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迪 李华 +1 位作者 赵富利 杨再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TNF-α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内脂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LISA法测定血清内脂素、TNF-α水平。结果大血管病变组和非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内脂素、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大血管病变组为著(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脂素、TNF-α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内脂素、TNF-α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内脂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毅强 王华 +3 位作者 吴月平 尹德辉 王转锁 黄用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每型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统计T2DM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中医症状及与性别、体重、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60例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3型,每型各2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统计T2DM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中医症状及与性别、体重、病程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中医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腰酸膝软(70.0%)、肢体困重(65.0%)、口渴引饮(56.7%)、头晕目眩(55.0%)、心悸怔忡(53.3%)、倦怠乏力(53.3%)。T2DM大血管并发症各型患者体重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上升,其中阴阳两虚型患者体重增加最为明显(P<0.01),病程变化也符合此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医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夹杂。在正虚方面,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发展为阴阳两虚,邪实方面,瘀血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中医证候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13
3
作者 任路平 宋光耀 《临床荟萃》 CAS 2016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必须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对大血管病变的防治必须注重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及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并发症 血管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琳 谢璇 +2 位作者 赵魁彦 龚惠红 宋民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2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MA组,54例)血清AP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20例),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4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T2DM+MA组,54例)血清AP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等。结果:NC组、T2DM组及T2DM+MA组血清APN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PN水平与BMI、WHR、TC、HbA1c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WHR、TC成为影响脂联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结论:低血清APN可能与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APN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糖尿病 2 糖尿病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亚双 吕肖锋 +2 位作者 彭永 陈少敏 马艳霞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国内外大型研究均显示,血糖波动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也逐...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攀升,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国内外大型研究均显示,血糖波动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其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及相关的治疗策略也逐渐被深入研究。目前,血糖波动已成为评价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文对血糖波动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蒋飞霞 苏宏业 黄济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2期156-160,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型糖尿病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等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并发...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高,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2型糖尿病会引起大血管及微血管等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是2型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血液高凝状态等。本文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管 并发症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介素-10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月影 崔丽娟 邱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大血管病变者50例(大血管病变组)、T2DM无大血管病变者34例(单纯糖尿病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3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7±0.9)ng/L与(4.5±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1.4)ng/L与(4.5±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L-10明显降低;提示炎症参与了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IL-10可能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白介素-10 糖尿病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翠英 贺彩果 李涛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0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A组),检测各组血脂并计算非高...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并选择正常对照组100例(A组),检测各组血脂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通过比较分析non-HDL-C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A组、B组、C组non-HDL-C水平依次升高,(3.04±0.62)mmol/L,(3.68±0.56)mmol/L vs(4.64±0.82)mmol/L(P<0.01);运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B、C组的血脂指标进行分析显示,C组non-HDL-C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45,且B、C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non-HDL-C的增高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血管疾病 胆固醇 脂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脂和脂质比值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翠英 任丽萍 刘淑艳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3期3248-3250,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脂和脂质比值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及正常对照人群100例(A组),检测3组血脂并计算脂质比值,运用ROC...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脂和脂质比值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B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60例(C组)及正常对照人群100例(A组),检测3组血脂并计算脂质比值,运用ROC曲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C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TC/LDL-C、LDL-C/HDL-C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均>80%,TC、LDL-C的诊断特异度最高,达95%,LDL-C、TC/LDL-C、LDL-C/HDL-C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均>70%,LDL-C的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最高,分别为91%、10.33,TC/LDL-C的阴性预测值最高、阴性似然比最小,分别为81%、0.24;将B组作为对照组,C组与B组进行比较,TC、LDL-C、TC/LDL-C、LDL-C/HDL-C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LDL-C、TC/LDL-C、LDL-C/HDL-C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血脂 脂质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庆彬 汪艳丽 张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103例老年DM患者根据FIB水平的不同,分为正常FIB组(Ⅰ组)和高FIB组(Ⅱ组),比较两组的年龄、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和头颅CT或MRI。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年龄大、女性构成比高、病程长、HbA1C水平高、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0.05)。回归分析显示,FIB与LDL、年龄、HbA1C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DM病程延长,长期血糖、血脂控制不良及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DM患者FIB明显上升,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2 纤维蛋白膨分析 糖尿病血管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5-羟色胺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馥曼 刘晓民 马丽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血清5-HT 5-羟色胺 2糖尿病 动脉硬化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紫外光检测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桂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6期745-746,共2页
