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价值
1
作者 雷伯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32-0135,共4页
研究分析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另选17例仅原发性肝癌者进行对照,两组行不同诊断方法,分析诊断价值。对比不同直径... 研究分析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筛选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另选17例仅原发性肝癌者进行对照,两组行不同诊断方法,分析诊断价值。对比不同直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检出情况。结果 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效能要高于平扫(P<0.05);CT平扫对直径1~3cm及>3cm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检出率低于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者予以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好找到病因,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有力支撑,诊断结果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旭 王梦辰 张晓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2期127-129,F0003,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联合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GIST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总结EUS、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及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9例GIST发病部位:胃部43例,小肠8例,... 目的探究超声内镜(EUS)联合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GIST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总结EUS、增强CT的影像学特征及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59例GIST发病部位:胃部43例,小肠8例,十二指肠5例,食管、结肠、直肠各1例。EUS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4.91%(56/59)、86.44%(51/59),CT三期增强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79.66%(47/59)、52.54%(31/59),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8.31%(58/59)、91.53%(54/59),EUS和联合诊断定位、定性符合率均高于CT三期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9、15.99、10.46、22.25,P均<0.05),EUS与联合诊断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04、0.78,P均>0.05)。结论EUS对GIST定位、定性诊断均较256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高,但CT三期增强扫描可准确反映GIST病变坏死情况,联合应用更有利于定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256螺旋ct 增强扫描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磊 米玉霞 王建业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MLNM)中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诊断MLNM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80例NSCLC患者中,N0期31例,N1期24例,N2期25例,其中MLNM 25例(31.25%);术前MSCT诊断N0期34例,N1期24例,N2期22例,术前MSCT对NSCLC患者N分期诊断与术后病理一致性一般(Kappa=0.735);25例合并MLNM患者中,术前MSCT确诊19例,其对NSCLC患者MLNM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531),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0%、80.00%、78.75%、63.33%和88.00%;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直径、胸膜凹陷与否、不同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与否以及不同淋巴结短径的NSCLC患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NSCLC患者MLNM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原发病灶大小、胸膜凹陷、肿大淋巴结位置、累及粗大肺静脉等多方面信息可为淋巴结清扫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螺旋ct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肝癌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性探讨
4
作者 陈永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8-0110,共3页
探讨基于临床不典型肝癌患者,对其施展多排螺旋CT(Multi-row spiral 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研究地址设为本张家口宣化区人民医院,研究搜集区间段在2019年3月-2023年8月,对选取的原发性肝癌50例患... 探讨基于临床不典型肝癌患者,对其施展多排螺旋CT(Multi-row spiral CT,MS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分析其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性。方法 研究地址设为本张家口宣化区人民医院,研究搜集区间段在2019年3月-2023年8月,对选取的原发性肝癌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对相关病患施展MSCT检查,分析增强三期的影像特点,并以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准确性。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经过临床病理检查后得出,典型肝癌患者共计32例,不典型肝癌共计18例。经MSCT检查得出,典型肝癌例数34例,不典型共计16例。计算得出MSCT检查的不典型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为88.89%。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平扫与增强期间的CT检验数值,发现典型组在平扫、增强动脉期、延迟期的CT检查数值均高于不典型组的数据,而其在增强静脉期的检查数据低于不典型组,数据两组比较呈现差异化(P<0.05)。50例原发性肝癌中,显示单发病灶病例数为28例,多发病灶病例数为21例,双发病例数为7例;病灶大小在0-7cm-7.5cm;包含小肝癌9例、结节型30例、巨快型4例、弥漫型7例。16例不典型肝癌患者中,共计扫描病灶数据为18个;显示大部分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界模糊上、病灶在肝右叶位置上、呈现不同密度。结论 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在三个阶段的肝增强扫描中都有典型的特征,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肝细胞癌的多期强化成像分析表现多样化,缺少特点,难于识别,需要应用MRI等多种影像学方法,并与临床实验室相结合,明确确诊,必要时还需行病理切片,以提高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影像表现 诊断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兴明 滕红 +2 位作者 谢英 赵张平 陈友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大瘤体直径分为5~10cm组(46例),>10cm组(22例)... 目的分析64排双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肝脏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最大瘤体直径分为5~10cm组(46例),>10cm组(22例);根据血供情况分为富血供组(39例)和乏血供组(29例),并比较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差异。结果68患者治疗显效10例(14.71%),有效35例(51.47%),无效23例(33.82%),总有效率66.18%。术后180天时,5~10cm组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均高于>10cm组(P<0.05),富血供组瘤体缩小率、动脉期强化比率缩小率均高于乏血供组(P<0.05)。