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鸦片战争前国内种植罂粟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傅建成 李国良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罂粟花 罂粟种植 道光帝 鸦片 云南地区 许乃济 地方官 鸦片问题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期广东、福建两省的粮布消费问题——鸦片战争前传统自然经济的局部瓦解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晓望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5-31,44,共8页
一、清代前期广东、福建的粮食消费 明代中叶以前,闽粤两省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粮食消费的主要形式是自给自足。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萌芽状态的粮食市场。明末董应举论福建:“福建上府多山,而沿海郡邑多咸而少收,故上仰... 一、清代前期广东、福建的粮食消费 明代中叶以前,闽粤两省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粮食消费的主要形式是自给自足。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萌芽状态的粮食市场。明末董应举论福建:“福建上府多山,而沿海郡邑多咸而少收,故上仰粟于上府,南仰粟于粤,北仰温台,从来如是。”明代广东的开发程度尚不如福建,经济以粮食生产为主,是福建的大粮仓。据屈大均《广东新语》、陈舜系《乱离见闻录》等书,广东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往福建,数量颇为可观。吴承朋先生估计:明代福建省自外输入的粮食约有上百万石,他的结论是:“福建省大约可以说是当时自然经济受到破坏最多的省份。”按照吴先生的观点,福建自然经济在明末就有分解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 麻纺织业 清代 鸦片战争前 道光 粮食 葛麻 消费问题 自然经济 《广东新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的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丽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3-78,共6页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中英贸易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 ,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英国而言 ,中英贸易之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 ;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中国 英国 国际贸易 苦力贸易 经济影响 经济发展 鸦牙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的“钱贱”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德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71,共4页
鸦片战争前商品货币流通领域内的银钱比价变化的本质特征不是"银贵钱贱",而是单方面"钱贱"。"钱贱"会给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会像论者认为的"银贵钱贱"使"劳动人民实际要... 鸦片战争前商品货币流通领域内的银钱比价变化的本质特征不是"银贵钱贱",而是单方面"钱贱"。"钱贱"会给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绝不会像论者认为的"银贵钱贱"使"劳动人民实际要多交60%赋税"那样严重。"钱贱"直接影响了士兵及铸钱工人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银钱比价 社会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认同与五代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向燕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历史文化认同,对于五代以降至鸦片战争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取代唐皇朝,到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中华民族最终克服了种种分裂因素而再次走向... 历史文化认同,对于五代以降至鸦片战争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取代唐皇朝,到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中华民族最终克服了种种分裂因素而再次走向整个民族的重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多民族国家 历史文化认同 鸦片战争前 中华民族 忽必烈 元世祖 中国 朱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产量估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忠民 《上海经济研究》 1987年第4期66-71,共6页
明清上海地区的棉纺织生产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对此问题专门进行定量研究的还不很多。近年来,前辈学者吴承明、徐新吾诸师以及其它一些研究者对此作过一些探讨,但是他们的分析研究一般都较为简路... 明清上海地区的棉纺织生产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长期以来,对此问题专门进行定量研究的还不很多。近年来,前辈学者吴承明、徐新吾诸师以及其它一些研究者对此作过一些探讨,但是他们的分析研究一般都较为简路,大多仅从某一方面稍作推测,而且所估之数又都仅限松江一府的棉布上市量。即使这些估算比较接近实际,其也未必能反映当时整个上海地区的棉花、棉布生产数量。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际史料出发,对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的棉、布产量作一较为详尽、周全的分析、估算,以求为今后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和出发点。一、棉花生产量估计上海地区位于太湖为中心的碟形洼地东缘,地形特征东高西低。大致以今娄塘、南翔、诸翟、拓林一线的古冈身为界,冈身以西古湖沼葑淤成陆的滨泖低地,地下水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生产 上海地区 经济史研究 国内市场 鸦片战争前 洼地 家庭手工业 城镇居民 资本主义萌芽 明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理述略 被引量:2
