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1
作者 邹振民 吕纯 +1 位作者 赵文娜 江俊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7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1月我院分娩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剖宫产。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B、C、D组各40例。即A...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1月我院分娩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行剖宫产。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B、C、D组各40例。即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双氯芬酸术后镇痛,B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术后镇痛,C采用髂腹下神经阻滞术后镇痛,D采用自控镇术后镇痛。对比四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舒适度[使用舒适度评分(BCS)评估]、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及孕妇满意度。结果 术后6 h内A、B、C三组VAS、BC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BCS评分明显高于D组,A组术后12 h、24 h,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余三组,BCS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B、C两组术后12 h、24 h,VAS、BC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D组(P<0.05);术后24 h内A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余三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B、C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总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D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可有效缓解产妇术后疼痛,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补救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肛塞双氯芬酸钠栓剂 剖宫产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日间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彭毅梅 谭红保 赵倩 《中国医药》 2017年第8期1221-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日间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日间手术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日间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下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日间手术的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传统神经阻滞组(C组)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U组),各30例。分别于切皮(T1)、游离疝囊(T2)、缝皮(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中局部麻醉药物追加次数,术中及术后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局部血肿、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U组T1、T2时MAP、心率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2±10)mmHg(1 mmHg=0.133 kPa)比(110±12)mmHg、(98±8)mmHg比(105±9)mmHg、(68±5)次/min比(75±7)次/min、(63±3)次/min比(70±6)次/min、(1.3±0.3)分比(2.3±0.4)分、(2.0±0.5)分比(2.9±0.6)分](均P<0.05)。U组术中局部麻醉药物追加次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次(3.3%)比6次(20.0%)](P<0.05)。C组术后恶心、呕吐各3例,U组术后恶心、呕吐各1例,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安全应用于年龄较大患者日间疝修补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术后焦虑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学有 吕露 +4 位作者 王树桂 戴阳 张媚梅 翟海霞 陈娟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术后患儿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和D组。D组患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S组患儿全麻诱导结束后行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小儿腹腔镜术后患儿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儿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S组和D组。D组患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定压呼吸模式机械通气;S组患儿全麻诱导结束后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术,超声定位后推注0.2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两组患儿术前麻醉访视(T1)、入手术室时(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并统计患者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误入血管、血肿形成及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反应发生例数。结果:两组T3和T4时间点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MA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穿刺部位血肿、术后恶心呕吐和寒战反应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可改善患儿术后24 h的焦虑状态,促进患儿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评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宇峰 高素琴 +1 位作者 罗瑞 边步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行剖宫产术患者,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腰硬联合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行剖宫产术患者,以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观察组则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助于提高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剖宫产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定位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下腹部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柯纬祺 纪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定位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下腹部开腹手术中作为麻醉手段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麻手术,试验组在全麻的基础上在手术开... 目的:探讨B超定位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下腹部开腹手术中作为麻醉手段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下腹部开腹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麻手术,试验组在全麻的基础上在手术开始前通过B超定位进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术后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安静状态和运动状态下试验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下腹部开腹手术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且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定位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腹股沟嵌顿疝复位治疗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谦 潘铃娟 +2 位作者 张成江 罗志强 吴利东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5期523-524,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腹股沟嵌顿疝复位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腹股沟嵌顿疝复位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法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复位成功率、急诊手术率、死亡率、肠坏死率及疝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急诊手术率(3.33%)、疝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4.706、4.320,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及肠坏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1.404,P>0.05)。结论:腹股沟嵌顿疝复位治疗中采用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有利于提高复位成功率,促使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从而减少急诊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能够为床旁彩超引导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嵌顿疝 手法复位 彩超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复位成功率 疝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成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梁敬柱 王晗蔚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10期914-915,共2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成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05—2016—05问收治的30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患者术...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成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05—2016—05问收治的30例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患者术中麻醉方法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Ⅱ患者术中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用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术后患者伤口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麻醉操作用时为平均8min,Ⅱ组患者麻醉操作用时为平均13min,Ⅰ组患者麻醉操作用时较Ⅱ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者各时点HR、SBP和DBP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0-1分,Ⅱ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为3~5分,Ⅰ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无恶心呕吐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中麻醉满意。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能够有效的阻断下腹部前侧的感觉神经支配,对下腹部短小手术镇痛效果满意,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阻滞效果确切,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成人精索静脉曲张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
