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修复兔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武 樊晓磊 +2 位作者 谢杰 胡懿郃 曾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2-689,共8页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 背景:关节骨软骨缺损是目前骨科医生面临的难题,传统修复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为基础的复合水凝胶材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目的:制备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植入体内后的组织相容性及细胞黏附增殖能力,探讨其对兔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圆柱状多孔聚乳酸支架(孔径分别为1.2,1.4,1.6,1.8 mm),再将聚乙烯醇及羟基磷灰石混合乳液灌入聚乳酸支架中,经过冻融及二氯甲烷溶解后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然后将胶原-壳聚糖-明胶混合液灌入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中,利用京尼平进行交联,最后经乙醇清洗及冷冻干燥制成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表征4组水凝胶的物理学特征,筛选性能最优的水凝胶进行后续实验。将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分别植入SD大鼠皮下,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观察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状况。在15只兔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制作骨软骨缺损(直径5 mm、深6 mm)模型,左侧植入复合水凝胶(实验组),右侧未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Micro-CT及组织学检测来评估其对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①综合孔隙率、含水率、力学测试及扫描电镜结果,得出孔径1.2 mm的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更符合天然软骨的一般特性,用于后续实验;②苏木精-伊红与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随着材料植入大鼠皮下时间的延长,两种材料周边黏附的细胞均明显增多,其中胶原-壳聚糖-明胶植入后的细胞增殖状况更好,可见大量细胞长入其形成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也逐渐降解;③在兔骨软骨缺损实验中,至术后8周时,Micro-CT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的材料和周围骨-软骨整合良好,其表面及内部均有部分骨长入,对照组软骨及软骨下层仍然存在明显的缺损,未形成有效修复;苏木精-伊红与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实验组植入复合水凝胶4-8周后即与周围骨软骨发生整合,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逐渐有新生软骨形成,至12周时缺损处大部分被新生软骨覆盖,软骨下层也出现良好的骨长入;对照组至术后12周虽然深层骨缺损大部分修复、浅层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也有一定程度修复,但主要被纤维组织及部分纤维软骨替代;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胶原-壳聚糖-明胶复合水凝胶材料可仿生天然软骨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实验中能有效修复骨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乙烯醇 胶原 壳聚糖 水凝胶 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万古霉素三维支架修复兔感染性骨软骨缺损
2
作者 李兴屿 周杰 +5 位作者 李沙沙 张天喜 郭国宁 喻安永 邓江 叶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09-3516,共8页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组织工程支架几乎可完全修复骨软骨缺损,但当骨软骨缺损合并感染时,即使前期经过彻底的清创,单纯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修复效果往往不理想。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观察其...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组织工程支架几乎可完全修复骨软骨缺损,但当骨软骨缺损合并感染时,即使前期经过彻底的清创,单纯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修复效果往往不理想。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观察其对兔股骨远端感染性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①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将不同质量(7.5,10,12.5 mg)的缓释微球分别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溶液混合,利用化学交联法制备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表征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及体外药物缓释等。②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5只,均建立右后肢股骨远端骨软骨缺损并感染模型,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缺损处植入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实验组缺损处植入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10 mg)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术后1周,检测血液样本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术后4,8,12周取术区组织,分别进行大体观察与病理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缓释微球含量的增加,支架的孔隙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支架的孔径大小、吸水膨胀率、热水溶失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支架体外均可持续释放盐酸万古霉素达30 d以上。②实验组兔血液样本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对照组(P<0.05);实验组兔术后各时间点的大体软骨修复情况明显好于空白组、对照组;苏木精-伊红、Masson、阿利新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兔术后各时间点的骨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对照组。③结果表明,盐酸万古霉素缓释微球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能有效促进开放性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万古霉素 骨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壳聚糖 纳米羟基磷灰石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PA66/n-HA复合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佳奇 杨天府 +3 位作者 刘洋 郭涛 牟元华 李玉宝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9-1353,共5页