7
作者 万明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2-17,共6页
关键词 澳门 鸦片战争前 清朝政府 葡萄牙人 香山 管理体制 西洋人 粤海关 总督 地方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鸦片战争前夕中外具结交涉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凌兴珍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103,252,共9页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坚持旨在永断鸦片来源的具结贸易政策。美、荷以及葡萄牙澳门总管均相继表态不再带运鸦片来中国内地,各国亦相继具结进黄埔贸易,以商务监督义律为首的英国对华贸易商人却不愿按规定具结进口贸易,中英终因双方各...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坚持旨在永断鸦片来源的具结贸易政策。美、荷以及葡萄牙澳门总管均相继表态不再带运鸦片来中国内地,各国亦相继具结进黄埔贸易,以商务监督义律为首的英国对华贸易商人却不愿按规定具结进口贸易,中英终因双方各执己见而交涉失败,以致中英贸易断绝,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具结政策是有条件的中外通商贸易政策,是林则徐禁烟政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具结问题而言,具结政策是基本失败的政策;但就当时来说,它又是最合时宜的政策。中外具结交涉失败,除英国商务监督、对华贸易商人及英国政府的阻挠、破坏这一主要原因外,原因还在于政策本身的变化、不完备,在于林则徐等人的犹豫、怀疑,在于清朝腐败衰微、民心不一及具结策略的疏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林则徐 具结贸易政策 禁烟政策 英国 对华贸易 中国 对外贸易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上海地区棉布的国内贸易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忠民 《上海经济研究》 1986年第1期48-51,43,共5页
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贸易口岸,其国内外贸易的充分发展是在鸦片战争五口通商之后。但是,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代,由于上海地区本身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内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上海地区的国内贸易巳逐渐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明清时代 上海地区 商业城市 明后期 国内外贸易 商品经济 社会经济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鸦片战争前的“经世致用”思潮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大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1期63-66,共4页
从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 ,“经世致用”思潮先后出现过两次。这两次思潮抨击了时弊 ,倡导了学以致用 ,变法图强 ,为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潮 。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经世致用 理学 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嬗变——以海关贸易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永福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9-23,共5页
“闭关”是人们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政策约定俗成的界定。揆之于史实,有诸多不切合之处。此段历史,若依清政府海关贸易的嬗递为主线,可划分为“顺其自然”、政策上的“锁国”、“全面开放”及“限关”四个时期,与所谓的“闭关”论出... “闭关”是人们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政策约定俗成的界定。揆之于史实,有诸多不切合之处。此段历史,若依清政府海关贸易的嬗递为主线,可划分为“顺其自然”、政策上的“锁国”、“全面开放”及“限关”四个时期,与所谓的“闭关”论出入甚多。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依据国情制定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英人笼统的“限关”论有洗涮罪恶的鸦片贸易之嫌,国人的“闭关”论则是以感情代替史实。我们应以此为鉴,尊重历史,慎作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清政府 对外政策 海关贸易 “闭关” 全面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一些国家对澳门的侵略
12
作者 黄鸿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5,共5页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不仅是中外贸易的前哨站,也是国际贸易的转运站。葡萄牙人自1557年以来经营澳门特区,一度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并进行国际的转运贸易,从中大获其利,“震垮诸国,以澳门为宝”。当时外国商人群集澳门,看到葡萄牙占有澳... 鸦片战争之前,澳门不仅是中外贸易的前哨站,也是国际贸易的转运站。葡萄牙人自1557年以来经营澳门特区,一度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并进行国际的转运贸易,从中大获其利,“震垮诸国,以澳门为宝”。当时外国商人群集澳门,看到葡萄牙占有澳门这块宝地,感到无比嫉炻。17世纪以后,葡萄牙在东方的商业霸权日趋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站 政府报告 葡萄牙人 澳门特区 中国沿海 经营 国家 中国政府 鸦片战争前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国家治理的英国视角
