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菖蒲人工湿地系统对含盐再生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朝颖 张蕊芯 +3 位作者 常思露 高茜 阎波 王文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6,共9页
为探讨湿地植物黄菖蒲对含盐再生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参照湿地系统结构,构建了CW1~CW5共5组植物、基质、灭菌剂不同组合的实验系统,分析了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黄菖蒲生物量、植物累积量等指标变化,研究了系统不同组成对污... 为探讨湿地植物黄菖蒲对含盐再生水中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参照湿地系统结构,构建了CW1~CW5共5组植物、基质、灭菌剂不同组合的实验系统,分析了各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黄菖蒲生物量、植物累积量等指标变化,研究了系统不同组成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差异及贡献率。结果表明植物与基质联合的CW2组对模拟含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对水中TN、NH_(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6.52%、75.47%、64.53%,均优于其他4组。这可归因于基质的添加为氮磷吸附提供了接触位点,同时为黄菖蒲植株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植物根系不断进行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生长,一方面加强了植物本身对氮磷污染物的吸收,另一方面生长状况良好的根系可为大量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的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CW2组湿地系统中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的24.62%、22.62%,基质通过拦截、吸附等途径去除的氮、磷分别占总输入的13.33%和29%,植物吸收与基质去除均为主要的氮磷去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含盐再生水 氮磷污染物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进展
2
作者 邱园园 申健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103-106,共4页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污染,导致了水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黄菖蒲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且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本文整理黄菖蒲的生物学性状和富营养...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污染,导致了水体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黄菖蒲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一定的生态效益,且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本文整理黄菖蒲的生物学性状和富营养化水体的成因、防治方法及危害,对黄菖蒲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富营养化水体对黄菖蒲的影响,明确黄菖蒲在修复美化水体环境方面的效果与应用,旨在为黄菖蒲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研究其净化水体的分子机制,加强黄菖蒲与其他生物协同互作和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富营养化 净化效果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对黄菖蒲镉、铜积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苏珍 原海燕 +1 位作者 孙延东 韩玉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81-1186,共6页
应用有机酸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以提高修复效率逐渐成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外施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2种有机酸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Cd、Cu积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E... 应用有机酸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以提高修复效率逐渐成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外施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2种有机酸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Cd、Cu积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EDTA和柠檬酸均增加了黄菖蒲对Cd、Cu的吸收,且提高了其向地上部运输2种重金属的能力,其中,柠檬酸对黄菖蒲吸收Cd的促进作用高于EDTA,EDTA对Cu吸收的促进效果优于柠檬酸;不同浓度EDTA和柠檬酸对黄菖蒲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有所差异,5 mmol.L-1的EDTA及0.5和5 mmol.L-1的柠檬酸均使黄菖蒲干质量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明显增加,而0.5 mmol.L-1的EDTA不仅增加了黄菖蒲对Cd、Cu的积累,降低了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还在植物生长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柠檬酸 黄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胁迫对黄菖蒲和马蔺Cu富集及其他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开明 佟海英 +1 位作者 黄苏珍 原海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 研究了不同浓度Cu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aorus L.)和马蔺〔I.lacteaPall. var. chinensis(F isch.)Roide〕对Cu的富集作用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马蔺均能超量富集吸收Cu,在55和80 mg.L-1Cu胁迫下,黄菖蒲和马蔺地上部分对Cu的富集量分别达2 933.93和5 614.56μg.g-1、2 586.83和8 846.44μg.g-1,地下部分对Cu的富集量明显高于地上部分,表明这2种植物为潜在的Cu富集植物。