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黏聚力模型的螺纹钢锚杆拉拔数值模拟
1
作者 赵能 唐彬 +3 位作者 张大欢 胡阳 王逸洋 谢凯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为研究螺纹钢锚杆锚固结构变形破坏机理,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锚固结构轴对称数值模型,基于黏聚力模型,开展数值试验,获得锚固结构拉拔过程中锚杆变形、荷载以及锚固体位移场分布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拉拔位移下,小肋间距锚杆... 为研究螺纹钢锚杆锚固结构变形破坏机理,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锚固结构轴对称数值模型,基于黏聚力模型,开展数值试验,获得锚固结构拉拔过程中锚杆变形、荷载以及锚固体位移场分布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拉拔位移下,小肋间距锚杆也能够承受更高的拉拔荷载,表明小肋间距锚杆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承载能力更强;在锚杆拉拔过程中,随着拉拔位移的增加,岩体破坏和离层区域呈倒碗形向岩体深部扩散,当拉拔位移增加至9.06 mm后,岩体锚固段末端处位移增速加大,岩体的最大位移为4.79 mm,出现在锚固段端口处,最终导致锚固段基体破坏;锚杆轴力与锚杆肋间距呈负相关,锚杆的轴力随着肋间距的减小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钢锚杆 锚固结构 巷道支护 拉拔 数值模拟 黏聚力模型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聚力模型破坏准则及其参数选取 被引量:42
2
作者 寇剑锋 徐绯 +1 位作者 郭家平 许秋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718,共5页
对黏聚力模型的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过程作详细的介绍。推导出当法向刚度与切向刚度不同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运用BK(Benzeggagh-Kenane)准则、指数准则等破坏演化准则的材料损伤过程。提出通过MMB(mixed-modebending)实验数据得到破坏... 对黏聚力模型的本构关系和损伤演化过程作详细的介绍。推导出当法向刚度与切向刚度不同时,在复杂应力条件下,运用BK(Benzeggagh-Kenane)准则、指数准则等破坏演化准则的材料损伤过程。提出通过MMB(mixed-modebending)实验数据得到破坏演变准则及其参数的方法,并得到可较好表达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损伤规律的多项式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聚力模型 破坏起始 破坏演化 裂纹扩展 多项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力模型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明昃 蔡成标 +1 位作者 朱胜阳 赵坪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8-94,共7页
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层间黏结构件进行层间法向开裂和切向开裂模拟试验,依靠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用于层间开裂模拟的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基于该黏聚力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构件... 对双块式无砟轨道的层间黏结构件进行层间法向开裂和切向开裂模拟试验,依靠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获取了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并确定了用于层间开裂模拟的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基于该黏聚力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构件层间法向和切向损伤开裂行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DIC技术能较好地描述双块式无砟轨道黏结构件从层间损伤,到裂纹萌生、扩展,再到裂纹贯穿于整个试件的全过程;黏聚力模型关键本构参数可保守地选取其法向黏聚强度为3.26 MPa,临界断裂能为12.2J/m2,切向黏聚强度为0.82 MPa,临界断裂能为4.5J/m2。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的界面应力与分离位移的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黏聚力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层间损伤开裂行为,为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损伤开裂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聚力模型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双块式无砟轨道 层间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黏聚力模型的FRP筋锚固长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峰 刘洪兵 +1 位作者 王建平 许忆南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7,共4页
