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调控NLRP3介导骨癌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生茂 林琪航 +2 位作者 包娜日素 苏楠 李娜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59-865,共7页
目的研究核心岩藻糖基化(core fucosylation,CF)修饰对骨癌性疼痛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骨癌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选取一半患者使用传统镇痛类药物吗啡治疗,设为吗啡组;另一半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 目的研究核心岩藻糖基化(core fucosylation,CF)修饰对骨癌性疼痛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我院骨癌性疼痛患者30例,随机选取一半患者使用传统镇痛类药物吗啡治疗,设为吗啡组;另一半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蛋白免疫印迹及ELISA实验观察患者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NLRP3、IL-1β、IL-18的表达情况;免疫沉淀观察NLRP3及CF修饰的变化。构建乳腺癌致骨癌性疼痛大鼠模型,将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UT8shRNA组、吗啡组。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组织中CF修饰的变化特征;合成腺病毒包装的FUT8shRNA抑制大鼠体内CF修饰后检测脊髓组织中NLRP3、TNF-α、IL-1β、IL-18的表达变化;利用VonFrey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后爪对VonFrey纤维丝刺激的触觉异常性疼痛敏感性,通过缩爪机械阈值(PWT)和自由行走疼痛评分观察骨癌性疼痛对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比较两种干预方法对NLRP3、TNF-α、IL-1β、IL-18、p38MAPK、PI3K、Akt等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疼痛强度明显降低、持续时间变短(P<0.05);吗啡组血清及骨髓上清液中NLRP3、IL-1β、IL-18表达明显下调(P<0.05);免疫沉淀实验结果显示,吗啡组NLRP3及CF修饰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在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F修饰表达明显升高(P<0.05);LCA、TNF-α、IL-1β、IL-18的水平显著上升(P<0.01);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明显加重(P<0.05);NLRP3、TNF-α、IL-1β、IL-18、p38MAPK、PI3K、Akt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FUT8shRNA组和吗啡组大鼠CF修饰表达明显降低(P<0.05);NLRP3、TNF-α、IL-1β、IL-18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明显缓解(P<0.05);NLRP3、TNF-α、IL-1β、IL-18、p38MAPK、PI3K、Akt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抑制CF修饰可对骨癌性疼痛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MAPK/PI3K/Akt/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岩藻糖基化修饰 NLRP3 骨癌性疼痛 p38MAPK/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利敏 张英 任世元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5只。将前列腺癌细胞RM-1注射入股骨远端的骨髓腔... 目的探讨帕米磷酸二钠对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观察组,每组15只。将前列腺癌细胞RM-1注射入股骨远端的骨髓腔,制造小鼠骨骼痛模型。对照组将前列腺癌细胞RM-1灭活后注入股骨远端骨髓腔;观察组给予帕米磷酸二钠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均使用等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观察各组小鼠热辐射刺激及机械刺激的疼痛变化,疼痛行为检测完毕后,立即处死小鼠,取小鼠右侧股骨骨髓标本在液氨中保存备用。Western blot、实时PCR法对TNF-α、Bax、Bcl2及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术后14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模型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6、13d时,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各项疼痛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Bax、Caspase-3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Bcl2蛋白及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帕米磷酸二钠能有效缓解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疼痛,其作用机制与上调骨癌性疼痛模型小鼠TNF-α表达和改善Bax、Caspase-3、Bcl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磷酸二钠 骨癌性疼痛模型 TNF-α Bax BCL2 Caspase-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人IL-10基因修饰的间质干细胞对慢性骨癌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秀清 林健清 +1 位作者 李敏捷 李琪琪 《海峡药学》 2019年第8期32-35,共4页
目的人IL-10基因修饰的间质干细胞(hIL10-rMSCs)经皮鞘内注射入慢性骨癌性疼痛大鼠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在蛛网膜下腔存活情况及其对骨癌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将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PBS悬浮液10μL注入大鼠胫骨髓腔内... 目的人IL-10基因修饰的间质干细胞(hIL10-rMSCs)经皮鞘内注射入慢性骨癌性疼痛大鼠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在蛛网膜下腔存活情况及其对骨癌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将Walker256大鼠腹水癌细胞PBS悬浮液10μL注入大鼠胫骨髓腔内建立骨癌性疼痛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hIL10-rMSCs组、空载体-rMSCs组及control组,每组12只,分别经皮鞘内注射hIL10-rMSCs细胞悬液(1×10^6cells·mL^-1 )以及空载体-rMSCs细胞悬液(1×10^ 6cells·mL ^-1 )、生理盐水各30μL;各组大鼠分别于鞘内注射后3、7、14天测定机械性痛觉过敏(PWT)和热痛觉过敏(PWL),同时应用荧光激发、免疫组化及WB技术检测hIL10-rMSCs在蛛网膜下腔存活情况及腰段脊髓小胶质细胞OX-42、IL-1β、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和空载体-rMSCs组相比,hIL10-rMSCs组PWT及PW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空载体-rMSCs组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hIL10-rMSCs组和空载体-rMSCs组鞘内注射细胞7、14天后在荧光激发下可见绿色荧光细胞,而control组则未见绿色荧光细胞;与control组及空载体-rMSCs组相比,hIL10-rMSCs组脊髓腰段胶质细胞OX-42、IL-1β、IL-6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 P <0.05),而这些指标在空载体-rMSCs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鞘内注射hIL10-rMSCs能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骨癌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10 骨髓间质干细胞 注射 脊髓 骨癌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性疼痛病理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俞芳 王祥瑞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55-558,共4页
背景 骨癌性疼痛(bone cancer pain,BCP)或癌性骨痛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者骨转移癌患者最主要的临床问题,约85%的骨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疼痛,从而导致焦虑甚至抑郁,降低其终末期的生活质量.BCP目前临床上难以达到彻底的疼痛缓解.近些年... 背景 骨癌性疼痛(bone cancer pain,BCP)或癌性骨痛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或者骨转移癌患者最主要的临床问题,约85%的骨恶性肿瘤患者出现疼痛,从而导致焦虑甚至抑郁,降低其终末期的生活质量.BCP目前临床上难以达到彻底的疼痛缓解.近些年来,随着BCP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成熟,其病理生理机制正逐渐被人阐述. 目的 总结BCP涉及到的病理机制,希望对临床寻找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内容 综合和总结近5年内的研究文章,阐述BCP涉及的病理机制. 趋向 BCP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到肿瘤-脊髓.大脑的结构性、生理性、药理性等以及细胞因子和通路等的改变,研究建立在机制研究基础上的治疗手段将会给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性疼痛 病理机制 感觉神经元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乌头汤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红 何秀云 邹清芳 《四川中医》 2013年第5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乌头汤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转移性骨癌疼痛分级II至III级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口服乌头汤),对照组48例(口服曲马多)。结果:治疗组镇痛有效率79.1%,对照组镇痛有效率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目的:观察乌头汤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转移性骨癌疼痛分级II至III级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口服乌头汤),对照组48例(口服曲马多)。结果:治疗组镇痛有效率79.1%,对照组镇痛有效率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PS评分计分提高率治疗组47.9%,对照组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体重变化情况比较计分提高率,治疗组20.8%,对照组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头汤治疗转移性骨癌疼痛疗效同曲马多相近,能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止痛同时能增加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汤 转移骨癌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骨癌肿转移性疼痛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开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帕米膦酸二钠 联合化疗 治疗 骨癌肿转移疼痛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