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莓黄单胞菌RPA-LF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
作者 史春佳 李刚 +5 位作者 刘林川 秦梦瑶 刘丽锋 宋艳红 赵霞 周厚成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114-121,127,共9页
建立一种适用于田间稳定、快速、准确地检测草莓黄单胞菌的技术方法,有助于该病原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胶体金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lateral flow strip,LF)相结合。... 建立一种适用于田间稳定、快速、准确地检测草莓黄单胞菌的技术方法,有助于该病原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胶体金侧流层析试纸条技术(lateral flow strip,LF)相结合。根据草莓黄单胞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亚基S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RPA特异引物及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及对灵敏性、特异性与疑似样本的分析,成功建立了草1莓黄单胞菌RPA-LF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39℃恒温反应10 min,最低检测限为1.0×10^(1)copies/μL,能够特异地检测出草莓黄单胞菌,从采集疑似症状植株到检测可在30 min内实现,而且用RPA-LF方法检测疑似样本结果与常规PCR检测方法一致。综上,建立的草莓黄单胞菌RPA-LF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视化,可用于该病原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黄单胞菌 RPA-LF检测 田间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L4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崔文华 王修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28-432,共5页
本文报道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L_4以蔗糖为底物在2吨发酵罐中生产的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结果,并与美国的商品黄单胞菌多糖(Xanthan)相比较。两种多糖纯化后单糖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 D-葡萄糖和 D-甘露塘... 本文报道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L_4以蔗糖为底物在2吨发酵罐中生产的胞外多糖的理化分析结果,并与美国的商品黄单胞菌多糖(Xanthan)相比较。两种多糖纯化后单糖组分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它们均含有 D-葡萄糖和 D-甘露塘,克分子比为1:1。糖醛酸含量相同,为19%。L_4多糖和 Xanthan 的丙酮酸含量也相当,分别为4.23%和4.66%,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它们有相似的元素组成和基团吸收。L_4多糖的沉降系数 S_(20)~0,(?)为11.5—11.9S,比美国商品高(10.10S)。L_4多糖的特性粘度[η]=11.8dl/g,偏比容(?)=0.55ml/g,分子量为2 225 600—3783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 黄单胞菌 黄单胞菌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X.c-18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筱萍 刘兰 《江西科学》 1997年第1期13-20,共8页
通过人工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筛选出1株具良好抗变异性的突变株X.c-18。该突变株能很好地利用蔗糖和玉米淀粉为碳源,蛋白脏和黄豆饼粉为氮源。其最佳黄原胶发酵总糖量与总蛋白质量之比为5∶0.5,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28℃。摇瓶... 通过人工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筛选出1株具良好抗变异性的突变株X.c-18。该突变株能很好地利用蔗糖和玉米淀粉为碳源,蛋白脏和黄豆饼粉为氮源。其最佳黄原胶发酵总糖量与总蛋白质量之比为5∶0.5,最适pH值为7.0,温度为28℃。摇瓶发酵72h,黄原胶产量每升发酵液一般可达30g以上,最高产量达32.6g,对碳源转化率为7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黄单胞菌多糖 多糖 选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L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条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秀芳 王修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7,共8页
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L_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g/L)为:蔗糖40—50,铵盐1.0—1.25,酵母膏2.0—3.0,CaCO_3 3.0,MgSO_4·7H_2O 0.25,Na_2HPO_4·12H_2O 0.1,柠檬酸0.01—0.10,pH7.5。种龄为48小时... 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L_4生产黄单胞菌多糖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基组成(g/L)为:蔗糖40—50,铵盐1.0—1.25,酵母膏2.0—3.0,CaCO_3 3.0,MgSO_4·7H_2O 0.25,Na_2HPO_4·12H_2O 0.1,柠檬酸0.01—0.10,pH7.5。种龄为48小时以上。在30℃于旋转式摇床(200r/min)上培养3天,发酵液粘度高达14000—16000cp。