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肺部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雷琰 刘长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764-5768,共5页
背景:医学界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Th2相关的免疫反应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能力。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 背景:医学界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Th2相关的免疫反应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能力。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在第0天及第14天小鼠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并在第24-26天雾化吸入卵清蛋白溶液激发。实验组从第24天开始,在每次激发前2 h,腹腔注射制备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2 m L,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激发后麻醉致小鼠安乐死亡,采取血清、肺泡灌洗液及肺脏组织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1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发生异常,黏膜下层和肌层内能够看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治疗后,实验组小鼠肺部炎症较轻。2实验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实验组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小鼠腹腔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够减轻肺部炎性病理反应严重程度,降低肺泡灌洗液以及血清中相关的炎症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 支气管哮喘 肺部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抑制异体淋巴细胞增殖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涛 白海 +2 位作者 王存邦 路继红 欧剑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69,共1页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上 淋巴细胞增殖 异体 免疫调节作用 MSCs 多向分化潜能 临床应用前景 免疫调控机制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在未成熟鼠脑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3
作者 疏佳萍 柏文华 蒋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863-867,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未成熟鼠脑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干预未成熟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健康SD大鼠的24只新生3 d乳鼠建立早产儿脑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未成熟鼠脑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干预未成熟鼠脑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健康SD大鼠的24只新生3 d乳鼠建立早产儿脑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磷酸缓冲溶液(PBS)干预组和细胞培养上清液干预组。模型制作成功后,各组侧脑室立体定向移植PBS及上清液,制备侧脑室HE染色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1、3、5 d IL-6及TGF-β的分泌趋势及分泌浓度。结果:早产儿脑损伤模型分泌IL-6随天数递增而增多,上清液干预组分泌IL-6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及PBS干预组,分泌TGF-β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及PBS干预组。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改善未成熟鼠脑损伤的预后,降低促炎因子,增加保护性因子的分泌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 上清 未成熟鼠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气血屏障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刘晓君 白卜月 +2 位作者 武平 陈海龙 闻庆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探讨清胰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SAPALI)肺气血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大鼠胆胰管建立SAPALI模型。将50只雄性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胰汤组、BMSCs组及清胰汤联合B... 目的:探讨清胰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SAPALI)肺气血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用3.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大鼠胆胰管建立SAPALI模型。将50只雄性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胰汤组、BMSCs组及清胰汤联合BMSCs组。HE染色检测胰腺和肺组织损伤。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氧化应激相关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4-羟基壬烯酸(4-HNE)水平变化。使用免疫荧光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清胰汤能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肺微环境损伤。与BMSCs组相比,联合使用BMSCs可下调TNF-α、IL-6在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以及肺组织中MPO和4-HNE的表达,提示清胰汤能够促进BMSCs修复肺气血屏障。清胰汤和BMSCs联合治疗增加了SAPALI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论:清胰汤联合BMSCs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来促进SAPALI肺气血屏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胰汤 骨髓充质干细胞 气血屏障 重症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液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彭 张亚杰 +1 位作者 马莉莉 李秀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967-1972,共6页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的上清液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带MSCs,提取过滤脐带MSCs培养的上清液与食管癌细胞ECA109共培养,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的上清液对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脐带MSCs,提取过滤脐带MSCs培养的上清液与食管癌细胞ECA109共培养,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ECA109细胞迁移、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检测ECA109细胞凋亡情况;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中ERK、AKT、PI3K的表达水平。结果:划痕实验48 h,MSCs上清液共培养组ECA109细胞划痕面积为(17.157±1.425)μm^(2),明显高于对照组划痕面积(14.500±0.563)μm^(2)(P=0.04);CCK-8结果显示,48 h后MSCs上清液培养组ECA109细胞OD值(1.069±0.254)显著低于对照组(1.718±0.520)(P=0.037);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SCs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早期凋亡率(12.36±2.47)%高于对照组(7.23±0.86)%;G2+S期MSCs上清液共培养组细胞比例(39.82±1.01)%相比对照组(55.17±9.60)%显著减少。RT-PCR结果显示,MSCs上清液共培养组AKT mRNA表达量(0.35±0.01)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5)(P=0.004);Western blot可以看出,MSCs上清液共培养组ERK、AKT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s上清液抑制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ECA109细胞的凋亡,且ERK和AKT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上清 食管癌 增殖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文静 刘百坤 +1 位作者 李秋莲 陈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926-4930,共5页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是否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能量代谢方式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是否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能量代谢方式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5,10,15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结果与结论:第5,10,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贴壁生长,第15代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0.05),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逐渐降低(P<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0.05),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逐渐增加(P<0.05)。