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青春书写及成长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书畅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历程。故事围绕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展开,通过逃避责任、寻找自我身份等系列书写,向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青年内心的纠结和迷茫,而这正是每个个体成长...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内心挣扎和成长历程。故事围绕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展开,通过逃避责任、寻找自我身份等系列书写,向读者展示了特定时代背景下青年内心的纠结和迷茫,而这正是每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深度聚焦《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青春书写及成长叙事,围绕守望者的叛逆、守望者的彷徨、守望者的救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深度解析主人公根植于时代的心路变革、迷茫簇拥下的流浪之旅、回归内心探寻生命意义的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青春书写 成长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意蕴
2
作者 王荣富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塞林格善于用他那寓言式的语言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霍尔顿·考尔菲德期望在大都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他的西部情怀两方面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的生态意蕴,可以帮助青少年从自然中认识人生... 塞林格善于用他那寓言式的语言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从霍尔顿·考尔菲德期望在大都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他的西部情怀两方面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体现的生态意蕴,可以帮助青少年从自然中认识人生的真谛和自然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有益影响,从而使他们能够从自然中吸取健康成长的力量,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不安,并健康积极地融入成人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回归自然 和谐 生态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多重叙事视角艺术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解燕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69,共5页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运用多重视角进行叙事,为作品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主题探索提供了广阔丰富的空间,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并深入思考人性、成长、真实性等深刻主题。从不可靠视角、接受者视角、另类视角三个...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运用多重视角进行叙事,为作品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和主题探索提供了广阔丰富的空间,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并深入思考人性、成长、真实性等深刻主题。从不可靠视角、接受者视角、另类视角三个方面阐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多重叙事视角,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内聚焦叙述、非人格化叙述等维度研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多重叙事 不可靠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
4
作者 雷梓璇 张弛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0期69-73,共5页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异化青年霍尔顿这一经典角色。在战后的美国社会中,异化存在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通过回溯霍尔顿在迷茫中“守望”的经历,反思异化...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异化青年霍尔顿这一经典角色。在战后的美国社会中,异化存在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通过回溯霍尔顿在迷茫中“守望”的经历,反思异化的负面影响,并从物质和精神领域解读小说中的异化元素,发掘异化在这两个领域间的关联和互动,以期纾解社会的“异化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弗洛姆 马克思 人的本质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遇见儿童,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5
作者 伍春虹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S1期94-95,共2页
“当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当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当人遇见了人,则有了生命!”这是《朗读者》中的一段开场白,如果让我来续写,我会加上这一句:“当我遇见了孩子,就有了美好!”这份美好来自儿童的纯真,这份美好更来自孩童的成长。23年... “当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当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当人遇见了人,则有了生命!”这是《朗读者》中的一段开场白,如果让我来续写,我会加上这一句:“当我遇见了孩子,就有了美好!”这份美好来自儿童的纯真,这份美好更来自孩童的成长。23年春来夏往,我总向往成为那个守望麦田的人。试想一大波的麦苗随着微风缓缓吹过,涌起一波又一波的麦浪,而我,则站在麦田边聆听、守护、欣赏。这是我所憧憬的画面,也是我一直坚守的教育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念 麦田里的守望者 《朗读者》 开场白 续写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迷惘的成长
6
作者 罗咏勤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4年第5期43-48,75-77,共9页
About the author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美国杰出作家。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加入一个军事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凭。1942年,他开始军旅生涯,亲历二战,1946年退伍之... About the author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1919年1月1日—2010年1月27日),美国杰出作家。塞林格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加入一个军事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凭。1942年,他开始军旅生涯,亲历二战,1946年退伍之后,开始文学创作。他于195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引起世界性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军事学院 军旅生涯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 犹太商人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精神污染”
7
作者 胡冰 陈千谦 刘宇茜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刻揭示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迅猛发展与价值观剧变时期民众所面临的精神困境。本文基于鲁枢元的“精神污染”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遭遇的精神“真空化”、存... 作为20世纪美国杰出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刻揭示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迅猛发展与价值观剧变时期民众所面临的精神困境。本文基于鲁枢元的“精神污染”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遭遇的精神“真空化”、存在“疏离化”与行为“无能化”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认为霍尔顿遭受的精神污染分别表现为信仰危机、社会疏离与自我压抑。其中,价值观的堕落与信仰的资本化引发其信仰危机;科技当道、人际隔阂与自我冲突造成其与自然、他人及自我的疏离;自主性、自为性与选择性的丧失导致其自我压抑。基于此,本文指出当今时代的个体乃至社会需倍加关注精神污染问题,共同寻求疗愈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精神的真空化 存在的疏离化 行为的无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身份焦虑的象似性建构
8
作者 王宇泽 毛延生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本文以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具体分析案例,尝试借助认知文体学与库助文体学相结合的手段,阐释小说主题“身份焦虑”的象似性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小说中“身份焦虑”主题通过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个层面得以体现,分别关注主人... 本文以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具体分析案例,尝试借助认知文体学与库助文体学相结合的手段,阐释小说主题“身份焦虑”的象似性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小说中“身份焦虑”主题通过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四个层面得以体现,分别关注主人公的情感、认知、个体以及集体四个焦虑维度。研究表明,借助综合性文体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弥合语言学和文学彼此脱钩的话语本体缝隙,并且能够证明--借用认知语言学方法以及语料库等手段,对寻求文学语篇主题分析与论证的研究路向,具有充分的实践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焦虑 象似建构 文体学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里“理想主义与现实对比”的澄明——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个案分析
9
作者 李正梅 《最小说》 2024年第10期4-6,20,共4页
本文以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案例,探讨英美文学中“理想主义与现实对比”的主题。霍尔顿的“麦田”象征他对纯真的渴望,反映理想主义的光辉。然而,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冷漠使其理想逐渐幻灭,揭示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尽管经历迷失与... 本文以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为案例,探讨英美文学中“理想主义与现实对比”的主题。霍尔顿的“麦田”象征他对纯真的渴望,反映理想主义的光辉。然而,成人世界的虚伪与冷漠使其理想逐渐幻灭,揭示理想与现实的鸿沟。尽管经历迷失与失语,霍尔顿最终通过自我认知实现成长,内化“麦田”的精神,寄托对理想火种不灭的坚定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精神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桂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8-161,共4页