用乙醇沉淀得多糖28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 黄单胞菌 多糖 黄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除草剂黄单胞菌反枝苋致病菌的筛选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明智 李永泉 +2 位作者 徐凌 庄晓峰 孙自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从杂草反枝苋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大量的根际细菌 ,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模型和蛋白核小球藻筛选模型进行快速、高效的初筛 ,并结合温室盆栽复筛 ,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细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反枝苋致病变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 从杂草反枝苋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大量的根际细菌 ,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抑制剂模型和蛋白核小球藻筛选模型进行快速、高效的初筛 ,并结合温室盆栽复筛 ,筛选出一株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细菌 野油菜黄单胞菌反枝苋致病变种。温室盆栽试验表明 ,该黄单胞菌对反枝苋、荠菜等双子叶杂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 反枝苋 根际土壤 细菌除草剂 黄单胞菌 致病菌 蛋白核小球藻筛选模型 酶抑制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和酶切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以祥 李柏林 +1 位作者 欧杰 徐明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37-240,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基因组DNA的简便快速提取方法。用去污剂SDS和CTAB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胞内核酸释放,用酚/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经异丙醇沉淀DNA,TE溶解DNA。采用此SDS和CTAB结合的方法提取的DNA... 本文建立了一种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基因组DNA的简便快速提取方法。用去污剂SDS和CTAB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胞内核酸释放,用酚/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经异丙醇沉淀DNA,TE溶解DNA。采用此SDS和CTAB结合的方法提取的DNA琼脂糖电泳图谱与试剂盒UNIQ-10提取的基因组DNA及D-5010A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图谱相同,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OD260/OD280在1.80~1.90之间。DNA能被EcoRI、XbalI酶切消化。本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提取野油菜黄单胞菌DNA,提取的DNA含量较高、纯度较好,比试剂盒更经济,也可用于酶切分析、构建文库和PCR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DNA SDS 琼脂糖电泳 法能 试剂盒法 醇沉 DNA含量 油菜 黄单胞菌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酶基因在黄单胞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建华 李时岩 +5 位作者 孟淑芳 牛淑敏 王树荣 王金华 朱峰 宋诚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9-73,共5页
广泛寄主范围载体pKT210可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协助下转移进入黄单胞菌(革兰氏阴性)中并能稳定存在;来源于枯草杆菌的β-淀粉酶基因与载体pKT210形成重组质粒pYL1,并以其转化大肠杆菌;通过三亲本接合将p... 广泛寄主范围载体pKT210可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协助下转移进入黄单胞菌(革兰氏阴性)中并能稳定存在;来源于枯草杆菌的β-淀粉酶基因与载体pKT210形成重组质粒pYL1,并以其转化大肠杆菌;通过三亲本接合将pYL1引入带有利福平抗性的黄单胞菌NK01-R中,通过抗性选择接合子,并测定接合子的淀粉酶水解能力及产胶能力.本文获得一株黄原胶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20%,且淀粉酶水解能力显著提高的工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单胞菌 重组质粒 Β-淀粉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黄单胞菌DSF信号依赖的群体感应机制及调控网络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莲 王杏雨 何亚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910-2922,共13页
群体感应是微生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联络方式,它协助细菌能感应群体密度从而调节基因表达。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种群体感应信号及其传导机制得以阐明。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是近年来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首先鉴定的1个新型... 群体感应是微生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联络方式,它协助细菌能感应群体密度从而调节基因表达。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种群体感应信号及其传导机制得以阐明。DSF(diffusible signal factor)是近年来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首先鉴定的1个新型群体感应信号,化学结构为顺式11甲基2十二碳烯酸,其信号传导途径包括RpfC/RpfG双组分感应系统、二级信使环二鸟苷酸(c-di-GMP)、全局性转录因子Clp等。