结果表明:长期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变化,第10代以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由于衰老导致活性降低。采用第10代以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适合于临床研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传代 长期培养 能量代谢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月兰 徐国兴 谢茂松 《海峡科学》 2010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RPE+RA+BMS... 目的:探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全反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RA)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RPE+RA+BMSc共培养组,RPE+BMSc共培养组,对照组。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RPE)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取第2代HRPE和第3代BMSCc接种于Transwell双层培养板内共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胶质源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烯醇化酶(NSE)、光感受器特异性标志视紫质(Rhodopsin)在诱导细胞中的表达。结果:hRPE培养上清液+BMSCs+RA组诱导BMSCs更多的表达GFAP(84.57士6.68)%,NSE(56.29士6.51)%,和Rhodopsin(41.47士3.76)%;与RPE培养上清液+BMSCs组及单独BMSc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PE培养上清液+BMSCs+RA可以诱导BMSCs向神经元、胶质细胞与视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全反视黄酸 培养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8
作者 张弛可 王飞清 +6 位作者 吴丹 杨波 成金阳 陈娟 唐东昕 刘洋 李艳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995-5002,共8页
背景: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改变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在... 背景:目前,关于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微环境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分子改变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综合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改变,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集中筛选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和获取Hub基因。培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处理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各组细胞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成骨诱导分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周期检测和Hub基因的验证。结果与结论:①从GSE84881中获取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数据,筛选出184个上调基因和140个下调基因。②富集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脂肪细胞分化、细胞代谢过程和MYC通路。根据Degree算法筛选出上调的10个Hub基因和下调的10个Hub基因。③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健康供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未发生改变,但其成脂分化能力增强、成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增多、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周期停滞、LGALS3表达增加以及MYC表达降低。经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后,健康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出现相似改变。④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发生改变,这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的交互作用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和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吕晶 柯杰 +4 位作者 王琳 张冬梅 刘冰 逄键梁 邓天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21-3426,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适的培养条件。目的:比较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和条件培养液2种不同的诱导方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特点。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耳软骨细胞,采用骨髓间充...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转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适的培养条件。目的:比较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和条件培养液2种不同的诱导方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特点。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耳软骨细胞,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及条件培养液诱导成软骨的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以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及周期,糖胺多糖、甲苯胺蓝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生物学特性,以RT-PCR法检测诱导后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采用共培养方式诱导的软骨细胞,其生物学特性与采用条件培养液诱导的软骨细胞相比,前者优于后者,如分泌糖胺多糖的能力以及基质分泌量均较高。提示共培养方式诱导的软骨细胞更接近正常软骨细胞,更有利于作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软骨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换液时间对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杨辉 蔡光先 +2 位作者 刘柏炎 蔡莹 谢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3868-387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首次换液对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三四周龄昆明种小鼠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许可证号:医动字第20-...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首次换液对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三四周龄昆明种小鼠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室提供(许可证号:医动字第20-002号)。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小鼠股骨,以低糖DMEM培养液冲出骨髓,1000r/min离心10min,去除脂肪和上清液,DMEM重悬,洗涤细胞,同样条件下离心,弃上清液,将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105U/L青霉素G、100mg/L链霉素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重悬沉淀,以1×108L-1接种于24孔板,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第1组于24h全量换液,第2组于3d全量换液,第3组于5d全量换液。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原代培养24h、3d、5d首次换液后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物表达。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原代培养24h换液,可见少量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原代培养3d首次换液,可见较多贴壁细胞,并形成细胞团,细胞为椭圆形、短梭形。原代培养5d换液,可见明显集落形成,贴壁细胞量多,细胞呈梭形。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原代培养24h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较缓慢,对数生长期晚;原代培养3d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快,对数生长期早;原代培养5d首次换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前6d生长速度较快,6d后生长渐缓慢。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三组间比较CD44、CD45阳性表达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4h首次换液:(88.13±1.60)%,(26.25±2.60)%;3d首次换液:(85.21±1.80)%,(29.37±1.30)%;5d首次换液:(79.85±1.50)%,(36.54±1.20)%,P<0.01]。结论:不同时间首次换液对贴壁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有影响,单从细胞纯度来考虑,24h首次换液较为理想,从细胞生长情况和纯度综合考虑,3d首次换液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表面标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景辉 李勇华 +3 位作者 王丽萍 简维雄 黄献平 袁肇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497-2502,共6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常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血清,最常见的是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但这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性隐患。