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的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伏帅 赵威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常规组(54例)和BMSCs组(54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BMSCs组采用BMSCs移植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BMSCs组治疗1 d、3 d、5 d、7 d后的内皮素-1 (ET-1)水平分别为(60.23±10.45) ng/L、(54.49±10.27) ng/L、(48.66±10.37)ng/L、(42.19±10.25)ng/L,均低于常规组[(65.44±10.22)ng/L、(59.65±10.37)ng/L、(53.25±10.41)ng/L、(47.62±10.38) ng/L](P<0.05);一氧化氮(NO)水平分别为(45.22±10.25)μmol/L、(52.38±10.41)μmol/L、(58.25±10.33)μmol/L、(64.33±10.41)μmol/L,均高于常规组[(40.39±10.44)μmol/L、(47.65±10.23)μmol/L、(53.41±10.32)μmol/L、(59.44±10.21)μmol/L](P<0.05);BMSCs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85.45±10.23) U/mL、(135.29±20.36) U/L,均高于常规组[(80.25±10.41) U/mL、(120.44±20.39) U/L],丙二醛(MDA)[(5.36±1.29) nmol/L]低于常规组[(6.22±1.65) nmol/L](P<0.05);BMSCs组的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神经肽Y (NPY)分别为(5.35±1.22)μg/L、(8.31±1.55)×10~3/mm^(3)、(187.66±20.41) pg/mL,均低于常规组[(6.28±1.44)μg/L、(10.41±2.36)×10~3/mm^(3)、(201.45±20.47) pg/mL](P<0.05);BMSCs组的格拉斯哥预后指数(GOS)[(4.52±1.36)分]高于常规组[(3.77±0.82)分],改良Fisher量表(mFS)评分[(1.44±0.23)分]低于常规组[(2.25±0.79)分](P<0.05)。结论 BMSCs移植术能减轻SAH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损伤,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避免继发脑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骨髓充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功能 脑损伤 预后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白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应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2例患者骨折愈合率是95.12%,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5.2±1.5)个月,疗效优良率是82.93%,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四肢骨折骨不连患者应用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 四肢骨折 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16
3
作者 蔡伟斌 范积平 +8 位作者 吕扬阳 郭新辉 凌龙 秦文 宋飞 王莉 库建斌 范素珍 杨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效果。方法对36例战创伤导致的成人早期ONFH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ONFH)的效果。方法对36例战创伤导致的成人早期ONFH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于术前及术后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观察ONFH体积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2.4±0.11)个月随访。术后疼痛症状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随访6、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ONFH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ONFH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移植 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吕艳杭 吴姗姗 +5 位作者 王振常 叶学劲 符燕青 段桂姣 苏晓文 农小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5-362,共8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区及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脾胃肝病区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毒治疗1年,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黄疸评分低于A组、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E(IgE)、丙二醛(MDA)水平及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 柔肝化纤颗粒 骨髓充质干细胞 炎性因子 免疫应答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放疗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丽君 姚亮 肖仲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BMSC移植。移植1月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处死所有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3 BMSC免疫表型显示,表面标记CD44(+)和CD90(+)的高表达率分别为培养细胞的78.04%和75.17%,此外CD45(+)和CD34(+)表达率较低,仅为8.05%和10.40%。观察组经BMSC移植后,大鼠饮食、皮毛、行为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状况较对照组恢复较快,体重出现明显增长(P<0.05),不良反应率较低(P=0.01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MSC可在卵巢移植放疗后发挥保护作用,促使血清E2水平升高,LH、FSH水平降低,进而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卵巢移植 放疗 生殖内分泌激素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预处理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治坤 白少玄 +1 位作者 赵伟 王晨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背景:干细胞疗法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但心肌微环境改变影响干细胞疗效。运动预处理类似于缺血预处理,能够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然而,运动预处理与干细胞移植联合作用的效果与机制鲜有关注。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 背景:干细胞疗法在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方面具有广阔前景,但心肌微环境改变影响干细胞疗效。运动预处理类似于缺血预处理,能够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然而,运动预处理与干细胞移植联合作用的效果与机制鲜有关注。目的:观察运动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的影响,探讨局部炎症微环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和联合组,每组20只。利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移植组和联合组造模后于心肌内注射雄性大鼠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此外,联合组在造模前还需进行8周跑台运动(即运动预处理)。