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DSF群体感应信号调控3类生物学功能:一是促进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二是抑制生物膜形成;三是促进黄单胞菌作出代谢调整,适应高群体密度环境。RpfF是DSF信号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黄单胞菌在高群体密度条件下通过一种新型自我诱导机制大量合成DSF。DSF信号不仅存在于所有黄单胞菌属细菌中,也广泛存在于苛养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伯克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许多海洋细菌中,其传导途径和生物学功能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单胞菌 群体感应 D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黄单胞菌He4和排硫杆菌Au16固定化生物滴滤技术去除乙硫醇臭气 被引量:8
9
作者 姜安玺 刘波 +2 位作者 程养学 王晓辉 李政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本实验把筛选的异养菌黄单胞菌He4和自养菌排硫杆菌Au16,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中进行脱除乙硫醇研究。结果表明 ,乙硫醇进气流量为 0 3、 0 6和 1 2m3/h ,进气浓度分别为 118、 64和 31mg/m3时 ,乙硫醇出气浓度不高于 1mg/m3。系统中乙硫... 本实验把筛选的异养菌黄单胞菌He4和自养菌排硫杆菌Au16,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中进行脱除乙硫醇研究。结果表明 ,乙硫醇进气流量为 0 3、 0 6和 1 2m3/h ,进气浓度分别为 118、 64和 31mg/m3时 ,乙硫醇出气浓度不高于 1mg/m3。系统中乙硫醇的最佳质量负荷不宜高于 4 0mg/kg填料·h。喷淋量在负荷一定时 ,进气流量越高 ,所需喷淋量越大。喷淋液的最适温度应控制在 2 5~ 30℃左右。喷淋液的SO2 - 4浓度不宜高于 4 0 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生物滴滤 臭气 乙硫醇 生物滴滤塔 生物脱臭 黄单胞菌 排硫杆菌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NK-01的形态及黄原胶分泌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牛淑敏 杨建华 +3 位作者 刘锡锰 王玉香 赵大健 李时岩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75-479,共5页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NK-01菌株培养过程中菌体形态及黄原胶分泌的动态变化过程.喷涂造影显示出菌体形态及黄原胶分泌的变化规律.超薄切片揭示了此菌株的超微结构.用铬离子交联技术观察到黄原胶...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NK-01菌株培养过程中菌体形态及黄原胶分泌的动态变化过程.喷涂造影显示出菌体形态及黄原胶分泌的变化规律.超薄切片揭示了此菌株的超微结构.用铬离子交联技术观察到黄原胶可交织成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原胶 分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氧剂(H_2O_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欧杰 李柏林 +1 位作者 刘秀杰 王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5-217,共3页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经发酵产生的一种酸性胞外杂多糖。发酵中后期黏度增大,氧的传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黄原胶的产量。本课题研究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H2O2对供...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经发酵产生的一种酸性胞外杂多糖。发酵中后期黏度增大,氧的传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黄原胶的产量。本课题研究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H2O2对供氧和提高产胶率的影响。根据添加H2O2实验得出,H2O2添加量为1ml即在发酵液中浓度为4.4mmol/L左右为最适的添加量,最佳添加时刻为48h左右。得出低浓度的H2O2能提高黄原胶的产量,产胶率平均提高了3.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黄单胞菌 高产 产量 中后期 添加量 碳水化合物 影响 H2O2 左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菌株hrp基因簇侧翼序列大片段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勇强 姚子颖 +1 位作者 姜伯乐 唐纪良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 anthom onas camp estris pv.camp estris,简称X cc),是一类能在全球范围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γ-变形菌纲细菌。该菌有一个长41.7 kb的H rp致病岛,包含41个开放阅读框(ORF)。H rp致病岛5′端边界为...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 anthom onas camp estris pv.camp estris,简称X cc),是一类能在全球范围引起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γ-变形菌纲细菌。该菌有一个长41.7 kb的H rp致病岛,包含41个开放阅读框(ORF)。H rp致病岛5′端边界为IS1479插入元件,3′端边界为IS1595插入元件。G+C含量为62.3%,明显低于全基因组64.9%的G+C含量。根据基因类型,将该致病岛分为三个区段:位于致病岛中心区的hrp基因簇、及其左侧翼的假定基因区段(HGR)和右侧翼的降解酶类基因区段(EGR)。HGR长7.4 kb,注释蛋白编码基因6个,全部为功能未知的假定基因。EGR长9.3 kb,注释蛋白编码基因8个,其中6个为降解酶类基因。为了鉴定hrp基因簇侧翼序列的功能,采用标记置换的突变方法,将X cc 8004的hrp基因簇右侧翼EGR片段缺失。