为了研究FRP筋在混凝土中最小锚固长度的一般计算方法,依据应变能等效原则将FRP筋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转化为线性黏聚力模型,在FRP筋混凝土拉拔试件微分单元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最小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和... 为了研究FRP筋在混凝土中最小锚固长度的一般计算方法,依据应变能等效原则将FRP筋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曲线转化为线性黏聚力模型,在FRP筋混凝土拉拔试件微分单元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最小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算例表明,该计算方法与现有的几种计算方法吻合较好,其计算值相差都在15%以内。不同的黏结滑移模型对FRP筋锚固长度影响不大,最大仅相差8%。结果表明,基于线性黏聚力模型推导的FRP筋在混凝土中最小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筋 线性黏聚力模型 结滑移模型 锚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力模型的土工格栅筋土界面作用模拟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榕 李博 +1 位作者 郝冬雪 高宇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4-940,共7页
黏聚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构件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为深入分析土工格栅筋土界面关系,在格栅纵肋处采用罚函数法,在格栅横肋处采用黏聚力模型,并基于土工格栅横、纵肋条拉拔试验数据确定相关模型参数,进而对土工格栅整体拉拔试验进行... 黏聚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构件断裂过程的数值模拟。为深入分析土工格栅筋土界面关系,在格栅纵肋处采用罚函数法,在格栅横肋处采用黏聚力模型,并基于土工格栅横、纵肋条拉拔试验数据确定相关模型参数,进而对土工格栅整体拉拔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黏聚力模型能有效地模拟格栅横肋的被动阻抗作用;格栅横肋前的土体破坏模式与Jewell提出的冲剪破坏模式相吻合;格栅横肋发挥的被动阻抗作用约占整体拉拔力的71%;采用黏聚力模型的筋土界面模拟方法与传统界面模拟方法相比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界面作用 黏聚力模型 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黏聚力有限元模型及失效分析
6
作者 江五贵 彭少明 李刚龙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2年第1期1-5,10,共6页
通过施加一定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颖的零厚度黏聚力有限元单层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可避免薄介质层、高层数和三维建模引起的高计算量问题。基于提出的简化模型,模拟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由于过大的残余应力而导致的损伤起始和... 通过施加一定的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种新颖的零厚度黏聚力有限元单层简化模型。该简化模型可避免薄介质层、高层数和三维建模引起的高计算量问题。基于提出的简化模型,模拟了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s)由于过大的残余应力而导致的损伤起始和扩展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相比于沿长度方向的电极/陶瓷界面,沿厚度方向的界面更容易失效,贯穿的裂纹将导致MLCCs整体失效。同时分析了不同电极/陶瓷层厚比的界面失效开始时间和黏聚力界面单元单位体积能量耗散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电极层和陶瓷层相对厚度比值越大单位体积能量耗散的越大,器件越容易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陶瓷电容器 失效机理 热应 黏聚力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聚力裂缝模型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文著 徐衍 +1 位作者 李晓雷 陈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探究开挖条件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机制以及层间剪切强度、岩层厚度因素对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黏聚力裂缝模型(Cohesive Crack Model,CCM),基于连续-...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为探究开挖条件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倾倒破坏机制以及层间剪切强度、岩层厚度因素对破坏特征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黏聚力裂缝模型(Cohesive Crack Model,CCM),基于连续-离散方法,经参数标定和对比,建立反倾层状岩质边坡CCM,采用开挖并增重的方式诱发边坡倾倒破坏。数值模拟结果与古水水电站坝前倾倒变形体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CCM的正确性。进一步,基于以上参数及模型,研究了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破坏演化过程和应力分布特征,并探讨层间剪切强度对边坡倾倒破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坡体前缘首先发生局部折断,后缘出现明显拉裂缝,反倾岩层由下往上依次折断直至倾倒体中部(一级破裂面)。随后,坡体前缘的表层岩层被挤出,形成二级破裂面,最后一级破裂面扩展至坡体后缘,形成连通宏观的破裂面。最后,二级破裂面扩展至坡体中部,边坡完全倾倒破坏;破裂面基本沿层间法向应力峰值位置连线发育;层间剪切强度对边坡倾倒破坏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层间剪切强度的增大,岩层初始折断位置逐渐降低,垮塌范围逐渐减小,破裂面倾角增大;坡体层厚越大,一级破裂面分布越深,垮塌区范围越大,坡体滑动的整体性越强。研究成果可为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分析和监测提供有效计算方法及依据,为此类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边坡 裂缝模型 破坏形态 层间法应 层间剪切强度 岩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结构面黏聚力损伤变化的洞室块体稳定分析