8
作者 滕永杰 曾睿峰 何伟 《海峡药学》 2010年第7期131-133,共3页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门诊腹股沟区手术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门诊拟行择期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为全身麻醉组(n=30),组Ⅱ为全身麻醉联合INB组(n=30)。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笑气麻...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门诊腹股沟区手术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门诊拟行择期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60例,随机分为2组,组Ⅰ为全身麻醉组(n=30),组Ⅱ为全身麻醉联合INB组(n=30)。两组患儿均吸入七氟烷、笑气麻醉诱导,插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组Ⅰ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4μg·kg^(-1),组Ⅱ患儿未使用静脉镇痛药,由同一麻醉医生实施骼腹股沟/髂腹下神经联合阻滞。两组患儿术中均以七氟烷、笑气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入PACU后10min时的疼痛评分;PACU的滞留时间;PACU内发生躁动的患儿例数;局部麻醉部位有无血肿等并发症。结果入PACU后10min时组Ⅱ患儿的疼痛评分2.4±1.8,较组Ⅰ患儿的4.3±2.2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有6例,组Ⅱ有2例患儿发生了的严重的疼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有2例(6.7%)患儿发生了躁动,较组Ⅰ10例(33.3%)为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Ⅱ患儿PACU的滞留时间为25±4min较组Ⅰ的31±3min为短,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可为门诊行腹股沟区手术的小儿提供良好的镇痛并可降低七氟烷麻醉后EA的发生率,有利于此类小儿的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门诊手术 小儿 腹股沟 全身麻醉苏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研究
9
作者 杨峻岭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促进产妇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78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各39例的两组,对照组术后行普通处理,观察组行超...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促进产妇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本次78例研究对象是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成各39例的两组,对照组术后行普通处理,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离床时间比对照组快,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术后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加速产妇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产妇恢复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莹莹 柴彬 +4 位作者 张成炬 张智申 郑召鑫 黄辉琼 马保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3期3547-3548,共2页
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老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 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前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老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F-I组),每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麻醉诱导前20min,F组髂筋膜间隙注入0. 375%罗哌卡因30ml; F-I组在髂筋膜间隙注入0. 375%罗哌卡因15ml,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间隙注入0. 375%罗哌卡因15ml。两组注射20min后过床备手术。记录两组阻滞前(T_0)、阻滞结束10min(T_1)、20min(T_2)、过床(T_3)、术后2h(T_4)、6h(T_5)、12h(T_6)、24h(T_7)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结果:F-I组在T_1~7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F组,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尿潴留发生率与F组相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老龄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及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老龄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绍宇 杨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 目的观察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2组入手术室时(T1)、手术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氯胺酮、咪达唑仑总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A组HR、MAP在各时点无明显改变,B组HR、MAP在T2、T3时点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MAP在T2、T3时间点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总用量少于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较浅全麻下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患儿的术中管理和术后尽快苏醒,是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小儿 手术 腹股沟 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丁锦屏 肖剑 陈金华 《中国医药》 2017年第12期1875-187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L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L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儿切皮前(T,)、切皮即刻(R)、拔管时(T3)、拔管后5min(T4)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情况,术后4、8、12、24h疼痛程度评分情况,术前和术后1d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水平,外周血CD;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CD;cD未T淋巴细胞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1时,观察组MAP和心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2、T3、T。时,观察组MAP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81±10)mmHg(1mmHg=0.133kPa)比(92±10)mmHg、(86±10)mmHg比(98土8)mmHg、(81±8)mmHg比(101±10)mmHg;(101±12)次/min比(118±12)次/min、(108±10)次/rain比(129±11)次/min、(102±12)次/min比(125±1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8、12h,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3±1.2)分比(6.7±1.8)分、(3.5±1.3)分比(6.1±1.7)分、(3.7±i.1)分比(5.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h,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患儿血清CRP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2.6±2.4)mg/L比(22.4±2.6)mg/L、(144±26)μgg/L比(265±27)μg/L],且2组术后上述指标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患儿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水平高于对照组,而CD4CD25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41±6)%比(34±5)%、(1.60±0.21)比(1.30±0.30)、(10.8±0.7)%比(13.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喉痉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4/40)比57.5%(23/40)、2.5%(1/40)比17.5%(7/40)、7.5%(3/40)比30.0%(12/40)、0.0%(0/40)比15.O%(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一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镇痛效果确切,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可能与其减轻围术期疼痛和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区手术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井立说 谢力 欧锋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髂腹下-髂腹沟神经阻滞(IINB)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IINB,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与髂腹下-髂腹沟神经阻滞(IINB)对腹股沟疝患者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IINB,观察组实施QL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前(T0)、麻醉后(T1)、切皮后(T2)、手术结束(T3)、术后6h(T4)、术后24h(T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药物追加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苏醒时间);记录两组出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额外使用镇痛药、心动过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0时刻VAS得分、HR、SpO_(2)、MAP及T0、T4、T5时刻HR、SpO_(2)、MAP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5时刻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1~T3时刻HR、SpO_(2)、MAP均高于对照组,药物追加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结论较IINB,对腹股沟疝患者予以QLB镇痛效果更好,有利于缩减手术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同时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腰方肌阻滞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股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引导下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 李超 谷海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3期3100-3101,311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80例,分为IN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INB组是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80例,分为IN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INB组是腹腔镜下进行疝修补术的患儿术后在腔镜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照组未行任何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由PACU护士对患儿进行监护,并采用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疼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4分为有效)。