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3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野角度对中下段食管癌动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影响
1
作者 朱均强 班卫华 +3 位作者 梁前 覃富捷 高扬 梁丽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射野角度对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C... 目的:探讨射野角度对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25例,在增强定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Eclipse 10.0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CT图像设计4组动态调强计划(G1组射野角度分别为0°、30°、160°、200°和330°;G2组0°、60°、160°、200°和300°;G3组0°、30°、135°、160°、200°、225°和330°;G4组0°、120°、140°、165°和195°)。比较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心脏、肺和脊髓)剂量分布和机器参数的差异。结果:4组计划靶区D_(98%)、D_(50%)、D_(5%)、D_(2%)、HI和C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V_5、V_(10)、V_(20)和D_(mean),正常组织V_5、V_(10)和V_(30),心脏V_(30)、V_(40)和D_(mean),脊髓D_(max)和D_(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双肺V_5、V_(10)、V_(20)和D_(mean)、正常组织V_5和V_(10)最低,G2组最高。G1组心脏V_(30)、V_(40)和D_(mean)、脊髓D_(max)和D_(mean)最高,G4组心脏V_(30)、V_(40)和D_(mean)最低,G2组脊髓D_(max)和D_(mean)最低。4组投照时间与机器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适当增大患者前面射野角度与0°的夹角或者增加后面射野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量。偏向左后侧的射野角度会让计划剂量分布较好,心肺保护较好,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情况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下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射野角度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中不同射野设计对中下段食管癌治疗的剂量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浩 丁绮 +6 位作者 郭峰 巩延涛 陈根祥 车亚 任英红 杨藴一 李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1期2-6,57,共6页
目的:设计两种不同射野分布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比较其对中下段食管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差异,为IMRT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IMRT的1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为... 目的:设计两种不同射野分布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比较其对中下段食管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差异,为IMRT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商洛市中心医院接受IMRT的17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Plan1、Plan2两组不同射野的IMRT计划,Plan1组射野角度为0°、80°、120°、160°、200°,Plan2组射野角度为30°、130°、180°、230°、330°,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60 Gy/30次,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参数差异。结果: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参数中2%、98%、50%靶区剂量(D_(2%)、D_(98%)、D_(50%))、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和机器跳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OAR双肺V5、心脏平均剂量(D_(mean))、和脊髓最大剂量(D_(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n1组双肺接受10、20、3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_(10)、V_(20)、V_(30))、肺平均剂量(Vmean)分别比Plan2组减少7.44%、21.16%、10.09%、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45、-7.729、-2.247、-3.960,P<0.05);Plan1组心脏V_(10)、V_(20)分别减少7.23%、5.78%,与Pla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76、-3.523,P<0.01),而V_(30)、V_(40)增加2.7%、4.92%,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lan1组与Plan2组心脏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种布野方式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在满足靶区的前提下,Plan1组在OAR保护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布野方案 中下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3
作者 杨海霞 张小燕 +1 位作者 黄毅 黎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不同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情况下,同期行抗结核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20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活动性肺结核与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 目的:分析活动性肺结核与不同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情况下,同期行抗结核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日至2023年2月20日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28例活动性肺结核与胸部恶性肿瘤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肺结核的确诊方式、用药依据、疗效评估;同时分析调强放射治疗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限值,肿瘤相关症状缓解及肿瘤控制情况。对抗结核和抗肿瘤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身体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2分、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Ⅳ期、结核灶与肿瘤照射区域重合者分别为20例、11例、26例、15例。