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古洁若 黄烽 余得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基因表达谱 ,寻找与AS相关的新基因并探讨其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含 5 88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 ,检测AS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初步筛选出在AS中... 目的 通过比较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基因表达谱 ,寻找与AS相关的新基因并探讨其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用含 5 88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 ,检测AS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初步筛选出在AS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为了进一步验证cDNA微阵列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扩大各组病例数 ,再用RT PCR技术同时检测、对比健康志愿者和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关节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关节滑膜细胞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变化。结果 和健康志愿者组的PBMC比较 ,AS病人骨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 (MNDA)、迁移抑制因子相关蛋白 8(MRP8)和MRP14、粘附分子ICAM 1和integrinβ1表达明显增高 ,其中MNDA和MRP8的变化相关系数为 0 .793。在AS的SFMC和关节滑膜细胞中 ,MNDA表达也显著增高 (与健康志愿者组PBMC比较 ,P值分别为 0 .0 38和 0 .0 2 7) ;MNDA区别AS和健康志愿者的统计学鉴别准确率达 1。AS病人在接受抗TNF α单克隆抗体治疗 3个月后 ,MNDA在关节滑膜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8)。结论 MNDA是AS发病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并与单核 /巨噬细胞致炎密切相关的免疫因子 ,其可能成为一种用于AS的诊断、治疗监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 CDNA微阵列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纤维化及CD34表达与预后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宇红 曾晓颖 沈志祥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慢性 骨髓纤维化 细胞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中PRTN3和MNDA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效能:与α-防御素的比较
3
作者 刘铮 安浩铭 +4 位作者 唐云皓 谷旺 高志森 李睿 柴伟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检测关节滑液中标志物蛋白酶3(proteinase 3,PRTN3)和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my-eloid nuclea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NDA)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中的临床效能,并与传统标志物α-defensin进... 目的检测关节滑液中标志物蛋白酶3(proteinase 3,PRTN3)和髓样细胞核分化抗原(my-eloid nuclear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NDA)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诊断中的临床效能,并与传统标志物α-defensin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收集连续65例因怀疑PJI而进行髋膝关节诊断性穿刺病人的关节滑液标本。基于2014年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Soci-ety,MSIS)标准,将29例纳入PJI组,36例纳入非PJI组。随后使用商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关节滑液中的三种标志物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所研究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其各自的敏感度、特异度与截断值。结果PJI组菌培养结果以葡萄球菌为主,占比31%,培养阴性病人占比34.5%。ROC分析结果显示,PRTN3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为0.984(95%CI,0.961~1.000),其次是α-defensin,AUC为0.944(95%CI,0.888~1.000),最后为MNDA,AUC为0.849(95%CI,0.755~0.943)。PRTN3的最佳截断值为318.000(ng/mL),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972。α-defensin的最佳截断值为7.150(μg/mL),敏感度为0.931,特异度为0.861。MNDA的最佳截断值为4.318(ng/mL),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722。结论PRTN3和MNDA都是PJI的优秀生物标志物。PRTN3的诊断性能最好,甚至略优于α-defen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生物标记物 蛋白酶3 细胞核分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SIX1和CD147的表达及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皓 程晓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1期2625-2627,共3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同源异型蛋白SIX1(SIX1)、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术后肿瘤组织,选择5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的组...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同源异型蛋白SIX1(SIX1)、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选择8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留取术后肿瘤组织,选择51例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的组织作为对照组1,选择5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组织作为对照组2,选择51例中老年人非肿瘤性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组中SIX1、CD147和PCNA的表达。结果4组患者SIX1、CD147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IX1、CD147和PCNA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SIX1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CNA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中SIX1和PCNA、CD147和PCNA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SIX1和PCNA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SIX1、CD147和PCNA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能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SIX1和CD147可能对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作用,SIX1和PCNA的表达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同源异型蛋白SIX1 细胞分化抗原147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