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
1
作者 叶宗媛 许雪 胡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765-1769,共5页
目的:探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F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53例作为... 目的:探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F基因及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变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收集同期无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比较两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差异。分析两指标与研究组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分析两指标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及GDF-15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C患者肿瘤直径和是否包膜侵犯有关(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GDF-15阳性表达对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项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BRAF V600E基因突变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BRAF V600E基因未突变患者,GDF-15阳性表达患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低于GDF-15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PTC患者BRAF V600E基因及GDF-15表达变化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均可能参与了PTC病情发生及进展过程,可以作为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V600E基因 生长分化因子-15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2
作者 肖虎 李亮 +3 位作者 刘鑫 惠鹏 程涛 陈艳妮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99-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00例发生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RAF V...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 V600E)突变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安康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00例发生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果将其分为突变型组(n=56,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野生型组(n=44,未发生BRAF V600E基因突变)。比较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结节最大径、腺外侵犯情况、病理分型、多发结节占比、双侧病灶占比、淋巴结转移状态、TNM分期等。所有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3年,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生存情况(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结果突变型组年龄大于野生型组,多发结节比例高于野生型组,N0分期比例低于野生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突变型组经规范性治疗后1~3年的总存活率为85.71%(48/56)、无进展存活率为76.79%(43/56);野生型组的总存活率为90.91%(40/44)、无进展存活率为79.55%(35/44);两组的总存活率和无进展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的DTC患者的年龄、多发结节占比及N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但经治疗后两者预后情况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密码子600的突变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常顺 李伟华 +3 位作者 蔡少鑫 王欢 王乐 周飙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1-704,共4页
目的 探讨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412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基因常见密码子突变特征,分析K-ras、BRAF突变与... 目的 探讨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412例结直肠癌组织K-ras、BRAF基因常见密码子突变特征,分析K-ras、BRAF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12例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为37.9%,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为45.2%,高于结肠癌(28.8%,P <0.05).K-ras基因突变中单个位点突变率为35.4%,2个位点的突变率为2.2%,3个位点突变率为0.2%.K-ras突变常见于12和13位密码子,12位密码子占32.0%,分别为G12D(15.0%)、G12V(9.5%)、G12C(3.9%)、G12S (2.9%)、G12A(2.4%)和G12R (0.7%),13位密码子占6.1%,均为G13D.K-ras基因突变方式以G→A为主.Ⅰ+Ⅱ期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率(30.4%)低于Ⅲ+Ⅳ期(45.2%,P<0.05),基因位点突变分析只发现G12V突变率在TNM分期Ⅰ+Ⅱ期的突变率(5.9%)低于Ⅲ+Ⅳ期(13.0%,P<0.05).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2.4%,其中结肠癌中的BRAF基因的突变率(4.9%)高于直肠癌(0.4%,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K-ras基因突变以单个位点突变为主,其中又以G12D最为常见,其中G12V突变可能与结直肠癌进展相关.直肠癌K-ras突变率高于结肠癌,而结肠癌BRAF突变率高于直肠癌.K-ras、BRAF基因突变在结肠癌和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基因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基因 基因突变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半乳糖凝集素-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细胞角蛋白19表达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子鹏 张爱龙 +3 位作者 肖雪明 王瑞娟 陈兴 游振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组织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MC)、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特征,探讨Gal-3、MC、CK19表达与BRAF基因V600...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组织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3)、间皮表面微绒毛抗原(MC)、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特征,探讨Gal-3、MC、CK19表达与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48例PTMC、74例甲状腺良性疾病(4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甲状腺腺瘤)中Gal-3、MC、CK19蛋白表达,分析这些蛋白与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TMC组织中BRAF突变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67.6%比4.1%,P=0.000);Gal-3、MC、CK19在PTM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91.2%比8.1%、83.8%比13.5%、95.9%比4.1%,P=0.000);Gal-3、MC、CK19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7、0.000、0.036);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包膜侵犯、颈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0、0.005);联合检测BRAF+Gal-3、BRAF+MC、BRAF+CK19诊断PTMC的灵敏度分别为93.2%、85.1%、96.6%,并以BRAF+CK19组合检测诊断PTMC的灵敏度最高。