胸部肿瘤包括肺癌18例、食管癌5例、其他5例(包括胸腺瘤2例、胸膜间皮瘤3例)。28例患者中,23例有肺结核病原学依据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他5例为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均行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至随访结束,结核病治愈8例、完成治疗10例、失败1例,因肿瘤进展死亡7例,继续行抗结核治疗2例;治疗成功(治愈+完成治疗)18例(64.3%)。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图像引导调强技术,放射治疗后肿瘤相关症状改善均>80%(83.3%~100.0%)。放射治疗最佳疗效评价(放射治疗后2~3个月内影像学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8例、进展4例,疾病控制(部分缓解+稳定)24例(85.7%)。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中,≥3级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降低、贫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6例、1例;非血液学毒性中,≥3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患者各1例。2例中心型肺癌伴大气道梗阻及干酪性肺炎患者,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1例病理证实结核病灶与癌共存于同一支气管内;以上2例分别接受20戈瑞(Gy)和14 Gy放射治疗剂量后症状恶化,终止放射治疗。结论: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胸部肿瘤患者在标准抗结核药物治疗下,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接受。结核性干酪性肺炎、中央型肺癌伴结核性淋巴结支气管瘘未愈合、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共存造成大气道明显梗阻未有效解除者行调强放射治疗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源图像距离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剂量验证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孙小喆 盛康 +2 位作者 王昊 梁克明 任贵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 目的:研究射野剂量测定中射野剂量学(PD)验证系统射束中心轴上不同源图像距离(SID)影像面板对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验证的影响,为剂量验证选择合适SID位置及评价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不同部位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VMAT,根据患者资料创建10个模拟剂量验证计划,共10个弧段,非晶硅影像面板在射束中心轴上分别距离等中心为0、-30、-40、-50和-60cm处校准并建立PD系统的验证计划,利用加速器机载非晶硅影像面板电子射野影像装置(a-Si EPID)进行剂量验证,分别对3%/3mm和3%/2mm标准下γ通过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3mm评价标准下,SID分别为100、130、140、150和160cm时则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分别为(98.93±0.81)%、(94.77±9.00)%、(92.18±11.34)%、(89.72±12.54)%和(87.05±13.06)%,均高于3%/2mm评价标准下的γ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44、3.59、4.16、6.47,P<0.05)。SID 100cm时采集剂量的平均γ通过率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与γ通过率为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3.62,P<0.05),而SID在其他位置得到的γ通过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3mm和3%/2mm评价标准下,SID 10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最高,130cm时采集的剂量γ通过率可满足临床验证基本要求,EPID剂量验证中优选在SID为100cm进行剂量采集,且剂量验证γ通过率更高,干扰影响小,验证结果可信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源图像距离 剂量验证 非晶硅影像面板 γ通过率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颞叶损伤预测与预防研究现状
5
作者 王泽坤 刘伟欣 肖绍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11-1315,共5页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使得鼻咽癌(NPC)的治疗效果取得长足进步。随着长期存活患者的增加,如何降低放射治疗相关晚期并发症变得越来越重要。放射性颞叶损伤作为NPC放射治疗后相对少见,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 现代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治疗策略的优化,使得鼻咽癌(NPC)的治疗效果取得长足进步。随着长期存活患者的增加,如何降低放射治疗相关晚期并发症变得越来越重要。放射性颞叶损伤作为NPC放射治疗后相对少见,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治疗手段有限,因此尚以预防为主。本文主要针对调强放射治疗年代颞叶损伤的变化、剂量学预测研究以及预防策略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颞叶损伤 预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研究
6
作者 唐林波 李鑫静 王永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5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2)与无复发组(n=327),分... 目的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及晚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389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62)与无复发组(n=327),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晚期损伤情况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89例患者中,327例无复发,62例复发,无复发生存率为83.55%(325/389),总生存率为90.49%(352/389)。