为了探讨多孔聚酰胺66/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amide 66/nano-Hydroxyapatite,PA66/n-H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将18只6月龄新西兰兔造成膝关节4mm×4 mm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 为了探讨多孔聚酰胺66/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amide 66/nano-Hydroxyapatite,PA66/n-H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修复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效果,将18只6月龄新西兰兔造成膝关节4mm×4 mm骨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组:多孔PA66/n-HA+MSCs(MSCs数量为5×105个);B组:单纯植入多孔PA66/n-HA;C组:手术对照组。A、B组植入的材料均略低于周围关节面0.5~0.8 mm。于术后1月和4月,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Ⅰ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结果:MSCs与多孔PA66/n-HA在体外可以较好复合;术后1月,根据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A组修复效果略优于B组,但不如C组好;术后4月,A组缺损处修复较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较多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阳性(++),B组在修复处表面不平整,甲苯胺蓝染色有一定的异染质,Ⅰ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Ⅱ型胶原表达为弱阳性~阳性(+^++),C组由于修复处组织缺损,未见到Ⅰ、Ⅱ型胶原的表达。上述提示,A组修复明显优于B、C组,A组4月时修复的软骨Ⅱ型胶原的表达较多说明已接近透明软骨,原因可能在于PA66/n-HA提供了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支撑,同时其上的MSCs在软骨微环境的作用下,参与了软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纳米羟基磷灰石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股骨髁修复犬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苏保 李吉东 +3 位作者 蒋电明 李玉宝 谯波 李维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制备了PU/n-HA/PA66股骨髁,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情况并测定其孔隙率;将PU/n-HA/PA66股骨髁与自体髁植入犬股骨远端,以替代、修复骨软骨缺损,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免疫组化、CT、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以及肝、肾、脾组织学检测。结果表... 制备了PU/n-HA/PA66股骨髁,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情况并测定其孔隙率;将PU/n-HA/PA66股骨髁与自体髁植入犬股骨远端,以替代、修复骨软骨缺损,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免疫组化、CT、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以及肝、肾、脾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材料孔隙率为80.89%±5.01%,孔径主要分布在300~800μm之间。术后实验动物活动正常,切口愈合良好,两组髁假体均与自体骨结合紧密,PU/n-HA/PA66股骨髁网孔中的骨小梁逐渐增多成熟,材料孔穴中的新生骨Ⅰ型胶原阳性表达。术后动物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62.67±24.04)U/L],肝、脾、肾HE染色未见异常。PU/n-HA/PA66股骨髁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软骨替代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聚氨酯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支架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文良 张华亮 +1 位作者 关静 初殿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探讨双层壳聚糖(chitosan CS)/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hydroxyapatite HA)修复兔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冻干法和烧结法制作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纤维蛋白胶种... [目的]探讨双层壳聚糖(chitosan CS)/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hydroxyapatite HA)修复兔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冻干法和烧结法制作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运用纤维蛋白胶种植技术,以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为载体,修复骨软骨缺损,实验分3组,A组:BMSc+支架,B组:单纯支架,C组:未处理。将修复材料植入骨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6、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改良Wakitani法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修复效果差异(P〈0.05)。[结果](1)CS/HA支架CS层孔隙率为76%±5.01%,孔径为200~400μm,平均为300μm左右,孔相通性好,HA层孔隙率为72%±4.23%,孔径为200~500μm,平均为350μm左右,孔相通性好,结合部结合好;(2)P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较纯,扫描电镜观察MSCs附着在复合支架上。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显示,A组基本修复软骨缺损,骨缺损有骨小梁长入。B、C组骨软骨缺损修复不良,组织学检测以纤维性组织或无新生组织形成,软骨及骨缺损均明显存在,改良Wakitani评分显示A组在6周、12周2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壳聚糖(CS)/羟基磷灰石(HA)复合支架可作为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结合BMSc可修复软骨与骨的缺损,重建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 组织工程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面骨软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旭东 杨驰 +2 位作者 邱蔚六 蔡协艺 哈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分析猕猴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骨软骨全层缺损后的自然修复能力以及修复组织的性质。