结论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Gal-3、MC、CK19蛋白表达有助于PTMC的诊断;联合检测BRAF基因V600E位点突变及Gal-3、MC、CK19蛋白表达有助于提高PTMC的诊断;Gal-3、MC、CK19蛋白的表达可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BRAF基因的突变可能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更容易发现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半乳糖凝集素-3 细胞角蛋白19 鼠类肉瘤滤过性 致癌同源b1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600E突变与尿碘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斌 冯联忠 +3 位作者 王胤达 郑雪勇 章波 芮昆昆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患者的尿碘浓度(UIC)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10例PTC、47例结节性甲状...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患者的尿碘浓度(UIC)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110例PTC、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标本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同时检测患者的尿碘浓度;分析PTC患者中BRAF V600E基因突变和尿碘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腺体外浸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183例甲状腺结节组织中,PTC中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突变阳性率为49%(54/110),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标本未检测到(χ2=50.838,P=0.000).BRAF V600E突变与PTC的腺体外浸润呈正相关(χ2=6.031,P=0.014),与性别(P=0.363)、年龄(P=0.360)、肿瘤数目(P=0.593)、肿瘤直径(P=0.497)、淋巴结转移(P=0.554)及pTNM分期(P=0.785)无明显相关.PTC患者碘过量率为79%,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66%和甲状腺腺瘤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8,P=0.043).PTC患者的尿碘浓度与性别(P=0.187)、年龄(P=0.138)、肿瘤数目(P=0.571)、肿瘤直径(P=0.454)、腺体外浸润(P=0.345)、淋巴结转移(P=0.248)及pTNM分期(P=0.792)无明显相关.PTC中BRAF V600E突变与尿碘浓度无明显相关(χ2=0.019,P=0.891).结论 BRAF V600E突变与PTC的侵袭性明显相关,PTC患者尿碘浓度的碘过量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b1基因 突变 尿碘浓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
原文传递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邹婷 潘云 王丽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甲状腺癌的85%~90%。有关PTC的肿瘤标志物很多,如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端粒酶逆转录酶、Ki-67、微小RNA146b、PDLIM5等,其中BRAF基因在PT...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甲状腺癌的85%~90%。有关PTC的肿瘤标志物很多,如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端粒酶逆转录酶、Ki-67、微小RNA146b、PDLIM5等,其中BRAF基因在PT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了BRAF基因及其信号通路、BRAF基因在PTC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作用、BRAF基因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BRAF基因在PTC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等,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基因突变和表达的检测及意义
7
作者 马纯政 张旭东 +2 位作者 赵亚敏 王冠男 张明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6-822,共7页
目的研究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以及细胞系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和表达情况,探讨BRAF基因的表达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Jurkat细胞、Hut-78细胞、... 目的研究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以及细胞系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和表达情况,探讨BRAF基因的表达与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Jurkat细胞、Hut-78细胞、YTS细胞、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58例不同类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29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的1799位点和第11号外显子的463、465和468位点突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Jurkat细胞、Hut-78细胞、YTS细胞和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RAF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中BRAF蛋白的表达,分析BRAF基因的表达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疗效的关系。结果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和细胞系中BRAF基因均未出现第15号外显子的1799位点和第11号外显子的463、465和468位点突变。正常淋巴细胞、YTs细胞、Hut-78细胞和Jurkat细胞中BRAF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5.207±0.013、8.412±0.615和36.720±1.797,Jurkat细胞中BRAF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Hut-78细胞和YTS细胞(P〈0.01)。正常淋巴细胞、YTS细胞、Hut-78细胞和Jurkat细胞中BRA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1±0.003、0.102±0.013、0.113±0.017和0.304±0.010,Jurkat细胞中BRA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淋巴细胞、Hut-78细胞和YTS细胞(P〈0.05)。58例不同亚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组织中,仅有6例(10.3%)呈BRAF蛋白阳性表达,且全部为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BRAF蛋白表达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无关(均P〉0.05)。BRAF蛋白在治疗有效组中的阳性率(8.3%)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55.6%,P=0.046)。结论BRAF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成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标志物和临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同源b1 点突变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不同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600E突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玲娜 符鸿俊 +4 位作者 李玉晶 王秋鹏 曹飞麟 吴丽娜 甘梅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突变。