记录患儿在PACU留观时间。术后2、4h再按FLACC法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家长行满意度调查,并记录阻滞侧下肢的运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手术种类、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NB组在PACU、术后2、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INB组术后2、4h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B组无1例患儿出现短暂的股神经麻痹现象。结论:腹腔镜引导下的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该是安全的,同时也为疝修补术提供了良好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腔镜 神经麻痹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琳 李泳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365-1367,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修补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组,B组为全凭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初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组的MAP、HR值明显高于A组(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初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静脉麻醉 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6岁以上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方浩然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9期1259-1260,1264,共3页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吸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6岁以上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12岁ASA I级患儿120例,其中疝气80例,鞘膜积液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选择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目的观察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吸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6岁以上小儿疝气、鞘膜积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12岁ASA I级患儿120例,其中疝气80例,鞘膜积液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Ⅰ组选择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Ⅱ组选择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结果Ⅰ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各时点生命体征的比较:Ⅱ组患儿在切皮时,向近端游离鞘突牵拉时,MAP、HR较Ⅰ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Ⅱ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明显多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较七氟醚、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麻醉有优越性,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 鞘膜积液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伟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0年3月于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镇痛。分析两组术前6 h及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镇痛补救率,不同时间点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初乳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 h,两组VAS均较术前6 h降低,且试验组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补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泌乳素水平均较术前1 d升高,且试验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轻产妇术后疼痛,并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泌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镇痛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银洁 王宏宇 李林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疝气手术的2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疝气手术的2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术中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术后1、6、12h,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legs,activity,cry,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FLACC)评估患儿的疼痛程度。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术后24h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便秘、下肢麻木等。比较分析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中异丙酚、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6、12h,两组患儿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术后24h的便秘、下肢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前10min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后10、20min的MAP和SaO2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前10min,两组患儿的MAP和Sa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10、20min,观察组患儿的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的SaO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罗哌卡因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小儿疝气手术可有效减少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患儿术中MAP更为平稳,术后24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小儿疝气 全身麻醉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曾秋谷 岑相如 +3 位作者 洪思友 黎达锋 杨奕尤 黎瑶瑶 《现代医院》 2018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与传统组(T组),每组各50人。超声组予以喉罩全麻后在B超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区手术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与传统组(T组),每组各50人。超声组予以喉罩全麻后在B超引导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使用0.2%罗哌卡因和0.5%利多卡因混合液0.2 ml·kg^(-1)),传统组予以喉罩全麻后在体表标志定位下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等量局麻药)。记录两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0)、切皮时(T1)、缝皮时(T2)的HR、MAP、SpO_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丙泊酚及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中镇痛不足需增加镇痛药的例数。观察记录术中体动、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在苏醒时、术后2 h及8 h采用FLACC行疼痛评分,评分>3分者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塞肛,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无效的例数。结果 U组各时点HR、MAP、SpO_2变化不大(P>0.05);T组T1较T0心率增快、血压升高(P<0.05),T1心率和血压T组较U组明显增高(P<0.05);U组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所需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较T组明显减少(P<0.05);U组患儿在苏醒时、术后2 h疼痛评分较T组明显降低,术中镇痛不足需增加镇痛药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无效的例数明显少于T组(P<0.05);U组患儿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发生率较T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术后镇痛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小儿 腹股沟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晓东 朱建彬 +3 位作者 谢俊辉 王强 赵芳 高小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27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组辅助全身麻醉...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与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组辅助全身麻醉组(B-GA组),各20例。比较两组麻醉药用量、生命体征情况、疼痛评分。结果:B-G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药用量均低于GA组(P<0.05)。术前、苏醒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B-G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GA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咳嗽状态时,B-GA组术后2、4、8 h VAS评分均低于GA组(P<0.05),但两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可减少麻醉药用量,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