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
1
作者 赵敏 叶棋 +1 位作者 吴勋 叶剑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应激、神经递质和肌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分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常规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48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6 h、12 h、24 h不同状态下(静息、运动)的疼痛反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应激反应[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NE)、皮质醇(Cor)],神经递质[β-内啡肽(β-EP)、孤啡肽(OFQ)、P物质(SP)],术后肌力[股四头肌徒手肌力分级(MMT)],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头晕呕吐)。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5.5±1.3)min、苏醒时间(9.3±1.8)min、拔管时间(11.6±1.7)min均短于常规组(8.6±1.2)min、(12.2±1.6)min、(14.6±2.0)min(t=11.942、7.865、7.465,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静息状态:(2.0±0.4)分、(3.7±0.8)分、(2.3±0.3)分,运动状态:(2.2±0.7)分、(4.3±1.0)分、(2.9±0.4)分]均低于常规组[静息状态:(3.1±0.4)分、(4.6±1.1)分、(3.5±0.5)分,运动状态:(4.2±0.9)分、(5.0±1.1)分、(3.8±0.6)分](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E(61±6)ng/ml、NE(65±8)ng/ml、Cor(302±22)pg/ml水平均低于常规组(66±7)ng/ml、(70±7)ng/ml、(314±23)pg/ml(t=3.333、3.686、2.479,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β-EP(17.4±2.8)ng/L、OFQ(32.4±2.2)ng/L、SP(11.0±2.7)ng/L均低于常规组的(22.5±2.7)ng/L、(38.7±2.2)ng/L、(13.6±2.5)ng/L(t=8.877、13.691、4.896,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肌力分级低于常规组(Z=2.160,P<0.05);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常规组(19%)(χ^(2)=5.022,P<0.05)。结论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有效缩短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神经递质的影响,减缓手术应激反应,且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股神经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应激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镇痛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焓 罗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镇...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于我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镇痛,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患肢恢复情况[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Lovett肌力分级、膝关节功能(LK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Cor、AngⅡ、ACTH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AROM、股四头肌肌力、LK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能显著提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肢功能恢复,且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 髌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与康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康复 治疗方法 克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前内侧改良纵弧形切口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峰 姜铁虹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09-210,共2页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占全部骨骼损伤的1%[1],大多数髌骨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入路较多,我院自1997-08-2012-01,采用膝前内侧纵弧形切口治疗髌骨各类型骨折12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 弧形切口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亚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我院2010年6月~ 2015年6月收治并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人36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与经验.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3例,术后随访12个月,1例膝关节屈伸受限,关节僵硬,其... 目的:探讨老年人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我院2010年6月~ 2015年6月收治并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人36例,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与经验.结果:本组获得随访33例,术后随访12个月,1例膝关节屈伸受限,关节僵硬,其余患者均痊愈.结论: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病人,通过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可使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减少,是膝关节伸屈功能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髌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娄丽丽 赵俊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116-117,120,共3页
目的:探究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2020-08于我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2例,按照镇痛方法的不同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阻滞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 目的:探究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对患者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8~2020-08于我院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2例,按照镇痛方法的不同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阻滞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镇痛,阻滞组采用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疼痛评分、髌骨骨折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阻滞组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6、12h阻滞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24h阻滞组股四头肌肌力、主动关节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阻滞组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术后发热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可减轻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和疼痛感,有利于手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神经阻滞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刘建平 白梅花 李景周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0-683,共4页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 目的考察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对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乐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疗程2周。检测VAS评分、AOFAS评分、骨代谢指标[25(OH)D、β-CTX、BGP]、炎症因子(TNF-α、IL-6)、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并发症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β-CTX、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AOFAS评分、25(OH)D、BGP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乐葆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足踝骨折合并糖尿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骨代谢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西乐葆 足踝骨折 糖尿病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尚允利 黄健 《安徽医专学报》 2025年第1期38-40,44,共4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患者的诊疗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6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住院时间、疼痛程度、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应用次数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3 d、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相较传统保守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更快地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传统保守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子高 李石岩 +2 位作者 曹兵 何晓地 秦翔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伤后5~10 d... 目的研究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3月苏州永鼎医院收治的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伤后5~10 d延期手术)与观察组(41例,伤后6~8 h早期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7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水平及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Bair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更低;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ALP、BGP水平及Baird-Jackson评分、Mazu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期手术相比,将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复杂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更有利于抑制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且术后并发症相对更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型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时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常秀荣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2022年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水平、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患者可提高HSS评分,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复杂骨折 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1
作者 兰见见 李百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3期154-156,160,共4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 目的:比较外固定架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乐中兴医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指标[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范围、改良梅奥腕关节功能评分(MMWS)]水平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CRP、IL-1β、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腕关节桡侧偏、尺侧偏、背伸、屈曲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MMW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围术期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炎性因子 并发症 腕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2
作者 欧民胜 沈正 +2 位作者 韦昊 李林星 张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联合应用韧带修复术对其骨代谢、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 目的探讨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联合应用韧带修复术对其骨代谢、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61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术式不同分为单一组(3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联合组(31例,行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骨代谢指标、踝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患者住院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单一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一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两组患者外翻角与踝关节内侧间隙均缩小,且联合组均小于单一组;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与简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韧带修复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促进其术后恢复,且有助于改善骨代谢,提升踝关节稳定性,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韧带修复 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治疗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运用效果
13
作者 尹拴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33-036,共4页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08月~2024年0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 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治疗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08月~2024年0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点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ORIF术运用在对肋骨骨折重症胸外伤治疗中,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建议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肋骨骨折 重症胸外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14
作者 杨立文 翁峰标 褚亚伟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3例。常规... 目的:比较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月于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3例。常规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手术用时、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肩关节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力量评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术后1 d、3 d、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与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邢立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91-094,共4页
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整理正定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时间是2023年1月-12月,分为2个研究组别,均4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对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的优良率、并... 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整理正定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2例患者,时间是2023年1月-12月,分为2个研究组别,均4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观察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对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的优良率、并发症率、关节功能和步态与平衡功能比对(P均〈0.05)。结论 相较于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理想,并发症较少,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能促进患者步态功能、平衡功能恢复,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踝关节骨折 保守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影响
16
作者 邱房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 针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研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4年1月期间设做研究时间跨度,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选参与研究,共计有52例,基于掷骰子法完成组别划分,共有22例患者施以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设为比照组;共有30例患者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设为研讨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评估肩关节功能,并对并发症发生率实施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在研讨组长于比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在研讨组较比照组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于比照组、研讨组之间相比,(P>0.05)。研讨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3.33%)相比比照组更高(68.18%),(X2=5.6100,P=0.0178)。并发症发生率(包含骨折不愈合、肱骨移位、肱骨头坏死、切口感染)在研讨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施以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更佳,在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17
作者 蒲亨景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 d、3 d、4 d、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7)。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 股骨干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
18
作者 孔令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95.01±2.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03±4.13)min、(8.04±1.46)d,短于对照组的(77.01±10.01)min、(9.02±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8.15±6.32)分、SDS评分(41.38±5.19)分低于对照组的(43.61±7.22)、(48.28±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还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掌指关节创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戴军 徐宏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解剖复位情况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解剖复位情况的影响,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和观察组(44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年后骨折复位情况,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更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现骨痂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缩短,术中透视次数减少;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限切开内固定术联合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提高骨折复位质量,改善术后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有限切开内固定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骨折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愈合及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郭月超 安文 +1 位作者 张玉舰 王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07±6.56)岁。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6±7.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效果相近,但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 髋臼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