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材料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邹菡 唐永川 陈翠婷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光固化复合树脂(VOCO)和加强型流动树脂(BF)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我科进行充填治疗的224例(共312颗患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使用...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GIC)、光固化复合树脂(VOCO)和加强型流动树脂(BF)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3年在我科进行充填治疗的224例(共312颗患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使用GIC充填(105颗)、VOCO充填(103颗)、BF充填(104颗)。比较三组患者一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充填治疗12个月后检查,BF组患者的成功率(95.2%)高于VOCO组(87.4%)和GIC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一年后,加强型光固化流动树脂在排龈技术下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水门汀 高强度光固化复合树脂 加强型流动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健 邵强 于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 目的:探讨常用龈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在48颗离体前磨牙颊侧牙颈部制备同一规格V类洞,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颗,分别采用通用纳米固体树脂、通用纳米流体树脂、玻璃离子充填、抛光后,使用Isomet 4000精密切割机制成包含全部充填材料的试件(近远中径5 mm、龈径3 mm、颊舌向深度2 mm)。将上述3组试件置于P.gingivalis菌液中培养24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P.gingivalis的黏附量,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结晶紫染色实验显示,玻璃离子表面黏附P.gingivalis的量显著少于通用纳米固体树脂与通用纳米流体树脂(P<0.05)。CLSM扫描可见,3组间P.gingivalis生物膜内的活菌比例及生物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玻璃离子表面P.gingivalis生物膜稀疏,呈小团块状,未聚集成片;通用纳米固体树脂组的P.gingivalis生物膜则呈大块片状,立体结构明显。结论:与通用纳米树脂材料相比,玻璃离子表面更不利于P.gingivalis生物膜的形成。对牙周健康而言,玻璃离子更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的充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通用纳米固体树脂 通用纳米流体树脂 玻璃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秀荣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观察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入选患者随机为三组,A组(n=55)采用不含药排龈线排龈,B组(n=55)采用含药排龈线(每英寸含有0.4±0.2 mg肾上腺素)排龈,C组(n=55)采用排龈膏排龈,记录... 目的:观察龈下楔状缺损修复前不同排龈方法对修复后牙龈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入选患者随机为三组,A组(n=55)采用不含药排龈线排龈,B组(n=55)采用含药排龈线(每英寸含有0.4±0.2 mg肾上腺素)排龈,C组(n=55)采用排龈膏排龈,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以及随访1年后的牙龈指数(GI)。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龈出血率与疼痛感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三组患者均未见修复体脱落,在临床效果(包括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三种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均有显著疗效,但排龈膏排龈法在控制修复后牙龈出血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线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卫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W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W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纳米树脂修复,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7例)。观察组接受微创牙冠... 目的探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W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W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纳米树脂修复,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7例)。观察组接受微创牙冠延长术,对照组接受常规牙冠延长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6个月牙齿松动度、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修复成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术后1、3、7 d疼痛程度。结果术后2、6个月,观察组附着丧失、探诊深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6个月,观察组修复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治疗WSD,可降低手术附着丧失,改善探诊深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纳米树脂 牙冠延长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技术联合流动复合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目的研究排龈技术联合流动复合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牙236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0例,109颗患牙)和B组(30例,127颗患牙)。B组患者采用排龈技术与流动复合树脂、... 目的研究排龈技术联合流动复合树脂和自酸蚀粘结剂用于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患牙236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0例,109颗患牙)和B组(30例,127颗患牙)。B组患者采用排龈技术与流动复合树脂、自酸蚀粘结剂联合开展修复治疗,A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流动复合树脂、自酸蚀粘结剂进行填充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7d的VAS评分以及治疗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治疗后1、3、7 d的VAS评分分别为(5.01±10.2)、(2.37±0.63)、(1.15±0.89)分,均低于A组的(9.47±1.72)、(3.65±0.96)、(1.53±0.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后复查,B组患者A级牙96颗,B级30颗,C级1颗,修复成功率达为99.21%;A组A级62颗,B级29颗,C级18颗,修复成功率为83.49%。B组修复成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技术与流动复合树脂、自酸蚀粘结剂联合用于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效果显著,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运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流动复合树脂 自酸蚀粘结剂 龈下楔状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高频电刀结合排龈线修复老年人龈下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昌婷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8期67-68,共2页
