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刈牧利用下贵州高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养分和植被构成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红 于应文 +4 位作者 马向丽 张红梅 牟晓明 廖加法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5-1583,共9页
对贵州高原长期割草(M)、割草+放牧(M+G)、连续放牧(CG)和轮牧休闲(RG)4种利用方式下,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土壤和牧草养分及植被构成进行系统分析,为该类草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养... 对贵州高原长期割草(M)、割草+放牧(M+G)、连续放牧(CG)和轮牧休闲(RG)4种利用方式下,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土壤和牧草养分及植被构成进行系统分析,为该类草地的持续利用提供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复杂,CG草地土壤酸化严重,M草地牧草Ca含量和RG草地牧草P含量较高,CG草地牧草Mg含量较低,M和M+G草地牧草Cu含量较高,牧草营养价值在4种利用方式间无显著差异。黑麦草分蘖密度为RG>M+G>M=CG,分蘖质量为M=M+G>CG=RG;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和匍匐茎质量为M=RG>M+G=CG。植物物种数为CG>M=M+G>RG。CG草地群落结构复杂,主要由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构成,M草地主要由白三叶+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构成,M+G和RG草地群落结构简单,仍主要由播种黑麦草+白三叶构成。割草+放牧(M+G)和轮牧休闲(RG)为研究区黑麦草+白三叶草地长期利用的较适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高原 刈牧 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矿质成分 牧草养分 植被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茬高度对黑麦草╋白三叶草地植物补偿性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秀琴 王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7-934,共8页
以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刈割处理下草地群落、功能群和主要优势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刈割能提高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地上生物... 以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刈割处理下草地群落、功能群和主要优势物种补偿性生长的响应模式。研究表明,刈割能提高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地上生物量,高茬(12cm,HC)和低茬(6cm,LC)刈割均能实现群落地上生物量正补偿性生长;禾草和杂类草在低茬和中茬(9cm,MC)等较大刈割强度下仍能获得较高补偿性生长;豆科牧草地上生物量在高茬及中茬等适度刈割处理下为超补偿生长模式,补偿指数G/C分别为1.20和1.23,在低茬刈割下为低补偿模式(G/C=0.98)。表明豆科牧草的补偿性生长受刈割强度影响较大,在草地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合适的留茬高度来提高豆科牧草的产量。而菊科类植物在3种留茬高度下均表现为G/C〈1(介于0.31~0.48),显示出明显的欠补偿特征。通过对不同留茬高度处理地上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分配关系分析发现,禾草类地上补偿性生长有可能是通过改变植株的生物量分配模式来实现的;杂类草和菊科植物则是由地上部分生长与根系协同生长完成;刈割对豆科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上部分,其根系生长具有相对独立性。群落和功能群水平的地上生物量补偿性生长最终都是由各优势物种不同响应模式来实现的。该研究结果对于解释放牧和刈割等利用方式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种群结构变化、生物量构成和再生特性影响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留茬高度 补偿性生长 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植第1年刈割对黑麦草+白三叶草地杂草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天琼 王普昶 +3 位作者 赵丽丽 牟琼 王应芬 黎俊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5-1239,共5页
栽培草地稳定性是近年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草地抗杂草入侵是其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刈割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杂草生物量空间分... 栽培草地稳定性是近年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草地抗杂草入侵是其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刈割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杂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入侵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异质化程度及其相关范围变化比较明显。变异函数的基台值(C0+C)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最高(12.530),对照条件下次之(4.751),轻度刈割条件下较低(4.557),中度刈割条件下最低(3.149)。变异函数的相关范围(A0)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空间相关范围最大(1 004.1 cm),中度刈割条件下最小(122.1 cm),轻度刈割(161.9 cm)和对照(219.1 cm)条件下居中。空间变异比分析表明,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主要部分(50.3%~93.5%)。空间分布格局图(Kriging map)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杂草地上生物量格局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 刈割强度 杂草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播种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效果比较研究
4
作者 王文 赵一军 +3 位作者 李梦瑶 宣文婷 于应文 徐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目的】研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适宜播种时期,为其建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季和秋季建植的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分析2个建植时期草地植物种群、群落和土草养分变化特征。【结果】秋播草地... 【目的】研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适宜播种时期,为其建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季和秋季建植的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分析2个建植时期草地植物种群、群落和土草养分变化特征。【结果】秋播草地鸭茅重要值较高,夏播草地非播种植物入侵较多,两类草地鸭茅种群小株丛个体储备丰富,大株丛个体数较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模式;鸭茅株丛密度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质量和个体大小以及播种禾草地上生物量比例均为秋播草地>夏播草地,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比例、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程度均为夏播草地>秋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和牧草全氮含量为秋播草地>夏播草地。【结论】秋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效果整体较优,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利于播种牧草生长和牧草营养价值提高及土壤培肥,适于在研究区及南方相关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年龄结构 分蘖/匍匐茎 生物量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