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对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祥耀 海涌 张希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即刻不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对术后脊柱侧凸矫正度、生活质量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的79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资料,男性21例,女性58例,年龄55~72岁,平均(63.4±4.8)岁。将患者按照术后即刻PI-LL的大小,分为〈10°组(25例)、10°~20°组(32例)和〉20°组(22例)。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PI-LL、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分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LSDI)。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非连续变量采用χ2检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术后PI-LL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45~310 min,平均(235.3±42.0)min,出血量300~5 300 ml,平均(1 021±787)ml,住院时间12~18 d,平均(14.5±1.3)d。共4~10个节段进行固定融合,平均(7.0±1.1)个。与术前相比,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2±1.8)°比(20.1±2.7)°]、PI-LL [(16.1±8.6 )°比(36.0±4.3)°]、JOA(3.0±1.3比5.5±1.2)、ODI(24.4±8.1比62.9±2.7)、VAS(3.0±1.0比6.8±1.3)均降低(t=18.539~53.826,P值均〈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术后脊柱侧凸Cobb角[(4.1±2.7)°比(19.5±2.7)°、(4.0±1.4)°比(20.2±2.4)°、(4.7±0.9)°比(20.6±3.0)°](t=21.148~45.355,P值均〈0.01)和PI-LL[(5.2±2.8)°比(35.8±4.9)°、(17.9±2.9)°比(37.2±3.9)°、(25.8±2.7)°比(34.5±4.0)°](t=7.227~38.250,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PI-L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6.163,P〈0.01)。与术前相比,〈10°组、10°~20°组和〉20°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27.7±4.9比63.3±2.6、17.7±5.9比63.1±2.8、30.6±6.5比62.3±2.5)(t=21.218~50.858,P值均〈0.01)、JOA(2.8±1.2比5.2±1.2、3.3±1.1比5.7±1.1、2.8±1.7比5.7±1.2)(t=9.042~16.025,P值均〈0.01)、VAS(2.9±1.2比7.0±1.3、3.3±0.9比7.0±1.4、2.9±0.8比6.3±1.2)(t=16.073~22.214,P值均〈0.01)均降低;三组之间末次随访时ODI和LS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77,P〈0.01;F=37.063,P〈0.01)。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PI-LL与LSDI呈负相关(B=-5.838,P〈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1±0.7)年。术后3年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形成(PJK)19例,内固定松动6例;8例患者因明显局部疼痛及下肢症状进行了翻修手术;〈10°组、10°~20°组和〉20°组三组之间PJK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4,P=0.039)。结论后路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将术后PI-LL矫正至10°~20°疗效最好,可明显降低PJK的发生。为了矫正PI-LL而使术后LL过大,可能加重术后腰椎僵硬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长节段内固定术 骨盆投射角 腰椎前凸
原文传递
下端融合椎的选择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投射角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4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邱勇 王斌 孙旭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4或L_(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_(4)、49例远端固定至L_(5);B组25例,LIV选择S_(1),远端均固定至S_(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01,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的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骨盆投射角 下端融合椎
原文传递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江龙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钱邦平 吴涛 伍伟飞 闫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 目的:评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m症(adolesc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LDH)患者的矢状面脊柱一骨盆彤念,并探讨其与正常青少年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2006年3月~2012年5月收治ALDH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6.0±3.1岁。年龄及性别叽配的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3~18岁,平均16.6±2.1岁。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lYF)和骶骨倾斜角(sacralslope,SS),并对两组间的上述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及性别比无统汁学差异(P〉0.05)。ALDH组矢状而TK(9.1°±7.0°)、LL(22.5°±12.2°)和SS(20.2°±6.2°)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4.8°±8.2°、47.8°±9.5°、32.5°±6.7°)(P〈0.05);ALDH组矢状面Prr(21.5°±613°)、SVA(一5.O±31.2mm)大于正常对照组(8.9°±7.3°、一18.7±18.6mm)(P〈0.05);ALDH组PI为41.2°±8.5°,对照组PI为42.2°±7.1°,两组问比较无统计学筹异(P〉0.05)。结论:ALDH患者Ⅳ值与正常青少年相近。与正常青少年相比,ALDH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骶骨垂直化、胸椎及腰椎生理曲度减小,这种矢状面异常町能是患者为了缓解疼痛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体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矢状面 脊柱-骨盆参数 骨盆投射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角在脊柱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立强 江汉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69-272,共4页
