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皮瓣修复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应激反应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孙庆禄 田连国 +1 位作者 高鸣 胡志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皮瓣修复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应激反应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 目的研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皮瓣修复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应激反应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间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皮瓣修复,对照组给予骨折复位术联合皮瓣修复。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3 d的应激指标[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醛固酮]水平,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下肢功能[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和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测评量表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3 d,两组患者的NE、E、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E、E、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分别为(1.22±0.15)mmol/L、(0.71±0.33)mmol/L、(227.81±17.26)μg/L、(41.33±4.12)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0.32)mmol/L、(0.91±0.32)mmol/L、(241.39±17.83)μg/L、(48.39±4.15)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7±0.9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62±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和HSS评分分别为(86.41±4.47)、(87.22±3.1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28±4.12)、(81.48±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7.50%vs.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复位术联合皮瓣修复术相比,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可减轻应激反应,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折伴软组织缺损 Ilizarov短缩-延长术 外科皮 修复 应激反应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带血运骨瓣或复合组织瓣的解剖学观察
2
作者 肖滋润 陈佳 +4 位作者 卫阔 江小萌 杨涛 朱光显 幸超峰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作为潜在骨瓣或骨-韧带-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供区的可能性。方法对来自6例遗体捐献者的12例成人上肢福尔马林固定后标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血供来源及滋养动脉走行进行解剖观察。将10个标本的大多角骨、小多角... 目的探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作为潜在骨瓣或骨-韧带-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供区的可能性。方法对来自6例遗体捐献者的12例成人上肢福尔马林固定后标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血供来源及滋养动脉走行进行解剖观察。将10个标本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完整切取后使用MicroCT扫描,再用Mimics Medical软件重建形成骨的三维模型,测量并评估可截骨骨量。对2例标本进行模拟手术操作,其中1侧切取以大多角骨背侧滋养动脉或桡动脉为蒂的大多角骨背外侧骨瓣;另1侧切取以桡动脉为蒂的大多角骨-背侧韧带-小多角骨复合组织瓣,评估这2种方式重建舟骨、月骨血供的潜力。结果大多角骨、小多角骨的血供均主要来自于桡动脉,血供丰富可靠。大多角骨背外侧骨瓣可截取骨量较大,可以用于修复舟骨及月骨损伤,但其滋养动脉较短,可能需要切断桡动脉作为血管蒂或者采用游离骨瓣的方式。大多角骨-背侧韧带-小多角骨的复合组织瓣可用于修复舟月韧带损伤,可截取骨量较大且符合舟月关节解剖关系者,但带血运移植必须以桡动脉为血管蒂。结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可以作为修复腕舟骨、月骨损伤的潜在供区,但可能需选择游离移植或者以桡动脉作为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多角 小多角 尸体解剖 带血运 骨-韧带-骨复合组织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
3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折复位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观察组接受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Kofoed、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皮瓣血运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皮瓣血运状态,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短缩-延长术 早期穿支血管蒂皮 胫腓 踝周软组织缺损 下肢功能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骨块自体复合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密 刘玉杰 +3 位作者 陈桂明 田月 赵斌 贾金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研究肌腱-骨块自体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转归。[方法]以8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1次成形建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行嵌压固定;在胫骨端骨桥打结... [目的]研究肌腱-骨块自体移植物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组织形态学转归。[方法]以8只山羊膝关节为实验模型,用阶梯状联合钻1次成形建立股骨隧道呈倒置瓶颈状,以髌腱-胫骨结节骨块为移植物,在股骨隧道内行嵌压固定;在胫骨端骨桥打结固定。术后4、8、12和16周取材,分别进行放射学、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隧道宽度变化及移植物的组织学转归。[结果]术后各时间点放射检查未见隧道扩大;HE染色检查显示12周后有明显的腱-骨连接形成,移植骨块与隧道形成骨性愈合。[结论]嵌压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移植物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嵌压固定 肌腱-块自体移植物 组织 复合移植物 自体移植物 固定法 嵌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辉 王雪松 +3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最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最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 -髌腱- 前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耀彬 郑裕东 +2 位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 ;在模拟生理体液中进行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 ,通过控制致孔剂用量、尺寸大小和分散 ,得到的支架材料呈三维连通开孔结构 ,且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达 90 %以上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与生物活性玻璃良好相容 ,后者粘附在支架孔壁上 ;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有羟基碳酸磷灰石多晶体生成 ,表明复合支架仍保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玻璃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行结构化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韧带-骨连接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直兵 张瑗 +3 位作者 张峡 郝勇 张玉梅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936-1941,共6页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的具有连续异质性移行结构的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动物体内的愈合效果。