8
作者 骆健 章杨松 李晓昭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75-1982,共8页
为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临空面块体的稳定情况,进一步探究在其结构面具有胶结强度情况下块体的稳定性,运用黏聚力模型模拟具有填充和胶结的结构面的抗拉强度和黏聚强度,以及相应的滑移和脱开行为。选取甘肃北山某典型花岗岩研究区域搜索... 为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临空面块体的稳定情况,进一步探究在其结构面具有胶结强度情况下块体的稳定性,运用黏聚力模型模拟具有填充和胶结的结构面的抗拉强度和黏聚强度,以及相应的滑移和脱开行为。选取甘肃北山某典型花岗岩研究区域搜索出的块体,以及获得的结构面参数区间,分4种方案研究块体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初始地应力、开挖诱导的二次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方案1赋予抗拉强度和黏聚强度一个很小的数值,从而可以分析块体仅受结构面摩擦应力影响下的稳定性;方案2、3、4分别考虑不同位置的块体可能的失稳情况,通过调整不同块体结构面的抗拉强度和黏聚强度,分析块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黏聚力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具有填充和胶结的结构面的抗拉强度和黏聚强度,并且能模拟结构面的滑移和脱开行为,可作为块体稳定性分析计算的工具;此外,也为模拟胶结结构面损伤随时间的渐进性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黏聚力模型 胶结结构面 抗拉强度 强度 块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法耦合方法的海底黏性滑坡体运动行为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年廷凯 张放 +3 位作者 郑德凤 李东阳 沈月强 雷得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74-3184,共11页
海底滑坡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一旦发生将会对水下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而目前很少有有关海底黏性滑坡体运动演化行为方面的模拟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 海底滑坡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一旦发生将会对水下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而目前很少有有关海底黏性滑坡体运动演化行为方面的模拟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简称DEM)建立了描述水与颗粒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模型,通过引入颗粒间黏聚力模型,发展海底黏性滑体运动演化过程的CFD-DEM耦合分析方法,并开展了多个典型算例的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滑体黏性作用和初始速度,系统地模拟了海底滑坡体的运动学特征(运动速度和距离)和形态特征(滑体长度、宽度、形状等),并深入探究了滑体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耦合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再现海底滑坡体的小尺度运动行为,滑坡体的黏性作用对其运动学特征和形态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初始速度也明显影响了滑体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的颗粒流场演化及分布特征。这一成果可为真实海底滑坡的运动演化过程模拟和有效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滑坡 CFD-DEM耦合 JKR黏聚力模型 滑体运动特征 性滑坡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持力对填充孔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勇 冯蕴雯 +1 位作者 薛小锋 朱鲜飞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4-909,共6页
提出了采用螺栓填充孔形式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连接接头孔边层间应力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含零厚度界面胶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受面内拉伸载荷的层合板孔边层间应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层间正应力沿孔分布主要受螺栓夹持力影响,相同夹持力下... 提出了采用螺栓填充孔形式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连接接头孔边层间应力分布规律,并建立了含零厚度界面胶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受面内拉伸载荷的层合板孔边层间应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层间正应力沿孔分布主要受螺栓夹持力影响,相同夹持力下,不同界面层的层间正应力集中在同一范围内波动;层间剪切应力既受到螺栓夹持力影响又与界面层的类型有关系,如[-45/90]和[0/-45]界面层层间剪切应力整体取值大于其他界面层;螺栓夹持力引起的层间正应力主要为压应力,对层间强度有益,但同时产生的层间剪切应力不利于层间强度的提高,因此存在合适的螺栓夹持力使复合材料接头具有良好的孔边层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层间应 填充孔拉伸 螺栓夹持 分层失效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条件下水泥封固长度对封隔能力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7