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常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血清,最常见的是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但这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性隐患。目的:观察不同血清微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分别以下列血清微环境培养:自身血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大鼠自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同种异体血清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含同种异体血清的培养基培养,以后用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胎牛血清组:分离后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以后一直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培养;DMEM组:分离细胞后原代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传代后换用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贴比率;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测细胞表面CD11b、CD45和CD90表达。结果与结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及同种异体血清微环境细胞形态均一性、在融合度均高于其他组;首次传代天数低于其他组。24,48,72h贴比率自身血清组、同种异体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均高于DMEM组(P<0.01)。在细胞生长曲线中大鼠自身血清组倍增速率最快,其次为同种异体血清组,再者为胎牛血清组,而DMEM组细胞未见明显倍增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含血清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各组第3代细胞CD11b和CD45阳性细胞率均达到98%以上,CD90阳性率小于2%,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是在无血清微环境条件下,CD11b的阳性率为95.83%、CD90阳性率达2.07%,而CD45阳性率仅为64.79%,可见无血清环境下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明显低于含血清微环境。提示大鼠自身血清微环境下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生长及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细胞培养 骨髓充质干细胞 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生肌液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文海 李秀兰 +3 位作者 张杨 白人骁 尤佳 陈振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7期7489-7493,共5页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外用中药生肌膏能治疗感染开放性骨折引起的骨缺损。其机制可能为生肌膏中作者前期实验从生肌膏的原料生药中提取了生肌液,并证实不同浓度的生肌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同。有效成分促进骨髓间充质干...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外用中药生肌膏能治疗感染开放性骨折引起的骨缺损。其机制可能为生肌膏中作者前期实验从生肌膏的原料生药中提取了生肌液,并证实不同浓度的生肌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不同。有效成分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转化。目的:观察生肌液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12在天津市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5只3月龄的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浓度为5×102g/L生肌液从生肌象皮膏(由天津市中药饮片厂提供,原料生药当归、生地、龟板、象皮、血余)提取。方法:将25,8.3,5g/L的生肌液作用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不含生肌液的基础培养液为空白对照,以含地塞米松10-8mol/L,维生素C0.05g/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的基础培养液为标准对照。将不同干预条件下传代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培养板中培养二三周,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采用四环素标记及胶原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的表达情况,取细胞培养液测定胞外及胞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含量,将细胞内外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数量各自加和,计算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值。主要观察指标:培养2,3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钙结节形成、四环素标记及胶原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及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值。结果:①细胞钙结节观察结果:除了标准对照细胞外,不同浓度生肌液条件下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胞体先后出现拉长,聚集生长,随后中心细胞增殖、重叠,细胞之间界限模糊,逐渐形成多个散在的细胞结节,钙沉积逐渐出现,最终形成钙化结节。②四环素标记及胶原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除了基础培养液组外,各实验组四环素标记呈阳性的细胞及钙结节在荧光激发下呈黄绿色,空白对照细胞为阴性;除了标准对照细胞外,不同浓度生肌液条件下细胞胶原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棕黄色深染颗粒位于细胞胞浆中。③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检测结果:条件培养后2,3周,25g/L生肌液作用下细胞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钙素/乳酸脱氢酶比值高于其他条件下两种含量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液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成骨作用肯定,且高浓度时诱导成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中药 生肌 诱导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志成 钟跃思 +4 位作者 胡昆鹏 陈思 李明亮 方和平 邓美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181-4184,共4页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研究其培养液上清治疗肝纤维化的并不多。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1,2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6孔...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研究其培养液上清治疗肝纤维化的并不多。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1,2将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加入6孔板内处理肝星状细胞,分别为2mL培养液上清/孔,1mL培养液上清+1mL完全培养基/孔;对照组为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2mL完全培养基/孔)。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观察抑制效果,RT-PCR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加入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后,实验组1中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处理72h>处理48h>处理24h,P<0.05);实验组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胶原蛋白Ⅰ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均下调,且下调程度随培养液上清增多而增大(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培养上清 细胞周期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心肌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相关基因时序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俊义 魏云峰 +3 位作者 汪泱 谢安 娄远蕾 张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181-4185,共5页
背景:大量有关动物的体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或模拟心肌微环境的作用下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然而,类似的人类研究报道较少,同时相关的分化机制也不甚清楚。目的:探讨人类心肌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背景:大量有关动物的体内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或模拟心肌微环境的作用下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然而,类似的人类研究报道较少,同时相关的分化机制也不甚清楚。目的:探讨人类心肌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4代加入自体心肌匀浆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持续作用2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心肌特征性肌动蛋白α和肌钙蛋白的表达,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Nkx-2.5、GATA-4、MEF-2C、α-MHC、肌钙蛋白等相关基因在分化过程中的动态时序表达。结果与结论:经心肌匀浆上清液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变大,立体感增强,形态近似棒状。诱导2周时肌动蛋白α及肌钙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5.53%和23.48%。Nkx-2.5、GATA-4、MEF-2C基因在诱导后3d表达开始增强,其中GATA-4、MEF-2C诱导后5d达高峰,以后维持在较高水平,Nkx-2.5则随诱导时间逐渐增强;α-MHC、肌钙蛋白基因诱导前无表达,于诱导第3天出现表达,以后维持在高水平。结果提示,心肌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诱导作用,在此过程中,伴随着Nkx-2.5、GATA-4、MEF-2C、α-MHC和肌钙蛋白基因的时序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匀浆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基因 上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景全 路来金 +3 位作者 闫峻 范东艳 崔建礼 邬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脊髓匀浆上清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血清培养体系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旷文勇 周新伏 +5 位作者 张广森 刘利华 陈绍芳 符桑 唐铁钢 李佳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4044-4048,共5页
