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锦永 李中锋 王焕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1-382,共2页
目的总结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6月,收治8例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8~46岁,平均35岁。左侧3例,右侧5例。病程1个月~1年8个月。前臂扭伤3例,慢性职业劳损4例,无明显诱因1例... 目的总结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2009年6月,收治8例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28~46岁,平均35岁。左侧3例,右侧5例。病程1个月~1年8个月。前臂扭伤3例,慢性职业劳损4例,无明显诱因1例。前臂均有酸胀不适伴拇指屈曲乏力,但无手指麻木。手术彻底解除嵌压因素后,6例行神经外膜松解,2例行束间松解。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末次随访时,5例恢复良好,拇长屈肌、示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肌力恢复正常或大部分恢复;2例尚可,肌力部分恢复;1例较差,未见明显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一旦确诊,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神经 神经松解术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1例
2
作者 梁晨 高新 《内科》 202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AINS)的效果,总结AINS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AIN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1月余,气促22天”入院。神经查体:右手尺侧掌面、拇指和示指触觉减退,...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AINS)的效果,总结AINS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AINS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因“反复发热1月余,气促22天”入院。神经查体:右手尺侧掌面、拇指和示指触觉减退,拇指、示指浅屈肌肌力减弱,深屈不能,腕部尺偏不能,Pinch-Grib试验阳性。右上肢MRI:右侧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肿胀,考虑正中神经肿胀、损伤可能。肌电图:右正中神经损害(考虑发出指浅屈肌肌支后、发出骨间前神经前的部位受损可能性较大)。两次行超声引导下右侧正中神经水分离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AINS患者,可有效地缓解组织对骨间前神经的压迫,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超声引导 水分离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方法1984年4月至2004年1月对15例患儿进行治疗。其中12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骨间前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3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间前神...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方法1984年4月至2004年1月对15例患儿进行治疗。其中12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骨间前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3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间前神经功能末恢复,需手术松解术。结果骨折手术组骨间前神经分别在骨折复位后4~12周内完全恢复。而骨折手法复位组需作神经松解术,术后3~6个月内神经完全恢复。结论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应早期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避赍.骨折反复手法直住,加审骨间前神经桶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嵌压综合征 经皮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力 阚世廉 +3 位作者 鲁毅军 宫可同 周强 费起礼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卡压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自1990年~2002年,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11个月。拇、示指屈曲肌力恢复正...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卡压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自1990年~2002年,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所见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11个月。拇、示指屈曲肌力恢复正常10例,2例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为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腱腱弓压迫造成,需与旋前圆肌综合征仔细鉴别。早期可保守治疗,一旦肌力明显下降,应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1990年-2002年 圆肌 指浅屈肌腱 手术疗效 治疗方法 术中所见 随访时 肌力恢复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赛云 李力 +2 位作者 毅仁 程毅 李昶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正中神经 神经 神经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璐 焦海山 《交通医学》 2010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保守治疗1例;4例手术治疗,切开肱二头肌腱膜,显露出肱动脉及内侧的正中神经,将旋前圆肌向外侧牵开,在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于指深屈肌浅面暴露骨间前神经。结果:手术治疗后手功...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保守治疗1例;4例手术治疗,切开肱二头肌腱膜,显露出肱动脉及内侧的正中神经,将旋前圆肌向外侧牵开,在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于指深屈肌浅面暴露骨间前神经。结果:手术治疗后手功能完全恢复3例,1例手术治疗和1例保守治疗手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神经 腕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毅 侯赛云 +3 位作者 赵新建 廖绪强 曾明 黄星球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诊断治疗 1990-2001年 回顾性分析 无感觉障碍 发病机制 手术疗效 临床特点 处理方法 术中病理 手术证实 手术减 术后随访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手术治疗 屈曲功 食指 指功能 突发性 患者 拇指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8