干细胞移植后4周,采用递增负荷运动力竭实验测定运动能力,超声心动术测定心脏结构与功能,压力容积导管法检测左心室血液动力学,原位染色法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获取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干细胞移植后1,7 d和4周,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左心室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抗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和胚胎基因(心房钠尿肽、脑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m RNA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干细胞移植后4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 <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增加(P <0.05);胚胎基因以及促炎因子m RNA表达量上调(P <0.05),白细胞介素10 m RNA表达量下调(P <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运动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P <0.05);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容积分数下降(P <0.05);胚胎基因以及促炎因子m RNA表达量下调(P <0.05),白细胞介素10 m RNA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P> 0.05)。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均进一步改善(P<0.05)。(2)干细胞移植后1,7d: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 RNA表达量升高(P<0.05)。(3)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除移植后1 d)、肿瘤坏死因子α与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 RNA表达量呈负相关(P <0.05),白细胞介素10与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 RNA表达量呈正相关(P <0.05)。结果表明:运动预处理能够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大鼠的效果,表现为心脏重构得到抑制、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其机制与心肌炎症微环境改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滞留和存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心肌梗死 骨髓充质干细胞 心脏重构 炎症反应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成龙 杨志烈 +10 位作者 常君丽 赵永见 赵东峰 戴薇薇 吴宏进 张婕 王利波 谢颖 唐德志 王拥军 杨燕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3,共8页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 背景:补骨脂素具有很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可能对化疗导致的骨质疏松具有恢复作用。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恢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MTT法检测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成骨诱导结合碱性磷酸酶染色确定补骨脂素对环磷酰胺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恢复作用的最佳剂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分化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Wnt1、Wnt4、Wnt10b、β-catenin、c-MYC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补骨脂素干预不同时间点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Activeβ-catenin、DKK1、c-MYC、Cyclin D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不同浓度补骨脂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后对环磷酰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抑制的恢复作用最佳;(2)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标志基因Runx2、ALP、Osteocalcin、骨保护素mRNA表达和Runx2蛋白表达的降低;(3)补骨脂素可以逆转环磷酰胺条件培养基导致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Wnt4、β-catenin、c-MYC mRNA表达和Activeβ-catenin、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的降低以及DKK1蛋白表达的升高;(4)结果表明,环磷酰胺能抑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补骨脂素对其具有恢复作用,且200μmol/L补骨脂素干预效果最佳,而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补骨脂素激活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补骨脂素 Wnt4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急性和慢性运动的影响
8
作者 冯强 皮亦华 +2 位作者 黄华生 黄德伦 张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68-4877,共10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可观的治疗前景,但移植细胞向心脏归巢效率及在心脏内的滞留率和存活率较低限制了干细胞疗效。运动疗法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运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尚未明... 背景:干细胞移植对治疗心肌梗死具有可观的治疗前景,但移植细胞向心脏归巢效率及在心脏内的滞留率和存活率较低限制了干细胞疗效。运动疗法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然而运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运动(包括急性和慢性运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取80只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或联合组,每组20只。模型组、移植组或联合组大鼠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24 h后,联合组进行8周有氧运动(慢性运动,30 min/d,每周运动5 d),于首次运动(急性运动)后5 min内,移植组和联合组尾静脉输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首次运动后24 h取部分大鼠,检测大鼠心肌内移植的干细胞存活率、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RNA表达、归巢因子蛋白表达以及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参数;末次运动后72 h取剩余大鼠,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心肌组织学变化和Ki67^(+)细胞数量。