方法  12只猕猴 2 4侧关节 ,于关节镜下在关节结节后斜面和 /或髁突前斜面进行钻孔 ,造成直径 3mm、深度 5mm ,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皮质... 目的 分析猕猴颞下颌关节功能面骨软骨全层缺损后的自然修复能力以及修复组织的性质。方法  12只猕猴 2 4侧关节 ,于关节镜下在关节结节后斜面和 /或髁突前斜面进行钻孔 ,造成直径 3mm、深度 5mm ,同时穿透关节软骨全层和软骨下皮质骨 ,并深入骨髓腔的圆柱形缺损。术后 4周、8周、12周和 2 4周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4周即出现损伤区纤维组织性部分修复 ;随时间推移 ,损伤区仍为纤维组织修复 ;12周后缺损区基本与正常周围组织平齐 ,局部出现钙化组织。免疫组化染色Ⅱ型胶原染色不明显 ,Ⅰ型胶原有不同程度的染色。结论 单纯软骨下骨钻孔术能修复关节面骨软骨的全层缺损 ,只是修复组织为大量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纤维软骨样组织的混合体 ,与正常关节软骨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 钻孔术 骨软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波 董启榕 +1 位作者 伏治国 白楚杰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58,175,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同种异体BMSCs与丝素蛋白-异体松质骨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术后2、4、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Brdu...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同种异体BMSCs与丝素蛋白-异体松质骨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术后2、4、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BMSCs能在丝素蛋白和松质骨支架上较好的黏附、生长,共培养后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体内移植后生成透明软骨样组织并修复了骨软骨缺损。结论同种异体B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丝素蛋白-松质骨双相支架负载同种异体BMSCs可用于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细胞 同种异体 骨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大块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庆 彭丹 张湘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探讨修复骨软骨缺损,恢复关节功能的途径。方法取同侧髌骨外侧关节面的骨软骨块,自体移植到股骨髁大块骨软骨缺损区,根据Cincinati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本组共8例病人。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6岁;缺损面积260 ̄788mm2,平均4... 目的探讨修复骨软骨缺损,恢复关节功能的途径。方法取同侧髌骨外侧关节面的骨软骨块,自体移植到股骨髁大块骨软骨缺损区,根据Cincinati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本组共8例病人。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6岁;缺损面积260 ̄788mm2,平均480mm2。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通过对所得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术前术后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别,术前评分为42分,随访结束后平均评分为77分。表示术后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部分病人可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结论通过骨软骨自体移植的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一条值得深入研究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自体软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钙松质骨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波 常彦海 +2 位作者 凌鸣 李思远 曹峻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评价脱钙松质骨(DCB)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1月龄雄性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后复合制备的DCB体外培养2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4~5月龄新西兰兔30只双侧股骨内髁制作直径3... 目的评价脱钙松质骨(DCB)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离1月龄雄性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后复合制备的DCB体外培养2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4~5月龄新西兰兔30只双侧股骨内髁制作直径3 mm、深3 mm,穿透软骨下骨板的骨软骨缺损模型,20只右侧关节缺损处植入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A组),左侧缺损处植入DCB(B组),10只双侧骨软骨缺损未予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6月取修复组织标本,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及Ⅱ型胶原染色;并对6月修复组织进行组织学评分,比较各组修复效果差异。结果制备的DCB为三维多孔的海绵结构,孔隙大小约为100~500μm,相互交通。DCB植入体内后1月开始降解,3月完全吸收。术后6月A组缺损处修复组织主要为透明样软骨,与周围正常软骨厚度基本一致,修复交界区整合良好,不易辨认。修复组织深层细胞在软骨陷窝内,呈柱状排列,基质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染色接近正常软骨,软骨下骨板完整。B组缺损处以纤维软骨样组织修复为主。C组以纤维组织填充。组织学评分显示术后6月A组除软骨下骨板重建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它各项评分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是一种较好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能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组织为透明样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脱钙基质 骨软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战海 张璐 +4 位作者 王金堂 刘淼 曹峻岭 王民 韩学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2-65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异体骨基质明胶(bonematrixgelatin,BMG)作为组织工程软骨载体,与同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结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 目的探讨“双相”异体骨基质明胶(bonematrixgelatin,BMG)作为组织工程软骨载体,与同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结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3kg。