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6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修饰提高聚醚醚酮表面活性
1
作者 秦敬杰 郭子歌 +3 位作者 李睿 马士卿 卢瑞杰 李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8-3325,共8页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聚醚醚酮表面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的促成骨和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醚醚酮片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将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浸泡于骨形成肽1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亲水性与元素组成。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多巴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评估细胞活性与黏附状态,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细胞活性及成血管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光滑,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沉积物,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有小颗粒突起;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的亲水性优于其他两种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骨形成肽1成功修饰于聚醚醚酮材料表面;②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黏附;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性与黏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④结果表明,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可提高聚醚醚酮表面的促成骨和成血管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聚多巴胺 涂层 骨形成肽1 分化 成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牵张干预骨形成相关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想 孔令俊 +5 位作者 孙兴翔 张金磊 邓叶龙 韩升龙 孟汉杰 王植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骨形成是参与维持机体骨稳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功能障碍可介导多类骨代谢疾患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denyl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ilent information re... 骨形成是参与维持机体骨稳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功能障碍可介导多类骨代谢疾患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denyl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AMPK/SIRT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转录因子核心结合因子α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transcription factor core binding factorα1,ERK1/2-Cbfa1)、p38丝裂原蛋白活化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kinase,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Notch等多条信号通路均有干预骨形成、调控骨稳态的潜能。机械牵张作为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手段,运用合理的牵张方式可对参与骨形成、维持骨稳态的多类细胞产生积极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机械牵张干预上述信号通路影响骨形成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明确机械牵张干预骨形成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经机械牵张正向调控骨代谢相关疾患的发展态势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牵张 信号通路 骨形成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对骨再生中血管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子豪 林淑贤 张旗 《口腔生物医学》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骨再生中血管化与成骨密切相关,当血管形成受损时,骨再生的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上,骨形成蛋白(BMP)2是使用广泛、成骨效果较好的生长因子,随着对BMP的研究深入,其对血管化的调控作用亦可能是促进骨再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BMP对参... 骨再生中血管化与成骨密切相关,当血管形成受损时,骨再生的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上,骨形成蛋白(BMP)2是使用广泛、成骨效果较好的生长因子,随着对BMP的研究深入,其对血管化的调控作用亦可能是促进骨再生的重要途径。本文就近年来BMP对参与骨再生血管化的多种细胞成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骨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骨形成蛋白 血管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型血管在骨形成和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世超 宋慕格 +6 位作者 王龙飞 高玉海 马智慧 杨玉田 轩莹莹 唐汉琴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8,共6页
血管在骨骼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H型血管作为骨髓中一种独特的血管类型,与成骨活性紧密相连,拥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CD31和EMCN双阳性表达。H型血管主要分布于长骨的松质骨内,其关键功能是为生长板附近的细... 血管在骨骼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H型血管作为骨髓中一种独特的血管类型,与成骨活性紧密相连,拥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CD31和EMCN双阳性表达。H型血管主要分布于长骨的松质骨内,其关键功能是为生长板附近的细胞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骨骼健康发育。此外,H型血管还能通过旁分泌机制影响骨祖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构建一个有利于新骨生成的微环境。随着研究的深入,H型血管在骨折、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缺损及肿瘤骨转移等多种骨相关疾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显现。本文概述了H型血管在骨形成及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旨在为理解骨骼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新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血管 血管生成 骨形成 代谢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调控MAPK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康庐琛 魏秋实 +2 位作者 李文斌 兰浩 宁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调节MAPK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2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BF-α1、CTX-Ⅰ、PINP、OC... 目的探讨槲皮素调节MAPK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2水平、骨代谢标志物CBF-α1、CTX-Ⅰ、PINP、OC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观察N.Oc/BS;显微CT扫描大鼠股骨形态,测定大鼠股骨BMD、Tb.N、Tb.Th、Tb.Sp;WB检测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E2、CBF-α1、CTX-Ⅰ、PINP、OC水平降低,IL-6、TNF-α、IL-1β水平增加,N.Oc/BS增加,BMD、Tb.N、Tb.Th降低,Tb.Sp增大(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大鼠血清E2、CBF-α1、CTX-Ⅰ、PINP、OC水平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降低,N.Oc/BS降低,BMD、Tb.N、Tb.Th增高,Tb.Sp减小(P<0.05)。