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熙载与龙门书院日记教学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林祥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65,共4页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广东学政。同治六年(1867)年初应苏松太道应宝时之聘,赴上海任龙门书院山长,光绪六年(1880)七月因病离开上海,回故乡兴化。在... 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广东学政。同治六年(1867)年初应苏松太道应宝时之聘,赴上海任龙门书院山长,光绪六年(1880)七月因病离开上海,回故乡兴化。在龙门书院期间,整理教学随笔成《持志塾言》,总结治学心得成《艺概》《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删定文稿诗作成《昨非集》。刘熙载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的14年,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龙门书院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书院 刘熙载 教学法 日记 著名学者 教学随笔 《艺概》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熙载与上海龙门书院
2
作者 石维峰 《传承》 2009年第20期96-97,共2页
龙门书院是清代同光年间上海一所著名的书院,它设立之后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担任这所书院的山长长达14年之久,他的通变务实的思想符合了龙门书院的办学宗旨,更顺应... 龙门书院是清代同光年间上海一所著名的书院,它设立之后培养了一大批经世致用的人才,在中国早期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担任这所书院的山长长达14年之久,他的通变务实的思想符合了龙门书院的办学宗旨,更顺应了当时的时代要求,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书院 刘熙载 通变务实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龙门书院王怡试卷
3
作者 金晓红 《科举学论丛》 2014年第2期93-93,共1页
上海嘉定博物馆收藏有清龙门书院生员王怡的试卷十余份,这是其中一份。清代书院考试分官课和师课,考试内容以制艺为主,按成绩优劣排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生员分超等、特等、一等,童生分优取、上取、次取,榜示书院。该试卷为龙门书院生... 上海嘉定博物馆收藏有清龙门书院生员王怡的试卷十余份,这是其中一份。清代书院考试分官课和师课,考试内容以制艺为主,按成绩优劣排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生员分超等、特等、一等,童生分优取、上取、次取,榜示书院。该试卷为龙门书院生员王怡的师课卷,考制艺和五言八韵诗各一篇,试题'舜使益掌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书院 上海中学
原文传递
融斋龙门弟子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林祥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43,共14页
晚清儒家学者刘熙载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十四年,以正学教弟子”,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刘熙载 龙门书院 中国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代十国时期书院述略 被引量:3
5
作者 邓洪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11,共3页
辑录史志文献 ,对五代十国时期 13所书院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证评述。
关键词 五代十国时期 书院 考证 太乙书院 龙门书院 留张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书院变革略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 《文史杂志》 2003年第5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地方性教育机构 求志书院 龙门书院 格致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斋龙门弟子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7
作者 徐林祥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20,共8页
晚清儒家学者刘熙载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主讲课业14年,以正学教弟子,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为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刘熙载 龙门书院 中国早期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巍巍龙门 卓卓上中——上海中学140余年办学历程纵览
8
作者 刘茂祥 《基础教育参考》 2012年第20期88-90,共3页
“龙门发轫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在慷慨激昂的校歌声中,上海中学的校门迎着绚丽的朝霞徐徐开启。这所创办于1865年,前身为龙门书院的古老学校在新世纪的教育浪潮中依然身先士卒。140余年的上中往事,每每触及,都让人百感交集。
关键词 龙门书院 上海中学 办学历程 校门 教育 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邨景观改造设计
9
作者 刘强 《山西建筑》 2019年第7期50-52,共3页
龙门邨是由历史建筑组成的里弄,其中代表的文化就是龙门书院文化。设计通过对龙门书院文化的挖掘,对历史建筑符号的发挥,以及对绿色创意的展示,丰富的表现一个老弄堂里的现代风情,同时也不失韵味,采用的设计手法是亦古亦新,融古于新,新... 龙门邨是由历史建筑组成的里弄,其中代表的文化就是龙门书院文化。设计通过对龙门书院文化的挖掘,对历史建筑符号的发挥,以及对绿色创意的展示,丰富的表现一个老弄堂里的现代风情,同时也不失韵味,采用的设计手法是亦古亦新,融古于新,新古一体。得出的结论是,在小弄堂里要把核心文化充分发挥出来,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 龙门书院 历史建筑 设计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白鹿洞书院史实的若干质疑
