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鬼神信仰力影响下的空间叙事——论《酆都知县》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卫英 马彦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3-166,共4页
从"空间叙事"、"外聚焦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结合民间鬼神信仰心理,能深入了解袁枚《子不语.酆都知县》叙事艺术和文本主旨上的模糊态度,了解作者叙事方法的高超和叙事表现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之外怀疑思想的表达;还可... 从"空间叙事"、"外聚焦叙事视角"角度入手,结合民间鬼神信仰心理,能深入了解袁枚《子不语.酆都知县》叙事艺术和文本主旨上的模糊态度,了解作者叙事方法的高超和叙事表现上的缺陷,以及叙事之外怀疑思想的表达;还可以尝试沟通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相似的艺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清代小说 外聚焦叙事视角 空间叙事 鬼神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官员的鬼神信仰及其司法实践——从汪辉祖“刘开扬案”和蓝鼎元“幽魂对质案”的比较出发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俊丰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3-13,共11页
清代官员在一些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采用到"动用鬼神"的方法。通过比较两名清代著名官员蓝鼎元和汪辉祖的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及他们关于鬼神的思想观念,可以发现,这种"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虽然表面相似,但其背后的理... 清代官员在一些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采用到"动用鬼神"的方法。通过比较两名清代著名官员蓝鼎元和汪辉祖的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及他们关于鬼神的思想观念,可以发现,这种"动用鬼神"的司法实践虽然表面相似,但其背后的理念可能并不一致:蓝鼎元纯粹是在"利用鬼神",而汪辉祖则相信鬼神介入司法的力量,希望得到鬼神的帮助。实际上,清代官员的司法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鬼神信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信仰 司法实践 蓝鼎元 汪辉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析东汉前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之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文涛 曹现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65-66,84,共3页
"鬼神"表示祖先灵魂的含义,将祖先崇拜和鬼神信仰联系在一起。从史前至西汉,两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溶、并行、分离、独立发展等时期。
关键词 祖先崇拜 鬼神信仰 万物有灵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民族鬼神信仰到佛教信仰的生态价值追踪——兼论新疆少数民族早期佛教信仰 被引量:3
4
作者 秦裕华 《新疆社科论坛》 2001年第3期58-59,7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汉民族 鬼神信仰 佛教信仰 生态价值 新疆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鬼神信仰看鲁迅的小说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荣松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深入批判 ,是鲁迅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 ,观照社会人生 。
关键词 鬼神信仰 鲁迅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因缘——兼及与鬼神信仰相关联的戏仪交错融合、僧道表演者诸现象
6
作者 陈雅谦 谢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95,共5页
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密切因缘,导致其发生了某种衍变:在功能上,成为酬神酬鬼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娱神娱鬼兼娱人的审美性;在类别上,产生了打城戏这一独有剧种;在演出结构和文本结构上,形成了戏仪交错融合的形态;而在表演... 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密切因缘,导致其发生了某种衍变:在功能上,成为酬神酬鬼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娱神娱鬼兼娱人的审美性;在类别上,产生了打城戏这一独有剧种;在演出结构和文本结构上,形成了戏仪交错融合的形态;而在表演者的构成上,则往往直接由僧道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古代宗教戏曲 鬼神信仰 因缘 打城戏 戏仪交错融合 僧道表演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鬼神信仰与贾平凹的“魅性”审美
7
作者 刘宁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8-93,共6页
民间鬼神信仰是一个民族的普通民众对人们死后世界的想象,寄托着他们对生命不灭的向往。商州地处秦头楚尾,敬鬼神、好淫祀,因而,沉浸在秦汉民俗风情之中的贾平凹自然对鬼神文化葆有亲和感,作品热衷于丧葬以及相关民俗的描写,这自然孕育... 民间鬼神信仰是一个民族的普通民众对人们死后世界的想象,寄托着他们对生命不灭的向往。商州地处秦头楚尾,敬鬼神、好淫祀,因而,沉浸在秦汉民俗风情之中的贾平凹自然对鬼神文化葆有亲和感,作品热衷于丧葬以及相关民俗的描写,这自然孕育了作家魔幻思维和诡异文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魅性"审美意趣。而这种从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文学的创作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信仰 贾平凹 文学创作 想象 “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神信仰及其惩罚性社会控制机制研究
8
作者 洪涵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惩罚"与整个社会关系、文化网络密切相联。传统社会中关于"鬼"的种种言说及仪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惩罚性的社会控制功能。今天的国家应当结合简单社会复杂化的现实,更好地顺应社会需求,配置社会控制资源。
