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1
作者 苏振刚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9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对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将该院2017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32例):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方法展开骨折疾病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固定术展开... 目的探讨对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将该院2017年8月—2020年2月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32例):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方法展开骨折疾病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固定术展开骨折疾病治疗。就组间骨折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旋肱血管受损、腋神经受损以及切口感染)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骨折患者骨折优良率(78.13%)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7,P<0.05);两组骨折患者并发症类型主要集中于旋肱血管受损、腋神经受损以及切口感染,治疗组骨折患者总并发症比例(0.00%)低于对照组(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3,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方法的有效运用,可实现骨折患者骨折优良率的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旋肱血管受损、腋神经受损以及切口感染)比例的降低,最终实现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加压接骨板 骨折 骨折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肖斌 蒋段林 胡承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7期1069-10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应用可吸收骨板治疗,对照组(n=39)应用金属钛板治疗,对... 目的:探讨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诊治的颌骨骨折患者中抽取79例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0)应用可吸收骨板治疗,对照组(n=39)应用金属钛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颌骨骨折愈合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6.9%,并发症发生率为10.3%;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骨板在颌骨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其骨折愈合优良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骨板 颌骨骨折 骨折愈合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争艳 李宗泽 +2 位作者 胡海权 胡国华 杨成纲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抽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28)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抽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28)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对照组(n=28)采取传统钢板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2.8%,并发症发生率为21.4%,骨折愈合时间为(11.5±2.4)周;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75.0%,并发症发生率为7.1%,骨折愈合时间为(15.9±3.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与传统钢板手术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更具优势,其可明显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加速其愈合进程,同时减少康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对老年固定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到我院开展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骨折移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骨折移位患者,42例,对照组为骨折未出现移位患者... 目的研究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方案对老年固定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到我院开展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骨折移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骨折移位患者,42例,对照组为骨折未出现移位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状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等,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观察组(40例,占比为95.24%)相比对照组(33例,占比为78.57%)具有更高质量的骨折愈合优良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3例,占比为7.14%)相比对照组(13例,占比为30.95%)具有更低值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开展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未达到标准,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相比对照组具有较大的改进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治疗前,两组患者很难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进的程度在对照组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观察组(39例,占比为92.86%)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价明显比对照组(34例,占比为80.95%)更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时通过空心钉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而且特别适用于未出现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使患者骨折愈合效果更好,能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回归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使患者对治疗更加满意,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钉内固定 老年股骨颈骨折 生活质量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路江鸿 閤伟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的临床价值。方法 77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8例,采取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康复期疼痛程度。结果观...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的临床价值。方法 77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8例,采取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以及康复期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2.9±1.1)分,对照组VAS疼痛评分(4.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骨折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临床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减轻其康复期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军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8期68-69,共2页
探讨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10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获取... 探讨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10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获取两组手术、术后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手术耗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肘外翻、肘内翻、神经损伤、缺血性肌挛缩)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理想,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骨折恢复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骨折恢复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志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23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95例创伤骨科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7月-2015年5月收治,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88%,并发症发生率为4.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的95例创伤骨科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7月-2015年5月收治,将其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88%,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平均住院时间(11.35±2.53)d;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52.17%,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平均住院时间(18.72±4.65)d。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患者骨折预后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康复速度比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外固定架 骨折愈合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应用于骨盆骨折修复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成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1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应用于骨盆骨折修复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行计算机辅助数字...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应用于骨盆骨折修复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盆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观察组行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复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联合3D打印导板定位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骨盆骨折修复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数字化模型 3D打印导板 骨盆骨折手术 手术指标 并发症 骨折复位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巫桂兵 《中国民康医学》 2017年第16期23-24,103,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为研究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为研究组,采用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1、2周的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Cobb角较对照组小(P<0.05),AD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内固定物松动发生率、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骨折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COBB角 日常生活能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绍龙 田鹏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11~2015-07诊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中抽取107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n=53)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54)采取动力髋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医院2013-11~2015-07诊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中抽取107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n=53)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54)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6.23%,并发症发生率3.77%,手术时间(60.25±12.26)min,切口长度(5.14±1.36)cm,术中出血量(298.58±30.15)m L;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3.33%,并发症发生率是14.81%,手术时间(74.29±14.59)min,切口长度(12.26±1.88)cm,术中出血量(348.93±37.89)m L;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情况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骨折愈合效果,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 并发症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高蓓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91-94,共4页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94例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47例。分别通过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1)观察组(45例,占...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到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94例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47例。