10
作者 李才栋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15-19,共5页
最近看到好几种涉及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的书籍和文章,有《中国书院史话》、《中国教育史话》等等。拜读之后,感到其中对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史实的阐述尚有若干不敢苟同的地方,今择其尤者简述于后,并以求正。一、有关南... 最近看到好几种涉及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的书籍和文章,有《中国书院史话》、《中国教育史话》等等。拜读之后,感到其中对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史实的阐述尚有若干不敢苟同的地方,今择其尤者简述于后,并以求正。一、有关南唐庐山国学的性质及其职官等问题。首先是关于庐山国学的性质。《中国书院史话》说:“作为讲学授徒作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建立的白鹿洞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洞书院 中国书院 中国教育史 白鹿书院 龙门书院 太乙书院 南康军 生徒 鹿洞 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身为教的刘熙载
11
作者 戴迎华 《群众》 2024年第8期65-66,共2页
刘熙载,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刘熙载毕生专注于教育与治学两个方面,身兼学者与导师,两者相辅相成,成就斐然。他在龙门书院担任山长多年,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他们以救国为主旨,身体力... 刘熙载,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刘熙载毕生专注于教育与治学两个方面,身兼学者与导师,两者相辅相成,成就斐然。他在龙门书院担任山长多年,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他们以救国为主旨,身体力行,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他的代表作《艺概》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种文体的杰作,确立了刘熙载在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批评 刘熙载 《艺概》 江苏兴化 文艺理论家 刘勰《文心雕龙》 龙门书院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姚文栋边防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敏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1,共7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警频仍,外患日重,俄国侵轶于北方,日本窥伺于东海,英吉利由印缅而规滇藏,法兰西经越南而谋滇粤。边疆学、外交学成为经世学,成为许多忧时爱国之士着力考究的对象。地处中西交涉前沿、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涌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警频仍,外患日重,俄国侵轶于北方,日本窥伺于东海,英吉利由印缅而规滇藏,法兰西经越南而谋滇粤。边疆学、外交学成为经世学,成为许多忧时爱国之士着力考究的对象。地处中西交涉前沿、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涌现了一批这类人才,徐建寅、马相伯、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防思想 《日本国志》 边疆地理 薛福成 云南 黎庶昌 龙门书院 野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地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熙载的思想、学术及其他
13
作者 徐林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晚清学者刘熙载在上海龙门书院的著述和教学实践,更多地表现出儒家"圣贤之道"的影响;在晚年刘熙载身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学者与道、释消极遁世观相异趣的积极的入世观、致用务实的精神和修己安人的社会理想。刘熙载的研究领... 晚清学者刘熙载在上海龙门书院的著述和教学实践,更多地表现出儒家"圣贤之道"的影响;在晚年刘熙载身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学者与道、释消极遁世观相异趣的积极的入世观、致用务实的精神和修己安人的社会理想。刘熙载的研究领域涉及经学、文艺学、文章学、语言学、教育学,甚至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刘熙载以其在上海龙门书院的教育实践应和了中国近代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学者 刘熙载 上海龙门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治学格言的出处
14
作者 袁津琥 《文史杂志》 2010年第3期64-64,共1页
胡适治学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所谓“大胆的假设”就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其实,胡适上述格言是借鉴和化用了宋代理学家的话语。《胡适口述自传》说,他父亲“于一八六八年春初,进了新近复校的龙门书院。……所有... 胡适治学主张“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所谓“大胆的假设”就是“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其实,胡适上述格言是借鉴和化用了宋代理学家的话语。《胡适口述自传》说,他父亲“于一八六八年春初,进了新近复校的龙门书院。……所有在书院中受课的学生每人每日都得写一份‘日程’和一份‘日记’。前者记载为学的进度;后者是记学者的心得和疑虑。为这种‘日程’和‘日记’的记述,该院都有特别的印好的格式,按规格来加以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口述自传》 格言 治学 出处 龙门书院 理学家 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负时代使命 迸发办学能量