方法分析4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结果411例甲状腺乳头...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突变。方法分析4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结果4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普通型BRAF基因V600E突变率为88.4%(321/363),滤泡亚型突变率为41.7%(5/12),高细胞亚型突变率为100.0%(23/23),嗜酸细胞亚型突变率为80.0%(4/5),χ2检验结果显示普通型与滤泡亚型BRAF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35,P=0.001),普通型与高细胞亚型在肿瘤大小和是否侵犯包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3,P=0.000;χ2=4.115,P=0.04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普通型与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V600E是否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等无明显相关(P值分别为0.530、0.683、0.274、0.623、0.551,0.921、1.000、0.560、0.560、0.999)。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危亚型的BRAF基因突变率大体上高于低危亚型;高细胞亚型总体比普通型乳头状癌肿瘤大小更大,侵犯包膜更多。普通型、高细胞亚型、滤泡亚型中BRAF是否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等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病理亚型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V600E
原文传递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杨建辉 贾勐 +4 位作者 李竹瑶 秦波 李翔 陶梅 卢秀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探讨BRAFV600E突变与患...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密码子600的突变(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突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探讨BRAFV600E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BRAFV600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91.5%(183/200),与病理诊断率相近,与患者的性别(χ2=0.799,P>0.05)、年龄(χ2=1.110,P>0.05)、肿瘤大小(χ2=0.999,P>0.05)、淋巴结转移(χ2=0.948,P>0.05)以及病灶数量(χ2=0.783,P>0.05)无明显相关。结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密码子600的突变基因 基因突变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外周血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 V600E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叶柳青 丁金旺 +7 位作者 徐笑红 张卧 王克义 张仕蓉 潘钢 彭友 罗定存 张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89,共4页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BRAF V600E与组织学水平的BRAF V600E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外周血BRA...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BRAF V600E与组织学水平的BRAF V600E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外周血BRAF V600E突变检测具有创伤更小、操作便捷、可以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预计这将是未来PTC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原癌基因 循环肿瘤DNA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进展
原文传递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检测结合超声评分对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术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尔立 周好 +4 位作者 王捷 王阿军 董凤林 过兆基 姜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结合超声评分体系及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检测提高术前精准筛选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方法 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行... 目的探讨如何结合超声评分体系及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检测提高术前精准筛选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方法 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5例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及中央区、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的PTMC患者。分析术前超声表征(有无钙化、肿瘤边界的清晰度、肿瘤位置、肿瘤与甲状腺被膜之间的关联)并予以评分,同时结合术前穿刺标本BRAF突变检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超声评分体系、术前BRAF基因检测、以及结合两种方法的预测价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筛选模型,并根据三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对高侵袭性PTMC的术前筛选价值。结果术前超声评分体系及术前穿刺标本BRAF检测均能作为高侵袭性PTMC的独立预测因子,超声评分体系在≥2.5分作为临界点,其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87.3%。术前穿刺标本的BRAF突变检测也可以提高侵袭性PTMC确诊率,其灵敏度为73.8%,特异度为77.8%。两种方法的联合诊断模型:Logit(P)=1.523×超声评分+2.555×BRAF突变结果(1突变,0未突变)-5.189。根据最大约登指数0.730,选取截断值0.48。诊断效能92.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7.3%。结论超声评分体系以及细针穿刺标本的BRAF基因突变检测对高侵袭性PTMC均有提高部分术前筛选价值,结合两者能提高诊断效能,为进一步指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超声 术前筛选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RAP1表达、BRAF V600E基因突变情况观察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慧玲 贺晓燕 +2 位作者 杨文秀 王龙 杨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V_(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PTC组织100例份(A组)、甲状腺腺瘤组织38例份(B组)、结节性甲状...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表达、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V_(600E)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PTC组织100例份(A组)、甲状腺腺瘤组织38例份(B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38例份(C组),观察各组TRAP1蛋白表达及BRAFV_(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TRAP1表达、BRAFV_(600E)基因突变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A、B、C组TRAP1阳性率分别为71.00%、13.16%、10.53%,BRAFV_(600E)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00%、0、0,A组分别与B、C组比较,P均<0.05。BRAFV_(600E)基因突变与PTC患者年龄及肿瘤直径相关(P均<0.05)。A组中TRAP1表达与BRAFV_(600E)基因突变呈正相关(r=0.445,P<0.05)。