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EB脱氧核糖核酸(epstein-barr deoxyribonucleoside acid,EB DNA)拷贝数、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node,N)分期以及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919,95%CI:1.105~2.150)、男性(OR=1.749,95%CI:1.113~2.380)、EB DNA拷贝数≥4000 copies/mL(OR=2.044,95%CI:1.184~3.552)、临床分期为Ⅳa期(OR=1.775,95%CI:1.135~2.552)、N分期为3期(OR=1.707,95%CI:1.109~2.260)、应用放化疗治疗(OR=1.747,95%CI:1.000~3.035)均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EB DNA拷贝数、N分期以及治疗方案均会影响调强放射治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远期预后,调强放射治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后,部分患者在晚期会表现出1~2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晚期鼻咽癌 远期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模拟定位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剂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丰 徐露 +2 位作者 徐洪波 张雷 汪庚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MRI模拟定位技术与CT模拟定位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勾画方面的应用对比,探讨两种定位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3... 目的通过MRI模拟定位技术与CT模拟定位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肿瘤靶区和危及器官(OAR)勾画方面的应用对比,探讨两种定位技术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9月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37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3.14岁;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Ⅱ期24例,Ⅲ期13例。患者在相同体位下行CT模拟定位及MRI模拟定位,在CT定位上通过患者现有影像学资料勾画靶区及OAR,并完成三维适形调强治疗计划;然后进行CT模拟定位及MRI模拟定位融合,再进行靶区勾画及OAR勾画;比较两种计划靶区体积、剂量[近似最大剂量(D_(2%))、近似最小剂量(D_(98%))、中位剂量(D_(50%))和OAR接受的最大点剂量(D_(max))]及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差异。并比较二者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MRI模拟定位图像上所勾画放疗计划靶区体积小于CT模拟定位(30.54 mm^(3)±18.98 mm^(3)vs 39.56 mm^(3)±19.22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4,P=0.049)。CT模拟定位原发病灶放射剂量D_(2%)大于MRI模拟定位[(73.00±1.08)Gy vs(72.23±0.76)Gy],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536,P=0.001)。MRI模拟定位在靶区的HI和CI均明显优于CT模拟定位(0.037±0.009 vs 0.049±0.021、0.88±0.02 vs 0.84±0.01。t=3.119、9.951,P<0.01)。OAR,MRI模拟定位的脑干、颞叶、内耳D_(max)明显优于CT定位[脑干:(46.79±5.78)Gy vs(50.87±3.66)Gy;颞叶:(46.39±5.21)Gy vs(49.68±4.72)Gy;内耳:(34.28±5.29)Gy vs(38.71±4.33)Gy。P<0.01]。结论MRI模拟定位下所勾画的鼻咽癌肿瘤靶区体积小于CT定位下的勾画,且MRI定位在剂量的均质性和适形性更好,OAR最高剂量更低。因此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MRI模拟定位技术值得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模拟定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与射波刀六维颅骨追踪技术对头颈部肿瘤晶格空间分割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8
作者 袁珂 廖雄飞 +2 位作者 王先良 郎锦义 应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对比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射波刀六维(CK-6D)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晶格放射治疗(LRT)的剂量学和治疗效率的差异,并分析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基于VMAT技术(VMAT方案)完成LRT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7例,并将病人的CT影... 目的对比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射波刀六维(CK-6D)颅骨追踪技术在头颈部肿瘤晶格放射治疗(LRT)的剂量学和治疗效率的差异,并分析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选取接受基于VMAT技术(VMAT方案)完成LRT治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7例,并将病人的CT影像及相关放射治疗结构集导入CK-6D计划系统(CK-6D方案),选择可变(Iris)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设计。2种方案采用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2种方案下病人的肿瘤靶区(GTV)和晶格肿瘤靶区(GTV-Lattice)的90%体积照射剂量(D_(90))、平均照射剂量(D_(mean))、剂量峰谷比(PVDR)以及消融剂量比(ADR)。测量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脑干、脊髓、视交叉的D_(max),腮腺的D_(mean),0.05~1 cm^(3)体积的皮肤接受的照射剂量(D_(0.05 mL)-D_(1mL))和Dmean等。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个方案的治疗时间、Gamma通过率、PVDR、ADR和跳数(MU)。结果与VMAT方案相比,CK-6D方案GTV的D_(mean)降低,而GTV-Lattice的D_(90)和D_(mean)升高(均P<0.05);其余剂量参数在2方案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6D方案的治疗时间、PVDR和MU均高于VMAT方案(均P<0.05)。2个方案间的Gamma通过率和A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LRT治疗中,CK-6D相比VMAT技术,在肿瘤靶区内可实现更高的PVDR和更大的剂量梯度。但需要结合治疗时间的因素来权衡选取合适的技术以优化治疗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射波刀 空间分割放射治疗 晶格放射治疗 峰谷剂量比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治疗床板联合固定底板对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PD剂量验证的影响
9
