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玉米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全艳 杨得正 +3 位作者 张培高 徐春霞 王晶 刘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5,共7页
本研究基于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三角形杂种优势新模式,从Suwan 1群、Reid群和非Reid群中选择3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 46、Y 107和MON 2,构建了六个高代回交群体,分析各群体叶长、叶宽和叶夹角等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 本研究基于项目组前期构建的三角形杂种优势新模式,从Suwan 1群、Reid群和非Reid群中选择3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自交系Y 46、Y 107和MON 2,构建了六个高代回交群体,分析各群体叶长、叶宽和叶夹角等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遗传差异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的叶长、叶宽及叶夹角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Y 46与Y 107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叶形结构相关性状均显著高于Y 46与MON 2和Y 107与MON 2组配的群体,且Y 46与MON 2组配的正反交群体间各性状差异均较大。Y 107与MON 2组配的高代回交群体其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强,Y 46与MON 2群体杂种优势较弱,Y 46与Y 107群体杂种优势介于二者之间。在三角形杂种优势模式中,Reid×非Reid杂种优势较强,Suwan 1×Reid杂种优势次之,Suwan 1×非Reid杂种优势较弱。研究表明,Reid×非Reid是培育理想株型新品种的重要杂种优势模式,建议在高密度品种选育中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代回交群体 叶形结构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定位大豆品质性状QTL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丙新 韩粉霞 杨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5-1262,共8页
通过对大豆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可以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黄13(轮回亲本)×东山69(供体亲本)的142个家系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群体BC2F7,利用具有多态性的113对SSR引物构建了一张涵盖除B2之外的19个大豆连锁群、总长度... 通过对大豆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可以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中黄13(轮回亲本)×东山69(供体亲本)的142个家系的高代回交导入系群体BC2F7,利用具有多态性的113对SSR引物构建了一张涵盖除B2之外的19个大豆连锁群、总长度为1630.95 cM、平均遗传距离为14.43 cM的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NIR)、气相色谱技术(GC)分析群体蛋白质、脂肪及5种脂肪酸主要组分含量;采用ICIM-ADD作图法定位QTL。两年共定位到34个QTL,其中与蛋白质、脂肪、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亚麻酸相关的QTL分别为5、2、11、6、3、4、3个,Sat003~Sat147两年均被检测出与油酸含量呈负相关,5个区间与2个性状含量相关,Satt523~Sat405与棕榈酸、蛋白质相关,Staga001~Satt658、Satt263~Satt651与油酸、硬脂酸相关,Satt228~Satt525与亚油酸、蛋白质相关,Satt658~Satt433与亚麻酸、硬脂酸相关;总体而言,定位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对大豆分子育种中优良品种的选育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高代回交群体 品质性状 QTL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禄宾 张培江 +3 位作者 付永彩 刘凤霞 王象坤 孙传清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23-1128,共6页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的QTL分布在第 1染色体上 ,在RM 10 4附近有一个QTL ,与sd 1位置相当 ,其对表现型变异的贡献率在两个地点分别为 2 7%和 2 8% ,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 6 2 4cm和 2 6 2 8cm,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显著提高回交群体的株高 ;在第 1、3、7、8、11染色体共检测到 6个控制抽穗期QTL ,其中第 8染色体RM 2 5附近控制抽穗期的QTL在两个地点的贡献率分别为 13%和 15 % ,加性效应值为 4 6 0d和 3 6 5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株高 抽穗期 QTL 高代回交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N22’强休眠性QTL qSd-1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贝贝 杨春艳 +4 位作者 吴涛 刘喜 冯志明 江玲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析可将其分解为qSd-1-1、qSd-1-2两个相邻的位点,其中,qSd-1-1位于标记RM10719和RM10694之间,LOD值为2.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3%;qSd-1-2位于标记RM11162和RM11133之间,LOD值为2.5,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6%。这2个位点对休眠性具有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高代回交群体 QTL 遗传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种子电导率为指标定位水稻耐储藏QTL 被引量:2
5
作者 曹玉洁 费月新 +5 位作者 赵文佳 侯璐燕 王越 吴敏 许珊 吴洪恺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46-49,共4页
水稻长时间储藏后,种子活力下降,稻米品质劣变,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开展水稻耐储藏研究,遗传改良水稻的耐储藏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秀水134为背景亲本,以扬稻6号为供体亲本构建的BC3F2高代回交群体为材料,以电导率为指标进行表型... 水稻长时间储藏后,种子活力下降,稻米品质劣变,往往造成重大损失。开展水稻耐储藏研究,遗传改良水稻的耐储藏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秀水134为背景亲本,以扬稻6号为供体亲本构建的BC3F2高代回交群体为材料,以电导率为指标进行表型-分子标记基因型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定位耐储藏QTL。以-log10(P)>2为阈值,共检测到16个耐储藏相关的QTL。其中,RM5455(相对加性效应为-12.93%)、RM1132(相对加性效应-13.76%)和RM248(相对加性效应-14.66%)位点区域均存在着效应较大的耐储藏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储性 电导率 QTL 高代回交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