关键词 鬼神信仰 社会控制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以来的鬼神信仰与仙话研究
9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91-112,共22页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神灵崇拜,伴随着社会的前进,中国的鬼神文化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对众多神灵的想象和创造,也包括了对众神威力与作用的虚构和解释。秦汉以来仙话流行,鬼神文化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发展... 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神灵崇拜,伴随着社会的前进,中国的鬼神文化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对众多神灵的想象和创造,也包括了对众神威力与作用的虚构和解释。秦汉以来仙话流行,鬼神文化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为绚丽多彩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两汉时期鬼神信仰的兴盛,不仅有汉王朝确立的主流神话体系,还表现为各地鬼神崇拜的多元化,这对两汉时期的信仰意识和社会风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出土的汉代画像来看,常见有正统神话与地方神话杂糅在一起的现象。而仙话虚构的是一个神人之间的魔幻世界,幻想凡人可以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或幻想死后仍可以通过升仙的方式而进入仙间得以永生,因而升仙也就成了人们向往的目标。秦汉时期仙话的盛行,不仅与统治者的喜好与倡导有关,也与方士们的推波助澜大有关系。仙话在汉代丧葬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地的墓主无不通过仙话来寄托死后升仙的崇尚与想象,其表现形式堪称丰富多样。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西南丝路是早期佛像传播的重要途径,在四川乐山、绵阳、重庆丰都等地都发现了早期佛像。佛教在巴蜀地区的传播,和道教相融合,并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吸纳,形成了儒释道混合的现象。从而在由来已久的鬼神信仰与仙话崇尚中,又杂糅了佛教的内容。丰都鬼城的出现,便正是鬼神信仰与仙话的流传以及道教与佛教关于阴间阎罗地狱轮回说法交融传播的结果,并由此而成为一处著名的巴蜀人文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鬼神信仰 仙话由来 南传佛教 丧葬习俗 美术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神信仰与五四小说
10
作者 林荣松 《闽江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5-38,共4页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 ,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 ,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 ,观照社会人生 ,构建了一个... 信仰是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 ,从一个特定角度反映了民族的文化性格。对中国人的鬼神信仰进行批判与反思 ,是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四作家在小说中借鬼神信仰解剖民族灵魂 ,观照社会人生 ,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信仰 民族灵魂 社会人生 五四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傩俗与古代鬼神信仰
11
作者 贾利涛 《大舞台》 2010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现代傩俗和古代鬼神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概要分析了鬼神信仰和傩俗的简单流变,并且在其中探讨了现代傩俗和古代鬼神信仰的联系。现代傩俗在实际的表现过程中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深层蕴含的一些信仰特质得以留存。其中鬼神信仰... 现代傩俗和古代鬼神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概要分析了鬼神信仰和傩俗的简单流变,并且在其中探讨了现代傩俗和古代鬼神信仰的联系。现代傩俗在实际的表现过程中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深层蕴含的一些信仰特质得以留存。其中鬼神信仰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俗 鬼神信仰 傩文化 固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湟地区猫鬼神信仰习俗述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永清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8-42,共5页
猫鬼神信仰是一种特殊的信仰习俗。本文将从流传地区和民族,猫鬼神生成方法,奉祀规则,猫鬼神的功能和对猫鬼神的防范、惩治、镇压等五个方面对这一信仰习俗予以略述。
关键词 河湟地区 鬼神信仰 信仰习俗 奉祀规则 动物崇拜 鬼灵精怪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韩愈的鬼神信仰——以贬潮后祀神文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二超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9,共9页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贬潮 祀神 鬼神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古代鬼神信仰的一种法文化观察——与郝铁川先生交流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林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9-26,共8页
古代鬼神信仰与法律意识皆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虽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但并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民众法律意识鬼神化”这一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鬼神信仰的特点 (局限) 与政治运行方面的特色结合在一起, 使得... 古代鬼神信仰与法律意识皆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 虽然两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但并不能得出“中国古代民众法律意识鬼神化”这一结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鬼神信仰的特点 (局限) 与政治运行方面的特色结合在一起, 使得法律运作始终朝着伦理化、理性化和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作为这种趋势的结果, 是古代民众法律意识的道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宗教 鬼神信仰 传统文化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人的鬼神信仰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晓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9-26,共8页
