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永霞
汝晨
+3 位作者
刘慧
杨军明
侯景翔
张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5,共10页
采用U_7(7~6)均匀设计,探索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响应关系,建立试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乳熟期耗水量影响最低。各时期耗水量对有效穗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
采用U_7(7~6)均匀设计,探索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响应关系,建立试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乳熟期耗水量影响最低。各时期耗水量对有效穗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中期>分蘖后期;各时期耗水量对穗粒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前期;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对各时期耗水量响应分别为: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耗水量对WUE正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分蘖后期耗水量对WUE呈负影响。选择Jensen、Blank、Stewart和Singh用于水分生产函数地区性验证,确定和平灌区最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为水稻需水敏感期。研究可为黑土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水稻
耗需水过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黄彦
王豪毅
+3 位作者
司振江
王柏
王占浩
曹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19,共9页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式,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内不同灌溉模式下0~60 cm土层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G模式下水稻产量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提升3.2%和7.7%。KG模式和QG模式耗水情况相较于CG模式分别降低14.2%和10.3%。SOC、DOC和LOC共3种碳素含量变化情况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小。不同灌溉模式下,KG模式稻田土壤中SOC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降低4.9%和9.1%,DOC相对降低3.8%和4.1%,LOC含量相对降低12.3%和13.6%。3种灌溉模式下NH_(4)^(+)-N含量两次变化拐点均出现在分蘖期以及抽穗开花期,KG模式和QG模式下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小于CG模式;NO_(3)^(-)-N含量变化拐点与NH_(4)^(+)-N变化情况相似,NH_(4)^(+)-N含量在浅层变化较为明显,KG模式NH_(4)^(+)-N含量增多了3.3%和9.8%。节水灌溉模式下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固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区水稻
灌溉模式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铵态氮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魏永霞
汝晨
刘慧
杨军明
侯景翔
张奕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农业部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东北农业大学理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5,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O40010101)
东北农业大学农业部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7009)
文摘
采用U_7(7~6)均匀设计,探索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响应关系,建立试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抽穗期耗水量对产量影响最大,乳熟期耗水量影响最低。各时期耗水量对有效穗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中期>分蘖后期;各时期耗水量对穗粒数影响为: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前期;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对各时期耗水量响应分别为: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拔节期>乳熟期>分蘖后期;抽穗期耗水量对WUE正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阶段;分蘖后期耗水量对WUE呈负影响。选择Jensen、Blank、Stewart和Singh用于水分生产函数地区性验证,确定和平灌区最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分蘖中期、拔节期、抽穗期为水稻需水敏感期。研究可为黑土区水稻节水灌溉制度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黑土区水稻
耗需水过程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生产函数
Keywords
rice in black soil area
water consumption process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分类号
S274.3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2
作者
黄彦
王豪毅
司振江
王柏
王占浩
曹程鹏
机构
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农业农村部东北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4,119,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D1500402,NK202319080504)
中科院先导项目(XDA28100101)
省联合引导基金(LH2022E112)。
文摘
为探究在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试验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七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采用大田试验,以“龙粳31”为种植品种,设置了控制灌溉(KG)、常规灌溉(CG)和浅晒浅灌溉(QG)3种灌溉模式,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内不同灌溉模式下0~60 cm土层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KG模式下水稻产量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提升3.2%和7.7%。KG模式和QG模式耗水情况相较于CG模式分别降低14.2%和10.3%。SOC、DOC和LOC共3种碳素含量变化情况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40~6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小。不同灌溉模式下,KG模式稻田土壤中SOC相对QG模式和CG模式分别降低4.9%和9.1%,DOC相对降低3.8%和4.1%,LOC含量相对降低12.3%和13.6%。3种灌溉模式下NH_(4)^(+)-N含量两次变化拐点均出现在分蘖期以及抽穗开花期,KG模式和QG模式下NH_(4)^(+)-N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小于CG模式;NO_(3)^(-)-N含量变化拐点与NH_(4)^(+)-N变化情况相似,NH_(4)^(+)-N含量在浅层变化较为明显,KG模式NH_(4)^(+)-N含量增多了3.3%和9.8%。节水灌溉模式下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的分解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固氮能力。
关键词
黑土区水稻
灌溉模式
土壤有机碳
活性碳组分
铵态氮
硝态氮
Keywords
rice in black soil area
irrigation mode
soil organic carbon
active carbon components
ammonium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分类号
S27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土区水稻耗需水过程与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响应关系
魏永霞
汝晨
刘慧
杨军明
侯景翔
张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寒地黑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稻田产量和土壤碳、氮及组分的影响
黄彦
王豪毅
司振江
王柏
王占浩
曹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