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D-90普及型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蔡晔 刘刚 +2 位作者 毛睿 罗秋明 陈国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报道中国首台采用自主设计研制的龙芯3B 8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90.该系统具有高计算密度、低功耗、低成本、低占地的特点,其应用SMP→CC-NUMA→Cluster 3级并行体系结构,采用通用协议与专用协议结合的互连网络硬件设计,... 报道中国首台采用自主设计研制的龙芯3B 8核处理器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KD-90.该系统具有高计算密度、低功耗、低成本、低占地的特点,其应用SMP→CC-NUMA→Cluster 3级并行体系结构,采用通用协议与专用协议结合的互连网络硬件设计,实现了CC-NUMA机群架构关键技术的突破;应用矢量部件加速技术实现了一种通用处理器与向量协处理器相结合的编程模型.结合体系结构特点和操作系统内核对系统性能优化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工程 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龙芯 并行体系结构 高性能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国良 蔡晔 罗秋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1-477,共7页
指出面向普及型系统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pers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PHPC)是高性能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PHPC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介绍了国产PHPC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制进展.该系列系统的研制经历了从KD-50、KD-5... 指出面向普及型系统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pers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PHPC)是高性能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PHPC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系统介绍了国产PHPC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制进展.该系列系统的研制经历了从KD-50、KD-50-E到KD-60、SD-1(深大-1)以及KD-90三个阶段,实现了在保持计算峰值能力为万亿次规模的情况下,不断减小体积及系统功耗.最终在KD-90上实现一款真正意义的可移动个人高性能计算系统.该系列系统的显著特点在于计算核心采用国产单核或多核处理器,自主研制高性能硬件体系结构,并利用Linux操作系统以及开源软件等作为支撑软件实现了核心芯片设计、基础硬件以及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给出KD-90面向云计算应用的推广型号SD-30(深大-30)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工程 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龙芯 并行体系结构 高性能计算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可视化负载信息的获取及性能分析工具:THPTii 被引量:5
3
作者 时培植 李三立 孟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02-906,共5页
由于并行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往往很低 ,如何帮助程序员提高性能就成为高性能计算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 MPI的性能评价工具 ,它可以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收集系统负载信息 ,跟踪程序流程 ,根据硬件资源情况对处理机进行分组 ... 由于并行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往往很低 ,如何帮助程序员提高性能就成为高性能计算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 MPI的性能评价工具 ,它可以在应用程序运行的同时收集系统负载信息 ,跟踪程序流程 ,根据硬件资源情况对处理机进行分组 ,并将负载信息和程序流程同时以图形方式展示 .程序员可以藉此对并行应用程序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分析算法执行过程和系统负载的关系 ,找出性能瓶颈 ,发掘应用程序的潜力 ,最终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可视化负载信息 性能分析工具 THPTii CP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监控分系统的挑战与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袁远 李世杰 +1 位作者 邢建英 蒋句平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66-1375,共10页
随着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组装密度成倍增加,结点规模不断扩大,监控分系统在可扩展性、可靠性、可服务性和高效运维上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架构、网络、功能和运维4个方面介绍了监控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部分... 随着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组装密度成倍增加,结点规模不断扩大,监控分系统在可扩展性、可靠性、可服务性和高效运维上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架构、网络、功能和运维4个方面介绍了监控分系统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原型系统验证了部分设计的可行性与优势,对未来E级系统的构建具有较大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监控分系统 可扩展性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气象局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高可靠性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沈瑜 孙婧 李娟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年第6期42-45,57,共5页
中国气象局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属于国家级的关键应用,承担着中国气象局所有业务及绝大部分科研项目的计算任务,系统的高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和气象业务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中国气象局目前主要的业务系统IBM cluster1600概况的... 中国气象局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属于国家级的关键应用,承担着中国气象局所有业务及绝大部分科研项目的计算任务,系统的高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和气象业务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在简单介绍中国气象局目前主要的业务系统IBM cluster1600概况的基础上,从系统部件、网络配置、文件系统、存储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该系统设计实施过程中在高可靠性方面的考虑,并对2012年全年系统运行概况、故障及节点和系统可用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高可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GPFS文件系统 HPS高速交互网络 FastT存储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步光分组交换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6
作者 赵俊 许立国 +1 位作者 须雷 孙小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31期30-35,共6页
基于异步光分组交换及光组播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HPCS)。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进行系统的分级管理,有利于处理大批量突发业务及系统的全光多级扩展。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Rec-FDL),提出一种紧凑、大容量的异步全光分组冲突... 基于异步光分组交换及光组播技术,提出一种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HPCS)。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进行系统的分级管理,有利于处理大批量突发业务及系统的全光多级扩展。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Rec-FDL),提出一种紧凑、大容量的异步全光分组冲突解决机制,并与传统的分组重传冲突解决算法(PRA)进行了性能比较;建立了系统的稳定性、丢包率及时延分析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一个能够实现40320个CPU互连的两级系统,Rec-FDL机制的平均分组等待时延TRec-FDL约为0.004ns,而PRA算法的平均分组等待时延Trerans随分组传输距离D增加而增加,在D为10m和20m时,Trerans分别等于0.006ns和0.01ns。因此,对于分布式HPCS而言,Rec-FDL机制具有更优秀的时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异步光分组交换 光组播 循环光纤延时线 分组重传算法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分组交换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析