结论 PTC组织中TRAP1阳性率及BRAFV_(600E)基因突变率升高,且TRAP1高表达与BRAFV_(600E)基因突变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坏死因子受相关蛋白1 V-raf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b1V600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BRAF基因突变与CK19和HBME-1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胥柯 郝兰香 +1 位作者 黄飞 刘艳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细胞角蛋白19(CK19)、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分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和62例甲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发生过程中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与细胞角蛋白19(CK19)、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分子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和6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对照)的CK19、HBME-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62例甲状腺癌患者和6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BRAF基因突变状况。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CK19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19.35%(χ~2=16.534,P=0.001)。HBME-1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6.77%,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45%(χ~2=17.854,P=0.002)。BARF T1997A在甲状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9.68%,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没有出现BARF T1977A突变。甲状腺癌组患者组织中的BRAF基因突变阳性率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CK19以及HBME-1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蛋白标志物CK19以及HBME-1对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发生密切相关,有利于临床确诊甲状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细胞角蛋白19 人骨骼内皮细胞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BRAF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4
作者 章美武 张燕 +2 位作者 范晓翔 毛达峰 吕淑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资料,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 目的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资料,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金标准,分析FNAB、BRAF V600E基因检测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62例患者64个结节(2例双侧)接受手术处理,其中共有44个结节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43个结节术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个术后病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在44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28个,良性6个,无法确定性质10个。在20个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5个,良性3,无法确定性质12个,术后病理14个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1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个甲状腺腺瘤。共57个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检查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43个,突变率为75.4%。与手术病理金标准比较,FNAB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8.9%、85.7%、97.8%、33.3%、79.7%;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5.4%、85.7%、97.7%、30.0%、76.6%;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94.7%、71.4%、96.4%、62.5%、92.2%。采用Mc Nemar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FNAB、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别,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FNAB无法明确性质的甲状腺结节,辅助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学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美武 张燕 +2 位作者 范晓翔 毛达峰 黄品同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测BRAF基因突变与PTMC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的211例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信息,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PTMC...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测BRAF基因突变与PTMC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TMC的211例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信息,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PTMC的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211例PTMC,女性158例,男性53例,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43.6岁。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约67.3%(142/211),与PTMC患者的性别、年龄、解剖部位、位置上下、位置深浅、位置内外、淋巴结转移和纵横比等方面无相关性(P>0.05),但与PTMC病灶的大小、多灶性、钙化相关(P<0.05)。结论: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MC的部分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在PTMC中的危险预测作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BethesdaⅡ类、Ⅲ类甲状腺结节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安建多 杨建杰 +1 位作者 骆丽 胡艳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8期695-697,共3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近年来诊断技术和常规体检的积极改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而死亡率则处在较低的水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并且临床进展十分复杂,给临床管理带来一定的困...