作者 王换新 李锦永 +1 位作者 胡洪良 程学锋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0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1例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均为重体力劳动者。左侧4例,右侧7例。病程3个月...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8月~2014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11例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40岁。均为重体力劳动者。左侧4例,右侧7例。病程3个月~2年10个月。致病原因:慢性职业劳损5例,Monteggia氏骨折4例,肘部挫伤1例,无明显诱因1例。临床表现为肘外侧及前臂近端伸肌群处酸胀不适伴手指背伸乏力,但无手部感觉障碍。患者均行2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再行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嵌压因素后,9例行神经外膜松解,2例行束间松解。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1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3个月~3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拇长展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旋后肌功能大部分或正常;1例尚可,功能部分恢复;1例较差,术后1年未见明显恢复。结论:骨间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一旦确诊,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抓紧时机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背侧神经 神经 显微外科技术 神经松解术
原文传递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6
9
作者 舒强 卢敏 +2 位作者 孟凡东 凌光烈 徐恩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 :48侧 (左右各 2 4侧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 :有 6 6 .6 %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发病解剖基础。方法 :48侧 (左右各 2 4侧 )成人防腐固定标本在肉眼或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可能构成对骨间前神经卡压的解剖结构。结果 :有 6 6 .6 %的拇长屈肌副头由内上至外下斜过骨间前神经主干前方。横过骨间前神经的结构还有 :尺侧副血管 (48.3% ) ,指浅屈肌发出至拇长屈肌的小肌束或纤维束 (10 .4% )。骨间前神经与桡、尺骨的关系 :77%骨间前神经走在桡骨颈前方下行一段 ,长为 3.9cm(37侧 ,) ;16 .7%骨间前神经在桡、尺骨之间走行 ;6 .3%隔指深屈肌走在尺骨的前方。结论 :拇长屈肌副头、横过骨间前神经的肌束和纤维等结构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综合征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治疗儿童骨间前神经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效仿 余海波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治疗 保守方法 病例报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振奎 韩芳民 朱文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72-1373,共2页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120侧(左右各60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骨间前神经主干78.3%经桡骨颈前方邻近的腱纤维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6%),尺骨头浅面腱膜(87.5%),融合腱板(81.7%)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0...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120侧(左右各60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骨间前神经主干78.3%经桡骨颈前方邻近的腱纤维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6%),尺骨头浅面腱膜(87.5%),融合腱板(81.7%)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0.8%),横跨骨间前神经主干的拇长屈肌副头(68.3%)及少见的肌束或纤维结构(10%)。结论: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的腱纤维结构及距离桡骨近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外周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神经综合征 临床解剖学研究 纤维结构 神经主干 拇长屈肌副头 解剖学基础 防腐固定 解剖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舒强 孟凡东 +2 位作者 卢敏 凌光烈 徐恩多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48侧(左右各24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 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腱性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8.3%),尺骨头浅面腱膜(93.7%),联合腱板(83.3%)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1.2%),横过骨间前神经... 目的 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48侧(左右各24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 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腱性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8.3%),尺骨头浅面腱膜(93.7%),联合腱板(83.3%)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1.2%),横过骨间前神经的拇长屈肌副头(66.7%),及少见的尺侧副血管,小束肌肉或纤维结构。77%骨间前神经干走在桡骨颈前方。结论 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的腱性结构及距离桡骨颈近可能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综合征 拇长屈肌副头 髁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及其有关解剖
13
