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要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1
作者 王玉民 李盼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6期80-81,共2页
在门诊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自己在家测量血压都是正常的,但一到医院量血压就高了。患者疑惑:我的血压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呢?这时候,我都会建议他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 在门诊中,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自己在家测量血压都是正常的,但一到医院量血压就高了。患者疑惑:我的血压到底正常还是不正常呢?这时候,我都会建议他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那么,为什么要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测量血压 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邢绣荣 华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患者 临床应用 防治指南 修订版 中国 解读 昼夜变化规律 白大衣高血压 BLO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春红 王秀艳 +2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晖 郭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2期2459-2462,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在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开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97例高龄H型高血压或(和)伴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伴或伴CAS差异分成单纯的A组99例(高龄H型高血压)和B组98例(H型高血压合并CAS)。受试者均于分组前予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检测,比较2组患者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24 h平均脉压(24 hP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白昼脉压(dP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脉压(nPP)水平,同时统计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结果①B组患者的24 hSBP、24 hPP、dSBP、dDBP、dPP、nPP水平为(133.45±14.59)、(55.07±12.06)、(135.97±15.65)、(80.16±10.09)、(56.33±13.35)、(54.09±12.98)mmHg,显著高于A组[(127.39±12.48)、(47.99±8.87)、(130.64±13.55)、(76.89±10.78)、(48.68±8.59)、(46.77±8.9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4 hDBP、nSBP、nDBP水平相比[(76.28±10.37)mmHg vs.(79.15±10.06)mmHg、(126.11±17.07)mmHg vs.(121.57±15.84)mmHg、(71.35±11.24)mmHg vs.(73.69±10.98)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纤维斑块、纤维脂质斑块、坏死核心成分、钙化斑块等指标为(52.31±3.13)%、(15.34±3.01)%、(23.47±5.67)%、(17.64±3.35)%,均显著高于A组[(41.20±2.65)%、(12.34±2.58)%、(15.34±2.31)%、(9.1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体积相比[(161.54±53.48)mm 3 vs.(160.23±57.62)mm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管超声准确率97.96%、特异性90.86%稍高于24 h动态血压(87.39%、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式敏感性比较(96.42%vs.88.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管超声均可为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三)(续)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邢绣荣 华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321-32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心脑血管并发症 修订版 血压病患者 解读 夜间血压 血压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琳 高方 薛耀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27-3028,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老年T2DM合并EH患者(A组)和38例老年单纯EH患者(B组)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其血压昼夜差值...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40例老年T2DM合并EH患者(A组)和38例老年单纯EH患者(B组)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以及夜间心率变化与B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EH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偏高,血压及心率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压 昼夜节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联合降压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章若涵 马小峰 周翠林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3506-3509,共4页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 目的: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评估两种联合降压方案:贝那普利加氨氯地平(以下称A+C组),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以下称A+D组)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血压2级及以上患者共80人,随机分入A+C组和A+D组,服药8周后,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降压效果;结果:两种联合方案不但能明显降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还能降低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和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同时帮助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两组相比,A+C组在降低MBPS上具显著优势,在降压有效率及恢复正常的"杓型曲线"方面稍有优势,但不显著。结论:A+C和A+D联合降压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收缩压、舒张压、晨峰血压及BPV,帮助恢复正常的血压变化曲线,A+C组合可能在降压治疗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贝那普利 氨氯地平 氢氯噻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廖海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价福辛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张可 光雪峰 +2 位作者 楚天舒 李易 郭子宏 《云南医药》 CAS 1999年第S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福辛普利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高血压 临床疗效 血压昼夜节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昆明医学院 平均血压 中度高血压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厄贝沙坦降压效果
9
作者 赵凤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方法选择1级至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早晨7∶00口服,共4周.ABPM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厄贝沙坦治疗后24小时血压显著下降(P<0.05),总有效率... 目的评价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厄贝沙坦降压效果.方法选择1级至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给予厄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早晨7∶00口服,共4周.ABPM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厄贝沙坦治疗后24小时血压显著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82%,白天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同,保持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论厄贝沙坦对1~2级高血压是较为理想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降压效果 ABPM 血压变化 治疗后 总有效率 夜间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正常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法
10
作者 王宪衍 《求医问药》 2008年第9期8-8,共1页
临床上,有时医生会建议高血压患者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那么,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哪些人需要做这项检查呢?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监测 血压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直立性高血压患儿血压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德宇 王硕 +6 位作者 向际兵 林萍 冉静 吴礼嘉 李芳 邹润梅 王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 目的采用24 h动态血压(ABPM)方法探讨直立性高血压(OHT)患儿的血压类型。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我院)儿童晕厥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儿,以不明原因晕厥及先兆晕厥为主诉,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为OHT者为OHT组。与OHT组年龄及性别匹配,选择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检查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OHT组和对照组均行ABPM监测,观察收缩压昼夜差值、舒张压昼夜差值,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参数,并探讨血压类型。结果 OHT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1.5±1.9)岁。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0.6±2.4)岁。1收缩压昼夜差值对照组高于OHT组,(9.8±3.3)vs(8.4±4.7)mm Hg,P<0.05。OHT组24 h、日间、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稍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昼夜差值对照组稍高于OHT组(P>0.05)。