该突变体8004ΔR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比野生型菌株显著降低,而在非寄主植物辣椒ECW-10R上仍能引起过敏反应。该突变体其它的致病相关生化因子,如胞外多糖产量和胞外酶的活力均未受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EGR区段的缺失不影响三型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也不影响该菌在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但使X cc的致病力明显降低,提示X cc 8004菌株hrp基因簇右侧翼序列中存在与致病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hrp基因簇 致病岛 侧翼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单胞菌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春巧 张淑荣 张鹏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利用黄单胞菌(Xanthomonas)BT-112进行发酵,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考察了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菌体对对苯二酚的最大耐受度、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时间及糖的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合成的产物为单一的α-熊果苷.在温... 利用黄单胞菌(Xanthomonas)BT-112进行发酵,生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考察了反应温度、摇床转速和菌体对对苯二酚的最大耐受度、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时间及糖的种类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本方法合成的产物为单一的α-熊果苷.在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对苯二酚浓度48 mmol/L,蔗糖与对苯二酚的摩尔比2∶1,反应48 h的条件下,高达94.3%的对苯二酚转化为α-熊果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熊果苷 黄单胞菌 发酵 生物催化 对苯二酚 蔗糖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单胞菌引致红掌疫病的症状和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荣意 谭志琼 +1 位作者 刘爱荣 文衍堂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81-85,共5页
描述了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一些红掌栽培地发生的另一种细菌性疫病的危害症状,测定了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寄主范围,将病原菌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dieffenbachiae(M... 描述了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一些红掌栽培地发生的另一种细菌性疫病的危害症状,测定了病原菌的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寄主范围,将病原菌鉴定为地毯草黄单胞菌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axonopodispv.dieffenbachiae(McClloch&Pirone1939)Vauterin,Hoste,Kersters&Swings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疫病 病原菌 症状 形态 染色反应 培养性状 生理生化特性 寄主范围 地毯草黄单胞菌万青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诱导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凤鸣 葛秀春 +1 位作者 郑重 胡秀卿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以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的毒性菌株PXO99A和无毒菌株PXO99A(pBUavrXa1 0 F1 ) ,检测液体培养中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变化 ,以说明SOD与菌株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菌体SOD活性高峰出现于... 以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Xanthomonasoryzaepv .oryzae)的毒性菌株PXO99A和无毒菌株PXO99A(pBUavrXa1 0 F1 ) ,检测液体培养中菌体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变化 ,以说明SOD与菌株致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菌体SOD活性高峰出现于延迟期末 ,之后下降 ;毒性菌株SOD活性高于无毒菌株。两个菌株的SOD活性的胞内定位均以胞质为主 ,占总活性的 70 %以上 ;酶体周质中SOD活性占总活性的 2 0 %~ 30 %。以 50~ 80 0 μmol/L外源O-2 处理细菌培养物 1h ,可诱导菌体中SOD活性的增加。其中以 2 0 0 μmol/LO-2 处理SOD活性最高 ;1 2h菌龄培养物的诱导效果优于 2 4h培养物 ;对毒性菌株SOD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外源O-2 处理后细菌存活率明显降低 ,2 4h培养物的存活率下降大于 1 2h培养物 ;毒性菌株存活率下降大于无毒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活性氧 SOD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单胞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天虹 刘纯强 +2 位作者 孙晨晖 高培基 王祖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18,共5页