分别通过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1)观察组(45例,占95.74%)的骨折恢复优良率比对照组(38例,占80.85%)高,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3例,占6.38%)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11例,占23.4%)低,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3)护理前,髋关节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比对照组更优,满足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提升骨折恢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老年 股骨颈骨折 骨折恢复优良率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努尔古丽·吐尔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162-165,共4页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设计两个组别,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 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设计两个组别,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联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1)疼痛状况。(2)康复情况。(3)生活质量。(4)睡眠质量。结果 (1)疼痛状况中,观察组护理后NRS得分更低(P<0.05);观察组疼痛控制时间更短(P<0.05)。(2)康复情况中,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3)生活质量中,观察组护理后得分更高(P<0.05)。(4)睡眠质量中,观察组护理后PSQI得分更低(P<0.05)。结论 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疼痛控制护理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和睡眠质量,促进骨折恢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骨折 术后康复 疼痛控制护理 骨折恢复优良率 生活质量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黄河鹏 蒋泽龙 李海红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7期16-18,共3页
分析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后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2年01月接收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为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则为小切口内固定... 分析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后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22年01月接收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为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则为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关于临床指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关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关于骨折优良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关于Harri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关于SF-36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佳,能够改善肢体功能,减少感染并发症,同时还能提高生活水平,值得临床重视并大力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内固定术 踝关节骨折 骨折恢复优良率 HAR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王恩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48-51,共4页
探究在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回顾性作为本研究展开的具体方式,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为该研究具体时段,将我院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50例予以选取,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 探究在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以回顾性作为本研究展开的具体方式,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为该研究具体时段,将我院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50例予以选取,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对照组对于所列入的23名患者开展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措施,观察组对于列入的27名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疼痛情况、骨折部位恢复情况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通过开展临床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实施观察,骨折愈合状况统计中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统计值明显比对照组统计结果高(P<0.05)。手术状况比较分析中观察组手术获取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统计数值比较中,观察组统计值更低(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前,经对两组所纳入患者疼痛程度、四肢活动进行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在各项治疗工作实施后,经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四肢活动展开对比,观察组疼痛程度较低、四肢活动测定值表现为较好情况(P<0.05)。结论 针对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而言,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疗法,促使患者的恢复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创伤性骨折 骨不连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 骨折愈合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曹建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3D打印导板在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3D打印导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观察3D打印导板在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3D打印导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骨折复位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提高骨折复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盆骨折 3D打印导板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骨折复位优良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长型Gamma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郭晓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4-6,共3页
探究加长型Gamma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 64例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2019.1-2020.12)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比对照组(常规髓内钉加钢板固定)和观察组(加长型Gamma髓内钉内固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 探究加长型Gamma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 64例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2019.1-2020.12)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比对照组(常规髓内钉加钢板固定)和观察组(加长型Gamma髓内钉内固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切开复位率、并发症均更低(P<0.05),骨折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结论 加长型Gamma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效果理想,固定效果更好,能增进骨折恢复的优良率,且不易发生并发症,安全性好,建议用于股骨干骨折并发同侧髋部骨折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型Gamma钉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髋部骨折 骨折恢复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龙 刘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S01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表数字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确诊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60例患者以保守治疗作为治疗方案,实验组60例患者以椎体...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表数字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确诊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60例患者以保守治疗作为治疗方案,实验组60例患者以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方案,观察其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并且对组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椎体高度测量结果以及Cobb角测量结果显示,治疗前对比于参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椎体高度测量结果明显更高(P<0.05),Cobb角测量结果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恢复优良率为83.33%,其对比于参照组(66.67%),实验组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选择中,以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方案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大治疗获益,可以对其椎体高度及Cobb角起到更加明显的改善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其骨折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高度 COBB角 骨折恢复优良率
原文传递
分析在Pilon骨折治疗中使用关节镜辅助技术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刘爱文 李永乐 康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22-25,共4页
探讨关节镜辅助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20例为Pilon骨折患者,入院后均在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展开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3月,术后展开1年随访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20例患者... 探讨关节镜辅助技术在Pilon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20例为Pilon骨折患者,入院后均在关节镜辅助技术下展开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3月,术后展开1年随访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20例患者手术治疗前Mazur评分均值为(63.84±2.07)分,显著低于手术治疗后均值的(90.38±4.91)分,对比(t22.274,P0.000)。而手术相关指标中的手术用时、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均值分别为(46.13±3.57)min、(60.28±12.97)ml、(2.05±0.44)cm、(4.34±0.53)d、(2.05±0.31)分。术后骨折达到35.00%解剖复位,55.00%达到一般复位。随访1年并发症发生率为5.00%,骨折康复优良率为85.00%。结论:关节镜辅助技术的应用可提升Pilon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促进术后骨折康复效果,使患者患肢功能得到显著恢复,进而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关节镜辅助技术 疼痛分 骨折康复优良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用于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应用及其意义分析
19
作者 杜新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37-138,共2页
探讨分析胫腓骨骨折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11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奇偶数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8.31... 探讨分析胫腓骨骨折应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11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基于奇偶数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8.31%大于对照组83.05%(P<0.05)。观察组手术后3d、手术后7d、手术后1月的骨折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腓骨骨折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提升骨折愈合优良率,减轻骨折疼痛评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基础护理 人性化护理 骨折愈合优良率 骨折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会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探究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2020.06-2021.07)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 探究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2020.06-2021.07)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骨折愈合优良率、下肢功能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并发症、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下肢功能评分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显著减轻机体疼痛,改善肢体功能,加快骨愈合,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胫腓骨骨折 骨折愈合优良率、下肢功能评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