背景:骨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少,因此课题立项设计之一即如伺得到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避免细胞培养过程中因动物血清造成的病原体污染和异种血清所致的过敏反应。目的:拟建立脐带血血清培养系统,以实现体外扩增人骨... 背景:骨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少,因此课题立项设计之一即如伺得到足够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避免细胞培养过程中因动物血清造成的病原体污染和异种血清所致的过敏反应。目的:拟建立脐带血血清培养系统,以实现体外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目标。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9/2007-10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12份骨髓标本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提供,6例采自正常供者,6例采自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肿瘤患者。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未抗凝的脐带血,静置待血凝块完全析出后吸取血清,离心弃沉淀,取各项病原微生物检测均呈阴性的脐带血血清用于细胞培养,临用前56℃水浴灭活30min。抽取正常供者和肿瘤患者的骨髓液100mL/份,采用Ficoll Paque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脐带血血清的DMEM/F12进行传代培养。传至第3代低温、液氮冻存,4-8周后予以解冻复苏,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锥虫蓝染色后,N/k成骨诱导体系培养14d,碱性磷酸酶染色;加入脂肪诱导体系培养14d,油红O染色。主要观察指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情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培养至第4代,接种后两三天为生长潜伏期,3-5d为对数增殖期,5-7d细胞生长缓慢进入平台期。采自正常供者和肿瘤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前后扩增数量均基本相似(P〉0.05),细胞存活率均〉96%,CD29、CD73、CD105阳性率均〉90%,CD31、CD34、CD45阳性率均〈5%,诱导2周后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的阳性率均〉85%。结论:应用灭活脐带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且冻存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脐带血 细胞培养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与培养基中胎牛血清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韦育林 李楚强 +3 位作者 伍卫 傅玉如 魏菁 梁尉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0,i0001,共4页
目的:讨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的不同传代次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在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5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讨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的不同传代次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在生长特性及表面标志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实验于200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取健康Wistar大鼠5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分别以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进行贴壁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及表面标志CD45,CD11b,CD29和CD44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造血前体细胞表达CD45和CD11b)。结果:①两种浓度胎牛血清培养细胞均能获得贴壁梭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原代培养的细胞分裂增殖较快,集落融合较早,传代时间较短(平均10d)。②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传代培养第1,2代细胞均质性相对较差,CD45阳性率分别为23.4%,15.4%,CD11b阳性率分别为16.6%,10.3%,高于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组(P<0.05),至第3代后两组已无差异,CD45和CD11b阳性率均小于5%,而CD29和CD44阳性率均大于95%。③两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相似,但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数生长期峰值出现较早,为第6天,而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培养组为第7天。结论:体积分数为0.1和0.15的胎牛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生长特性和表面标志方面存在差异。使用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已可满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扩增,但要在短期内获得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体积分数为0.15胎牛血清优于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 细胞培养 大鼠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生长特性 表面标志 培养 胎牛血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
18
作者 汪卓 王丹 +1 位作者 郝冬海 李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0期7021-7027,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可为神经系统受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条件下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用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可为神经系统受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带来了新的希望。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条件下向神经元细胞分化。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方法,用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分化的结果。结果与结论:诱导72 h,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巢蛋白和神经元中的标志性微管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视网膜干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提示视网膜干细胞可能分泌神经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视网膜干细培养上 巢蛋白 微管相关蛋白2 干细胞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治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冯鹏 李光来 王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d脑组织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梗死后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骨髓充质干细胞 上清 神经前钵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黎 焦保良 +1 位作者 王景川 王新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9212-9215,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细胞,以50,100,200g/L的黄芪注射液作用5,12,24h,MTT实验观测... 背景: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4代细胞,以50,100,200g/L的黄芪注射液作用5,12,24h,MTT实验观测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细胞在8~10d后接近80%~90%融合状态,可进行传代。传至第3代基本完成细胞的纯化。MTT实验显示,伴随黄芪注射液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逐渐升高,出现类似神经细胞形状改变,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黄芪不仅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并且对细胞具有营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骨髓充质干细胞 MTT 活性 干细胞 培养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