7
作者 赵俊 孙小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6-770,共5页
提出基于光分组交换及组播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析了系统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Rec-FDL)的冲突解决方案,建立了该结构解决系统冲突时的稳定性及时延模型.比较了Rec-FDL与分组重传冲突解决机制的稳定性及时延特性.... 提出基于光分组交换及组播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分析了系统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基于循环光纤延时线(Rec-FDL)的冲突解决方案,建立了该结构解决系统冲突时的稳定性及时延模型.比较了Rec-FDL与分组重传冲突解决机制的稳定性及时延特性.Rec-FDL架构所接入的CPU及从节点分组到达率比分组重传机制分别多了400和100packets/s,具有更高稳定性;分组到达率为500packets/s时,若CPU与控制节点距离大于20km,Rec-FDL架构在输出端口产生的时延比分组重传机制至少小4.5m s;若增至50km,Rec-FDL架构在系统内部产生的时延比分组重传机制小5μs.Rec-FDL架构更适于构建分布式HPCS及大范围的网格计算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光分组交换 组播 循环光纤延时线 时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影响通信因素分析和优化策略的研究
8
作者 戴梅萼 麦联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2-264,共3页
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由于 CPU速度不断提高 ,通信机制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首要因素 .为了优化通信性能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通信的因素 .从硬件上阐述了紧耦合策略 ,以及网络接口电路通过配置协处理器和较大容量存... 高性能并行计算机系统中由于 CPU速度不断提高 ,通信机制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首要因素 .为了优化通信性能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通信的因素 .从硬件上阐述了紧耦合策略 ,以及网络接口电路通过配置协处理器和较大容量存储器的策略 .从软件上提出了固定缓冲区策略和用户层通信策略 .在用户层通信策略中 ,阐述了管理监控进程办法和原子访问办法 ,重点说明了原子访问机制的思想和实施办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通信 优化策略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
9
作者 邹秀件 《网友世界》 2014年第18期10-10,共1页
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在整合异构资源、资源管理、系统容错、虚拟化系统环境、并行编程环境等系统的应用。指出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希望能够为虚拟化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得到更好应用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 虚拟化技术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资源管理 系统容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C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效等级评价业务问答
10
作者 陈凯 许登 《质量与认证》 2022年第10期91-92,共2页
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底座。“东数西算”政策的推出指引数据中心行业科学布局,并指导优化我国算力资源合理分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近日推出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效等... 数据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底座。“东数西算”政策的推出指引数据中心行业科学布局,并指导优化我国算力资源合理分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近日推出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能效等级评价”业务,引导超算数据中心行业高效、节能、绿色发展,本刊约请相关专家,对该业务进行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数据中心行业 能效等级 科学布局 CQC 信息化 数字化 超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特为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提供可靠电源保障
11
《电子与电脑》 2010年第8期103-103,共1页
在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项目招标工作中.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的不间断电源产品成功中标,为该项目提供山特ARRAY 3A3 30kVA UPS产品,为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提供可靠电源保障。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电源保障 清华大学 山特 计算机集群系统 UPS产品 电源产品 招标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ring MVC的高性能计算机监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顾文静 赵春燕 李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7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HPC)是气象业务及科研应用的重要基础平台^([1])。为改变气象系统内部监视平台分散的现状,规范故障处理流程,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对国家局和区域中心9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统一监视管理,提供一个能实...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HPC)是气象业务及科研应用的重要基础平台^([1])。为改变气象系统内部监视平台分散的现状,规范故障处理流程,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对国家局和区域中心9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统一监视管理,提供一个能实时监视、故障流程化处理、性能分析、日志记录及统计查询的共享平台。监视管理系统采用Spring MVC框架技术,结合MVC设计模式和分层架构思想对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设计,达到了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提高了项目的扩展性和开发效率。2016年8月监视管理系统业务运行,涵盖监视、管理、配置等核心服务项目,对气象业务和科研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监视管理 SPRING MVC AJ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统一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3
作者 沈瑜 李娟 +1 位作者 常飚 孙婧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4年第1期83-90,共8页
高性能计算是气象业务及科研应用的重要的基础平台,中国气象局(CMA)近年来相继引进多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用以提高气象服务和研发能力。随着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高性能系统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详解介绍CMA高性能计算机... 高性能计算是气象业务及科研应用的重要的基础平台,中国气象局(CMA)近年来相继引进多套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用以提高气象服务和研发能力。随着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如何有效管理高性能系统资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详解介绍CMA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统一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可以对多套异构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进行统一的资源精细化统计分析和计费管理,通过该平台,系统管理员动态掌握系统的运行和资源使用情况,并据此调整系统资源分配调度策略,从而更合理高效的利用系统资源,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CPU利用率 计算资源 作业管理软件 资源账务信息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的系统分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凯 胡湘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79-181,204,共4页