结果与结论:(1)急性运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活性氧、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升高(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P <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和联合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活性氧、丙二醛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 <0.05),干细胞存活率、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mRNA表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CXC趋化因子受体4蛋白表达升高(P <0.05)。(2)慢性运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含量增加(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心肌细胞横截面积与胶原含量降低(P <0.05),Ki67+细胞升高(P <0.05);与移植组比较,联合组胶原含量降低(P <0.05),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Ki67+细胞升高(P <0.05)。(3)急性运动通过促进干细胞归巢、改善心肌微环境提高外源性干细胞存活率,慢性运动可刺激干细胞移植后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脏重塑并增强心功能,提示运动有助于优化大鼠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移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慢性运动 干细胞移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9
作者 文雅倩 梁超伦 +5 位作者 郑坤锐 谢典翁 杨海梅 邹梦迪 郭达 李兴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2,共7页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造模后次日,牛磺熊去氧...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SCI)模型。造模后次日,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灌胃200 mg/kg牛磺熊去氧胆酸;造模后第3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第三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则持续14 d生理盐水灌胃并后续尾静脉PBS注射。造模后第3、7、14天,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BBB评分。给药结束后,通过足迹实验记录大鼠后肢运动轨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IL-6、IL-10、Arg-1、PI3K、Akt蛋白表达,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AP2、GAP43、GFA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牛磺熊去氧胆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后肢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学均有改善(P<0.05),MAP2、GAP43荧光强度和IL-10、Arg-1、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P<0.05),GFAP荧光强度和IL-6蛋白表达降低(P<0.05),其中联合干预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继发损伤,促进轴突和髓鞘再生,达到恢复大鼠脊髓损伤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熊去氧胆酸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炎症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李晓峰 赵朵 +3 位作者 欧阳钦 庞子翔 李育泉 陈前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69-2674,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部氧化应激环境导致移植细胞存活率低、细胞移植效率不佳等问题。目的:探究芒果苷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浓度梯...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局部氧化应激环境导致移植细胞存活率低、细胞移植效率不佳等问题。目的:探究芒果苷在氧化应激状态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浓度梯度0,20,40,80,160μmol/L加入芒果苷孵育2 h,然后加入含400μmol/L H_(2)O_(2)的无血清L-DMEM培养基及相应浓度的芒果苷继续培养12 h及24 h,以常规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正常对照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按照试剂盒操作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过氧化氢酶水平。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的存活能力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H_(2)O_(2)组相比,芒果苷组细胞的存活能力显著升高(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0.01)。芒果苷在20μmol/L浓度以上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抗氧化应激保护活性,且在160μmol/L以下无细胞毒性。结果表明,抗氧化剂芒果苷可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氧化活性,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提供一种新的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芒果苷 预处理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1
作者 杨超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648-2654,共7页
背景:小分子药物TD-198946是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形成软骨的高效软骨生成剂,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成骨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 背景:小分子药物TD-198946是一种能诱导干细胞形成软骨的高效软骨生成剂,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对成骨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小分子药物TD-198946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TD-19894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TD-198946的最佳使用浓度;然后加入最适浓度TD-198946和成骨分化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成骨诱导第3天用q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基因表达;成骨诱导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第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结论:①CCK-8实验结果显示,100 nmol/L TD-198946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②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TD-198946能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qRT-PCR结果显示,TD-198946可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的表达;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D-198946可促进Runt相关转录因子2、Ⅰ型胶原以及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小分子药物TD-198946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TD-198946 成骨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AKT P-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阮梦凡 尹宇航 +1 位作者 邵晓冬 祁兴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早期常缺乏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肝移植已成为肝硬化终末期阶段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肝移植手术成本高、并发症多且供体资源有限,导致肝移植手术的应... 