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近年来诊断技术和常规体检的积极改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在逐渐增加,而死亡率则处在较低的水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并且临床进展十分复杂,给临床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即使应用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活检技术(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仍有一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bethesda分类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MS-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KRAS、BRAF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邵璐 侯丹阳 +3 位作者 冷再君 徐修才 伍权 操乐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69-1673,共5页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 目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标本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KRAS)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驱动基因突变使用特异引物双扩增实时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ARMS-PCR)检测的可行性;了解KRAS和BRAF基因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为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9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标本(FFPE),采用FFPE样品DNA分离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DNA,使用sARMS-PCR同时进行KRAS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 KRAS基因突变21例(21/89);其中KRAS基因7种热点突变中,检出6种热点突变,均位于第12、13位密码子,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D及G12V位点突变,1例同时检出存在G12C及G12V位点突变;未发现G12S突变型;2 BRAF基因突变1例(1/89),突变位点为V600E,为女性,黏液腺癌;3未见KRAS和BRAF基因同时突变现象。结论临床使用sARMS-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有较强敏感性,且石蜡组织标本取材方便,可以作为两种基因的临床检测方法;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年龄、吸烟史、病理分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相关,男性高于女性;KRAS与BRAF基因是独立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基因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特异引物双扩增即时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Gal-3、BRAFV600E基因突变及hTERT检测在PT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余晖 张京伟 +2 位作者 汪红英 胡月玲 晏茜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Gal-3),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l(BRAF)V600E基因突变及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手术治疗的PTC患者手术病理标本和临床资料,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 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Gal-3),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l(BRAF)V600E基因突变及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6例手术治疗的PTC患者手术病理标本和临床资料,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Gal-3,hTERT表达及BRAFV600E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癌组织Gal-3,hTERT表达及BRAFV600E突变阳性者与阴性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结果癌组织Gal-3.hTERT阳性率及BRAFV600E突变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Gal-3阳性率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hTERT阳性率及BRAFV600E突变率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伴侵犯包膜、高肿瘤分期、伴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hTERT阳性率及BRAFV600E突变率较高(P<0.05)。癌组织Gal-3.hTERT表达及BRAFV600E突变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Gal-3.hTERT阳性及BRAFV600E突变情况对PTC诊疗具有重要作用,可辅助评估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半乳糖凝集素3 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 端粒酶反转录酶 基因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和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烁 孟宪瑛 +4 位作者 逄仁柱 杨帅 韩佳滨 孙旭 朱继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9-1262,共4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Ki-67及BRAF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细胞周期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Ki-67是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Ki-67及BRAF基因突变均可影响细胞周期的调控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Ki-67和BRAF基因突变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肿瘤侵袭性、临床诊断及预后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1基因 基因突变 甲状腺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AF基因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基因表达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春平 廖芝玲 +3 位作者 吴圣明 李春君 韦常宏 马韵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基因表达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BRAF基因的突变数据,用Perl语言合并数据,并分为基因突变组、基因野生组;R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基因表达及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获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BRAF基因的突变数据,用Perl语言合并数据,并分为基因突变组、基因野生组;R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用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信号通路;用恶性肿瘤中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评估软件对两组间质细胞和炎症细胞进行评分,肿瘤免疫评估软件对免疫细胞丰度进行分析。结果基因突变组290例,基因野生组199例,差异表达基因1524个。BRAF基因突变组中PD-L1、PD-L2、CD80、CD86、CTLA4等基因表达上调。GO和KEGG分析显示,部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信号通路与BRAF基因突变相关。基因突变组癌组织中基质细胞、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基因野生组(P均<0.05)。与基因野生组比较,基因突变组肿瘤组织中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丰度值高(P均<0.05),而两组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结论BRAF基因突变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基因表达及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其组织中免疫细胞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b 基因突变 差异表达基因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