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典型症状为多尿... 糖尿病是一种多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出现高血糖和尿糖,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胰岛素分泌 护理 预防 内分泌代谢病 临床综合征 敏感性降低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琳 封东来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年第1期23-24,共2页
选择T2DM患者120例,探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hsCRP等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大血管并发症组在血糖、血压、血脂、胰岛素抵抗、CRP方面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提示:大血管并发症应强化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
关键词 2糖尿病(T2DM) 大血管并发症 相关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阚全娥 秦贵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7期6515-6516,共2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高尿酸血症组(60例)和正常血尿酸组(66例),观察大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组的冠心病、...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高尿酸血症组(60例)和正常血尿酸组(66例),观察大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高尿酸血症有一定关系;高尿酸血症组的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加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尤其是对大血管并发症起着促发和加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并发症 糖尿病 2/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并发症 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类]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VCAM-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15
作者 孙亚威 尚可 +4 位作者 刘冬青 李军 李俊萍 谭子新 郭建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和体检健康者31例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9例、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测量体脂参数、血...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和体检健康者31例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9例、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和健康对照组31例。测量体脂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测定血清PON1、SVCAM-1。结果: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VCAM-1显著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PON1显著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和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血清PON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SVCAM-1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PON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SVCAM-1显著升高、PON1降低,SVCAM-1与脂代谢指标相关,与PON1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对氧磷酯酶1 2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2
16
作者 邸蕴华 《辽宁医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02-202,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2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发病机制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特征
17
作者 胡淑国 王战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选择2001-10/2002-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2个亚组;进一步结合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25kg/m2为非肥...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选择2001-10/2002-08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2个亚组;进一步结合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25kg/m2为非肥胖)分为4个亚组;以58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亚组及对照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用ELISA法、血浆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用一期生化法检测,同时比较各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176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86.27±26.65),(62.10±24.18)μg/L,t=5.80,P<0.01;(123.02±20.27)%,(105.64±16.88)%,t=5.64,P<0.01],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糖尿病并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水平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92.17±26.88),(80.65±23.95)μg/L,t=2.46,P<0.05;(124.22±20.89)%,(113.52±21.28)%,t=2.75,P<0.01],年龄、血压、腰臀比、腰股比、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0.01),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③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和凝血因子Ⅶ的凝血活性在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并且在同等体质量指数水平的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比无大血管病变者胰岛素抵抗特征(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脂代谢异常等)更明显,并且血凝及纤溶系统的异常亦与大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并发症 胰岛素抗药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因子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冉瑞珍 涂艳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观察组)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对照组)各45例,测定患者CRP浓度、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T2DM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观察组)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对照组)各45例,测定患者CRP浓度、空腹静脉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脂水平,记录血压水平和体重指数(BMI)。结果:(1)观察组睁清CRP浓度和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FPG水平和HbA1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血清TG、Fins水平和BMI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两组HDL—C、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RP及血压、血脂、体质量及胰岛素等指标,对于T2DM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2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D 40L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鸿霖 涂传清 +3 位作者 蔡朝民 王笑碧 唐玫琴 杜战平 《血栓与止血学》 2010年第2期69-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脑梗死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61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脑梗死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61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CD 40L浓度,并以5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空腹血糖及血脂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①2型糖尿病并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无大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清sCD 40L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并发急性脑梗死各亚组血清sCD 40L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个亚组间的血清sCD 40L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CD 40L浓度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呈正相关(r=0.299,P(0.05);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sCD 40L浓度与LDL-C、TG水平呈正相关(r=0.310,P(0.05;r=0.236,P(0.05)。结论血清sCD 40L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并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有无大血管并发症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D 40配体 2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8
20
作者 贺三美 黄亚会 +8 位作者 程倩倩 任凤艳 刘丽香 潘迪 陆鹏 刘华清 侯君 周龙甫 呼永河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第3期119-121,共3页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起病之初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加之阴伤气耗,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匮乏,阴火即可因此上冲而引发各种变证,其中大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病起病之初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日久,燥热耗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加之阴伤气耗,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匮乏,阴火即可因此上冲而引发各种变证,其中大血管并发症的危害性最为严重,因此本文将从李东垣阴火病机理论来论述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大血管并发症 李东垣 阴火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