作者 王敏 吕懂霞 +4 位作者 刘叶红 时飞跃 秦伟 赵环宇 魏晓为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碳纤维治疗床板和固定底板对宫颈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射野剂量学(PD)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宫颈癌患者,设计所有患者固定野IMRT计划。对每个病例选取... 目的:探讨碳纤维治疗床板和固定底板对宫颈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射野剂量学(PD)剂量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宫颈癌患者,设计所有患者固定野IMRT计划。对每个病例选取机架角度为180°的照射野制作对应的PD剂量验证计划,每例验证计划中均包含有2个分射野AA180_0和AA180_1。使用Clinac iX加速器执行每例验证计划时加速器机头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之间分别放置无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治疗床板以及碳纤维治疗床板+碳纤维固定底板3种形式的材料。对分射野(AA180_0和AA180_1)及总射野(AA180)在无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治疗床板、碳纤维治疗床板+碳纤维固定底板3种不同材料条件下的γ通过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分射野AA180_0的3种不同材料条件下的γ通过率分别为(96.09±1.38)%、(90.48±2.24)%和(81.85±2.46)%,分射野AA180_1的3种不同材料条件下的γ通过率分别为(96.05±1.06)%、(91.86±2.22)%和(86.26±2.74)%;对于总射野AA180的3种不同材料条件下的γ通过率分别为(90.78±1.40)%、(84.82±2.56)%和(78.49±3.18)%;分射野AA180_0、AA180_1和总射野AA180的3种不同材料条件下的γ通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7.80、80.00、91.42,P<0.01);碳纤维治疗床板+碳纤维固定底板与无碳纤维材料相比,总射野AA180的γ通过率显著下降12.29%。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治疗的PD剂量验证中,碳纤维材质的治疗床板联合固定底板均能对验证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治疗床板的单独使用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碳纤维治疗床板联合固定底板使用时,将导致PD剂量验证结果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IMRT) 碳纤维 剂量验证 γ通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整器对海马规避全脑非均分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影响
10
作者 崔志强 董婷婷 +2 位作者 孙同友 郑艳杰 代俊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非均分9野调强放疗均整过滤器(9F-IMRT-FF)和9野调强放疗非均整过滤器(9F-IMRT-FFF)两种模式下海马规避全脑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已完成全脑放疗的20例颅内转移患者的模拟定位CT图像,在计... 目的:研究非均分9野调强放疗均整过滤器(9F-IMRT-FF)和9野调强放疗非均整过滤器(9F-IMRT-FFF)两种模式下海马规避全脑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承德市中心医院已完成全脑放疗的20例颅内转移患者的模拟定位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设计全新9F-IMRT-FF和9F-IMRT-FFF两种模式放疗计划。在两种模式优化参数保持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放疗计划优化。比较两种模式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以及加速器照射效率差异。结果:9F-IMRTFFF模式计划靶体积(PTV)的2%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2%))为(33.36±0.79)Gy,低于9F-IMRT-FF的(36.44±0.36)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6,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左侧海马的100%靶区体积的受照剂量(D_(100%))、最大剂量(D_(max))和平均剂量(D_(mean))均低于9F-IMRT-FF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9、-3.018、-2.145,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右侧海马D_(100%)、D_(max)低于9F-IMRT-FF模式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99、-3.260,P<0.05)。9F-IMRT-FFF模式计划机器总跳数(MU)比9F-IMRT-FF模式计划增加25%,而治疗时间比9F-IMRT-FF模式缩短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64、-13.312,P<0.05)。结论:9F-IMRT-FF和9F-IMRT-FFF两种模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9F-IMRT-FFF模式具备更佳的束流调制能力,对于降低海马放疗剂量、减少治疗时间和提高治疗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非均整过滤器 海马规避全脑放疗 剂量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AA算法的三种调强方式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11
作者 韩超 陈晶晶 +1 位作者 陈宏林 苗慧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RA)、动态调强(SW)、动态调强固定钨门(FJ)技术3种调强方式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5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调用AAA算...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容积旋转调强(RA)、动态调强(SW)、动态调强固定钨门(FJ)技术3种调强方式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1-5月于徐州市肿瘤医院接受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Eclipse 13.5治疗计划系统(调用AAA算法),对所有患者分别设计RA、SW、FJ 3种调强方式的放射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Dmean)、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及危及器官(OARs)脊髓、直肠、股骨头等的受照射剂量,并比较加速器跳数(MU)及低剂量区指数(LDAI)。结果3种调强方式PTV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CI、HI、直肠V40、膀胱V40、加速器MU方面RA技术优势明显。小肠V40、双侧股骨头的最大剂量(Dmax)、低剂量区指数(LDAI),RA表现不如SW和F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且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更好,但对膀胱、直肠和小肠的高剂量控制不如SW和FJ,因此推荐在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使用RA调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低剂量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么志军 郭振江 +3 位作者 巴楠 郑力豪 孙满满 李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放射治疗后未发生放...