11
作者 杜伟峰 杨焕强 +1 位作者 黄志强 黄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58,共6页
油气井固井质量关系到油气井使用寿命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油田公司也规定了必须要达到的固井连续优质段长度。为了探寻水泥封固长度对水泥封隔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Cohesive黏聚力模型描述固井界面胶结特性,考虑水泥环界面初始应... 油气井固井质量关系到油气井使用寿命及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油田公司也规定了必须要达到的固井连续优质段长度。为了探寻水泥封固长度对水泥封隔能力的影响规律,采用Cohesive黏聚力模型描述固井界面胶结特性,考虑水泥环界面初始应力,利用环空气体突破水泥环界面的压力来衡量水泥封隔能力,建立了环空气体突破水泥环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气体黏度、界面胶结强度及水泥环初始应力条件下,固井封固长度对其封隔能力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评价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封固长度的增加,水泥封隔能力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不同气体黏度对环空气体突破压力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界面胶结强度以及水泥环初始应力条件下,水泥封固长度与水泥封隔能力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油气井固井质量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固长度 水泥环 胶结强度 封隔能 黏聚力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载荷下矿物组分界面裂纹扩展特征研究
12
作者 蔡改贫 王炜锋 余成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8期18-30,共13页
为研究多组分包裹性矿物受超声振动载荷作用下其界面处裂纹萌生演化过程及宏观破坏特征,以某黑钨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矿物组分界面开展超声振动试验;在此基础上,引入黏聚力单元构建符合矿物真实破裂特征的模型,采用试错法根据矿物组分... 为研究多组分包裹性矿物受超声振动载荷作用下其界面处裂纹萌生演化过程及宏观破坏特征,以某黑钨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矿物组分界面开展超声振动试验;在此基础上,引入黏聚力单元构建符合矿物真实破裂特征的模型,采用试错法根据矿物组分界面原位静态加载试验获取的宏观力学参数及破碎形式对所构建模型的细观参数进行标定;并基于此模型探究振动参数对矿物组分界面裂纹扩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载荷作用时间的增加,石英矿物内部微裂纹优先扩展进而产生宏观破裂,硅质岩矿物损伤较小。试验数据与模拟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性,所构建的黏聚力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矿石在超声振动下的破坏过程。矿物组分界面破碎分为裂纹萌生—裂纹聚集—裂纹扩展—宏观破坏四个阶段;矿物在加载端面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并最终以拉伸破坏产生宏观裂纹;矿物组分界面破碎速率随振动频率或振幅的增加而增大,矿物组分界面破碎能耗随振动频率或振幅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载荷 黏聚力模型 矿物组分界面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多簇限流压裂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扬 邓金根 +3 位作者 刘伟 闫伟 曹文科 王鹏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3,共5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目前非常规储层开发的有效手段,但现场生产测试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射孔簇对产量完全无贡献。文中基于CZM模型和伯努利方程建立了考虑射孔孔眼摩阻的多簇裂缝同时起裂与扩展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射孔参数情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目前非常规储层开发的有效手段,但现场生产测试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的射孔簇对产量完全无贡献。文中基于CZM模型和伯努利方程建立了考虑射孔孔眼摩阻的多簇裂缝同时起裂与扩展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射孔参数情况下裂缝的同时扩展进行了计算模拟,得到了不同时间5簇裂缝的扩展形态,以及井底压力、各簇裂缝缝口压力和进入各簇裂缝的压裂液流量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当射孔孔眼摩阻较低时,初期5簇裂缝同时起裂,后期由于应力干扰加强,中间3簇裂缝停止扩展并逐渐闭合,压裂液不再进入中间3簇射孔,成为无效射孔簇;非均匀射孔簇摩阻之间的差异能够有效平衡裂缝之间的应力干扰,使多簇裂缝同时起裂扩展并减缓多簇裂缝扩展的不均衡性;中间簇比侧边簇射孔数量只需多出2~3个就可以有效改变裂缝扩展形态,提高储层改造效果。该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现场多簇水力压裂施工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分段多簇 干扰 射孔压降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体三维随机多面体细观数值模拟 被引量:28