低浓度(1、3和5 mg.L-1)Cu胁迫下,2种植物对Mn、Ca、K和Mg的吸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高浓度Cu胁迫可导致各营养元素吸收代谢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马蔺 CU胁迫 营养元素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花卉黄菖蒲Cu^(2+)胁迫抗(耐)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开明 黄苏珍 +2 位作者 原海燕 苏杰 仇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17-220,共4页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黄菖蒲在不同Cu2+浓度处理下的生长特点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的生长对Cu2+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根系净伸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 用水培方法研究了黄菖蒲在不同Cu2+浓度处理下的生长特点和部分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黄菖蒲的生长对Cu2+胁迫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相关性。植物生物量、根系净伸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Cu2+胁迫下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高浓度下均下降;胡萝卜素含量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Cu2+胁迫早期,SOD和POD对黄菖蒲的抗Cu2+氧化胁迫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而在后期CAT可能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了黄菖蒲体内抗氧化酶系统的不同酶对Cu2+协迫具有协调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CU^2+ 胁迫 抗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u复合胁迫对黄菖蒲叶片及根系中Cd和Cu的积累及其迁移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孙延东 原海燕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d-Cu复合胁迫(5 mg.L-1Cd-10 mg.L-1Cu;5 mg.L-1Cd-20 mg.L-1Cu;25 mg.L-1Cd-10 mg.L-1Cu;25 mg.L-1Cd-20 mg.L-1Cu)条件下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叶片和根系对Cd和Cu的积累作用及黄菖蒲体内Cd和Cu迁移率的变化...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d-Cu复合胁迫(5 mg.L-1Cd-10 mg.L-1Cu;5 mg.L-1Cd-20 mg.L-1Cu;25 mg.L-1Cd-10 mg.L-1Cu;25 mg.L-1Cd-20 mg.L-1Cu)条件下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叶片和根系对Cd和Cu的积累作用及黄菖蒲体内Cd和Cu迁移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50 d的胁迫期内,黄菖蒲叶片和根系中的Cd和Cu含量分别随培养液中Cd和Cu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并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增加的趋势,在胁迫末期明显提高。在不同浓度Cd-Cu复合胁迫条件下,黄菖蒲根系中的Cd和Cu积累量明显高于叶片。在Cd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黄菖蒲叶片和根系中的Cd含量随培养液中Cu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在Cu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黄菖蒲叶片中Cu含量随培养液中Cd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不同胁迫时间,黄菖蒲植株对Cd的迁移率不同,但培养液中Cd的浓度较高,黄菖蒲植株对Cd的迁移率也较高;黄菖蒲植株对Cu的迁移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基本上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在Cd-Cu复合胁迫条件下,Cu对黄菖蒲体内Cd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协同吸收作用,而Cd对Cu的吸收则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CD CU 积累 迁移率 Cd-Cu复合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镉胁迫下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及富集镉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马欢欢 高峰 +5 位作者 樊向阳 胡超 崔二苹 刘春成 莫宇 张茜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目的】探明在添加Zn条件下,黄菖蒲对Cd的抗氧化酶系统响应机制。【方法】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了Cd质量浓度为0(Cd0)、0.5(Cd0.5)、5(Cd5)mg/L,Zn质量浓度为0(Zn0)、50(Zn50)、100(Zn100)、150(Zn150)mg/L,研究了Cd胁迫对黄菖蒲抗氧化酶... 【目的】探明在添加Zn条件下,黄菖蒲对Cd的抗氧化酶系统响应机制。【方法】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了Cd质量浓度为0(Cd0)、0.5(Cd0.5)、5(Cd5)mg/L,Zn质量浓度为0(Zn0)、50(Zn50)、100(Zn100)、150(Zn150)mg/L,研究了Cd胁迫对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及Cd在黄菖蒲植株中的积累特征。【结果】Zn的添加缓解了Cd对黄菖蒲植株的胁迫。Cd胁迫下,黄菖蒲植物根部SOD较叶片处先被激活。Zn的添加使黄菖蒲根中POD活性提高,但是低质量浓度Zn(50 mg/L和100 mg/L)使黄菖蒲叶片中POD活性降低;不添加Cd的情况下,Zn的添加使根CAT活性显著提高,黄菖蒲对Cd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不同质量浓度Zn的添加提高了黄菖蒲地上和地下部分对Cd的富集系数,0.5 mg/L质量浓度Cd处理下,添加50、150 mg/L质量浓度Zn,黄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得到了增加,地上部分别增加了46.48%、58.71%,地下部分分别增加了43.85%、42.05%;5 mg/L质量浓度Cd处理下,添加50、150 mg/L质量浓度Zn,黄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得到了增加,地上部分别增加了16.13%、9.77%,地下部分别增加了23.93%、1.89%。【结论】Cd胁迫下,Zn的添加提高了黄菖蒲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且提高了黄菖蒲对Cd的富集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抗氧化酶系统 转运系数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对黄菖蒲幼苗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仇硕 黄苏珍 王鸿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水培法对Cd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40和120mg·L-1 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和... 