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4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发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放射治疗后未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61例鼻咽癌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风险预测模型对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水平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内部验证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AUC的95%CI为0.851~0.972,特异度0.967,敏感度0.775,约登指数0.742,(P<0.001)。结论双侧颞叶最高照射剂量、血清GFAP、血清COX-2及血浆Fib是影响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脑损伤 放射治疗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强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梁少强 张宁 +6 位作者 陈露斯 张洋 郑镇和 罗伟军 徐韬 吕志倩 李绍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鼻咽癌临床疗效、口腔黏膜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学改变对临床疗效及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1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疗1科治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两组均先进行常规化学治疗,再进行放射治疗。根据其放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随访记录两组5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完成放射治疗后参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织(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性黏膜炎的分级标准对患者口腔黏膜进行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无区域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级、2级、3级、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分别为8.00%,20.00%,12.00%和7.00%,观察组分别为7.00%,22.00%,15.00%和1.00%,两组患者1级、2级、3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4级口腔黏膜急性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8+,CD4+/CD8+和CD4+T细胞亚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化学治疗的基础上使用IMRT的效果较常规放射治疗更加显著,可相对减少严重的口腔黏膜急性反应(4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颞颌关节损伤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14
作者 刘源 陈明 +7 位作者 赵充 卢丽霞 韩非 包勇 黄劭敏 邓小武 卢泰祥 崔念基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张口时门齿距缩小。严重的张口困难可影响进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情况,探讨颞颌关节放射损伤的影响因素。...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是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张口时门齿距缩小。严重的张口困难可影响进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量化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情况,探讨颞颌关节放射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14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放疗总剂量63~77Gy,分次剂量为每次2.27~2.80Gy,总疗程时间31~86天。放疗前及放疗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分别用直尺测量患者门齿距。结果:全组1、2、3年累积生存率为97.26%、94.83%、92.04%。颞颌关节平均剂量17.99~51.36Gy。Ⅰ~Ⅱ级张口困难发生率4.73%,未观察到Ⅲ级和Ⅳ级颞颌关节损伤。结论:调强放疗技术使颞颌关节受照剂量显著下降,放疗后发生严重张口困难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颞颌关节 放射晚期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琤波 贾明轩 +1 位作者 张旭 邹华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5-638,共4页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mm,头脚3.22mm,前后3.46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mm,头脚1.94mm,前后2.13mm。结论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图像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的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帆 张媛 +3 位作者 李文斐 陈磊 林爱华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5-623,共9页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 【目的】探讨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时代同期化疗对中危鼻咽癌(II期及T3N0M0期)的治疗价值。【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共440例单纯IMRT治疗或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中危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方法,得到宿主以及肿瘤因素均衡匹配的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3个月。在匹配前,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对比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估计三年无瘤生存(FFS)、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FFS)、无远处转移生存(D-FFS)、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同期化疗并非3年FFS、LR-FFS、D-F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然而,在接受IMRT治疗及同期化疗的患者发生严重急性毒性较接受单纯IMRT治疗的患者显著增多;在匹配后,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在各项生存终点均无显著差异(FFS:92.8%vs 91.2%,P=0.801;LR-FFS:95.2%vs 94.4%,P=0.755;D-FFS:96.4%vs 96.3%,P=0.803;OS:98.2%vs 98.9%,P=0.276)。