结论D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观察肝脏血管瘤血供,而评估介入治疗适应性及效果,使患者得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瘤 双源ct 64螺旋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螺旋增强CT联合血清COL3A1、ANXA10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枫 寇介丽 +4 位作者 刘娜 刘桃桃 李丹萍 韩君蕊 杨立洲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增强CT(MSCT)联合血清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膜联蛋白A10(ANXA10)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NSCLC患者(n=82)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 目的 探究256排螺旋增强CT(MSCT)联合血清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膜联蛋白A10(ANXA10)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NSCLC患者(n=82)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通过检查确诊的肺部良性病变的志愿者为对照组(n=95),按照实际随访情况将NSCLC患者划分为预后良好组(n=22)和预后不良组(n=60),比较各组血清COL3A1、ANXA10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分析256排螺旋增强CT联合血清COL3A1、ANXA10水平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组血清COL3A1、ANXA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COL3A1、ANXA10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表面通透性(PS)、血流量(BF)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OL3A1、ANXA10可辅助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2、0.827,256排螺旋增强CT诊断NSCLC的AUC是0.813,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47,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3.630、3.484、3.606,P<0.05)。结论 256排螺旋增强CT联合血清COL3A1、ANXA10对NSCLC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血清COL3A1、ANXA10水平升高与NSCLC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256螺旋增强ct Ⅲ型胶原蛋白α-1链 膜联蛋白A10 诊断价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与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鲁雪红 张源 刘文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占位患者,分别行MRI和CT增强扫描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三名医师诊断评分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影像学检查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在98例肝占位患者中,病理学检查诊断HCC 86例,再生结节1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在86例HCC患者中,存在97个病灶,其中32个病灶<1.0 cm;在32个<1.0 cm的HCC病灶中,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31个(96.9%),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仅发现26个(81.3%,P<0.05),其余65个超过1.0 cm的病灶均被两种扫描方法发现和诊断;ROC曲线分析发现,MRI动态增强扫描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HCC的AUC分别为0.962和0.824,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3.106,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91.0%和96.2%,显著优于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分别为93.8%、72.0%和85.3%,x2=19.587,P<0.05)。结论 3.0T 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更清晰地反映HCC病灶的细微形态特点和强化特征,对于诊断小HCC的价值优于CT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3.0T磁共振成像 螺旋ct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志辉 周展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显示了不同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而且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例如,原发性肝癌于动脉期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于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大部分表现"牛眼征"。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表现为典型"双环征"。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螺旋ct 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肝移植受体三期增强扫描的技术质量评价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薛跃君 邵燕惠 +1 位作者 钱农 潘昌杰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9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对肝移植受体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方法:对20例肝移植受体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影像的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均无不满意评价。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的CT值平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45±21)Hu、(120... 目的:对肝移植受体CT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方法:对20例肝移植受体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影像的主观评价和CT值测量分析均无不满意评价。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的CT值平均增加值分别达到(245±21)Hu、(120±18)Hu、(100±15)Hu,其中肝动脉、肝静脉显示满意率均为100%,门静脉显示满意率为85%。结论:应用预扫描、智能造影剂跟踪技术,精确测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三期增强扫描的延时时间,在靶血管造影剂处于峰值段扫描,获得清晰、不失真的3D血管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扫描 三期增强扫描 血管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鹏政 李卫星 +3 位作者 张冰凌 宋瑞敏 盛俊卿 程保国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MSCT平扫、MSCT平扫联合...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肺癌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MSCT平扫、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结果,并分析二者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MSCT平扫(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MSCT平扫对肺癌检出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37),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对肺癌检出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17)。结论MSCT平扫联合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较高,且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多层螺旋ct平扫 三期增强扫描 诊断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彭芳芳 刘永坦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158-160,共3页
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256排螺旋CT低剂量... 目的分析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86%(26/28)、90.74%(49/54)、91.46%(75/82),kappa值为0.815。结论25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早期准确评估结节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256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占位准确率的临床效果研究
12
作者 程钉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0期13-15,18,共4页