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早期常缺乏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肝移植已成为肝硬化终末期阶段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肝移植手术成本高、并发症多且供体资源有限,导致肝移植手术的应用范围受限.目前,干细胞疗法已发展成为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替代方法.干细胞的来源及类型不一,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因其分化潜力大、含量丰富、易于获取和制备等优势已成为参与组织再生的重要细胞之一.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BMSCs治疗肝硬化的机制、移植途径、安全性、有效性、细胞来源、优势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再生 细胞治疗 肝硬化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递送微小RNA-98-5p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13
作者 徐海飞 张伟 +1 位作者 罗伟俊 雷建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EXO)递送微小RNA(miR)-98-5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AMI+EXO组、AMI+miR-98-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mi... 目的探究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EXO)递送微小RNA(miR)-98-5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AMI+EXO组、AMI+miR-98-5p模拟物阴性对照(mimic NC)-EXO组、AMI+miR-98-5p模拟物(mimic)-EXO组、AMI+UTMD组、AMI+miR-98-5p mimic-EXO+UTMD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miR-98-5p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98-5p低表达,血清cTnT、CK-MB、LDH水平升高(P<0.01),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与AMI+mimic NC-EXO组比较,AMI+miR-98-5p mimic-EXO组大鼠心肌组织miR-98-5p[(1.46±0.56)比(0.63±0.48),P<0.01]高表达,血清cTnT[(89.11±9.17)U/mL比(166.58±11.34)U/mL,P<0.01]、CK-MB[(416.22±15.19)U/L比(554.12±15.86)U/L,P<0.01]和LDH[(571.00±19.78)U/L比(686.03±4.81)U/L,P<0.01]水平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改善。与AMI+miR-98-5p mimic-EXO组比较,AMI+miR-98-5p mimic-EXO+UTMD组大鼠心肌组织miR-98-5p[(2.76±0.95)比(1.46±0.56),P<0.01]高表达,血清cTnT[(45.69±5.46)U/mL比(89.11±9.17)U/mL,P<0.01]、CK-MB[(281.86±7.26)U/L比(416.22±15.19)U/L,P<0.01]和LDH[(463.49±15.75)U/L比(571.00±19.78)U/L,P<0.01]水平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程度明显改善。结论UTMD协同BMSCs EXO递送miR-98-5p对AMI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微小RNA-98-5p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静电纺丝膜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与成血管平滑肌分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现娟 王秋花 +3 位作者 张锦艺 杨杨杨 王文双 张晓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69,共9页
背景:临床上迫切需要小口径人工血管来治疗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目前,血管组织工程已成为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主要方法,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细胞来源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4种静电纺丝膜材料对骨髓间... 背景:临床上迫切需要小口径人工血管来治疗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目前,血管组织工程已成为制备小口径人工血管的主要方法,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细胞来源是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成功的关键因素。目的:观察4种静电纺丝膜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黏附及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聚己内酯(PCL)、聚己内酯-透明质酸(PCL-HA)、聚己内酯-丝素蛋白(PCL-SF)、聚己内酯-明胶(PCL-GEL)静电纺丝膜材料上,培养1,3,7 d后,扫描电镜下观察材料上的细胞排布,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材料上的细胞增殖与黏附,qRT-PCR检测材料上细胞分泌的CD90、Meflin、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向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分化7 d后,qRT-PCR检测材料上细胞ɑ-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4种静电纺丝膜上均沿着静电纺丝膜的纤维走向排列;②鬼笔环肽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4种静电纺丝膜上分布规律,均沿着纤维走向呈现平行分布,并且PCL-HA、PCL-SF、PCL-GEL静电纺丝膜较PCL静电纺丝膜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黏附,PCL-SF静电纺丝膜相较于PCL-HA、PCL-GEL静电纺丝膜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黏附;③qRT-PCR检测显示,4种静电纺丝膜材料均可维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90和Meflin的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CL-HA、PCL-SF、PCL-GEL组培养1,7 d的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高于PCL组(P<0.05),PCL-SF组培养3,7 d的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高于其他3组(P<0.05),PCL-HA组培养7 d的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高于PCL-GEL组(P<0.05);④qRT-PCR检测显示,PCL-SF组ɑ-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高于其他3组(P<0.05),PCL-HA组ɑ-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表达高于PCL组(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PCL、PCL-HA、PCL-GEL静电纺丝膜,PCL-SF静电纺丝膜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更适合制备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 静电纺丝 聚己内酯 聚己内酯-透明质酸 聚己内酯-丝素蛋白 聚己内酯-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片煅制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15