骨盆投射角(PI)是骨盆矢状位平衡研究的解剖学参数,通过PI角可将脊柱与骨盆紧密联系起来,并为脊柱疾病的诊治提供良好的参照点。PI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恒定的,与骶骨倾斜角(SS)与骨盆倾斜角(PT)之和相等。PI角可调控骨盆的方向,患者通... 骨盆投射角(PI)是骨盆矢状位平衡研究的解剖学参数,通过PI角可将脊柱与骨盆紧密联系起来,并为脊柱疾病的诊治提供良好的参照点。PI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恒定的,与骶骨倾斜角(SS)与骨盆倾斜角(PT)之和相等。PI角可调控骨盆的方向,患者通过脊柱与骨盆互相影响获得舒适的体位,保持良好的脊柱矢状面平衡。PI角对于截骨矫形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腰椎滑脱、腰椎退变性侧凸、脊柱侧弯、术后腰椎邻近节段疾病等脊柱疾病均有良好的术前规划及预测作用。该文就近年来PI角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投射角 脊柱 疾病 矢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俊杰 刘泽汉 +1 位作者 崔燕明 王立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3,共6页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 目的:比较退行性腰椎滑脱与非滑脱患者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差异,并阐明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与50例非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非滑脱组),测量两组脊柱-骨盆参数,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矢状面平衡。结果:滑脱组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L_4椎体斜度、L_5椎体斜度、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明显大于非滑脱组。且在两组中,不同脊柱-骨盆相关参数间相关性不同。滑脱组中,PI与SS的相关性(r=0.81,P<0.001)比PI与骨盆倾斜角(PT)的相关性(r=0.39,P<0.01)更密切。非滑脱组中,PI与PT的相关性(r=0.71,P<0.001)高于与SS的相关性(r=0.36,P<0.01)。结论:更大的PI可能导致椎体滑脱的发生和发展。不同的代偿机制有助于腰椎滑脱患者与非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骨盆投射角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米尔萨力江.亚森 费琴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10-213,共4页
骨盆形态对人体矢状面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盆参数是站立位躯干全长侧位X线片上反映骨盆形态的相关参数,分为解剖参数和姿势相关性参数两类。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相关临床研究显... 骨盆形态对人体矢状面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盆参数是站立位躯干全长侧位X线片上反映骨盆形态的相关参数,分为解剖参数和姿势相关性参数两类。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滑脱、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骨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变化。骨盆参数在腰椎生理曲度重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面形态 腰骶部 骨盆 腰椎前凸 骨盆投射角 骨盆倾斜 骶骨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we Ⅳ型DDH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平衡状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刘飞 王渭君 +3 位作者 翁文杰 孙明辉 吴明达 袁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与正常人和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患者(hip osteoarthritis,HOA)的矢状面相关参数,探讨DDH患者矢状面形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收集正常人40例、... [目的]通过比较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与正常人和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患者(hip osteoarthritis,HOA)的矢状面相关参数,探讨DDH患者矢状面形态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收集正常人40例、HOA患者30例和双侧Crowe IV型DDH患者16例的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下列参数:(1)骨盆矢状面参数: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骨盆角(sacrum pubic incidence,SPI)、骶骨股骨角(sacrum femoral angle,SFA)、骨盆股骨角(pelvic femoral angle,PFA);(2)脊柱矢状面参数:脊柱前倾角(spinal tilt,ST)、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3)下肢矢状面参数:股骨倾斜角(femoral inclination,FI)。采用ANOVA检验分析各组间各矢状面参数间的差异性,同时进行各组间各个参数的可信度比较分析。[结果]三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H组的PI可信度(a=0.008)较正常对照组(a=0.350)及HOA组(a=0.276)低。DDH组SS(45.6±12.09)、PT(16.7±8.81)、PI(55.3±16.63)、PFA(12.7±15.15)、SPI(76.4±10.87)、FI(14.3±7.12)均较HOA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37.3±15.87)、ST(87.8±5.43)均与HOA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患者较HOA患者骨盆更加前倾,导致其脊柱前倾,髋、膝关节屈曲。DDH患者的这些矢状面形态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设计时需要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脊柱综合征 矢状面平衡 骨盆投射角 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渭君 王智伟 +4 位作者 刘臻 朱泽章 朱锋 王斌 邱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165-2168,共4页
[目的]比较男性和女性AIS患者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差异,探讨AIS患者自然史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收集48例男性和104例女性AIS患者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需要手术矫形。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thora... [目的]比较男性和女性AIS患者脊柱及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差异,探讨AIS患者自然史性别差异的可能原因。[方法]研究收集48例男性和104例女性AIS患者的站立位、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均未经治疗且需要手术矫形。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腰椎前凸(lumbar lodor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用Peason相关分析骨盆参数和脊柱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骨龄、侧凸类型及严重性无明显差异。女性AIS患者TL及PI分别为(3.0±10.4)°和(45.2±11.0)°,男性患者则分别为(-0.9±10.5)°和(41.4±1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K、LL、PT和SS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PI均与PT、SS、TL和LL显著相关,TK与LL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AIS患者的PI值明显低于女性,表明两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模式;男性患者的TL较女性患者低,提示女性AIS胸腰段的稳定性可能较男性患者差。这些差异均可能与AIS侧凸进展的性别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骨盆投射角 性别 侧凸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