假手术组骨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骨皮质厚度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且断裂,排列稀疏;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出现新生骨小梁,数量增加,骨组织形态、结构相对完整、清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及补佳乐组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能够调节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雌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异常,缓解骨微结构变化,对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减少骨吸收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MAPK信号通路 绝经后质疏松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骨形成中作用的小鼠在体研究
6
作者 贾浩波 田爱现 +1 位作者 吕建伟 王增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7期843-852,共10页
目的 探究LRP6是否为miR-16-5p靶基因及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小鼠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icroRNA信息库预测miR-16-5p的靶基因,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来验证LRP6是否为miR-16-5p的靶基因。构建跑台组和... 目的 探究LRP6是否为miR-16-5p靶基因及miR-16-5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活性在力学载荷促进小鼠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icroRNA信息库预测miR-16-5p的靶基因,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来验证LRP6是否为miR-16-5p的靶基因。构建跑台组和对照组小鼠验证不同力学环境下骨组织中miR-16-5p及LRP6是否差异表达。制造miR-16-5p差异表达及力学加载动物模型:正常+miRNA Agomir control组(A组)、正常+miR-16-5p Agomir组(B组)、跑台+miRNA Agomir Control组(C组)及跑台+miR-16-5p Agomir组(D组)。干预完成后处死小鼠获取骨组织,检测各组LRP6、β-catenin及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行股骨远端Micro-CT扫描及股骨干生物力学测试检测骨量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microRNA信息库显示LRP6为miR-16-5p的可能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RP6是miR-16-5p的靶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跑台组小鼠骨组织中miR-16-5p表达明显降低,LRP6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A组相比,B组骨组织中LRP6、β-catenin及Runx2表达减低,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生物力学性能减低。与A组相比,C组显著提高了骨组织中LRP6、β-catenin及Runx2的表达,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生物力学性能均提高。与C组相比,D组结果显示LRP6、β-catenin及Runx2表达水平、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均降低。结论 miR-16-5p能够通过靶向下调Wnt/β-catenin通路共受体中LRP6蛋白的表达而降低Wnt/β-catenin通路活性,降低小鼠骨量及骨生物力学性能,而力学载荷能够降低小鼠骨组织中miR-16-5p水平而提高LRP6蛋白表达及成骨活性和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6 LRP6 力学载荷 WNT/Β-CATENIN通路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素B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MC3T3-E1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机制
7
作者 李经堂 涂乐佳 +2 位作者 陈淼 魏鹏 周璟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究龙血素B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影响以及其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5、30、60、90、120μmol/L)龙血素B,采用CCK8法和... 目的:探究龙血素B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影响以及其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和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培养MC3T3-E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15、30、60、90、120μmol/L)龙血素B,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24h、48h、72h)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确定龙血素B促MC3T3-E1细胞成骨最佳的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培养MC3T3-E1细胞并分为空白组(不作干预),龙血素B组(加入龙血素B共培养),龙血素B+阻断剂组(加入龙血素B和P38抑制剂SB203580共培养),进行干预实验;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ALP活性,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骨桥蛋白(OPN)基因、骨钙素(OCN)基因、骨唾液蛋白(BSP)基因表达水平,茜素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骨形成能力。结果:龙血素B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效果与浓度和干预时间相关,在90μmol/L浓度下干预48h促MC3T3-E1细胞生长作用最强;干预结束后第1、3、5天,龙血素B组细胞ALP活性较空白组升高,龙血素B+阻断剂组细胞ALP活性较龙血素B组降低(P<0.05);龙血素B组细胞OPN、OCN、BSP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升高,龙血素B+阻断剂组细胞OPN、OCN、BSP基因表达水平较龙血素B组降低(P<0.05);干预结束后第21天,龙血素B组细胞钙化结节区域面积较空白组增大,龙血素B+阻断剂组细胞钙化结节区域面积较龙血素B组减小(P<0.05)。结论:龙血素B可提高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并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素B P38MAPK信号通路 MC3T3-E1细胞 分化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黄华 崔静 +5 位作者 曾进海 王荣 彭瀚元 张涛 王璐 曹跃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 目的探讨外源性音猬(Sonic Hedgehog,Shh)因子补充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小鼠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Shh组,建模和干预后最终分别入组16、8、7只。模型组、Shh组小鼠采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Shh组小鼠尾静脉注射2μL Shh液,空白组及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干预7 d。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比较骨密度值、Shh基因水平、雌二醇(estradiol,E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骨形成能力[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B ligand,RANKL)]、自噬相关蛋白1(autophagy related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 associated-protein 1 light chain 3-Ⅱ,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见大量脂肪细胞增生,部分胞核消失或破碎或空骨陷窝;空白对照组髓腔脂肪细胞结构完整、大小及形态均匀;Shh组脂肪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构完整。