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展开更多
利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技术在30CrMnSi钢板表面熔敷CuSi3;采用背散射、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接头区显微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MT技术实现了熔敷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送丝速度为5.0 m/min,焊接速度为17.0 mm/s时...利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技术在30CrMnSi钢板表面熔敷CuSi3;采用背散射、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接头区显微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MT技术实现了熔敷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送丝速度为5.0 m/min,焊接速度为17.0 mm/s时,稀释率极低;界面区由Fe3Si化合物、α-Fe及ε-Cu组成。送丝速度较低时,界面结构为Fe3Si/α-Fe+ε-Cu/α-Fe,熔敷区出现Fe2Si化合物;提高送丝速度,界面结构为Fe3Si+α-Fe+ε-Cu/α-Fe+ε-Cu,Fe2Si化合物被Fe3Si化合物取代;进一步提高送丝速度,界面结构为α-Fe+ε-Cu,弥散分布的球状富铁相聚合成长为星状及大块团状的α-Fe固溶体。送丝速度的变化对熔敷区组织具有显著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文摘利用CMT(cold metal transfer)技术在30CrMnSi钢板表面熔敷CuSi3;采用背散射、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接头区显微组织及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MT技术实现了熔敷层与基体的冶金结合,送丝速度为5.0 m/min,焊接速度为17.0 mm/s时,稀释率极低;界面区由Fe3Si化合物、α-Fe及ε-Cu组成。送丝速度较低时,界面结构为Fe3Si/α-Fe+ε-Cu/α-Fe,熔敷区出现Fe2Si化合物;提高送丝速度,界面结构为Fe3Si+α-Fe+ε-Cu/α-Fe+ε-Cu,Fe2Si化合物被Fe3Si化合物取代;进一步提高送丝速度,界面结构为α-Fe+ε-Cu,弥散分布的球状富铁相聚合成长为星状及大块团状的α-Fe固溶体。送丝速度的变化对熔敷区组织具有显著影响。