鲁迅与中国人的鬼神信仰●毛晓平研究一个民族的文明史,不能不研究这一民族宗教观之发端———鬼神观。鲁迅在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探讨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中,对中国人的鬼神观作了深刻的论述,是他终身所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一... 鲁迅与中国人的鬼神信仰●毛晓平研究一个民族的文明史,不能不研究这一民族宗教观之发端———鬼神观。鲁迅在对中国人国民性的探讨中,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中,对中国人的鬼神观作了深刻的论述,是他终身所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一个重要部分。1始于近代的中国神话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鬼神信仰 改造国民性 鬼神观念 顾颉刚 祖先崇拜 无特操 神话研究 神话传说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由商朝的鬼神信仰到周朝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复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4期32-40,共9页
从人类四大文明的角度来检视,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最早由鬼神信仰发展出人文精神,这个枢纽蜕变来自夷夏两大部族文化的长期冲突与融合。夷夏两种文化自新石器时期即可看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并常通过激烈的军事冲突确立彼此共主与宾服的关系... 从人类四大文明的角度来检视,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最早由鬼神信仰发展出人文精神,这个枢纽蜕变来自夷夏两大部族文化的长期冲突与融合。夷夏两种文化自新石器时期即可看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并常通过激烈的军事冲突确立彼此共主与宾服的关系。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周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源头,其表现就在人们尽管依然有天命的信仰,却不再迷信鬼神,更相信人自身的奋勉与否,才是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华文化的理性化历程由此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鬼神信仰 德性天命观 血统天命观 理性化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翁制:鬼神信仰的世俗化表现——从“鲧腹禹”神话说起
17
作者 刘婷 《保山师专学报》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不论产翁制是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它既然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而存在,那么便可以透过表象看其深层次的隐性文化。产翁制所蕴含的鬼神信仰在文化功能上的种种变化,潜藏着一种另类的、处于原生状态的感性文化氛围。
关键词 产翁制 鬼神信仰 世俗化 鲧腹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孔子的鬼神信仰——以孔子传授“诗”“书”“礼”为例
18
作者 李中塬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5-92,共8页
历来对于孔子究竟是否具有鬼神信仰都集中于《论语》一书的讨论,然而孔子对后世贡献最大的是教书育人。孔子主要传授弟子们的是“诗”、“书”、“礼”的内容,特别是《诗经》和《尚书》,里面有许多是关于“天”的记录,“天”大都指代具... 历来对于孔子究竟是否具有鬼神信仰都集中于《论语》一书的讨论,然而孔子对后世贡献最大的是教书育人。孔子主要传授弟子们的是“诗”、“书”、“礼”的内容,特别是《诗经》和《尚书》,里面有许多是关于“天”的记录,“天”大都指代具有超自然力量的至高无上的神灵,是有意志的,是整个宇宙的最高主宰;“礼”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祭祀方面,祭祀敬奉神灵,“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祭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与神灵沟通的特殊经历。孔子在传授弟子们的知识的同时,也传达出他自己对于鬼神的信仰,如同一个教徒崇拜自己的偶像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鬼神信仰 传授 “诗” “书”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国的鬼神信仰初探
19
作者 熊韬 杨杰 《亚非研究》 2016年第2期30-41,共12页
鬼神信仰是泰国人民原始信仰的内容之一,泰国人民对鬼神的信仰很普遍,认为鬼神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人们无法看到其真实面目,只能见到它显灵。在泰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每个地方都有神灵保护,人们对其崇拜和信任,希望从神灵那里得到护佑和帮助... 鬼神信仰是泰国人民原始信仰的内容之一,泰国人民对鬼神的信仰很普遍,认为鬼神是一种超自然力量,人们无法看到其真实面目,只能见到它显灵。在泰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每个地方都有神灵保护,人们对其崇拜和信任,希望从神灵那里得到护佑和帮助,使自己生活的地方安定泰和,以实现安居乐业、无病无灾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鬼神信仰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虚大师对“鬼神信仰”的反思与融铸
20
作者 徐新民 《法音》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太虚大师(1890-1947),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味庵,俗姓吕,名淦森。祖籍浙江崇德(今属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县长安镇。著名高僧,近代中国佛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生佛教”“人间佛教”首倡人。
关键词 太虚大师 人间佛教 人生佛教 鬼神信仰 佛教改革 崇德 长安镇 浙江桐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