方法通过胶原水凝胶将异质性细胞群种植于脱细胞兔跟腱支架内特定的区域,构建一种具有纤维形成、...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的具有连续异质性移行结构的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动物体内的愈合效果。方法通过胶原水凝胶将异质性细胞群种植于脱细胞兔跟腱支架内特定的区域,构建一种具有纤维形成、软骨形成及骨形成3个功能区域的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兔ACL,8周后进行组织学、显微CT、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移植物与骨隧道间预先设定区域内特定组织的梯度形成情况。结果组织学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软骨标志物GAG、COL2A1只在软骨段内生成,而骨标志物钙结节、OCN只在成骨段内生成,关节腔内纤维生成段内新生的胶原纤维相互连接,有效地修复了支架的胶原结构。显微C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隧道腔内大量新生矿化组织形成。该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兔ACL 8周后,在骨隧道-关节腔界面表现出纤维-纤维软骨-骨的结构渐变现象。结论该细胞-肌腱复合物重建兔ACL,骨隧道-肌腱界面愈合良好,微观结构与生理性ACL-骨界面极其相似,有望应用于ACL的损伤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界面 脱细胞肌腱 移行结构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物对腱-骨愈合界面力学性能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翟文亮 郑燕梅 +3 位作者 丁真奇 吕辰玮 高跃川 郭以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69-574,共6页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 目的通过对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行生物力学拉伸试验后标本的腱骨界面、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进行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复合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ed bone,DPB)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异体脱蛋白骨组(PRP+DPB组),异体脱蛋白骨组(DPB组),空白对照组。建立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肌腱重建ACL模型,前2组骨隧道内分别植入PRP凝胶与DPB复合物、DPB,空白对照组行单纯ACL重建。术后4、8、12、24周取材行生物力学测试(单一轴向的拉伸试验)后,采用HE、Alcian blue、Masson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各组腱骨愈合、移植物及其断裂层面组织学特点,分析各自的力学薄弱点。结果行拉伸试验后,术后4、8周各组标本肌腱移植物均从股骨隧道内断裂拉出,但PRP+DPB组术后8周时标本肌腱断裂处靠近股骨隧道内口,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部位位于隧道中段。术后12周时PRP+DPB组6个标本中有5个肌腱断裂部位在关节腔内部分,另2组仍从隧道内断裂拉出。术后24周时各组标本均在关节腔内部分断裂。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腱骨结合部,可见少许疏松的纤维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VEGF免疫组化染色见较多阳性细胞表达;DPB组及空白对照组断裂层面在腱骨界面,断端见瘢痕组织。术后8周时PRP+DPB组HE染色见断裂层面在隧道内口处腱骨结合部,可见较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Alcian blue染色未见细胞异染,Masson染色见肌腱断端纤维排列较前规则,VEGF免疫组化染色仍有较多阳性细胞表达,但较之前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中段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疏松纤维组织。术后12周时PRP+DPB组肌腱断端见胶原纤维排列较前有序,梭形细胞散在分布,Alcian blue染色见断端有少量细胞异染,VEGF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量少;DPB组及空白对照组在靠近隧道内口处腱骨界面断裂,断端见较致密的纤维组织,肌腱断端纤维排列紊乱,Alcian blue染色未见异染。术后24周时各组断端纤维排列整齐,PRP+DPB组可见椭圆形细胞,Alcian blue染色呈异染,较另2组明显,VEGF免疫组化3组均难以检出。术后4、8、12周,PRP+DPB组VEGF表达与DPB组、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表达增强;DPB组与空白对照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3组标本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L重建术后早期(8周以内)的薄弱点在腱骨界面,晚期在于移植肌腱。PRP可以提高腱骨间骨向肌腱内长入,从而增加腱骨愈合后的抗拉伸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 前交叉韧带 重建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骨膜复合组织与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树强 姬海鹏 +1 位作者 王坤正 李兴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骨 -骨膜复合组织与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 :采用胫骨 -骨膜复合组织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与缺损区软骨下钻空 ,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并进行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修复治疗方法均完全... 目的 :探讨骨 -骨膜复合组织与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 :采用胫骨 -骨膜复合组织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与缺损区软骨下钻空 ,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并进行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修复治疗方法均完全填充关节软骨缺损区 ,修复组织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连接良好 ,并形成类透明关节软骨。结论 :游离骨 -骨膜复合组织和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 ,骨膜组织和红骨髓均能够再生为类透明软骨 ,并可充填关节软骨的缺损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复合组织 下钻孔 治疗 关节软缺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强 周捍东 郑加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结果髌韧带位置恒定,... 目的为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侧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侧新鲜标本上观测踝关节外侧韧带起止点及走行径路、髌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摹拟重建手术。结果髌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长度(4.1±0.4)cm,距腓前韧带长度(2.4±0.5)cm,跟腓韧带长度(3.1±0.4)cm。结论 (1)髌骨膜-髌韧带-骨瓣的髌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髌骨膜-髌韧带-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及软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采用自体髌骨膜-髌韧带-骨瓣重建踝外侧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韧带- 韧带 重建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鼻中隔穿孔11例报告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亚利 钟翠萍 安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63-364,共2页