随着SMP和ccNUMA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用户应用动态负载平衡的需求,并同时提高系统利用率和高可用性,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采用了分区技术。本文在分析对比了各种分区技术的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系统分区的关... 随着SMP和ccNUMA等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用户应用动态负载平衡的需求,并同时提高系统利用率和高可用性,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采用了分区技术。本文在分析对比了各种分区技术的基础上,深入介绍了系统分区的关键技术:支持分区技术的硬件设计技术、Firmware监控层技术和操作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面临的问题和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分区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分区技术 操作系统 动态负载平衡 高可用性 SMP 需求 系统利用率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应用的高性能计算机性能需求推算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婧 沈瑜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5年第6期206-210,共5页
气象应用是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的高速发展,中国气象局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已无法满足模式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气象局依托"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工程"重点工程项目引进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用以支... 气象应用是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的高速发展,中国气象局目前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已无法满足模式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气象局依托"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工程"重点工程项目引进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用以支撑"十二五"期间的天气气候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对新引进系统的建设规模估算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中主要基于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需求,根据数值预报模式各特征参数与高性能计算资源需求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采用推算法对高性能计算机性能需求进行推算。根据该推算方法估算未来五年内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发展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量,解决了如何将应用需求转换成高性能计算机的能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模式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性能估算 GRAPES模式 BCC_CS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计算机RAS技术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句平 庞征斌 周兴铭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80-82,92,共4页
RAS技术是实现计算机系统高可靠、高可用和高可维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描述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对RAS的需求 ,介绍了当前RAS技术的现状 ,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高可用 RAS 描述 技术手段 分析 现状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A光开关的高性能计算机全光互连网络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星云 陈永然 窦文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2-15,共4页
为了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各处理节点之间的高带宽低延时的互连通信,基于现有的光器件和光互连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组播的全光互连网络SBOS,同时描述了使用单级SBOS网络构建大规模多级互连网络的方法.在高性能计算... 为了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各处理节点之间的高带宽低延时的互连通信,基于现有的光器件和光互连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组播的全光互连网络SBOS,同时描述了使用单级SBOS网络构建大规模多级互连网络的方法.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采用基于SBOS的全光互连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降低各级之间的延时,减小网络链路的出错概率,同时在大规模组播应用中,也可以明显地提高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电控全光交换网络 SOA光开关 多级互连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光发布超千万亿次“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18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年第7期6-6,共1页
6月1日,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在京正式发布,超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再次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最高速度。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星云 超级计算机 最高速度 计算能力 中国 刷新
原文传递
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速度超千万亿次
19
《中国安防》 2010年第7期71-71,共1页
在看似规律性与前进性相统一的历史潮流中,中国高性能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奋力前行。经历了十万亿次与百万亿次超级计算能力的突破洗礼,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界迎来了拥有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技术自主产业化的春天。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速度 星云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产业 计算能力 产业化 中国
原文传递
气象高性能计算系统的业务发展概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彬 孙婧 《气象科技进展》 2018年第1期287-289,共3页
中国气象部门从1978年建设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来,逐步建立了支撑数值模式运行的高性能计算业务。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态、异构和极大规模并行的趋势。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将逐渐从本地预先分配为主的方式过渡到本地远... 中国气象部门从1978年建设第一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来,逐步建立了支撑数值模式运行的高性能计算业务。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多态、异构和极大规模并行的趋势。高性能计算资源管理将逐渐从本地预先分配为主的方式过渡到本地远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方式。基于并行运算的思想,高性能计算实现了对超级计算性能的需求。气象始终是高性能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系统 气象部门 业务发展 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高性能计算技术 并行运算 数值模式 统一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