作者 邵学坤 石典花 +6 位作者 丁志坪 邱卓雅 王平 王仪 王成 丁晓彦 孙铁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01-6608,共8页
背景:通过对鹿角片煅制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果的科学探究,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再生医学的融合创新提供实证支持,推进传统中药在骨骼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目的:探讨鹿角片煅制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 背景:通过对鹿角片煅制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效果的科学探究,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再生医学的融合创新提供实证支持,推进传统中药在骨骼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目的:探讨鹿角片煅制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材料(如陶泥、黄泥、盐黄泥)的包裹,对鹿角片进行煅制处理,共设计7种不同的煅制样品(陶泥-棉布、黄泥-棉布、盐黄泥-棉布、黄泥-锡箔纸、盐黄泥-锡箔纸、黄泥-蜜炙、盐黄泥-蜜炙煅制的鹿角片),测定煅制前后鹿角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CCK-8实验评估不同鹿角片煅制品水提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煅制方法显著提高了鹿角片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其中黄泥-蜜炙煅制鹿角片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②鹿角片煅制品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其中黄泥-蜜炙煅制鹿角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鹿角片 煅制 黄泥 蜜炙 水提物 工程化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方法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最理想的参数
16
作者 刘洵 欧阳厚淦 +3 位作者 潘荣斌 王姿 杨芬 田佳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727-6732,共6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物理干预手段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物理干预尚存在诸如基础研究数据有待加强、统一的参数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等不足。目的:综述物理手段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物理干预手段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具有显著影响。但目前物理干预尚存在诸如基础研究数据有待加强、统一的参数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等不足。目的:综述物理手段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电刺激,机械刺激,低氧,脉冲电磁场,低强度脉冲超声”为中文检索词,以“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osteogenesis differentiation,chondrocytes differentiation,electrical stimulation,mechanical stimulation,hypoxia,electromagnetic fields,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为英文检索词,选取5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物理手段通过改变特定的微环境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等,但参数尚未统一,今后应进一步优化并探讨相关物理因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最佳参数和作用条件;②某些特殊物理环境条件难以通过低成本的常规手段开展应用,有待后续研究发展进一步降低特殊物理条件的构建难度;③物理手段干预骨髓间充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促进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物理因素 机械转导 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7
作者 韩念荣 黄异飞 +2 位作者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1-3967,共7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6 mmol/L)、高糖组(30 mmol/L)、PD-1过表达组、PD-1过表达空载组、PD-1敲低组、PD-1敲低空载组、PI3K/AKT通路抑制剂组(PD-1敲低+5μmol/L LY294002)。通过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模拟体外糖尿病环境,采用qRT-PCR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D-1及其配体PD-L1和成骨标志物Runx2、OSX的mRNA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高糖组PD-1及PD-L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糖组,高糖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②敲低PD-1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激活PI3K/AKT通路;③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结果表明:PD-1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高糖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I3K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苷V调控高糖状态巨噬细胞M1极化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8
作者 叶枝茂 惠久莹 +2 位作者 钟晓霞 麦昱颖 李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8-3975,共8页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 背景:糖尿病微环境会造成巨噬细胞过度M1极化,这种高糖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从而影响糖尿病骨缺损的愈合。研究表明罗汉果苷Ⅴ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的作用,但其能否调节高糖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M1极化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在高糖炎症状态下调节巨噬细胞M1型极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从正常和糖尿病小鼠分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分别培养于低糖和高糖培养基。