14
作者 马刚 周伟 +1 位作者 常晓林 周创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1-1682,共12页
基于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模型,在颗粒的细观单元之间插入界面单元,采用黏聚力裂缝模型模拟界面单元的起裂、扩展和失效,研究颗粒破碎对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从宏观、细观2个层面分析细观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直接... 基于随机颗粒不连续变形模型,在颗粒的细观单元之间插入界面单元,采用黏聚力裂缝模型模拟界面单元的起裂、扩展和失效,研究颗粒破碎对堆石体强度和变形的影响。从宏观、细观2个层面分析细观数值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直接模拟三维颗粒破碎现象,颗粒破碎降低堆石体的强度,其机制在于颗粒破碎弱化堆石体的剪胀性能,使得由于剪胀引起的内摩擦角显著降低,颗粒破碎的影响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颗粒破碎时伴随着声发射,高围压下声发射数多于低围压下,表明高围压下颗粒破碎更明显,与试验结果一致;在剪切过程中,颗粒间接触法向逐渐由水平方向向竖直方向倾斜,法向接触力的主方向与加载方向相同,颗粒间平均法向接触力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堆石体 颗粒破碎 细观 随机模拟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岩体失效全过程的连续-非连续变形体离散元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常晓林 胡超 +1 位作者 马刚 周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04-2011,共8页
岩石、混凝土等材料,由于存在细观构造的非均匀性,其损伤-破碎发展过程及破损特征与材料中含有的微裂隙分布相关。基于有限-离散耦合分析的思路,在变形体离散元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的黏聚力模型,在细观单元之间插入界面单... 岩石、混凝土等材料,由于存在细观构造的非均匀性,其损伤-破碎发展过程及破损特征与材料中含有的微裂隙分布相关。基于有限-离散耦合分析的思路,在变形体离散元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的黏聚力模型,在细观单元之间插入界面单元,并对界面单元的刚度等参数进行推导,通过界面单元的起裂、扩展和失效,实现岩体开裂扩展的数值模拟。以岩石单轴压缩、单个颗粒破碎以及边坡失稳3个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模拟计算裂纹的开裂萌生与扩展,反映岩石介质从小变形到大变形再到破坏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变形体离散元 黏聚力模型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面板堆石坝跨尺度面板开裂演化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孔宪京 屈永倩 +2 位作者 邹德高 陈楷 刘京茂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9-996,共8页
准确定位面板薄弱区域、定量评价面板破坏程度对面板坝抗震安全评价至关重要。联合非完全点对点界面和四分树网格生成技术,实现了面板坝面板与垫层接触作用的两级跨尺度精细化建模;引入混凝土黏聚力模型并联合筑坝材料广义塑性模型、状... 准确定位面板薄弱区域、定量评价面板破坏程度对面板坝抗震安全评价至关重要。联合非完全点对点界面和四分树网格生成技术,实现了面板坝面板与垫层接触作用的两级跨尺度精细化建模;引入混凝土黏聚力模型并联合筑坝材料广义塑性模型、状态相关的弹塑性接触面模型考虑材料强非线性和破坏过程,建立了强震作用下面板动力弹塑性跨尺度开裂演化分析方法,并研发了显式地震波动分析框架下的SBFEM-FEM耦合计算软件。以200m级面板坝为例进行了面板动力破坏数值分析,并分别考虑了面板配筋率、竖向地震和坝前水深的影响。结果表明:十分直观地再现面板坝防渗面板的动力开裂演化过程,有助于定位面板局部薄弱区域、定量评价面板破坏程度以及评估抗震措施加固效果,为混凝土面板抗震优化设计和极限抗震能力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可拓展用于其它混凝土防渗结构破坏计算,且可容易地扩展至三维分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作用 面板堆石坝 开裂演化 黏聚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跨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硬质砂岩断裂特征及岩爆孕育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强 张康健 +1 位作者 许佳磊 罗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研究高地应力下硬质砂岩隧道岩爆破坏特性,真实模拟高地应力深部岩体的损伤破坏特性,建立基于PPR势能函数的Ⅰ/Ⅱ混合型黏聚力模型。通过紧凑拉伸试验和贯穿剪切试验,对硬质砂岩Ⅰ和Ⅱ型断裂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模型参数,然后建立高地... 为研究高地应力下硬质砂岩隧道岩爆破坏特性,真实模拟高地应力深部岩体的损伤破坏特性,建立基于PPR势能函数的Ⅰ/Ⅱ混合型黏聚力模型。通过紧凑拉伸试验和贯穿剪切试验,对硬质砂岩Ⅰ和Ⅱ型断裂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模型参数,然后建立高地应力下硬质砂岩隧道岩爆数值分析模型,对岩爆过程中的应力、能量进行追踪,分析硬质砂岩隧道岩爆孕育过程及破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硬质砂岩剪切强度和Ⅱ型断裂能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当围压超过30 MPa时,硬岩砂质Ⅱ型断裂性能趋于稳定。(2)当竖向应力远大于水平应力时,硬质砂岩隧道主要以层状剥落或楔形爆裂形式发生张裂–倾倒式的岩爆;反之,主要发生以岩体内部贯通性剪切破坏为特征的剪切–爆裂式岩爆;当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均较大时,岩体卸荷破坏形式多表现出张剪性复合型破坏特征,主要发生张裂–剥落式岩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岩爆 高地应 硬质砂岩 断裂特征 黏聚力模型