作者 舒强 凌光烈 徐恩多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间前神经麻痹,从而使其支配的肌肉瘫痪。临床持点为骨间前神经支配的拇长屈肌,支配示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无力,但手部皮肤感觉正常。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于1948年首次...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间前神经麻痹,从而使其支配的肌肉瘫痪。临床持点为骨间前神经支配的拇长屈肌,支配示指和中指的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无力,但手部皮肤感觉正常。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于1948年首次Parsonage和Tuener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综合征 解剖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分析
14
作者 胡永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方法:对25例患儿进行治疗,其中22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骨间前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3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间前神经功能末恢复,需手术松解... 目的:分析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方法:对25例患儿进行治疗,其中22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骨间前神经功能完全恢复。另3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骨间前神经功能末恢复,需手术松解术。结果:骨折手术组骨间前神经分别在骨折复位后4~12周内恢复。骨折手法复位组作神经松解术,术后3~6个月内神经恢复。结论:肱骨髁上骨折伴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应早期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避免骨折反复手法复位加重骨间前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上 神经综合征 经皮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分支受压及手术松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卫华 李鑫 +4 位作者 陈建军 刘骏波 王伦安 刘兴国 马大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阐明骨间前神经 (AIN)分支起点、行程受压因素及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4 0例成人上肢标本 ,将骨间前神经分为 2段 ,即旋前圆肌段和指浅屈肌段。观测骨间前神经各分支的分出位置及行程的毗邻关系。结果 骨间... 目的 阐明骨间前神经 (AIN)分支起点、行程受压因素及为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4 0例成人上肢标本 ,将骨间前神经分为 2段 ,即旋前圆肌段和指浅屈肌段。观测骨间前神经各分支的分出位置及行程的毗邻关系。结果 骨间前神经从旋前圆肌段发出到 :旋前圆肌 36例、拇长屈肌 19例、指深屈肌 16例、指浅屈肌 7例 ,没发现旋前方肌支 ;骨间前神经从指浅屈肌段发出到 :旋前圆肌 3例、拇长屈肌 2 0例、指深屈肌 18例、指浅屈肌 2 7例、旋前方肌 39例。结论 前臂旋前功能减弱伴屈腕屈指功能下降 ,提示卡压部位在旋前圆肌段 ;前臂旋前功能正常 ,仅出现屈腕屈指功能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分支受 手术 解剖学 指浅屈肌 神经综合征 圆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掌侧神经嵌压的临床诊治分析
16
作者 谭森禄 卢晓杰 《吉林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210-210,共1页
1989年以来,我们共收治骨间掌侧神经嵌压10例,均行探查松解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掌侧神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部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17
作者 江蕾 高玉森 +1 位作者 徐立明 赵玉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23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背侧神经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 圆肌综合征 周围神经 手术治疗 手内在肌 神经松解 组织增生 腕尺管综合征 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后神经嵌压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小卫 王金堂 宋红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8-149,共2页
随着人们对骨间后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机制及诊断认识的不断提高,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院从1990~1996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嵌压综合征15例,随访1~6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随着人们对骨间后神经嵌压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机制及诊断认识的不断提高,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院从1990~1996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嵌压综合征15例,随访1~6年,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综合征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骨间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的肌电图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亚娣 王丽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8-498,共1页
骨间掌侧神经(an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AIN)嵌压综合征是由于患者前臂屈肌群异常纤维带、血管或肌腱弓等嵌压该神经而引发的病症,由于该综合征早期症状不明显,故临床诊断困难;当患者肌肉发生麻痹后,其临床表现与屈拇长肌腱... 骨间掌侧神经(an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AIN)嵌压综合征是由于患者前臂屈肌群异常纤维带、血管或肌腱弓等嵌压该神经而引发的病症,由于该综合征早期症状不明显,故临床诊断困难;当患者肌肉发生麻痹后,其临床表现与屈拇长肌腱自发断裂等病症极为相似,常需鉴别诊断。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可通过检测异常自发电位、正中神经传导功能及AIN运动传导潜伏期(肘至旋前方肌),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现将我科门诊多年来经EMG确诊的15例AIN嵌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综合征 掌侧神经 诊断困难 肌电图 运动传导潜伏期 肌腱自发断裂 神经传导功能 临床表现 臂屈肌群 早期症状
原文传递
骨间掌侧神经嵌压综合征:附10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宏 高广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13-416,共4页
关键词 掌侧神经 诊断 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