目的 观察乳突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萎缩性鼻炎的鼻中隔穿孔病人,采用乳突部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穿孔,鼻腔黏骨膜下脂肪组织填塞缩小鼻腔。结果 随访24~48个月,11例穿孔均修补... 目的 观察乳突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萎缩性鼻炎的鼻中隔穿孔病人,采用乳突部筋膜及骨膜-骨组织瓣修补穿孔,鼻腔黏骨膜下脂肪组织填塞缩小鼻腔。结果 随访24~48个月,11例穿孔均修补成功,鼻黏膜干燥好转。结论 鼻中隔穿孔合并有萎缩性鼻炎时,应从其他部位取材,乳突部筋膜和骨膜-骨组织获取方便,成活率高,是一种理想的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穿孔 修补 乳突筋膜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胸大肌复合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小朋 王建广 +3 位作者 徐晓莹 郁鑫 唐东晓 潘朝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性缺损中的可靠性及临床效果。方法:6例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患者采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进行修复重建。皮瓣包括胸大肌肌皮瓣和第五肋骨,并在第五肋骨膜与胸膜壁层之间分离。... 目的:探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性缺损中的可靠性及临床效果。方法:6例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患者采用肋骨-胸大肌复合瓣进行修复重建。皮瓣包括胸大肌肌皮瓣和第五肋骨,并在第五肋骨膜与胸膜壁层之间分离。根据软组织及下颌骨缺损的范围设计皮瓣,皮瓣大小为5 cm×8 cm^10 cm×18 cm,肋骨长度为7~10 cm。修复穿通性缺损时,将胸大肌皮瓣制成双叶瓣。结果:6例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全部成活,仅1例出现边缘少量坏死。手术后复查胸片,未出现气胸,仅1例出现胸腔少量积液。术后下颌骨形态和功能良好,口腔全景片显示骨瓣愈合良好。结论:肋骨-胸大肌复合瓣制备简单,安全可靠,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大范围、复合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复合 修复手术 下颌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根分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朋 杨峰 李亚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48-3850,共3页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 引导组织再牛 根分叉病变 胶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膝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轶超 章亚东 +2 位作者 侯树勋 罗殿中 衷鸿宾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2007年间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患者16例,其中单纯ACL损伤9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2007年间我科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患者16例,其中单纯ACL损伤9例,合并半月板损伤7例,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MCL)和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对其术前和随访过程中的症状、体征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的分级标准评定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16例患者术前弹响、交锁和打软腿症状均消失,无关节不稳主诉。浮髌试验均为阴性,均无过伸、过屈痛,Lachman征、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残留关节轻度疼痛4例。Lysholm评分术前评分58.72分,术后6个月以上随访评分92.16分(P<0.01)。优秀率75%。IKDC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结论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损伤的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减少自体肌腱移植的供区损伤;解决了多根韧带损伤带来的重建材料匮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同种异体 -髌腱-复合 前交叉韧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的基础与临床
15
作者 俞立新 范启申 +4 位作者 陈学强 吴群峰 郭松华 冯炜 于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 目的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6例经防腐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及6例新鲜标本上观测距腓前韧带起止点及行径,第2跗跖背侧韧带的解剖形态与起止点,在新鲜标本上模拟重建手术。结果第2跗跖背侧韧带位置恒定,解剖层次表浅,切取方便,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长度(4.1±0.4)cm,距腓韧带长度(2.4±0.5)cm。(1)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的背侧韧带具有足够的长度,可形成移植供体;(2)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复合体两端分别与骨创面固定,容易成活和恢复功能;(3)临床应用12例,全部病人随访4月~2年,重建后距腓前韧带可纠正踝内翻畸形,骨瓣愈合时间为2~3个月,踝关节功能满意,无再断裂并发症。结论骨瓣修整后的背侧韧带重建距腓前韧带有术式简单,重建韧带结构接近正常,受区损伤小等优点;采用带血供第2楔骨-跗跖背侧韧带-跖骨瓣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楔-跗跖背侧韧带- 距腓前韧带 重建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黄韧带瓣重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隋国侠 庄青山 +4 位作者 徐兆万 王炳武 厉峰 刘伟强 冀旭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骨-黄韧带瓣重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7年8月收治59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3/48例,L4/534例,L5/S117例。行常规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切除术时,在椎间盘突...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骨-黄韧带瓣重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7年8月收治59例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3/48例,L4/534例,L5/S117例。行常规腰椎后路开窗减压髓核切除术时,在椎间盘突出间隙的下位椎板头端约3~4mm处将椎板切断,将骨与黄韧带的复合体向上椎板卷曲剥离成内、外、下三面游离的骨-黄韧带瓣结构,进入椎间隙切除髓核,再将骨-黄韧带瓣原位张力缝合到下椎板。术后复查CT观察黄韧带有无变形、塌陷及椎管外瘢痕情况。按Nakai分级法评定术后疗效。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60~150ml,平均80ml。随访6~32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6个月疗效评定:优37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3.2%。