目的探究对龈下楔状缺损老年患者应用口腔高频电刀与排龈线修复相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我院接收的龈下楔状缺损共40例老年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口腔高频电刀疗法和复合树脂填充,... 目的探究对龈下楔状缺损老年患者应用口腔高频电刀与排龈线修复相结合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我院接收的龈下楔状缺损共40例老年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口腔高频电刀疗法和复合树脂填充,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加以排龈线修复,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体疗效、固位效果、边缘密合度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牙髓反应、牙龈炎与继发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龈下楔状缺损老年患者应用口腔高频电刀与排龈线修复相结合的疗法能提高修复体临床疗效,值得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线修复 口腔高频电刀 总体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倩 吕瑾茹 +1 位作者 轩亚茹 李明炜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龈下楔状缺损患者68例(2018年9月~2019年4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牙冠延长术联合... 目的分析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龈下楔状缺损患者68例(2018年9月~2019年4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予以常规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微创组予以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对比两组术后1d、术后3d、术后7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出血指数(BI)变化,并对比两组美观满意度。结果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微创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PD较常规组低(P<0.05);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微创组AL较常规组低(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8周、术后6个月两组BI指数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美观满意度96.97%(32/33)较常规组81.25%(26/32)高(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充填应用于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中,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龈缘和牙周袋底之间距离,减轻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出血程度低,并具有较高美观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牙冠延长术 龈下楔状缺损 FiltekTMZ350纳米流动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玉秀 周瑾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析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排龈术后采用复合树脂美容... 目的探析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排龈术后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下楔状缺损 修复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材料对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牙龈的影响
9
作者 陈慧 贺飞 代喆颖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21-326,共6页
目的 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牙龈组织生化指标及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合并T2DM的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 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牙龈组织生化指标及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合并T2DM的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1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补牙材料不同分为A组(多功能玻璃离子)、B组(聚酸改性复合树脂/复合体)和C组(光固化复合树脂)3组,每组65例。另选取65例未合并T2DM的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D组(修复方式同C组),对比4组患者治疗12个月内牙周组织中龈沟液量、出血指数(BOP)、牙龈指数(G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修复1个月后,4组患者龈沟液量、BOP、GI水平均高于修复前(P<0.05);修复6、12个月后,B、C、D组龈沟液量、BOP、GI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且D组龈沟液量、BOP、GI水平均低于A、B、C组(P<0.05);修复1、6、12个月后,4组患者AST、ALP水平均高于修复前,IL-1β水平低于修复前(P<0.05);修复6、12个月,D组AST、ALP、IL-1β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P<0.05),4组试件轴壁及龈壁边缘染色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4组患者填充物脱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T2DM严重影响老年上颌前磨牙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效果,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修复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刺激最弱,患者术后远期恢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材料 上颌前磨牙 龈下楔状缺损 2型糖尿病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静 葛久禹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608-610,共3页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 目的评估排龈术对龈下楔状缺损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双侧上颌前磨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40例,将同一患者的两侧患牙随机分为排龈组与对照组(各40颗牙),排龈组在排龈线排龈后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直接用Z350复合树脂充填。随访2年,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价修复体保存、边缘密合性以及继发龋发生情况。结果充填1周后首次复查,排龈组悬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填1年和2年后复查,排龈组修复体的脱落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可提高龈下楔状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龈下楔状缺损 复合树脂
原文传递
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邬建华 汪涌 金园园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8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龈下楔状缺损龈方达龈沟底<0.5 mm不利于牙体修复的患者60例,共60颗患牙;随机平均分成微创牙冠延长术组(实验组... 目的:探讨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龈下楔状缺损龈方达龈沟底<0.5 mm不利于牙体修复的患者60例,共60颗患牙;随机平均分成微创牙冠延长术组(实验组)和常规牙冠延长术组(对照组)。分别记录各组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MD)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两组术后疗效均都有改善,实验组术后PD、AL、MD和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AL与MD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两组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能够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牙冠延长术 龈下楔状缺损
原文传递
微创牙冠延长术联合Filtek^(TM)Z350纳米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邬建华 汪涌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757-758,共2页
微创技术自引入口腔医学领域以来,其在口腔医学方面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在口腔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玻璃离子和固体树脂的边缘微渗漏等原因易使充填体脱落,而FiltekTM Z350纳米树脂理化性能良好,能够很好... 微创技术自引入口腔医学领域以来,其在口腔医学方面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并在口腔临床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玻璃离子和固体树脂的边缘微渗漏等原因易使充填体脱落,而FiltekTM Z350纳米树脂理化性能良好,能够很好地与牙体组织之间形成机械嵌合和化学粘接。本文就FiltekTMZ350纳米树脂和牙周微创技术的特点,及二者在修复龈下锲状缺损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以期为龈下楔状缺损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树脂 微创牙冠延长术 龈下楔状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