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苇状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菌丝基因组DNA提取的优化及PCR初步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廖芳 刘跃庭 +3 位作者 崔铁军 黄国明 罗家凤 尹旭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22-26,共5页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会发生中毒。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会发生中毒。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确认带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进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的茵丝用改进的Moiler等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抽提,测定浓度及纯度,对照原方法,DNA的纯度有较大提高,浓度略有上升。Tubulin2基因的引物IS1~IS3扩增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结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茵株可以基本确定为N.coenophialum和N.lolii。根据Genbank中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F1~R1,扩增得到能区分开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单一条带(相差160bp),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 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 基因组DNA提取的优化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苇状羊茅与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菌丝基因组DNA提取的优化及PCR初步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廖芳 刘跃庭 +3 位作者 崔铁军 黄国明 罗家凤 尹旭芳 《植物检疫》 2006年第5期265-268,共4页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会发生中毒。本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会发生中毒。本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确认带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进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的菌丝用改进的Moiler等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抽提,测定浓度及纯度,对照原方法,DNA的纯度有较大提高,浓度略有上升。Tubulin2基因的引物IS1-IS3扩增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结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可以基本确定为N.coenophialum和N。lolii。根据Genbank中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F1-R1,扩增得到能区分开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单一条带(相差160bp),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 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 基因组DNA提取的优化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携带内生真菌带菌率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跃庭 崔铁军 +1 位作者 黄国明 廖芳 《植物检疫》 200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曾给一些国家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内生真菌随进境草籽传入我国并在中国扩散危害,我们对该2种进境草籽内生真菌的带菌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黑麦草...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曾给一些国家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内生真菌随进境草籽传入我国并在中国扩散危害,我们对该2种进境草籽内生真菌的带菌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黑麦草内生真菌,然后采用染色法对1998年以来收集到的从天津口岸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种子进行了初步检验,经检验,37份苇状羊茅样品中有18个品种带菌,34份多年生黑麦草样品中14个品种带菌,带菌率最高可达86.7%。早熟禾、剪股颖等其它禾本科草籽目前尚未发现带有内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状羊茅 黑麦草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 黑麦草内生真菌 分离培养 苯胺蓝 染色法 多年生黑麦草 内生真菌 带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