采用乌枪法,以质粒puc9为载体,大肠杆菌JM83为宿主菌,克隆了纤维素降解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对克隆株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β-葡萄糖苷酶的PNPG活力只有原出发菌株的72%,酶切电泳结果显示,在载体puc9上插入的外源... 采用乌枪法,以质粒puc9为载体,大肠杆菌JM83为宿主菌,克隆了纤维素降解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对克隆株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β-葡萄糖苷酶的PNPG活力只有原出发菌株的72%,酶切电泳结果显示,在载体puc9上插入的外源片段大小为4.4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黄单胞菌 葡糖苷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DNA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8
17
作者 查冬兴 唐纪良 马庆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以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7中克隆到的含有突变序列的DNA片段作探针,从野生型菌株中鉴定和克隆了含有相应序列的9.4kbHindⅢ片段。该片段可反式互补突变体T117,完全... 以从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型(Xanthomonascampestrispv.campestris)胞外多糖突变体T117中克隆到的含有突变序列的DNA片段作探针,从野生型菌株中鉴定和克隆了含有相应序列的9.4kbHindⅢ片段。该片段可反式互补突变体T117,完全恢复其胞外多糖的合成,说明该片段至少含有一个完整的与该菌胞外多糖合成有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 黄单胞菌 致病型 胞外多糖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hpa2基因的突变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伯乐 蒋国凤 +5 位作者 黄佩芳 杭小红 荆龙 杨艳 何勇强 唐纪良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6-211,229,共7页
利用自杀质粒pK18mob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的hpa2基因,获得整合突变体PK3001。致病性和过敏反应检测发现,hpa2突变体PK3001过敏反应完全丧失,但致病性无明显变化。利用gus报告基因和RT-PCR检测hpa2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hpa2基... 利用自杀质粒pK18mob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的hpa2基因,获得整合突变体PK3001。致病性和过敏反应检测发现,hpa2突变体PK3001过敏反应完全丧失,但致病性无明显变化。利用gus报告基因和RT-PCR检测hpa2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hpa2基因在基本培养基上高表达,且受hrpG、hrpX正向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 hpa2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源黄原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柏林 刘以祥 +1 位作者 欧杰 徐明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28-431,共4页
黄原胶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微生物多糖。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黄原胶产率的研究也由菌种选育、培养基、发酵条件等转向基础代谢流、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基础代谢流、酶工程... 黄原胶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微生物多糖。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黄原胶产率的研究也由菌种选育、培养基、发酵条件等转向基础代谢流、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基础代谢流、酶工程、基因工程方面基础的研究报道,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源 油菜 基因工程技术 黄单胞菌 培养基 微生物多糖 菌种选育 胶基 原胶 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8004菌株wxcA基因与EPS的产量有关 被引量:5
20
作者 陆光涛 唐纪良 +2 位作者 危广宁 何勇强 陈保善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在以前的工作中 ,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Xcc) 80 0 4菌株进行诱变 ,获得一批胞外多糖 (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 ,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 ,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 在以前的工作中 ,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Xcc) 80 0 4菌株进行诱变 ,获得一批胞外多糖 (EPS)合成减少的突变体 ,对这些突变体的Tn5gusA5的插入位点进行分析后 ,发现有两株突变体是wxcA基因不同插入位点的突变体。以前认为wxcA基因与脂多糖 (LPS)的O 抗原合成有关而与EPS的合成无关。为明确wxcA基因的功能 ,对 80 0 4菌株的wxcA基因进行缺失 ,获得的ΔwxcA突变体的EPS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减少了 5 0 % ,并且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xcA基因的DNA片段能反式互补ΔwxcA突变体 ,恢复突变体的EPS产量。这证实了 8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wxcA基因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