采用水培法对Cd胁迫下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40和120mg·L-1 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和根系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不同。10和40mg·L-1 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和根系中的POD及APX活性、叶片中的SOD活性及根系中的CAT均明显高于对照;在120mg·L-1 Cd胁迫下,叶片中的POD活性及根系中的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各处理组根系中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40和120mg·L-1 Cd胁迫处理组叶片的CAT活性和120mg·L-1 Cd胁迫处理组根系的APX活性逐渐降低,其他处理组不同酶的活性逐渐升高或先升后降。黄菖蒲叶片及根系中的4种酶对Cd胁迫的响应能力有差异,其中POD可能是黄菖蒲耐Cd胁迫的主要抗性诱导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CD胁迫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适生环境筛选 被引量:8
9
作者 韩玉林 仇硕 +2 位作者 夏采意 苏杰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在旱生(CK)、湿生及水深10、30、60、100和150 cm 7个不同栽培环境下的株高、叶干重、通气组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从旱生至30 cm水深环境中,黄菖蒲的株高和叶干重均逐渐增加,而在水... 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L.)在旱生(CK)、湿生及水深10、30、60、100和150 cm 7个不同栽培环境下的株高、叶干重、通气组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从旱生至30 cm水深环境中,黄菖蒲的株高和叶干重均逐渐增加,而在水深60 cm至150 cm的环境中则呈降低趋势。在水深30 cm的环境中处理40 d,黄菖蒲叶片通气道与横截面积比及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相对电导率及脯氨酸含量随水深及处理时间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黄菖蒲在水深约30 cm的环境中生长状况最佳;在旱生、湿生和水深10 cm的环境中能够生长良好;在60 cm水深环境生长比较适宜;水深超过60 cm,黄菖蒲不能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栽培环境 通气道 水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国元 李青松 唐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30,65,共6页
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得到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水浸提液的有机酸组分,抑藻实验表明高浓度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添加1和2 mL有机酸组分时,第6天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显著降... 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得到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水浸提液的有机酸组分,抑藻实验表明高浓度有机酸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添加1和2 mL有机酸组分时,第6天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显著降低,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逐渐减少,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有机酸组分能够明显抑制铜绿微囊藻SOD的活性,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叶绿素的分解,从而导致藻类死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有机酸组分进行分析,鉴定出24种有机酸类物质,其中包括15种脂肪酸类物质和9种酚酸类物质。根据总离子流图中各物质的峰面积得到脂肪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19.01%,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琥珀酸、辛酸、软脂酸、丁酸和戊酸;酚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16.98%,其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有苯甲酸、苯乙酸、苯丙酸、氢化肉桂酸和苯乙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有机酸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黄菖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仇硕 黄苏珍 王鸿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42-244,263,共4页
采用水培法对镉(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细胞膜损伤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 mg/L相对低浓度Cd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a/b比值则持续升高;叶细胞相... 采用水培法对镉(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叶片细胞膜损伤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0 mg/L相对低浓度Cd处理下,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绿素a/b比值则持续升高;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持平或略高于对照。在120 mg/L相对高浓度Cd处理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细胞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及脯氨酸含量与对照比,于处理后7 d出现大幅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于7 d达到最高值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镉(Cd)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铜复合胁迫下黄菖蒲部分生理抗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延东 黄苏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8-311,共4页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黄菖蒲对不同浓度镉(Cd)、铜(Cu)复合胁迫的部分生理响应。结果表明,Cd、Cu复合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分的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植株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黄菖蒲对不同浓度镉(Cd)、铜(Cu)复合胁迫的部分生理响应。