【结论】对于IMRT治疗下的中危鼻咽癌患者,同期化疗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却显著增加了急性严重毒性的发生,同期化疗是否应作为中危鼻咽癌患者的常规治疗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危鼻咽癌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同期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文慧 何晓华 +3 位作者 张鼎 陈嫱 赵建夫 徐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9-1444,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OX转录本反义 RNA(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279例经病理学证实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HOX转录本反义 RNA(HOTAIR)在接受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例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279例经病理学证实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组织标本、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应用 RT qPCR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情况,并对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鼻咽癌及其配对的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75%(15/20)鼻咽癌组织 lncRNAHOTAIR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P<0.01);在 279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有59.9%(167/279)鼻咽癌组织 HOTAIR表达升高;HOTAIR的高表达与 T和 N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和 M分期没有明显相关性;与 lncRNAHOTAIR低表达组相比,HO TAIR高表达组的鼻咽癌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lncRNAHOTAIR在鼻咽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鼻咽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 RNA HOX转录本反义 RNA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光 勾宏图 +3 位作者 夏兵 吴春丽 张硕 姚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6-327,共2页
采用全程同期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59例鼻咽癌,观察1、2年生存率和对唾液腺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8.3%,放疗结束后3个月Ⅰ级、Ⅱ级和Ⅲ级口干反应分别为35.6%、61.0%和3.4%。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验总结 被引量:21
19
作者 易俊林 高黎 +7 位作者 徐国镇 黄晓东 罗京伟 李素艳 肖建平 王凯 张世平 曲媛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年第3期157-163,172,共8页
目的: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个体化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已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9年,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制定了鼻咽癌靶区勾画规范,本文描述在靶区勾画中的经验和技巧。结果:通过开展鼻咽癌调... 目的: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个体化处理经验。方法:自2001年11月到2010年7月我院已开展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9年,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制定了鼻咽癌靶区勾画规范,本文描述在靶区勾画中的经验和技巧。结果:通过开展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9年来的实践,我们制定了比较完善合理的鼻咽癌靶区勾画方法,并在一些细节和个体化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日常临床实践的指南,通过治疗376例鼻咽癌,得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我院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经验与技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供其他单位鼻咽癌靶区勾画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慧慧 张献文 江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9,共8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预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8月共44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患者纳入研究,男33例,女11例...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预后分析。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8月共44例诊断为局部复发鼻咽癌且接受再程IMRT患者纳入研究,男33例,女11例,中位年龄51.5岁(25~76岁)。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癌症分期手册》2012版制定的分期标准,将患者划分为4组,其中rT1~rT4的患者分别占25.0%、22.7%、22.7%、29.6%。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8个月(5~168个月),肿瘤靶区中位处方剂量66 Gy(54~70Gy)。参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分级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再程IMRT结束3个月后完全缓解8例(18.2%)、部分缓解21例(47.7%)、稳定12例(27.3%)、进展3例(6.8%)。随访至2017年9月,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3年总无进展生存率、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6.8%、43.2%、58.9%和11.4%。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复发T分期、复发间隔、放射治疗前有/无合并明显并发症及对再程IMRT的反应为总生存率重要预后因素,其中复发T分期亦为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多因素分析中,复发T分期为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均P<0.05)。随访期间死亡21例,5例死于大出血,有12例患者不同部位出现3~4级的不良反应。结论·IMRT为局部复发鼻咽癌有效的补救措施,可有效地提高生存率;但再程IMRT后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年龄较小、复发T分期较早及复发间隔较长是IMRT的良好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