13
作者 张俊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8,5,共6页
如果没有航海大发现,没有西方工业的突进,中国或许可以按照几千年来的传统模式进行国家治理,并断续保持着与西方进行人员、物资及文化交往,唐、宋甚至明代早中期就是如此。然而,18世纪之后,西方生产力的飞跃、交通工具的革命与欧洲地缘... 如果没有航海大发现,没有西方工业的突进,中国或许可以按照几千年来的传统模式进行国家治理,并断续保持着与西方进行人员、物资及文化交往,唐、宋甚至明代早中期就是如此。然而,18世纪之后,西方生产力的飞跃、交通工具的革命与欧洲地缘均势及市场的狭隘性使得这一切不复存在,世界历史进入殖民体系时代。英法等在全球建立起了殖民体系,这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体系 鸦片战争前 文化交往 均势 交通工具 狭隘性 传统模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清朝对日贸易的管理
14
作者 胡孝德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对日贸易 清政府 粤海关 大清会典 海外贸易 奏销制度 内务府 经营方式 行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淇澳居民反侵略斗争探析
15
作者 刘蜀永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97-100,共4页
鸦片战争前 ,在广东省香山县淇澳村 (今珠海市淇澳区 )曾发生一起严重的中外冲突 ,或者说是当地居民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本文作者根据新发现的档案资料 ,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作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发生在 1 83 3年 1 0月的... 鸦片战争前 ,在广东省香山县淇澳村 (今珠海市淇澳区 )曾发生一起严重的中外冲突 ,或者说是当地居民一次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本文作者根据新发现的档案资料 ,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性质作了初步的探析。认为发生在 1 83 3年 1 0月的这场冲突并不是偶然的事件 ,而是以英国为首的鸦片贩子长期盘踞在淇澳附近海域从事殖民活动 ,危害当地中国居民利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淇澳居民 反侵略斗争 广东省香山县淇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澳门的经济政策
16
作者 蒋贤斌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25-27,共3页
从顺治元年 (16 4 4年 )到道光二十年(184 0年 )近二百年的时间里 ,清政府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和自身利益的考虑 。
关键词 清政府 鸦片战争前 澳门 经济政策 约束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汉口工商业发展特点
17
作者 王惠敏 《昆明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9-93,共5页
因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战火的重创,汉口自明中期以来积累的卓著工商业成就转瞬灰飞烟灭,其社会经济发展在短期内遭受巨大挫折。鸦片战争前,通过当地商民戮力重建,汉口迅速发展到全盛阶段。汉口商镇的重新崛起不是简单的经济恢复,而是朝着... 因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战火的重创,汉口自明中期以来积累的卓著工商业成就转瞬灰飞烟灭,其社会经济发展在短期内遭受巨大挫折。鸦片战争前,通过当地商民戮力重建,汉口迅速发展到全盛阶段。汉口商镇的重新崛起不是简单的经济恢复,而是朝着社会经济结构更复杂层面演进,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汉口 工商业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鸦片战争前黑龙江教育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18
作者 梁玉多 《黑龙江史志》 2005年第9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黑龙江地区 鸦片战争前 历史作用 清代 东北教育 人文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传入中国的西洋乐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慧灵 《音乐探索》 2003年第3期81-82,共2页
鸦片战争前,一些西洋乐器被西方传教士陆续带到了中国。虽然它们的种类、数量不多,影响范围不大,但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分别介绍的管风琴、钢琴、小提琴、竖琴等乐器就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类乐器。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中国 西洋乐器 管风琴 钢琴 小提琴 竖琴 音乐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片战争前西人对广州的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鹏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1-33,36,共4页
鸦片战争前由于特殊的对外政策,“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成为当时中外交流的前沿。西人对广州的认识,也是对中国的认识。西人对广州的自然环境、民俗生活、经济贸易状况都褒扬有加,而对广州的官僚制度则提出批评。从总体看,... 鸦片战争前由于特殊的对外政策,“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成为当时中外交流的前沿。西人对广州的认识,也是对中国的认识。西人对广州的自然环境、民俗生活、经济贸易状况都褒扬有加,而对广州的官僚制度则提出批评。从总体看,西人认为广州是他们实现利益和野心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战争前 西人 广州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