原文传递
无砟轨道下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层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宋 肖宏 蔡德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126-133,共8页
为研究温度荷载下全断面铺设沥青混凝土层与无砟轨道支承层之间的层间关系及破坏过程,首先采用基于表面的黏聚力模型(CZM)描述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的层间关系,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支承层长度下二者的层间相互作用;然后分析低温条件降温... 为研究温度荷载下全断面铺设沥青混凝土层与无砟轨道支承层之间的层间关系及破坏过程,首先采用基于表面的黏聚力模型(CZM)描述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的层间关系,分析不同温度、不同支承层长度下二者的层间相互作用;然后分析低温条件降温工况(最不利工况)下,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的层间破坏全过程。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层间剪应力在端部最大,向内逐渐减小;最不利工况下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的层间剪应力最大;支承层长度的增加使其与沥青混凝土层的层间剪应力增大,发生层间破坏的可能性增大;沥青混凝土层与支承层的层间损伤及破坏先从板端位置开始,随着温度降低,破坏范围逐渐向内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层 支承层 黏聚力模型(CZM)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贵生 杨毅秋 周慧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562,共7页
装配式结构凭借其施工质量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发展迅速,但由于接头处受力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接头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装配式结构安全推广和应用,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的... 装配式结构凭借其施工质量有保障、生产效率高的优点发展迅速,但由于接头处受力的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接头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确保装配式结构安全推广和应用,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凝土梁钢套筒锚接接头的抗弯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接头的受力过程分为线弹性、梁身混凝土开裂、钢筋与锚固胶滑移破坏等几个阶段; 2)接头最终的破坏形式是锚接钢筋与锚固胶之间的滑移破坏,结构破坏时钢筋应力接近其屈服强度,表明接头可以提供足够的锚固力; 3)可以采用黏聚力模型模拟钢套筒锚固接头抗弯受力过程,通过调整接头钢筋根数和直径可以满足不同截面大小的结构受力要求,可为该接头在装配式地下连续墙中的应用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混凝土梁 钢套筒锚接 抗弯试验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复合材料层板Ⅰ型层间开裂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东哲 李祚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50,共7页
由于传统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强度低,缝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改善其层间性能。为了研究缝合复合材料层板Ⅰ型层间开裂性能,采用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模型计算了缝合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失效载荷,并讨论了不同缝线密度及缝线直... 由于传统复合材料层板层间强度低,缝合技术被广泛应用以改善其层间性能。为了研究缝合复合材料层板Ⅰ型层间开裂性能,采用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模型计算了缝合复合材料Ⅰ型层间失效载荷,并讨论了不同缝线密度及缝线直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缝线对分层扩展具有阻碍作用,缝合模型的分层前缘为波浪线,而未缝合模型的分层前缘为直线;缝线密度的增加会提高模型层间失效载荷,相比于未缝合模型,缝合密度分别为10 mm×10 mm、7.5 mm×7.5 mm、5 mm×5 mm、2.5 mm×2.5 mm的模型的层间失效载荷依次大约提高了7倍、9倍、10倍、15倍;缝线直径的增大同样会提高模型层间失效载荷,缝线直径为1000 D、2000 D的模型的最大层间失效载荷分别约是缝线直径为500 D的模型的1.5倍、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复合材料 层间性能 黏聚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