminal A型(χ2=14.71,P<0.001)。结论BMP-6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临床或可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不同的BMP-6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形态发生蛋白质6 分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