空白对照组、Shh组、模型组Shh因子、骨密度值、E2、N-MID、BV/TV、Tb.Th、Tb.N依次明显降低,ALP、CTX-Ⅰ、TPACP5b、Tb.Sp依次明显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OPG、BGP、BALP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低,Shh组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RANKL、Beclin-1、LC3-Ⅱ蛋白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Shh组明显高,Shh组也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hh因子的补充可减弱去势对小鼠骨密度、骨吸收和骨形成能力等的影响,有效调控RANKL、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促进骨质疏松症小鼠骨形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h因子 质疏松症 小鼠 吸收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及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员晓佩 许瑞 侯红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阿达木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炎性反应、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89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5例增加阿达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脊柱功能、炎性反应水平、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综合评价(BAS-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硬化蛋白(SOST)水平高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皮肤瘙痒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达木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反应 骨形成生物活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相关基因及其遗传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馨怡 邓晔坤 张靖晨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80-183,共4页
骨骼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可发挥运动、保护和支撑等作用。骨的正常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赖于各种骨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和调控。因此,深入了解骨发育及其代谢等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若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调控异... 骨骼对人体具有重要意义,可发挥运动、保护和支撑等作用。骨的正常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赖于各种骨相关基因、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和调控。因此,深入了解骨发育及其代谢等生理活动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若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调控异常,则可能发生遗传性骨病。因此,本文对骨形成的分子机制及遗传性骨病和相关基因进行综述,为骨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更精确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 遗传性 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及骨形成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子硕 王前进 +1 位作者 陈洋洋 艾进伟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葛根素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OP)骨折愈合及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E2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均为15只,去势组、E2组和葛根素组构建去卵巢OP性骨折模型,E2组皮下注射E2(150μg/kg,1次/d)... 目的:分析葛根素促进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OP)骨折愈合及骨形成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E2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均为15只,去势组、E2组和葛根素组构建去卵巢OP性骨折模型,E2组皮下注射E2(150μg/kg,1次/d),葛根素组皮下注射葛根素(35mg/kg,1次/d),假手术组和去势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mL/kg,1次/d),连续注射6w。干预6w后,X线摄片观察各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骨折愈合评分;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身和左股骨骨密度(BMD)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偶氮胂Ⅲ法检测血清钙水平,磷钼酸紫外法检测血清磷水平。分别于干预2w和干预6w时,采用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干预6w后,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左股骨组织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骨保护素(OP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干预6w后,假手术组大鼠X线摄片可见骨折端骨折线几乎消失;去势组大鼠股骨断端骨折线明显,骨痂生长较少;葛根素组和E2组大鼠骨折线部分模糊或消失,部分愈合。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骨折愈合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去势组相比,葛根素组和E2组骨折愈合评分明显升高(P<0.05)。干预6w后,与去势组相比,葛根素组和E2组全身及左股骨BMD值、骨钙素、钙和磷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大鼠干预6w后,ALP水平均较干预2w明显升高,TRAP水平均较干预2w明显下降(P<0.05);干预6w时,与去势组相比,葛根素组和E2组大鼠血清ALP明显升高,TRAP活性明显降低(P<0.05)。干预6w后,葛根素组和E2组RANKL和RANKL/OPG表达明显低于去势组,OPG表达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介导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促进大鼠绝经后OP性骨折愈合和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绝经后 质疏松 骨形成 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芬 孙攀 +2 位作者 黄云梅 王志强 林燕萍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14,28,共6页
目的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骨颗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0只。健骨颗粒组每天灌服含生药量7.8 g/kg健骨颗粒浸膏稀释液2 mL,生理盐... 目的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氧化应激状态成骨细胞骨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 取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健骨颗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各20只。健骨颗粒组每天灌服含生药量7.8 g/kg健骨颗粒浸膏稀释液2 mL,生理盐水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2组每日灌胃1次,灌胃7 d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和生理盐水血清。将课题组前期选用UMR-106细胞构建的Nrf2敲减稳定株细胞和Nrf2阴性对照细胞,分别分为Nrf2-KD+JG组、Nrf2-KD+NS组和NC+JG组、NC+NS组。