1体外实验:取5只新西兰兔,处死后取髂骨和四肢骨,制备一侧松质骨,一侧皮质骨的“双相”异体BMG载体,扫描电镜观察。另取新西兰兔18只,抽取骨髓,分离MSCs并诱导成软骨分化;将诱导而来的软骨前体细胞与“双相”BMG载体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分别于1、3和5周取材行Masson、PAS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2体内实验:将抽取骨髓的18只及余下的9只新西兰兔制成双侧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模型,将前期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同体植入18只兔的右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A组),左侧缺损移植异体BMG(B组),其余9只双侧软骨缺损未予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和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观察,改良Wakitani法评分,比较各组修复效果差异。结果1体外实验:“双相”BMG松质骨面孔隙大小100~800μm,细胞于其中增生,形成富含细胞的软骨层;皮质骨面孔隙大小10~40μm,细胞层状覆盖于其表面,可作为起支撑作用的软骨下骨。2体内实验:A组术后1个月即可重建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薄,但在6个月内始终保持关节面及软骨下骨结构完整。B、C组未能修复缺损,缺损周边软骨磨损加剧。改良Wakitani评分显示A组在3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除6个月软骨厚度外,其它指标均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显示,A组缺损区修复组织中细胞阳性染色率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相”异体BMG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载体材料,其结合自体MSCs诱导的软骨前体细胞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可修复兔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明胶关节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扈延龄 李春燕 +3 位作者 张成栋 刘海飞 陶昊 李海燕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构建骨软骨复...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用构建的复合体修复实验组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对照组使用单纯β-TCP支架修复缺损。术后12周对修复关节进行大体、X线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物降解快速,与周围骨质融合好;大体观察见实验组修复软骨颜色和质地与周围正常软骨相似,关节面平整,而对照组修复区可见明显凹陷,有部分软骨样组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修复区软骨染色强,胶原纤维整齐。结论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可有效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支架(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修复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栋 孙水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法]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并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在犬关节骨软骨缺损深层置入MSC-支架复合体,浅层置入诱导培... [目的]探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软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法]体外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分别与PLGA支架复合培养,并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在犬关节骨软骨缺损深层置入MSC-支架复合体,浅层置入诱导培养后的MSC-支架复合体,紧密压配,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观察其修复的情况。[结果]16周实验组缺损区完全由透明软骨修复,与周围正常软骨完全融合,组织观察显示以软骨细胞修复为主,软骨下骨形成,潮线基本恢复;阴性对照组缺损区主要由纤维组织修复,部分由透明软骨修复,组织观察显示以纤维细胞修复为主,混有部分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完全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MSCs经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后复合PLGA支架材料,通过紧密压配方式与MSCs-PLGA支架在体内构建骨软骨复合体,可以有效修复骨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干细胞 马赛克移植术 软骨复合体 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骨软骨缺损(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海山 王与荣 钱其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01-202,共2页
根据骨膜具有再生关节软骨能力的特性,我们将取自于胫骨内侧骺端的骨一骨膜用于修复膝关节表面的骨软骨缺损。临床应用5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下骨坏死及陈旧性髌骨骨折。经16~26个月随访,以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移植... 根据骨膜具有再生关节软骨能力的特性,我们将取自于胫骨内侧骺端的骨一骨膜用于修复膝关节表面的骨软骨缺损。临床应用5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下骨坏死及陈旧性髌骨骨折。经16~26个月随访,以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移植手术获满意效果。摄片及磁共振影像证实缺损得以修复。此结果表明骨一骨膜移植是修复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膝关节 -膜移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股骨髌股关节面非负重区骨软骨柱移植修复距骨骨软骨缺损的回顾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洋 贾金领 +2 位作者 崔明星 刘畅 赵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1期60-63,77,共5页