15
作者 唐盛昌 《现代教学》 2015年第19期16-16,共1页
教育的使命就是开拓,办学的能量就是育人。上海中学发轫于1865年的龙门书院。150年来,上海中学跨越三个世纪,成为中国近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经典缩影。
关键词 能量 办学 基础教育发展 上海中学 教育的使命 中国近现代 龙门书院 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学”成词背景探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庆中 《曹雪芹研究》 2013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本文从红学史上首倡"红学"术语的晚清松江文士朱昌鼎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考取恩贡后所刻的硃卷中查检取证后认为,学界固有的朱昌鼎"远离"经学改谈"红学"的认识或者还有商榷的必要,朱昌鼎在光绪初年提... 本文从红学史上首倡"红学"术语的晚清松江文士朱昌鼎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考取恩贡后所刻的硃卷中查检取证后认为,学界固有的朱昌鼎"远离"经学改谈"红学"的认识或者还有商榷的必要,朱昌鼎在光绪初年提出"红学"术语的背景或与其编撰《词媛姓氏录》时的社会氛围及心路历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榜 龙门书院 姓氏录 申报馆 森槐南 词史 光绪八年 抹月批风 又副册 君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而论艺 要言不烦
17
作者 王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共1页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源流久远,种类繁多,各类之间又关联交融。因此谈文论艺能做“概论”之言,除去短饤拼凑者,多为通才。晚清大学者刘熙载就是这样一位通才,其《艺概》一著即为明证。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道光二十四年(1844...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源流久远,种类繁多,各类之间又关联交融。因此谈文论艺能做“概论”之言,除去短饤拼凑者,多为通才。晚清大学者刘熙载就是这样一位通才,其《艺概》一著即为明证。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进士,做过官,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概》 刘熙载 龙门书院 文论 通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大云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90-97,共8页
刘熙载(公元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刘氏一生以治经学为主,“六经子史仙释家言靡不通晓”。①其著述甚富,尤以《艺概》一书称名于后世。《词曲概》是《... 刘熙载(公元1813—1881),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刘氏一生以治经学为主,“六经子史仙释家言靡不通晓”。①其著述甚富,尤以《艺概》一书称名于后世。《词曲概》是《艺概》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关于我国古代词曲的专论。本文拟就其中论词部分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论曲部分暂不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载 艺概 《艺概》 论词 仙释 经子 词品 词家 龙门书院 稼轩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概》
19
作者 黄保真 《远程教育杂志》 1985年第6期41-41,共1页
《艺概》是一部综合评论文学艺术的理论专著。全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它虽然是谈艺语录的分类汇钞,但却内容精粹,理论性强。《艺概》的作者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 《艺概》是一部综合评论文学艺术的理论专著。全书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六个部分。它虽然是谈艺语录的分类汇钞,但却内容精粹,理论性强。《艺概》的作者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官左春坊左中允、广东学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概》 文学艺术 龙门书院 理论性 刘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的传说》读后
20
作者 李孑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47-48,共2页
最近,读了《司马迁的传说》(徐谦夫搜集整理,杜鹏程作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周告馨),我不禁为之叫好。笔者亦出生龙门,当然常以太史乡里为荣。但过去若有人追问司马迁的详情根由,则目瞪口呆,茫然无措,深感愧疚。司马迁,似乎还不... 最近,读了《司马迁的传说》(徐谦夫搜集整理,杜鹏程作序,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周告馨),我不禁为之叫好。笔者亦出生龙门,当然常以太史乡里为荣。但过去若有人追问司马迁的详情根由,则目瞪口呆,茫然无措,深感愧疚。司马迁,似乎还不如包公和杨家将广为世人所知。《司马迁的传说》,写了太史公名字的由来及其深邃的寓意和哲理,写了他神童奇才的天资,他攻读“龙门书院”,逃学漫黄河,陶冶于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滨,耕牧于河山之阳,兼收并蓄,依农养身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幼年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龙门书院 茫然无措 黄河之滨 杜鹏 徐谦 文化艺术出版社 文学著作 养身 神话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