2OHT组以非勺型血压为主(72.5%),对照组以勺型血压为主(55.0%),两组血压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OHT患儿收缩压昼夜差值较正常儿童明显降低,血压类型以非勺型血压多见,多数患儿血压昼夜节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性高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丽霞 王佳瑞 +1 位作者 钟扬 姜一农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 monitoring.ABPM)是一种具有监测实用价值并优于常规血压测量的检测方法.较传统的偶测血压更能准确地反映一天中血压的波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偶测血压 血压测量 实用价值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焕文 陈全福 王云飞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我们自主开发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 我们自主开发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指标。ABPM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报告的时间,体现了智能化程序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智能诊断 报告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例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灵 包国霞 +1 位作者 董卫芹 田丽金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9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120例高血压患者24h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2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观察组给予24h... 目的探讨120例高血压患者24h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选自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国际随机字母表法将120例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偶测血压,观察组给予24h动态血压监测,对两组患者的监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偶测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呈现出舒张压、收缩压昼高夜低及两峰一谷的规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相比较偶测血压准确度更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24H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素花 《临床研究》 2020年第7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究和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仪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10月选取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6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小时... 目的 探究和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仪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10月选取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作为本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56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血压监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从24小时的平均血压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比对照组高,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24小时的舒张压总负荷和收缩压总负荷均比对照组患者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总负荷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应用到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血压监测中,能够有利于临床上更好的进行单一高血压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且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进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合并冠心病 收缩压 舒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佟念念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21期183-183,189,共2页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诊90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将24h...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9月-2019年9月接诊90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需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将24h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常规心电图监测结果设定为对照组,将动态心电图联合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监测结果。结果实验组对三级、二级、一级高血压心肌缺血病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改变人数与房室传导阻滞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联合应用于高血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较为有效。因此,可将动态心电图、24h动态血压监测推广至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诊断中,促使临床诊断质量、诊断效率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监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心肌缺血 病症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性高血压临床判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言川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1期52-52,共1页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治疗,控制高血压达标,发现如血压稳定性差的患者也易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研究降压治疗前后对于达标及稳定性的观察,对我院近2年来使...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治疗,控制高血压达标,发现如血压稳定性差的患者也易出现靶器官损害的并发症。为了更好的研究降压治疗前后对于达标及稳定性的观察,对我院近2年来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ABPM)监测治疗情况比较,通过其详细、有效反映高血压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其血压波动性,对于高血压控制情况分析,从而表明长效降压对于24小时平稳、有效降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买尼沙.买买提 张爱伦 《新疆医学》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同时测定降压谷峰比值。方法:30例轻、中度EH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起始服用卡维地洛10mg/天,每周随访一次,据疗效调整药物...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同时测定降压谷峰比值。方法:30例轻、中度EH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起始服用卡维地洛10mg/天,每周随访一次,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服用8周。服药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例EH患者中19例需要20mg/天,8例需30mg/天,3例需40mg/天。治疗8周后,显效率87%,有效率13%,总有效率100%,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19%和22%,治疗前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小于10%,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治疗后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大于10%,即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心率减慢,但在正常范围,第五周开始稳定。降压谷峰值SBP 64%,DBP 66%。卡维地洛长期给药不良反应轻,对白细胞、糖类、脂类代谢、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卡维地洛长期治疗EH安全,疗效显著,对恢复EH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 卡维地洛 疗效 昼夜节律 EH 降压谷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永秋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0期15-19,24,共6页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日间和夜晚血压值以及24小时血压平均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结果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与夜晚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夜间与日间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大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中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获得良好应用效果,患者24小时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波动情况都可以准确记录下来,为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病情进展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血压 冠心病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秀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孕妇,按照孕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所选患者予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及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研究分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孕妇,按照孕妇有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所选患者予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波动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以及夜间平均舒张压等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中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低收缩压以及最低舒张压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对孕妇血压进行有效的反映,对孕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资料,在临床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妊娠高血压疾病 临床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