目的分析肝占位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56例疑似肝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平扫、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 目的分析肝占位诊断中应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56例疑似肝占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平扫、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CT平扫、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占位诊断中的结果差异。结果①经手术病理检查方式,全部56例疑似肝占位患者中共确诊45例,其中存在7例肝脓肿患者、5例肝转移瘤患者、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6例肝囊肿患者、2例肝脏局灶性增生和9例肝血管瘤患者,剩余11例非肝占位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脂肪肝;②经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全部56例疑似肝占位患者中共确诊43例,其中存在6例肝脓肿患者、5例肝转移瘤患者、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5例肝囊肿患者、2例肝脏局灶性增生和9例肝血管瘤患者;③经CT平扫发现,全部56例疑似肝占位患者中共确诊37例,其中存在5例肝脓肿患者、4例肝转移瘤患者、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3例肝囊肿患者和10例肝血管瘤患者;④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肝占位诊断中的结果发现,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通过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发现,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的优良率要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占位诊断中,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且该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也较高,有助于医生更好地明确受检者是否患有肝占位,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诊断 肝占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肝癌的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彬 王磊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典型肝癌影像特征,评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0年7月间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肝脏平...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不典型肝癌影像特征,评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20年7月间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患者肝脏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图像特征与病理类型,找出其中不典型肝癌MSCT三期增强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数病例影像表现呈典型“速升-速降”型,部分病例影像为非典型表现:动脉期轻度强化9例,无强化1例,边缘结节样及环形强化3例;门脉期高密度5例,等密度7例;延迟期稍高密度4例,等密度3例;中心出现“星芒样”无强化区1例。肿瘤血供、细胞成分和自身的分化程度以及肝脏基础病变等与不典型肝癌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特征相关。结论:大多数原发性肝细胞癌在肝脏增强的三期动态扫描中呈典型“速升-速降”型表现,不典型肝癌MSCT多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鉴别难度大,应适时运用CT同层灌注扫描成像、MRI多序列成像、DW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表观弥散系数)、CT碘油造影等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活检,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不典型 三期增强扫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相光 张远忠 周叶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8期94-94,96,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的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0例为巨块型,病灶最小直径为4 cm,最大直径>20 cm;6例为结节型,肿瘤最小直径为0.4 cm;... 目的探讨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的64排螺旋CT的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0例为巨块型,病灶最小直径为4 cm,最大直径>20 cm;6例为结节型,肿瘤最小直径为0.4 cm;6例为弥漫型。30例动脉早期呈明显强化,1例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25例呈等或低密度,延时期30例接近平扫密度。结论 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各期的影像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尤其对早期肝癌和小肝癌的诊断提供了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64螺旋ct 三期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波 《大医生》 2019年第18期171-172,共2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增强CT检出随访确诊的和已确诊复查患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其均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观察本组患者的扫描结果...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增强CT检出随访确诊的和已确诊复查患者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其均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观察本组患者的扫描结果。结果扫描检查显示,各类型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分别为:巨块型100.00%(6/6)、结节型80.00%(4/5)、巨块结节型80.00%(8/10)、弥漫型结节型100.00%(9/9);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为90.00%(27/30),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低密度检出率逐渐升高,高密度检出率逐渐降低,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其能够根据肿瘤各期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慎忠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5期5110-5111,共2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腺瘤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腺腺瘤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及三期增强的强化特点。结果:14例甲状腺腺瘤表现为单发(8例)或多发(6例... 目的:总结甲状腺腺瘤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提高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腺腺瘤的CT资料,观察病灶的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及三期增强的强化特点。结果:14例甲状腺腺瘤表现为单发(8例)或多发(6例)的结节共21个,边缘清晰(17个)或不清(4个),密度均匀(9个)或不均(12个),伴囊变(10个)、坏死(4个)、钙化(4个)、出血(1个),病灶呈低密度(20个)或高密度(1个),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9个)、不均匀强化(8个)、边缘环状强化(4个),14个实质分为主的病灶中,强化峰值可出现在动脉期(7个)、静脉期(5个)、延时期(2个)。结论:多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平扫对甲状腺腺瘤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甲状腺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卉 周康荣 +5 位作者 曾蒙苏 陈刚 缪熙音 张利军 陆怡 陈惠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胰腺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 胰腺期 肝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坤 刘君凤 +2 位作者 徐双武 金重 宋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手术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2 位作者 江燕萍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并将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100%、93.5%、71.4%、100%、94.4%。DSA、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可术前评估手术可能性和预测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层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华 高剑波 +2 位作者 张焱 杨学华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的T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胃壁呈单层结构。在平衡期 ,肿瘤完全强化 ,纠正了 7例动脉期 门脉期所造成的分期错误。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提高了胃癌T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胃癌 T分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