结果表明,Cd、Cu复合胁迫下,植株地上部分的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植株地上部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较低浓度处理前期上升,在较高浓度处理后期下降;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上升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胁迫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胁迫下黄菖蒲幼苗根系生长与Cd积累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仇硕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38,共6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d胁迫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幼苗根系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胁迫对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并确定了Cd沉积部位。结果表明,10mg·mL-1Cd处理对黄菖蒲幼苗根系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根毛...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d胁迫对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幼苗根系生长和Cd含量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d胁迫对根尖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并确定了Cd沉积部位。结果表明,10mg·mL-1Cd处理对黄菖蒲幼苗根系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根毛数量及不定根上侧根的数量、密度和长度均高于对照;Cd浓度高于25mg·mL-1时,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用10~40mg·mL-1Cd处理后,黄菖蒲幼苗不定根上侧根中的Cd含量均显著高于未长侧根的不定根和去掉侧根的不定根(P<0.05),说明不定根上的侧根对Cd沉积有重要作用。100mg·mL-1Cd处理能导致根尖细胞质浓缩、质壁分离和液泡变大,且大量Cd颗粒沉积在细胞壁上和细胞间隙中,表明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对Cd的沉积作用可能是黄菖蒲幼苗耐Cd胁迫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CD胁迫 Cd沉积 根系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眼莲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青松 赵艳 +2 位作者 熊勇 刘云华 王白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外来入侵种凤眼莲为供体植物,通过测定其根、茎、叶和花的水浸提液对湿地观赏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凤眼莲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其它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随... 以外来入侵种凤眼莲为供体植物,通过测定其根、茎、叶和花的水浸提液对湿地观赏植物黄菖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凤眼莲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其它水生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的萌发均有影响,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在相同浓度下,不同部位凤眼莲的水浸提液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和生长抑制作用强度依次为花>叶>茎>根。凤眼莲花水浸提液对黄菖蒲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提取液浓度的增加,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加。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构建中必须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是入侵种的抑制效应,从而合理进行园林景观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水浸提液 萌发 幼苗生长 黄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白绢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军 吴雪芬 陈立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96-2297,共2页
根据2003~2004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4个苗圃基地的试验调查研究,总结了黄菖蒲白绢病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方法。
关键词 黄菖蒲 白绢病 发病规律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对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去除贡献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庆海 夏凡 +1 位作者 李翠 却晓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13-2620,共8页
为了明确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Atrazine,ATZ)污染去除的贡献,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通过历时35 d的水培试验,比较了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抑菌(添加氨苄青霉素)和不抑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0.5、1、2、4 mg·L^-1)ATZ的消... 为了明确植物对水体阿特拉津(Atrazine,ATZ)污染去除的贡献,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通过历时35 d的水培试验,比较了挺水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在抑菌(添加氨苄青霉素)和不抑菌条件下对不同浓度(0.5、1、2、4 mg·L^-1)ATZ的消解率和消解速率,以及ATZ在植物体内的运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ATZ消解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ATZ初始浓度、微生物和植物均是ATZ消解率的显著影响因素,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ATZ初始浓度>微生物>植物。植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不抑菌处理(34%~49%)显著高于抑菌处理;微生物对ATZ消解的贡献率,无植物处理(28%~41%)显著低于有植物处理;ATZ初始浓度≤4 mg·L^-1时,对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无显著影响(P=0.371),而对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贡献影响显著(P=0.039)。黄菖蒲能够吸收ATZ并向茎叶转运,植物体内ATZ含量与ATZ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同时ATZ可在植物体内发生降解。因此,黄菖蒲对水培系统中ATZ的去除贡献较高,具有修复水体ATZ污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黄菖蒲 阿特拉津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根际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吸附氨氮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波 赵孝明 +1 位作者 李英华 陈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4,共6页