Nrf2-KD+JG组和NC+JG组分别采用10%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加高糖DMEM培养12 h;Nrf2-KD+NS组和NC+NS组分别采用10%生理盐水血清加高糖DMEM培养12 h,再用10μmol/L过氧化氢干预12 h;采用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检测4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茜素红染色实验观察4组矿化结节数量,Western blot检测4组Nrf2、核Nrf2、HO-1、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NC+JG组比较,Nrf2-KD+JG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多(P<0.05),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减少,Nrf2、核Nrf2、HO-1和RUNX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NC+NS组比较,Nrf2-KD+NS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多,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减少,4个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NC+JG组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微镜下可见矿化结节数量增多,4个指标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健骨颗粒可以激活成骨细胞内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细胞矿化能力,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质疏松症 颗粒 Nrf2/HO-1通路 氧化应激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2在骨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周若彤 庞倩倩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E受体(prostaglandin E receptor,EP),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PGE2在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骨重建的过程中,调控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作用于前列腺素E受体(prostaglandin E receptor,EP),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PGE2在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骨重建的过程中,调控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维持动态平衡。在骨形成方面,PGE2/EP轴通过神经调控、机械负荷调控、与体内其他细胞分子间的交互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维持骨稳态。因此,PGE2在以骨量异常为特征的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近年来PGE2在骨形成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现有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骨形成 神经调控 机械负荷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对糖皮质激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李峰 谢方 +3 位作者 王雪 孙兆炜 钱令嘉 赵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9-56,共8页
目的探究骨形成蛋白7(BMP-7)对糖皮质激素(GC)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C干预PC12细胞,明确不同浓度GC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在PC12细胞中感染BMP-7过表达/敲低慢病毒和对照病毒,然后采用DMSO或GC干预细胞,流式细胞仪... 目的探究骨形成蛋白7(BMP-7)对糖皮质激素(GC)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GC干预PC12细胞,明确不同浓度GC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在PC12细胞中感染BMP-7过表达/敲低慢病毒和对照病毒,然后采用DMSO或GC干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ax基因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GC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μmol/L GC比较,GC浓度为10μmol/L时,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GC浓度为50μmol/L时,PC12细胞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过表达或敲低BMP-7后4组细胞的细胞凋亡率、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C-NC组比较,GC-oe BMP-7组细胞凋亡率、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DMSO-NC组比较,GC-oe BMP-7组细胞凋亡水平、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SO-NC组比较,DMSO-sh BMP-7组细胞凋水平、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与GC-NC组比较,GC-sh BMP-7组细胞凋水平、Bax基因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水平GC激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增加,BMP-7可以拮抗GC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糖皮质激素 PC12细胞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成蛋白2表达研究
15
作者 肖仪 王永鑫 +2 位作者 陈家龙 刘继英 李新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2期785-789,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44例CRSwNP患者和32例对照组患者被纳入研究。测量CRSwNP患...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44例CRSwNP患者和32例对照组患者被纳入研究。测量CRSwNP患者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的TGF-β1和BMP-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und-Mackay评分以及整体骨炎评分(global osteitis scoring scale,GOS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患者外周血中TGF-β1蛋白水平降低(t=2.650,P=0.009),BMP-2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鼻息肉组织中TGF-β1(t=13.180,P<0.001)和BMP-2(t=8.699,P<0.001)蛋白表达均降低。TGF-β1在息肉组织的腺上皮中表达最丰富,而BMP-2在黏膜上皮中表达更高。结论TGF-β1在CRSwNP患者中表达下降,一定程度反映鼻息肉的组织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鼻窦炎 骨形成蛋白2 组织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诱导的骨膜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超 胡蕴玉 +3 位作者 熊卓 张曙明 颜永年 崔福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方法 ,研究细胞 -材料复合体体内骨再生的能力。 方法 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 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以热致... 目的 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方法 ,研究细胞 -材料复合体体内骨再生的能力。 方法 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 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以热致分相法制备羟基磷灰石 /胶原 -聚乳酸 [hydroxyapatite/collagen- poly- (L- lactic acid) ,HAC-PL A]复合三维多孔框架 ,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 BMP- 2 )诱导分化后的兔骨膜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 ,进行体外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将 3月龄裸鼠 18只 ,分为 3组 ,每组 6只。A组皮下注射经 rh BMP- 2处理后的骨膜细胞悬液 ,B组植入未复合细胞的 HAC- PL A,C组植入 rh BMP- 2处理后的细胞 -材料复合体。术后 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 ,C组与 B组及 A组进行比较。 