21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CT显示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终止,硬膜囊无受压及变形,椎管内结构较清晰。结论:在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中采用骨-黄韧带瓣重建,可有效减少椎管内瘢痕粘连,减少腰椎间盘术后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韧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同期修复40例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缺损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军平 李群星 +3 位作者 张汉卿 欧展鹏 范松 李劲松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在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7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40例下颌骨ORNJ患者,所有病...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在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s,ORNJ)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7月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40例下颌骨ORNJ患者,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为鼻咽癌,排除鼻咽癌复发。以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手术切除后的骨缺损,以皮岛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以筋膜修复口内黏膜缺损并充填软组织缺损的空腔,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情况,供区、受区并发症,术后开口度和余留牙咬合情况,对颌面部外形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6个月,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均获成功。下颌骨截骨长度5.5~16.0 cm,切取腓骨长度7.5~17.0 cm。无1例发生严重供区或受区并发症,所有病例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度1.0~3.5 cm,余留牙咬合正常。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能很好地即刻重建放射性下颌骨坏死术后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放射性坏死 --筋膜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18
作者 常青 《双足与保健》 2017年第1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共80例,术前术后均给予6个月康复训练指导,之后对这种方法训练的效果进行客...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共80例,术前术后均给予6个月康复训练指导,之后对这种方法训练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的调查情况:经过训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肌肉肌力达到Ⅴ级的患者有74例(92.50%);在6~12周以内前交叉韧带恢复正常,6周~6个月以内轻微运行恢复。患者患膝主动弯曲度较健侧功能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6个月以后所进行的轻微运动均没有疼痛的感觉,主观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采用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术后十分有帮助,有助于恢复到术前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 -髌腱-复合体重建 前交叉韧带 术后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乐全 卢剑华 +2 位作者 冉俊岭 杨卫保 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可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早期腱-骨界面断裂强度与刚度,促进移植物与骨隧道早期愈合。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联合应用可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早期腱-骨界面断裂强度与刚度,促进移植物与骨隧道早期愈合。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将腺病毒载体Ad-GFP-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检测GFP基因表达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购买于重庆市医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8只,均建立前交韧带重建模型,实验组将基因转染48 h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射至腱-骨界面;对照组将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纤维蛋白胶混合,注射至腱-骨界面;空白组未注射任何材料。术后第4,8,12周分别获取股骨-移植肌腱-胫骨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测与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结论:(1)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为(86.1±6.3)%;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胞浆内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阳性;Western-blot检测可见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表达条带;(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对照组腱-骨愈合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实验组腱-骨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3)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实验组、对照组的最大载荷、刚度均强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的最大载荷、刚度均强于对照组(P <0.05);(4)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进一步增强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腱-骨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形态发生蛋白2 髓间充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胶 -愈合 干细胞 前交叉韧带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间质干细胞 纤维蛋白组织粘着剂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庆禄 高鸣 +1 位作者 田连国 胡志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 目的 探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对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功能康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皮瓣修复+Ilizarov骨搬运术,研究组采取Ilizarov骨短缩-延长+皮瓣修复术。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研究组围术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治疗优良率(89.80%)高于对照组(85.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表评分较术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0.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可促进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创面及骨折愈合,恢复机体功能,且可减轻手术创伤所致应激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短缩-延长 修复术 胫腓 组织缺损 功能康复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