根际低分子量有机酸是一类活性的化感物质,具有促进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累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利用GC-MS技术,解析了黄菖蒲根际代谢物的组分特征与相对含量,通过模拟实验揭示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吸附氨氮的热-动力学的影响.结... 根际低分子量有机酸是一类活性的化感物质,具有促进污染物迁移、转化与累积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利用GC-MS技术,解析了黄菖蒲根际代谢物的组分特征与相对含量,通过模拟实验揭示了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土壤吸附氨氮的热-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菖蒲根际代谢的不同种类低分子量有机酸均能促进氨氮吸附,但作用程度存在差异;氨氮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符合Elovich方程与双常数方程,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的特征,其键能常数K L与有机酸解离常数pKa呈负相关;低分子量有机酸调控土壤吸附氨氮的机理主要是有机质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根际代谢物 低分子量有机酸 土壤调控 氨氮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菖蒲在鱼类养殖水体中的生态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辉 曹英昆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将水生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滤食性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分别按生物量配比约为1∶3、2∶3、1∶1、4∶3进行混养,每周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磷酸盐(PO4-P)和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的... 将水生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和滤食性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分别按生物量配比约为1∶3、2∶3、1∶1、4∶3进行混养,每周测定养殖水体中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磷酸盐(PO4-P)和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的变化及黄菖蒲、鲢的生长情况,为利用水生植物改善养殖水环境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不同生物量配比组黄菖蒲对NH4-N、NO2-N、PO4-P和COD的清除率不同,其中,黄菖蒲、鲢生物量配比1∶3组对NH4-N、NO2-N、PO4-P、COD的清除率分别为79.61%、44.43%、36.62%、46.55%,2∶3组分别为86.18%、77.05%、61.97%、43.84%,1∶1组分别为85.86%、73.77%、59.15%、31.49%,4∶3组分别为87.17%、72.13%、56.34%、27.06%。各试验组中黄菖蒲和鲢生长情况良好,生物量配比2∶3组,黄菖蒲和鲢特定生长率均最高,分别为1.70%和0.33%。表明,鲢养殖水体中植入水生植物黄菖蒲可以改善养殖水质,起到了良好的生态作用,当黄菖蒲、鲢生物量配比为2∶3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生物量 生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对黄菖蒲种子萌发及成苗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芳 秦洪文 +4 位作者 刘正学 李洪林 陈彦利 孟佳媚 谢璐瑶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79-82,共4页
以黄菖蒲种子为试材,采用模拟水淹的方法,研究了0、7、14、21、28、35d水淹对黄菖蒲种子的影响,以期为黄菖蒲广泛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植被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黄菖蒲种子对水淹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可利用到三峡水库消落区... 以黄菖蒲种子为试材,采用模拟水淹的方法,研究了0、7、14、21、28、35d水淹对黄菖蒲种子的影响,以期为黄菖蒲广泛应用于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植被修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黄菖蒲种子对水淹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可利用到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修复中。黄菖蒲种子经0~35d不同时间水淹后,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和根体积等形态特征,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和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生理特性以及各部分生物量和生物量比等均未随水淹时间呈明显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种子 水淹 萌发 成苗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生物量
原文传递
黄菖蒲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慧 郁东宁 +1 位作者 孙譞 张靖松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黄菖蒲种子萌发的小苗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外置最佳消毒时间为0.1%氯化汞溶液6 min;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生根率达100%,生根数3~4条,... 以黄菖蒲种子萌发的小苗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外置最佳消毒时间为0.1%氯化汞溶液6 min;不定芽分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生根率达100%,生根数3~4条,移栽于栽培基质(蛭石∶草炭=1∶1)中,成活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菖蒲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