目的探讨从同侧股骨髌股关节面非负重区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距骨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缺损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X线、CT或MRI进行... 目的探讨从同侧股骨髌股关节面非负重区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距骨骨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缺损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X线、CT或MRI进行术前评估距骨病变程度,采用踝关节镜下明确软骨缺损的位置及面积,清理缺损区边缘,加行内踝截骨,应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系统取同侧股骨髌股关节面非负重区骨软骨柱修复距骨骨软骨缺损。采用视觉疼痛量表(VAS)对术前、术后末次随访踝关节疼痛进行评分;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术后行踝关节X线及MRI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患者失访。术后随访10~20个月,患者踝关节VAS评分从术前(5.95±1.04)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1.50±0.9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OFAS评分从术前(53.28±14.93)分上升至术后末次随访(84.47±9.31)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同侧股骨髌股关节面非负重区获取骨软骨柱,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缺损的效果较好,能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自体软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阮世强 邓江 +2 位作者 徐林 黄文良 田仁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8-14,共7页
目的考察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复制比格犬软骨全层缺损模型,使用多枚骨软骨支架以Mosaicplasty术填充大部分缺损后,不用内固定,作为E组;于骨软... 目的考察新型骨软骨支架辅助Mosaicplasty技术和携带增强基因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大面积骨软骨缺损修复效果。方法复制比格犬软骨全层缺损模型,使用多枚骨软骨支架以Mosaicplasty术填充大部分缺损后,不用内固定,作为E组;于骨软骨支架内及残留间隙处缓慢由深至浅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ADSCs复合体作为D组;植入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支架作为C组;植入SF/CS/n HA支架和BMP-2-ADSCs复合体作为B组;植入SF/CS/n HA支架与BMP-2-ADSCs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复合体作为A组。分别于术后4、8及16周各组随机取2、2和4只比格犬在轻度麻醉状态下,进行组织外观观察,处死16周的比格犬,检测病变软骨部位的胶原蛋白Ⅰ和Ⅱ,体外检测病变软骨的极限应力、应变值和相应弹性模量值。结果与E组比,A^D组的软骨缺损表面平整,软骨愈合较好,与B^D组比较,A组恢复最好。膝关节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Ⅱ表达、标本中心相应弹性模量值、标本交界极限应力和应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最低,A组最高。结论植入SF/CS/n HA支架与BMP-2-ADSCs联合PRP凝胶复合体对于大面积软骨缺损修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支架 镶嵌移植术 骨软骨缺损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中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仕元 曹国平 +1 位作者 俞强 徐润龙 《中医正骨》 2005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平台 内固定 修复 常见 创伤性 自体髂移植 可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初殿伟 王玮 王文良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6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软骨缺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关节镜建立颞下颌关节面急性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18
作者 王旭东 杨驰 +2 位作者 邱蔚六 蔡协艺 哈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经微创手术制备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以减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材料 经关节镜对 12只猕猴双侧关节上下腔进行关节面钻孔术 ,造成骨软骨缺损模型 ,对其缺损位置进行定位和记录。结果  12只猕猴 2 4侧关节均在... 目的 经微创手术制备颞下颌关节骨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以减少手术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材料 经关节镜对 12只猕猴双侧关节上下腔进行关节面钻孔术 ,造成骨软骨缺损模型 ,对其缺损位置进行定位和记录。结果  12只猕猴 2 4侧关节均在关节镜下进行了关节功能面的骨软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并进行了缺损部位的定位。结论 经关节镜建立猕猴关节面缺损模型是一种仅有微小创伤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颞下颌关节 关节镜 骨软骨缺损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PLGA支架结合B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余敏 丑克 李雨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双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40个膝关节股骨滑车部位戳孔,造成直径... 目的研究双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支架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40个膝关节股骨滑车部位戳孔,造成直径5 mm深4~5 mm的骨软骨缺损,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各20个膝关节。实验组植入PLGA支架与BMSCs的复合物;空白组采取自发修复,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6周、12周分批处死,比较两组改良Cook评分和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修复组织(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评分;比较实验组修复12周后的膝关节标本和正常关节标本的生物力学参数。结果术后6周,实验组和空白组的改良Cook评分为8.1±0.4 vs.4.3±0.9,ICRS评分为12.4±0.9 vs.0.8±0.2;术后12周,实验组和空白组的改良Cook评分为9.2±0.3 vs.5.2±1.2,ICRS评分为17.2±0.3 vs.3.7±0.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实验组修复12周后的膝关节标本和正常关节标本的生物力学比较,蠕变时间为(2314±592)s vs.(2763±649)s,应力松弛时间为(1936±334)s vs.(2142±402)s,杨氏模量为(0.32±0.13)MPa vs.(0.36±0.22)M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PLGA支架结合BMSCs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效果理想,修复后各项生物学特性接近正常关节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双相支架 骨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移植物修复骨软骨缺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同种异体移植物 修复 骨软骨缺损 脱钙 膜移植 软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