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四个方面——作品价值意义的多元追索、作品主题的持续争议、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不同阐释和其他角度研究 ,对我国 2 0年来有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 ,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一... 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从四个方面——作品价值意义的多元追索、作品主题的持续争议、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不同阐释和其他角度研究 ,对我国 2 0年来有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 ,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霍尔顿 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相矛盾的霍尔顿·考尔菲德——《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复杂个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初青艳 邵宗音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70-72,共3页
对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复杂个性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指出主流文化的反叛者、现实社会的妥协者是其复杂性格中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 霍尔顿·考尔菲德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流文化 反叛者 现实主义 妥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31,共6页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话语和传统的美学观念 ;以非人格化叙述的“无言”搁置了真理和终极意义。塞林格的创作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西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高雅文化 通俗文化 审美观念 非人格化叙述 文学评论 美国 后现代叙事文本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话语标记和语义无差异性——论加缪《局外人》与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季庆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本文从加缪的《局外人》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特殊话语标记入手 ,研讨作品的叙事特征和意义 ,指出它们作为小说叙事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揭示了以互不相容的语义价值和文化价值拼接起来的双重性 ,导致了价值的无差异性。作品中... 本文从加缪的《局外人》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特殊话语标记入手 ,研讨作品的叙事特征和意义 ,指出它们作为小说叙事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揭示了以互不相容的语义价值和文化价值拼接起来的双重性 ,导致了价值的无差异性。作品中大量表示折衷立场的词语和语义对应了特定社会的深层结构组织状况和战后社会语言环境因意识形态冲突而导致的堕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外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 特殊话语标记 语义无差异性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反叛迂腐与虚伪的“现代经典”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晶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4-122,共9页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 2 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人们对其毁誉不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评价出现歧异。作为富家子弟的霍尔顿 ,拒绝进入伪善的成人世界 ,试图建立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 2 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人们对其毁誉不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评价出现歧异。作为富家子弟的霍尔顿 ,拒绝进入伪善的成人世界 ,试图建立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环境 :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人物象征地表达了依然坚守人文立场的美国作家对物化文明的拒斥。小说所揭示的物质富裕与精神匮乏的失衡 ,对于当代社会 ,具有深刻的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反英雄形象 精神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童年 回归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中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雪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现代经典",该小说不但通过刻画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环境中成人世界的龌龊,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背后精神文明的衰退与萎缩,突出了现代人的焦虑和人类生存的困境,而且通过对迂腐成人世界的拒斥寄予了作者对纯真童年和美好自然的向往之情,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回归童年、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它对战后美国文学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生态批评 回归 童年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水彩琴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82-85,共4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战后初期风靡全球的小说,其象征手法的运用对烘托主题、刻画人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小说中出现的部分场景象征、事物象征作了尝试性分析。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英雄”经典形象与现实社会的碰撞——《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反叛方式及缘由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侦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式代表。他厌倦、痛恨成人世界的假恶丑,却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只得选择放纵、堕落、自暴自弃,以"虚伪"和"撒谎"的方式去反抗现实社...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英雄"式代表。他厌倦、痛恨成人世界的假恶丑,却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只得选择放纵、堕落、自暴自弃,以"虚伪"和"撒谎"的方式去反抗现实社会的虚伪和"假模假式",在绝望之余,他选择了逃避现实,皈依自然。霍尔顿"反英雄"式反叛方式所蕴含的内涵对于当今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反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逸与反叛——评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征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0-121,共2页
世界上有许多作品,实际上是作者自身经验、品质属性、心路历程的投影与折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角塞尔顿,多少也浸染、集中了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与性格特质。象他编撰出来的那个霍尔顿一样,塞林格也是一个“遁世者”。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 霍尔顿 “假模假式” 性格特质 心路历程 品质属性 心理现实主义 思想观念 “垮掉的一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传统继往开来的经典之作——论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学创作倾向 被引量:9
19
作者 程子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 小说家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二战后美国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问世.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传统,预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到来,同时又体现出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特征.该作品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继承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叙事策略,为即将到来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小说创作的书写新模式,同时又体现出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原则和终极意义追求.虽然塞林格一生只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但他对世界文学在文学思潮转变方面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尽管这部作品因超出了当时文学界和批评界的预期而长期遭受诟病,但经过历史的考验之后,学术界最终还是充分肯定了该小说在推动文学思潮发展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该小说也被列为世界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学思潮 继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燕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1,共4页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后现代叙述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以故事之中的经验自我和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自我的双重视角,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深化了... 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塞林格的成长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成为后现代叙述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小说中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以故事之中的经验自我和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自我的双重视角,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深化了作品主题;又以内聚焦叙事为读者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工业文明下的美国生活图景以及一个青春期少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非人格化叙事让作者放弃了传统小说的劝诫说教功能,以超然的态度对美国战后青少年的生存境域进行了另一种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 内聚焦叙事 非人格化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