结果 三维多孔 HAC- PL A框架材料孔隙率大于 90 % ,孔径为 5 0~ 30 0 μm。骨膜细胞经 5 0 0 ng/ml的 rh BMP- 2处理后 ,与改善亲水性后的 HAC- PL A三维多孔框架复合 ,构建组织工程骨。电镜显示接种的细胞能在此组织工程骨内部生长增殖 ,术后 8周 C组有新骨形成 ,A组注射部位表面平整 ,无新生物 ,B组为纤维组织 ,无骨及软骨形成。 结论 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有望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膜细胞 rhBMP-2 HAC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植入 电镜 骨形成 构建 自组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通过激活I型受体BMPR1A、BMPR1B抑制肺大细胞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慧慧 齐艳丽 +2 位作者 顿嵩 高英 邱雪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659-664,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具有抑制和促进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但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首先检测了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在肺...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发现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具有抑制和促进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作用,但其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首先检测了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在肺癌细胞系中阻断不同的I型受体,观察其对BMP7生物学作用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的I型受体在BMP7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及MTT方法分别检测4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BMP7I型受体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BMP7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联合运用抗体阻断的方法阻断NCI-H460细胞中内源性I型抗体,采用MTT法检测BMP7对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析不同的I型受体在BMP7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NCI-H460细胞系中三种I型受体均有表达。外源性BMP7抑制了肺大细胞癌NCI-H460细胞的增殖(P=0.002)。运用特异性抗体阻断NCI-H460细胞内源性BMPR1A、BMPR1B、BMPR1A+BMPR1B后BMP7对NCI-H460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P=0.003,P=0.014,P<0.001),而阻断ACVR1A后BMP7对NCI-H460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变化(P=0.074)。结论BMP7通过激活BMPR1A、BM-PR1B两种I型受体抑制NCI-H46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骨形成蛋白I型受体 细胞增殖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体外成骨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东春 左爱军 +1 位作者 王宝利 张镜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的壳聚糖-明胶支架的体外成骨作用。方法将rhBMP-2与壳聚糖-明胶支架复合,按2×104/ml的密度接种成骨细胞系或成肌细胞系至rhBMP-2复合材料上,... 目的探讨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的壳聚糖-明胶支架的体外成骨作用。方法将rhBMP-2与壳聚糖-明胶支架复合,按2×104/ml的密度接种成骨细胞系或成肌细胞系至rhBMP-2复合材料上,以及无rhBMP-2复合的对照材料上。A组(2T3成骨细胞接种组),其中实验A组复合有rhBMP-2的材料14块,分别于接种培养第3、7、14和21天各取3块,以管家基因β-tubulin为内参照,RT-PCR行半定量分析,测定骨钙素基因表达水平,余2块于第14天终止培养,茜素红-S染色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对照A组未复合rhBMP-2的材料5块,接种培养至14d终止,其中3块用于测定骨钙素基因表达,2块测定钙盐沉积。B组(C2C12成肌细胞接种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情况、培养时间及检测指标同A组。另取接种有rhBMP-2的材料2块接种2T3成骨细胞,培养3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情况。结果A组培养3d,扫描电镜可见成骨细胞紧密黏附于多孔材料网表面,生长状态良好。实验A组成骨细胞中骨钙素基因的表达为1.28±0.17,对照A组14d为0.56±0.09,表明复合rhBMP-2可促进材料中骨钙素基因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MP-2还可诱导不表达骨钙素基因的C2C12成肌细胞出现基因表达,B组培养21d,实验B组为0.58±0.13,对照B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茜素红-S染色可见,A组材料网络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接种相同的细胞时,复合有rhBMP-2的材料中有更多的钙盐沉积。结论复合有rhBMP-2的壳聚糖-明胶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体外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明胶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复合物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牛骨形成蛋白异位诱导成骨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毅敏 陈新梅 +3 位作者 毛天球 韩亮 马秦 陈富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2 (rhBMP 2 )和牛骨形成蛋白 (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 ,同时比较两种骨形成蛋白的成骨效率。方法 :把rhBMP 2和bBMP分别与珊瑚 /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 ,进行小鼠肌内种植 1、3、6周后 ,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 ,比较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 :rhBMP 2和bBMP存在骨诱导差异 ,rhBMP 2诱导成骨量相对较少但血管、骨髓含量丰富 ,bBMP则相反。结论 :两种BMP都具有良好的诱骨活性 ,但在成骨量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骨形成蛋白-2 骨形成蛋白 异位诱导 活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成蛋白3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RT-PCR克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涌 戴博 +1 位作者 刘建忠 郑月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人骨形成蛋白 3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反转录 PCR技术 ,从人骨纤维肉瘤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从胶中回收目的片段 ,将其与 p MD18- T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 5α后 ,经 H ind 酶切鉴定 ,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片... 针对人骨形成蛋白 3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引物 ,通过反转录 PCR技术 ,从人骨纤维肉瘤组织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从胶中回收目的片段 ,将其与 p MD18- T载体连接 ,转化大肠杆菌 DH 5α后 ,经 H ind 酶切鉴定 ,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所得到的片段大小为 84 5 bp,与所设计的序列同源性为 10 0 % ,说明已经成功地扩增、克隆了人骨形成蛋白 3(h BMP- 3)基因 c DNA的大部分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3基因 CDNA序列 RT-PCR 基因克隆 骨形成蛋白 转基因动物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