使用脂多糖和干扰素γ作为炎症刺激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同时以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4/80^(+)CD86^(+)细胞比例,qRT-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使用低糖或高糖成骨诱导液诱导成骨分化,添加M1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作为炎症刺激,以及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成骨诱导14 d后采用q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成骨诱导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F4/80^(+)CD86^(+)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高糖炎症对照组(P<0.05);②qRT-PCR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6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③ELISA结果显示160,320,640μmol/L罗汉果苷Ⅴ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较高糖炎症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④320μmol/L罗汉果苷Ⅴ干预后,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钙盐沉积增加(P<0.05),且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果表明,罗汉果苷Ⅴ可通过抑制高糖炎症状态下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及炎症因子表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苷Ⅴ 巨噬细胞 M1型极化 骨髓充质干细胞 炎症反应 成骨分化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橙皮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19
作者 章镇宇 梁秋健 +4 位作者 杨军 韦相宇 蒋捷 黄林科 谭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7,共11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新橙皮苷可以延缓去卵巢小鼠的骨丢失,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探究。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新橙皮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与可能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骨质疏松症...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新橙皮苷可以延缓去卵巢小鼠的骨丢失,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探究。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新橙皮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与可能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R语言筛选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靶点,从ChEMBL和PubChem数据库筛选新橙皮苷的相关靶点,三者取交集获得共同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基因的PPI网络,筛选关键目标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新橙皮苷与目标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检测新橙皮苷对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完全培养基为空白对照组、成骨诱导液为对照组,含不同浓度(25,50μmol/L)新橙皮苷的成骨诱导液为实验组,在相应时间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的表达、矿化程度、成骨相关基因及目标靶点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9253个,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2161个,新橙皮苷相关靶点326个,三者共同靶点53个,53个基因在骨质疏松症样本中皆上调。PPI网络筛选出具有研究意义的目标靶点基因PRKACA。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新橙皮苷通过PRKACA靶点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蛋白质磷酸化和蛋白质自身磷酸化等生物过程,作用于内分泌抵抗、癌症中的蛋白聚糖、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新橙皮苷与目标靶点PRKACA对应的蛋白有一定的结合能力。(2)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新橙皮苷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早期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茜素红染色显示新橙皮苷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矿化。RT-qPCR检测结果显示,新橙皮苷可以促进碱性磷酸酶、PRKACA、骨钙素mRNA的表达。(3)结果表明,新橙皮苷可能通过雌激素信号通路上的PRKACA靶点促进成骨分化,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骨质疏松症 新橙皮苷 骨髓充质干细胞 PRKAC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粗糙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胡泽遵 杨反磊 +1 位作者 徐浩 罗宗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81-1989,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机械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谱系特异性分化至关重要。然而,机械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粗糙度对骨髓... 背景:研究表明,机械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谱系特异性分化至关重要。然而,机械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拉伸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表面粗糙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不同目砂纸(120目、1 000目和10 000目)在PDMS表面构建3种不同粗糙度的形貌(PDMS-120M、PDMS-1000M和PDMS-10000M),与空气接触的PDMS表面作为对照组。采用RT-q PCR检测静态条件下和拉伸条件下(0%,2%,4%,6%拉伸幅度)不同粗糙度PDMS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检测2%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SIRT1、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观察2%拉伸条件下不同粗糙度PDMS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1)静态条件下粗糙度为(13.51±2.11)μm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表达最高;(2)相对光滑PDMS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4%拉伸幅度条件下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而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2%拉伸幅度条件下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3)在2%拉伸幅度条件下,粗糙度为(13.51±2.11)μm PDMS-1000M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成骨分化效果,可能与激活SIRT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机械刺激 机械拉伸 粗糙度 信号通路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